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材料推算多哈所在时区为, 照片拍摄的当地时间可能是, 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当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
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
2. 日地距平比由最小值向最大值变化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公转速度变慢B. 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
C. 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快D. 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快
【答案】1. D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说明此时实际日地距离小于日地平均距离且二者差值最大,即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为1月初,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④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时,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同理,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大值时,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日地距平比由最小值向最大值变化期间,地球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地球公转速度变慢,A正确、D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不变,线速度与纬度和海拔有关,与地球所处的公转轨道位置无关,BC错误。故选A。
【点睛】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某公司员工乘飞机从杭州(30°N)前往西亚卡塔尔首都多哈(25°N)出差一周,刚到达时就给家里的儿子发了一条微信消息报平安。儿子早上起床后看到该消息是4点收到的。下图为该员工登机牌部分截图(牌上时间为机场所在地使用的区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员工乘坐的飞机飞行了约( )
A. 4小时B. 8小时C. 9小时D. 10小时
4. 根据材料推算多哈所在时区为( )
A. 东三区B. 东一区C. 西二区D. 西六区
5. 下面是该员工到达多哈后,给儿子发的其中4条微信,不可信的是( )
A. 当时在萧山机场准备起飞时,看到太阳在西北方向的地平线附近
B. 晴朗的白天时,太阳辐射强度比杭州大
C. 出差期间,多哈的昼渐短夜渐长
D. 出差期间,多哈昼长比杭州更长
【答案】3 C 4. A 5.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飞机到达时约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左右,飞机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21日19时,所以飞机飞行时间约为9小时,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4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飞机达到时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当地时间为6月21日23时,所以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早五个小时,多哈所在时区应为东三区, 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5题详解】
6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萧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京时间19点左右,萧山太阳方位应该位于西北方向的地平线附近,A不合题意;多哈纬度较杭州更低,且靠近北回归线,其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杭州,因此晴朗的白天时,多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杭州大,B不合题意;多哈位于北半球,出差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多哈应该是昼渐短夜渐长,C不合题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多哈的昼长比杭州短,D符合题意。所以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下左图为天津市某中学2月1日某时刻教室里南窗一隅的照片,下右图为24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照片拍摄的当地时间可能是( )
A. 6:00B. 10:15C. 12:00D. 14:30
7. 下列时段中,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逐渐缩小的是( )
A. 小寒到大寒B. 芒种到大暑C. 小雪到大雪D. 立冬到小寒
【答案】6. B 7. A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从图中得知信息,为天津市某中学2月1日某时刻教室里南窗一隅的照片。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日出,在西南方落下。窗户位于南面,由此可知黑板位于教室的西面。此时太阳光斜穿过窗户照射在黑板上,所以此时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的天空,故为上午时间,B正确;6点当地还没有日出(该日昼短夜长,当地晚于当地时间6点日出),排除A;正午12点,太阳在正南方,阳光不会投射在黑板上,排除C;下午14点30分,太阳在西南方天空,阳光不会投射在黑板上,排除D。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黑板上的受光的时间应位于上午时段,每天同一时刻受光面积逐渐缩小,意味着每天同一时刻,太阳在天空的方位虽然处于东南方,但是方位更靠近正东方,即是表明日出时刻提前,昼长不断变长,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结合24节气示意图可知,小寒到大寒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A正确;芒种到大暑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B错;小雪到大雪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C错;立冬到小寒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D错。故选A。
