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二化学期末-20240109docx、高二化学参考答案20240109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 12 N-14 O-16 Na-23 S-32 一、单项选择题:共 13 题,每题 3 分,共 39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钡和硫酸钡都可以作为医用口服“钡餐”
B .明矾和臭氧均可用作水处理剂且原理相同
C .草木灰和铵态氮肥混合使用能使肥效增强
D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制备金属钠
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A .对硝基甲苯结构简式:
B . 名称为 2-羟基丙醇
C . 甲烷的球棍模型:
D .乙酸的质谱图:
3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乙烯具有可燃性,可用作催熟剂
B .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C .小苏打水溶液呈弱碱性,可用作制药中的抗酸剂
D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游泳池的杀菌消毒剂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试号等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 的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 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 .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备溴苯并进行相关问题探究,下列相关实验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A .制备过程中可将液溴换为溴水,从而减少溴的挥发
B .移除装置乙也可检验出反应过程中有 HBr生成
C . 甲装置中三颈烧瓶内的苯和溴苯混合物可以通过分液分离
D .根据丙装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制备反应是加成反应还是取代反应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 5~7 题:
电石(CaC2 )常用生石灰和过量焦炭在电石炉内制备;其与水反应可产生乙炔。 以乙
炔为原料可以合成苯( )、乙烯基乙炔( CH=C-CH=CH2 )、正四面体烷( )、 聚乙炔()、氯丁橡胶( )、顺丁橡胶( )、
聚丙烯腈( )等化工原料。
5 .下列对相关有机物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乙烯基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B .乙烯基乙炔与乙炔、苯是同系物
C .可用红外光谱图区分氯丁橡胶和顺丁橡胶 D .聚丙烯腈中含有 1 个手性碳原子
6 .下列对相关有机物性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制取乙炔后的固体废渣可用于制取漂白粉
B .聚乙炔是通过取代反应形成
C .聚乙炔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D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一定是 CO2 和 H2O
7 .下列对相关有机物定量计算结论正确的是
A .常温下, 1ml 苯中含碳碳双键数目约为3根 6.02 根1023
B .电石制备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1:3
C .正四面体烷与氯气反应得到的二氯代物有两种
D .完全燃烧等质量的乙烯基乙炔和乙炔,所需氧气的量相同
8 .NH3 脱除 NO 的一种催化反应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i4+ · · ·NH2-N=O →Ti4++N2+H2O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Ti4+ · · ·NH2-N=O 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
C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NH3+2NO+2O2 催化剂3N2+6H2O
D .Ti4+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9 .固定体积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H2O(g) — CO(g)+3H2(g) ΔH= - 206.3 k/ml ,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容器中取走 H2O(g) ,逆反应速率增大
B .反应物键能之和大于生成物键能之和
