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训练题整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拔高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拔高练(含解析),共19页。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 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及应对措施1.(2021湖南,21)农田氮肥的大量施用和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生态沟渠通过植物吸收、底泥吸附等方式拦截处理水体中的氮素。下图示意湖南某地生态沟渠的位置。(1)描述生态沟渠的位置特征并指出这样布局的优点。(2)除了建设生态沟渠以外,该区域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氮素水污染?2.(2020上海改编,25—28)长三角地区是工业集聚程度高,大气环境污染较为严峻的区域之一,部分城市(见图示)雾霾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雾霾污染是PM2.5(粒径小于2.5μm细颗粒物)浓度过高导致,已经成为跨区域的环境问题。除自然原因外,雾霾形成与能源消耗、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有关。材料二 2017年每万元GDP工业烟尘排放量,江苏的8个城市平均为0.36千克,浙江的7个城市平均为0.26千克,江苏比浙江高出38.5%。材料三 “逆温现象”是指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图1 长三角部分城市PM2.5的空间分布图图2 长三角部分城市PM2.5浓度的季节变化图(1)概述长三角PM2.5浓度南北差异并说明形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2)推测PM2.5浓度冬夏季节差异并用大气逆温原理解释其原因。(3)从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角度推测防治雾霾的主要措施。(4)面对雾霾污染的环境问题,人们呼吁“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围绕为什么要“共同打赢”,阐述你的观点。3.(2020课标Ⅱ,44)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考点2 生态问题及生态保护 (2022浙江6月选考,9—10)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两题。4.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5.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6.(2021全国乙,44)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面积单位:km2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要求: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也可以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考点3 生物多样性及物种保护7.[2023湖北,18(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公里。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1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2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1)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2)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8.(2021河北,20)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下表)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 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考点4 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 (2023海南,7—8)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两题。9.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A.欧洲西部 B.南太平洋C.南美洲中部 D.中亚地区10.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11.(2022广东,20)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2019年快递总量超过635亿件,快递包装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主。不同的快递包装方式产生的碳排放不同,不同的运输方式碳排放各异。下图示意某研究得出的我国城际间(500 km以上)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单件快递耗时、碳排放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 比较图中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差异。如果你从广东寄快递到北京,从有利于碳减排的角度,应采取哪些具体做法?12.(2018课标Ⅰ,44)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三年模拟练 (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21世纪初,昆明市政府对滇池实施了环湖截污、入湖河道整治等工程进行污染治理。滇池草海因底泥疏浚等措施强度大,治理效果较好,但外海富营养化问题仍未解决,每年蓝细菌水华依然严重。某研究院对滇池外海2002—2018年蓝细菌水华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发现滇池外海北部甲区域是水华高发区且水华现象相对较严重。同时将所有水华事件发生时的风速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当风速处于最大区间即>5 m/s时,滇池外海所有区域水华面积比例最小。下图为滇池水系简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甲区域是蓝细菌水华高发区且水华现象相对较严重,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东北部河流带来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B.西南风使藻类漂移聚集于此C.水域封闭,水体更新慢D.东北部河流密集,水体滞留时间较短2.当风速>5 m/s时,滇池外海所有区域蓝细菌水华面积比例最小,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大风驱动漂浮物在水面移动和聚集B.蓝细菌易上浮并聚集在表层C.湍流混合强烈,蓝细菌的上浮受到抑制D.风速大,大气的净化能力强 (2023陕西榆林三模)环渤海地区海域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6 277 km。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给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入海河流污染物超标使海水富营养化明显。