【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大,首先,需要明确该时间段当地日出东南这一背景知识,同时结合“教室里南窗一隅”这一信息明确黑板的方位,从而理解此时此刻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其次,需要理解“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逐渐缩小”这一信息背后的深层含义,即是意味着每天同一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逐渐由东南方靠近正东方(如果太阳位于正东方,则黑板上无阳光照射),所以昼长变长,太阳直射点北移。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下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 ( )
A. ①处附近B. ②处附近
C. ③处附近D. ④处附近
9. 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 )
A. 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 先往东南再往东北
C. 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 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答案】8. D 9. D
【解析】
【分析】考查板块构造及其移动。
【8题详解】
根据材料,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根据图中岛链的形成年代,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推测“热点”位于图中的④处附近,其它三处板块已经移过,不是热点。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图中火山锥形成的年代判断,“热点”在④处,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因“热点”的位置可以看成是固定的,而板块是在移动的,所以最先形成的岛屿距离“热点”最远,岛屿形成后不是靠近“热点”,而是在不断离开“热点”,所以从图中数值20移动到180处就是板块的移动方向,最先形成的几个岛屿分布呈南北排列,且最早形成的那个岛屿在最南,说明板块当时的移动方向为正南,后面形成的岛屿为西北—东南走向,说明当时的板块移动方向是从西北移向东南,综合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先往正南再往东南,D正确,故选D。
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左图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右图示意三种岩石样本。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 )
①河流落差增大 ②河流落差减小
③河流流量增大 ④河流流量减小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11. 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 )
A. 背斜沉积平原
B. 向斜沉积平原
C. 背斜剥蚀平原
D. 向斜剥蚀平原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砾岩的组成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流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页岩的组成颗粒较小,说明当时流量较小,河流落差减小,流速较缓,沉积颗粒较小。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1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该出表层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构造,由岩层裸露可知,该地受外力侵蚀,岩层缺失,从而形成剥蚀平原,故答案选C项。
点睛:影响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因素: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这种由于河流流速的有规律变化,其搬运物按颗粒粗、细在空间上有规律地分离沉积的现象,叫做河流搬运、沉积过程中的机械分选作用。
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境内的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十几年来,德国恢复河流水文形态特征工程日益兴起,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下图为“某河流水文特征工程规划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有利于
A. 航运和泄洪B. 水质改善C. 发电和航运D. 鱼类生产
13. 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关系可能为
A. 凹岸为浅滩B. 凸岸为深潭C. 凸岸多沙洲D. 凹岸多沙滩
14. 河流生态修复使河流
A. 水流速度减缓B. 河道摆动空间减少
C. 河道形态标准化D. 侵蚀作用明显增强
【答案】12. A 13. C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河流被裁弯取直和渠化后失去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水质改善只是短期而不是长期的,B错误;这些河流主要位于城城乡附近,因此不是为了发电和航运,C排除;德国城乡河流大多位于平原地区,裁弯取直和渠化,缩短流程,加深河道可以提高河流流速,减少泥沙淤积,不是为了养鱼,而是了航运和行洪,A选项正确。,
【13题详解】
凸岸流速缓慢,沉积为主,多沙滩、沙洲和浅滩。凹岸为侵蚀岸,流速快,一般形成深潭,不会形成浅滩和沙滩。排除ABD,C选项正确。
【14题详解】
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恢复弯曲的河道,水流速度减缓,沉积作用明显增强,侵蚀作用减弱,A正确,D错误。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道摆动空间减小,河道形态标准化,生态恢复使河道形态多样化,河道摆动空间增大,BC错误。
读上海某气象台某年连续三日测得的天气情况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15. 据表格分析,经过上海市的天气系统是( )
A. 暖锋B. 冷锋C. 冷性气旋D. 暖性反气旋
16. 此种天气系统也容易造成( )
A. 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B. 我国冬半年的寒潮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答案】15. B 16. B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从表格的数据分析,不难看出上海连续三天的气温在下降,气压在升高,同时出现了大风、降水天气,时间又是发生在10月底,11月初,只能是冷锋过境,方有可能出现如此的天气特征,故B正确;暖锋过境后的气温会升高,气压会降低,排除A;气旋过境时的气压变化是先降后升,故排除C;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是以晴天为主,故排除D。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6题详解】
