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4 孙权劝学第1课时 精品教案

    4 孙权劝学第1课时 精品教案第1页
    4 孙权劝学第1课时 精品教案第2页
    4 孙权劝学第1课时 精品教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
    2.在把握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称谓语的含义。
    3.积累特殊句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
    2.在把握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古文《孙权劝学》。谁来说说你对课题中的哪个字或词比较感兴趣?
    预设一:我对“劝”字感兴趣,孙权劝的是谁?为什么要劝?
    预设二:我也对“劝”字感兴趣,我想知道孙权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么样。
    预设三:我对“学”字感兴趣,我想知道学的是什么。
    预设四:我对“孙权”感兴趣,我想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同学们都很善于动脑筋,从题目中获得了很多信息。那么孙权是怎么劝学的?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呢?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教师从题目入手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欲望,为学生深入探究本文做好铺垫。
    二、夯实基础
    1.文常积累
    (1)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2)编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号文正,世称涑(sù)水先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王安石实行新政时,司马光曾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王安石变法”时期,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主要作品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课文朗读
    (1)情境诵读
    欣赏情境课文诵读:①注意字词读音;②注意断句和节奏。
    (2)字词正音
    卿(qīng)今当(dāng)涂掌事 孤岂(qǐ)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但当涉(shè)猎 孰(shú)若孤 即更(gèng)刮目相待 肃遂(suì)拜蒙母
    (3)朗读断句
    展示容易停顿失当的句子,请学生进行断句,教师展示停顿参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全班跟读情境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对停顿。
    设计意图: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进行常规字词教学及古诗文朗读教学,培养文言语感,扫清学习障碍。
    三、问题探究
    过渡:同学们,你是不是也常常需要劝说别人做某件事呢?你能劝说成功吗?接下来,我们向孙权取取经,看看怎样劝说别人,更容易成功吧!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你能以翻译为基础复述“孙权劝学”的故事吗?
    2.过程安排
    (1)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内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3)小组内恰当运用五种基本的翻译方法讨论每句话的意思,形成小组结论。
    (4)小组代表举例说明本组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翻译语句的,并展示全文翻译成果。
    3.教师点拨
    五种基本的翻译方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翻译。
    4.成果展示
    翻译举例:
    学生以本文文本为例,展示本组对五种翻译方法的恰当运用。
    句一: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其中的人名“权”“吕蒙”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本句可翻译为“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我们在翻译其他文言文时,对于文中的国号、年号、地名、书名等可作同样处理。这就是五字翻译法之“留”。
    句二: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才略”是两个词,“才干和谋略”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本句可翻译为“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这就是五字翻译法之“替”。
    句三:蒙辞以军中多务。
    这句话的语序与我们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太一致,属于倒装句。我们在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因此,本句可翻译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托”。这类在翻译时需要作语序调整处理的句子,在七年级上册也出现过,比如《狼》中“屠惧,投以骨”一句。这就是五字翻译法之“调”。
    句四: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这个句子有省略,翻译时应当进行补充,使意思更加完整。本句可翻译为“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这类翻译时需要适当补充的句子,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也出现过,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翻译时就应当补充为:(友人)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就先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这就是五字翻译法之“补”。
    句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句中的“之”字没有实际的含义,可以删除,不翻译。本句可翻译为“长兄怎么认清这件事这么晚呢”。这就是五字翻译法之“删”。
    课文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字词注释:
    〔卿(qī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语气词,同“耶”。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
    〔过〕经过。
    〔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今者〕如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吴下〕泛指吴地。
    〔阿蒙〕吕蒙的小名。
    〔更〕另,另外。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知晓事情。
    文意疏通: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事情,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人分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怎么认清这件事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教师点拨: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详写孙权劝学,再略写吕蒙“乃始就学”,最后详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即鲁肃赞学。
    设计意图: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恰当运用五种基本的翻译方法,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二
    过渡:同学们,随着学习的文言文渐多,对文言文中出现的特殊文言现象、文化文学常识我们应作一些归纳整合,便于理解和记忆,并形成知识体系。
    1.探究任务
    将本文中出现的特殊文言语句和称谓语进行整理,制作成“文言知识积累卡片”。
    文言知识积累卡片
    课文: 类别: 编号:
    示例:
    2.过程安排
    (1)全班分为4/8组,每2/4小组选择同一个整理对象。
    (2)自由朗读全文,并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勾画特殊文言语句或称谓语。
    (3)小组内汇总并归纳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小组结论,填入积累卡片。
    (4)请一位同学代表本小组,展示并解说“文言知识积累卡片”。
    3.成果展示
    (1)

    课文:《孙权劝学》 类别:文言特殊句式 编号:1号
    示例:
    1.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翻译时需注意调整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2.省略句:“结友而别。”翻译时需注意补充省略部分,可译为“(与蒙)结友而别”。
    (2)
    课文:《孙权劝学》 类别:古代称谓语 编号:2号
    示例:
    1.爱称:“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有时也用于朋友、夫妇之间。
    2.自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与此类似的还有寡人、朕。
    3.昵称:“非复吴下阿蒙。”阿蒙:阿,名词词头,此处表亲近意。
    4.敬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长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设计意图:知识是靠积累而成的,而制作卡片就是一种很好的积累方法。这样的积累和整理既可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培养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文言文作好必要的准备。
    四、课堂小结
    1.课文诵读: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运用五字翻译法,了解了课文内容;还积累了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及称谓语。下节课,我们再深入文本,品读语气词,精读人物对话,认识三位性格迥异、各具神采的历史人物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本课学习内容。
    五、拓展延伸
    1.本文文言现象小结。
    (1)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单独)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②见往事耳
    见(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③即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另,另外;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2)一词多义
    ①当:卿今当涂掌事(掌管)
    但当涉猎(应当)
    ②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拿)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合用,可译为“认为”)
    ③见:见往事耳(动词,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知晓)
    2.有关劝学的名言积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战国·宋国]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汉]诸葛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宋]欧阳修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现代]李苦禅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文中文言现象的整理总结,帮助学生继续积累文言知识。通过展示劝学的名言,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
    能力提升:依据语境,恰当运用“留、替、调、补、删”这五种基本的翻译法,“字字落实留删替,文从字顺去调补”,准确翻译语段。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nè)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译文参考: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一定要先读百遍。”又说:“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请教的人说:“(您说得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教师点拨:课文中的吕蒙和本语段中的从学者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都是“没有时间”。针对这一问题,孙权用自身的学习经历,来鼓励吕蒙要抓住时间,粗略浏览并了解历史;而董遇则直接教导从学者,从“冬天、晚上和阴雨天”挤出时间来学习。
    2.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小组合作找出其中主要人物的称谓语,并做简单的梳理与归纳。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设计。课堂上,进行基本翻译方法的迁移运用练习,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这些翻译方法的掌握;课下,快速阅读并搜集其他称谓语,丰富文言知识。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称谓语: 卿 孤 阿蒙 大兄
    特殊句式: 倒装句 省略句
    主要内容
    翻译方法:
    孙权劝学(详写)
    吕蒙就学(略写)
    鲁肃赞学(详写)
    留、替、调、补、删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共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字词积累,赏析,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