C .当 v(H2O)正=3v(H2)逆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 .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压强,再次达到平衡时 c) 的数值保持不变
10 .草酸亚铁(FeC2O4 )晶体为淡黄色粉末,难溶于水,溶于稀酸,是生产锂电池的原材
料。实验室制备 FeC2O4 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室温时:Ka1(H2C2O4)=5.9 × 10-2 、Ka2(H2C2O4)=6.4 × 10-5 、Ksp(FeC2O4)=3.2 × 10-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 KMnO4 溶液检验(NH4)2Fe(SO4)2 . 6H2O 是否变质
B .室温时,反应 Fe2++H2C2O4=FeC2O4↓+2H+ 的平衡常数 K= 11.8
C .“操作 a ”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乙醇洗涤、干燥
D .“操作 a ”所得滤液中存在:c(Fe2+) . c(C2O42-) ≥ 3.2 × 10-7
11 .室温下,下列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12 .分别向相同浓度的 Na2RO3 、NaHRO3 溶液中逐滴
加入盐酸,滴定过程中溶液的 pH 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①、②分别表示盐酸滴定 Na2RO3、
NaHRO3 溶液的过程
B .a 、b 、c 点水的电离程度:a>b>c
C .a 、b 、d 点均满足:
c(Na+) + c(H+) = 2c(RO32−) + c(HRO3−) + c(OH−)
D .NaHRO3 溶液中:c(H2RO3) >c(RO32−)
13 .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 4mlH2 和 1mlCO2 ,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① CO2(g)+3H2(g) — CH3OH(g)+H2O(g) ΔH1 =-49.01 kJ ·ml−1
② 2CH3OH(g) — CH3OCH3(g)+H2O(g) ΔH2 =-24.52 kJ ·ml− 1
③ CO2(g)+H2(g) — CO(g)+H2O(g) ΔH3 = 41.2 kJ ·m1− 1
CO2 的平衡转化率和生成物的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
已知:生成物 A 的选择性 S=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温度下,使用高效催化剂能提高氢气的平衡转化率
B .在 220 C 条件下,平衡时 H2O 的物质的量为 0.56ml
C .温度高于 280 C ,反应③右移程度小于反应①左移程度
D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图中点 X 将可能下调至点 Y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浓硝酸中加入红热的炭块产生红棕色气体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B
分别向盛有 2mL 苯和 2mL 甲苯的试管中各加入几 滴酸性 KMnO4 溶液,振荡, 甲苯中 KMnO4 溶液褪 色,苯中 KMnO4 溶液不褪色
苯环增强了甲基的活性
C
向溶有 SO2 的 BaCl2 溶液中通入气体 X ,有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一定是 BaSO3
D
室温下,用 pH 计测得 0. 1 ml ·L-1CH3COONH4 溶液 的 pH 小于 0. 1 ml ·L-1NaHCO3 溶液
水解平衡常数:
Kh(CH3COO−)<Kh(HCO3−)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61 分。
14.(16 分)某研究团队利用二氧化氯液相氧化协同氨法对锅炉产生的烟气(主要成分 NO、
SO2 、N2)进行脱硫、脱硝研究。
(1)二氧化氯制备。研究中采用盐酸还原氯酸钠制备 ClO2 ,在生成 ClO2 的同时还生成
Cl2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2)二氧化氯液相氧化协同氨法脱除。研究中首先用制备的 ClO2 气体配制浓度为 150 mg/L 的 ClO2 溶液 ,接着向浓度为 0.3%的氨水吸收液中添加浓度为 150 mg/L 的
ClO2 溶液,组成复合吸收液来对模拟烟气中 NO 和 SO2 同时脱除。脱除时 NO 发生
反应:5NO + 3ClO2 + 4H2O + 8NH3 = 5NH4NO3 + 3NH4Cl。
① 脱除时 SO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② 脱除过程中采用题 14 图−1 所示喷淋吸收塔装置吸收 SO2 和 NO ,采用该装置吸收
的优点是 ▲ 。
题 14 图−1 题 14 图−2 题 14 图−3
③ 已知反应吸收液的 pH 与 ORP 值(氧化还原电位)随时间变化题 14 图−2 所示(已 知 ORP 值越大,氧化能力越强),测定表明烟气中含有 SO2 能提高 NO 的脱除率,
可能原因是 ▲ 。
(3)脱除效果检测。实验室利用模拟烟气探究该方法“脱硫” 、“脱硝” 的效果,一定时间 内,温度对 SO2 、NO 脱除率的影响曲线如题 14 图−3 所示。