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是受华南静止锋影响,故A错误;我国我国冬半年的寒潮是受冷锋影响,故B正确;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是受强烈的热带气旋影响,故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受反气旋影响,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受锋面影响出现阴雨、大风、降温等天气 ;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 气温骤降 、由于受锋面移动影响 ,天气又开始转晴 。暖锋:过境前受冷气团控制,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过 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 、温度升高 、天气再次转晴 。
海雾有多种,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平流雾,它包括两种:平流冷却雾,是指水汽充足的暖气流受海面冷却,其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雾;平流蒸发雾,是指冷空气流到暖海面上,使海水蒸发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雾。下图为索马里洋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索马里半岛周边经常发生大雾,这些大雾属于( )
A. 平流冷却雾,多发于夏季B. 平流冷却雾,多发于冬季
C 平流蒸发雾,多发于冬季D. 平流蒸发雾,多发于夏季
18. 海雾( )
A. 多发的早晨,空气清新,湿度大,有利于晨练
B. 和雾霾一样,是一种大气污染,不利于身体健康
C. 对航海的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消失
D. 影响索马里半岛东部沿海渔场的捕捞作业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获取信息“索马里洋流,表层海水等温线等”,可知该地洋流性质为寒流,是夏季离岸西南风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结合海雾形成条件,该地地处低纬没有冷空气经过,遇冷洋面冷却,形成平流冷却雾。所以选项A正确。故选A。
【18题详解】
海雾多发早晨,空气条件差,凝结核有大量杂质,湿度大不利于晨练,选项A错误。雾与雾霾不同,雾霾是雾与霾的组合,雾是一种天气现象,而不是大气污染,所以选项B不正确。对航海危害随着技术的应用而不会消失,只能减轻,所以选项C错误。海雾对渔场渔业作业生产影响较大,不利于船只海上作业,所以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索马里洋流形成的原因。索马里洋流属于季风洋流,受季风影响,夏季为寒流,冬季为暖流。
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南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南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异常升高。这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南赤道暖流与“厄尔尼诺暖流”特征差异较大的是( )
A. 流向B. 性质C. 水温D. 成因
20. “厄尔尼诺暖流”的形成将( )
A. 改变秘鲁西部的气候类型B. 增加秘鲁西部海域的渔获量
C. 利于秘鲁西部海域污染物的扩散D. 增加秘鲁境内洪水发生的概率
【答案】19. A 20. D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而“厄尔尼诺暖流”自北向南流。两洋流均为暖流,水温均较高,均是在风力吹拂下形成的。故选A。
【20题详解】
“厄尔尼诺暖流”将使秘鲁极端天气出现的次数增加,但不会改变其气候类型;“厄尔尼诺暖流”形成时,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秘鲁西部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渔获量减少;“厄尔尼诺暖流”自北向南流,阻挡了秘鲁寒流的北上,不利于秘鲁西部海域污染物的扩散;离岸的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的水温异常升高,上升气流增强,加之受西北风的影响,秘鲁境内降水量增加,洪水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加。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题干信息“厄尔尼诺暖流”的解读,通过对题干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试题解答。
图1为大兴安岭中段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水系及湿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大兴安岭东坡基带的成因是( )
①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②有季节性冻土,乔木根系难以深扎③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④有大面积沼泽分布,乔木难以生长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
22. 大兴安岭东坡基带为温带草原带体现了(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 地方性分异规律D. 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21. A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大兴安岭东坡基带是温带草原,该自然带形成与纬度、坡向、海拔等因素有关。该坡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有季节性冻土发育,乔木根系难以深扎,②正确;有大面积沼泽分布,土壤湿度大,乔木难以生长,④正确;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冬季西北风不能带来降水,③错误;海拔低,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山麓地带降水少,①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大兴安岭东坡基带所处的陆地自然带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这里却形成的是温带草原,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受土壤温度、水分条件影响造成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包括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区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构造活动强烈,降水丰沛,是地貌演化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南伊沟口一白贡段河流纵剖面和宽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是( )
A. 板块张裂冰川侵蚀B. 板块挤压流水侵蚀C. 板块张裂流水侵蚀D. 板块挤压冰川侵蚀
24. 从丹娘到大拐弯顶端,雅鲁藏布江( )
A. 结冰期变长B. 流速减慢C. 含沙量增加D. 水深变浅
25. 与南伊沟口大渡卡段河谷相比,推测大渡卡赤白段河谷在形成时期( )
A. 地壳抬升幅度大B. 地壳下沉幅度大C. 流水沉积作用强D. 流水侧蚀作用强
【答案】23. B 24. C 25. A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的地缝合线,属于消亡边界,板块挤压;该地降水丰沛,落差大,流水侵蚀强烈。B正确。故选B。
【24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从丹娘到大拐弯顶端,雅鲁藏布江地势降低,落差加大,宽度变窄,可推断结冰期变短,流速加快,水深变深;流速加快,侵蚀加强,含沙量增加。C正确。故选C。
【25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与南伊沟口大渡卡段河谷相比,大渡卡-赤白段河谷落差加大,宽度迅速变窄,可推测流水下切侵蚀迅速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在形成时期,地壳抬升幅度大。A正确。故选A。
【点睛】考察板块构造学说。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子山整体海拔在4500~4700米之间,面积达6000多平方手米(左图)。海子山分布着不同地质时期数以亿计的花岗石漂砾(砾石)和大约1145个冰蚀岩盆(海子或湖泊),这些大大小小的砾石与湖泊就是青藏高原最典型的古冰帽遗迹(古冰帽称古冰盖。冰盖,又称大陆冰用,是覆盖着广大地区的极厚的冰层的陆地面积),它们密集分布在山体古夷平面(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地表削高填低逐渐形成的陆地平面)上。据青藏高原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在第四纪冰期,海子山地区曾经覆盖着厚达超过500米的泳川。右图示意海子山路段川藏公路沿线的砾石和湖泊景观。
(1)分析海子山古冰帽形成的条件。
(2)指出海子山古夷平面形成以来因外力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答案】(1)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当地雨雪较多;海拔较高,且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气温低,有利于雨雪冻结成冰;古夷平面起伏较小,面积较大,有利于冰雪累积。
(2)古夷平面被古冰川、流水等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地貌的形成和变化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所提的外营力作用又叫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本题难度较大,也体现了对陌生材料的现场学习能力的考查。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古冰帽即古冰盖,说明该地一是降水多,二是气温低。据图可知,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既会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又会受到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因此当地雨雪较多;据材料可知,海子山整体海拔在4500~4700米之间,海拔较高,且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气温低,有利于雨雪冻结成冰;古夷平面即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地表削高填低逐渐形成的陆地平面,古夷平面起伏较小,面积较大,有利于冰雪累积,因此形成厚厚的古冰帽。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地有许多冰蚀岩盆,说明有冰川的侵蚀作用;据图可知,该古夷平面附近有许多河流,说明也受河流的侵蚀作用,被古冰川、流水等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风漂流和极地环流是海水分别受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而成的。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罗斯地区存在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的冰架正在消融。下图为南极洋流环流图。
(1)在图中“”上标注箭头表示极地环流的流向____,并说明理由____。
(2)简述图中西风漂流为寒流的原因。
(3)说明罗斯地区冰架消融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 ①. ②. 理由:极地环流是海水受极地东风吹拂而成的;极地东风为东南风,受其吹拂,极地环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2)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周围海域的水温较低;漂浮的冰山融化会吸收大量热量,海水温度降低;南极强劲的东南风加剧海水降温。
(3)冰架消融会降低当地海域海水盐度,影响海水性质;冰架消融会吸收热量,降低当地温度;冰架消融会影响海—气热量交换;冰架消融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风漂流和极地环流为背景材料,涉及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理由:极地环流是海水受极地东风吹拂而成的;图为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受其吹拂,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具体如下图所示:
【小问2详解】
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 受南极冰盖的影响,西风漂流比周围海域的水温较低;漂浮的冰山融化会吸收大量热量,导致海水温度降低,形成寒流;来自于极地冷高压强劲的东南风,加剧海水降温,使水温降低。
【小问3详解】
冰川为淡水,冰架消融,增加了淡水的补给量,会降低当地海域海水盐度,影响海水性质;冰架消融会吸收会吸收大量热量,降低当地温度;随着冰架消融,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会影响海一气热量交换;冰架消融会导致该地气、地、水的变化,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牵牛花云”形成于海上,呈有序线状排列,在早晨伴随着朝霞逐渐向陆地移动,上午到达陆地上空。地处澳大利亚北部的卡奔塔利亚湾能观赏到著名的“牵牛花云”景观(左图)。右上图示意常出现“牵牛花云”现象的地理位置和某月15℃等温线分布图。伯克敦位于卡奔塔利亚湾沿海地区,由下图为其气候资料图。