① 检测表明SO2 的脱除率明显高于NO ,可能的原因 ▲ 。
② 在 50℃下,若烟气中 SO2 和 NO 体积比为 4∶5 ,吸收液中烟气转化生成的 SO42-、
NO3- 、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③ 列举一条用二氧化氯液相氧化协同氨法“脱硫” 、“脱硝” 的优点 ▲ 。
15.(14 分)化合物 H 可用于制造合成纤维、染料、药物等,其合成路线如下:
(1)A→B的反应类型为 ▲ 。
(2)E中的官能团名称为 ▲ 。
(3)F的分子式为C8H10Br2 ,其结构简式为: ▲ 。
(4)H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①分子呈“链状”结构,无环、无支链,能使溴水褪色。
②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比为 3∶1。
(5) 已知: (R1 、R2 、R3 表
示烃基),写出以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
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
16.(15 分)实验室以 Mn2O3 废渣(含少量 Ca 、Mg 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 KMnO4 的部分实
验过程如下:
(1)“浸取” 时 Mn2O3 转化为 Mn2+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 除 Ca2+ 、Mg2+ ”时,所得溶液中 = ▲ 。
[已知:Ksp(MgF2)=5 × 10-11 ,Ksp(CaF2)=5 × 10-9]。
(3)“沉锰” 时,NH4HCO3 溶液做“沉锰”试剂。
① NH4HCO3 的水溶液呈 ▲ 。(填“酸性”或“碱性”或“ 中性”)。
(已知:H2CO3 的 Ka1=4.4 × 10-7、 Ka2 =4.7 × 10- 11 ,NH3 ·H2O 的 Kb = 1.8 × 10-5)
② 此过程需控制温度低于 70℃ , 该过程不宜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 。
(4)“加热氧化” 时,Mn2O3 发生反应生成 KMnO4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5)“焙烧” 时,MnCO3 生成活性 Mn2O3 ;实验室也可由 MnSO4 固体制取活性 Mn2O3。
题 16 图为不同温度下硫酸锰焙烧 2 小时后残留固体中含锰产物的 XRD 图谱(XRD
图谱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
题 16 图
补充完整由 MnSO4 固体制取活性 Mn2O3 的实验方案:将 MnSO4 固体置于可控制温度 的反应管中, ▲ , 将Mn2 O3 冷却、研磨、密封包装。
(须使用的试剂: 1ml . L一 1NaOH 溶液)
17 .(16 分)氢能是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强化制氢、储氢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研发具有积 极的现实意义。
Ⅰ 、制氢
(1)乙醇-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的部分反应过程如题 17 图−1 所示:
题 17 图−1
已知:CO2(g)+H2(g) CO(g)+H2O(g) ΔH1 = 41.2 kJ ·m1-1
CH3CH2OH(g)+3H2O(g) 2CO2(g)+6H2(g) ΔH2 = 174. 1 kJ ·m1-1 ① 反应 I :CH3CH2OH(g)+H2O(g) 2CO(g)+4H2(g) ΔH= ▲ kJ ·m1-1 。 ② 反应Ⅱ的ΔS ▲ 0(选填“ >ℽℼ < ℽℼ = ℽ )
③ 已知 CaO(s)+CO2(g)=CaCO3(s) △H=-178.8kJ ·ml- 1 。向重整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 多孔 CaO ,其优点是 ▲ 。
(2) 目前全球每年约 7000 万吨 H2 的需求,95%来自于化石能源,相当于每年 8.3 亿吨
的 CO2 排放。从经济、环保、低碳等角度考量,获取氢气的技术发展方向应是 ▲ 。
(任写一条)
Ⅱ 、储氢
(3) 甲苯 ()是一种储氢材料;通过如题 17 图−2 所示装置把它转化为甲基环己烷 ( ) 来实现电化学储氢(忽略其它有机物的反应);再通过甲基环己烷()脱氢反
应重新生成甲苯实现氢的释放。一定条件下,反应物按一定流速通过该装置。
题 17 图−2
已知: 电解效率η的定义:η(B)= nn() × 100%
容氢量 V 的定义:V(B)=储氢质量 × 100%
① 写出储氢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 ▲ 。
② 该装置的电解效率η = ▲ 。
③ 甲苯储氢后有机化合物的最大容氢量为 ▲ (精确至 0. 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一化学试卷pdf、高一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二化学期末-20240109pdf、高二化学参考答案20240109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