(1)说出“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结合伯克敦气候资料图,描述其气候特征,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3)推测图所示月份最可能为1月还是7月,分析该月份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的现象的原因。
【答案】(1)气团气温升高,湿度降低;原因: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不再接受海面水汽蒸发补给。
(2)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干季,该区域受来自内陆的东南信风控制,炎热干燥;湿季,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高温多雨。
(3)7月;干季,盛行风来自陆地,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空气水汽不易凝结成云;受东南信风(偏南风)控制,风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不一致。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卡奔塔利亚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题干条件,“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水汽减少,不再接受海面水汽蒸发补给,逐渐变干,势力不断减弱;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气团登陆后逐渐增温,温度升高,蒸发强,气团势力不断减弱。
【小问2详解】
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干季时,为南半球的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热少雨;湿季时,为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从低纬度的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水汽,温暖湿润。
【小问3详解】
图中陆地气温在15℃左右,并且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说明是南半球的冬季,为7月份。由上题可知,7月为干季,该地盛行来自内陆地区的东南信风,由天气干燥,降水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水汽不易凝结,无法形成“牵牛花云”;此外,干季时,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风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不一致,难以形成“牵牛花云”。
29.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读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有众多海拔超过5000m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
(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
(3)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由于水分不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地表径流很少,多季节性河流;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景观形成的原因、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结合区域特征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知,雪山的成因和气温低有关,而图是我国河西走廊局部区域图,区域中有海拔较高的祁连山,所以由于海拔高,有高山冰雪,形成雪山景观;而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受当地降水的影响,由于是我国河西走廊局部区域,故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气团受到重重山岭的阻挡难以到达,所以气候干旱,形成沙漠景观;而碧水形成要有水,当地地处西北内陆,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冰雪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景观,河流沿线由于有水源补给,有利于植被生长,形成绿洲(草原)。
(2)该地地处内陆地区,河流带来的水资源是当地植被生长的主要水源补给,上游河流来水减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风沙频繁;下渗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植被水源补给不足,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缺少植被的固沙作用,沙漠化面积扩大等。
(3)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地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气温变化大,水汽难以到达,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注意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少,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由于降水少,水分不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水源补给量有限,地表径流很少,且冬季没有融水补给,冬季多断流,多季节性河流;缺少水源的补给,无法满足植被的生长需要,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点睛】日期
气温
气压
风力
天气
10月31日
13-29℃
1,012.3百帕
偏北风3到4级.
晴
11月1日
6-10℃
1,035.6百帕
偏北风6-7级阵风8级
小雨转多云
11月2日
3-15℃
1,036.4百帕
北风3到4级转东风3到4级
多云转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双核结构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选择该线路遵循的原则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图中的M气压带位于, 甲乙丙丁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6°N,11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