另一方面,直排海污染源污水量与日俱增,给近岸水质带来持续性压力。下图示意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溢出效应时空演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3.图示①②③阶段反映出海域利用的强度变化是 ( )A.先减弱,后增强 B.逐渐减弱C.逐渐增强 D.先增强,后减弱4.环渤海地区海域受陆域污染源的威胁主要集中在( )A.海岸浅滩 B.河流入海口C.海陆交汇处 D.海峡中部5.治海先治陆,环渤海地区治陆的重点在该海域的西部经济圈,主要原因是西部经济圈 ( )A.人口分布集中,海洋资源开发过度B.海域环境较封闭,海水自净能力较差C.重化工业发达,工业污染排放量大D.海岸线长,污染物扩散面积较大 近几年,东北虎野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活动范围逐步扩大。珲春林业局为更好地保护野生东北虎繁育种群,停止了部分伐区的木材生产作业,以及红松果林采集、林蛙养殖和人参种植等林地经济经营项目,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下图中阴影部分为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6.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东北虎理想栖息地的原因是( )A.森林繁茂,不受人类干扰B.地形复杂,利于东北虎捕食C.生物资源丰富,食物充足D.水系发达,便于东北虎栖息7.珲春实现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是 ( )A.加强宣传,发展生态旅游B.开发水能资源,实现电力外送C.重视规划,种植名贵木材D.发展林下经济,进行人工养殖 (2023安徽淮南二模改编)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会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到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的举措。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我国已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下图示意2017年全球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情况和截至2020年全球已实现“碳达峰”的国家数量。据此完成下面三题。8.从分部门来看,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 )A.燃煤发电 B.建筑部门C.能源活动 D.工农业生产9.上题所述部门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快零碳燃料替代B.推动精准农业应用C.实施建筑节能改造D.优化生产工艺流程10.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前面临的特有挑战是( )A.“碳中和”的技术不成熟B.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C.“碳中和”的资金缺口大D.能源需求仍持续增长11.(2022湖南六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纳冰川,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冰川之一,罗纳冰川壮美的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不少人来此地参观或进行冰山攀岩。为了保护它,当地人在冰川上覆盖巨大的乳白色“苫布”(如图)。(1)简要分析当地人在冰川上覆盖“苫布”的主要原因。(2)在冰川上覆盖“苫布”,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12.(2023山东菏泽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极磷虾是南极海域浮游动物的典型代表,在维持整个南极海洋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南极磷虾具有“固碳”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固定在海底的有机碳。南极磷虾具有垂直迁徙的习性,白天躲在海水底层,夜里会上浮进食,吃饱后潜入深层海水,每天夜里反复数次。所以,南极磷虾粪便和残体里的含碳量都很高。在南极海洋中,大量的浮游藻类是南极磷虾丰富的食物来源,南极磷虾同时又是南极鲸类、海豹、企鹅、海鸟等的食物。南极海域冬季的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供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生存环境变化,南极磷虾数量减少。下图为南极磷虾密集区分布图。(1)说出南极磷虾的密集分布区,并分析近些年南极磷虾减少的自然原因。(2)简述南极磷虾的“固碳”作用过程。(3)说明南极磷虾的减少给当地和全球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1.答案 (1)位置:位于排水沟的下游。优点:便于集中处理(处理量大),效率高,成本低;减少对下游水体的污染。(2)种养结合,施用有机肥;按农作物需要精准施肥(处方农业,配方施肥);集中处理养殖废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解析 (1)结合图例和文字信息,明确污染源是农田施肥和水产养殖场;而生态沟渠能充分拦截、处理水体中氮素的前提是这些废水能排到沟渠中。(2)种养结合,尽量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农田适量施用氮肥,精准施肥;养殖场适量投放饵料,养殖场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2.答案 (1)差异:南北地域分异明显;北高南低。原因:北方地区工业和生活排放污染物较多,在冬季风影响下不断向南扩散;长三角北部地区工业烟尘排放量多于南部浙江;北部地区降水少,南部地区降水较多有利于PM2.5污染物沉降。(任答两点)(2)差异:冬季大于夏季。原因: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地面降温快,气温低,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处于静稳状态,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地面温度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不容易形成逆温。(任答两点)(3)措施:鼓励发展公共绿色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不达标的车辆进行安装尾气过滤装置,减少尾气中PM2.5的排放;加强环境保护立法。(4)PM2.5污染会随着大气进行跨区域扩散;长三角受PM2.5污染的影响面积较大,因此,需要区域合作,进行共同治理,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解析 (1)据图1分析,结合图例可知,长三角PM2.5浓度南北地域分异明显,总体是北高南低。形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雾霾污染是PM2.5(粒径小于2.5μm细颗粒物)浓度过高导致……雾霾形成与能源消耗、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有关”,据此判断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和生活燃煤排放污染物较多,在冬季风影响下不断向南扩散;长三角北部地区纬度高,冬季较冷,重工业较多,工业烟尘排放量多于南部浙江;北部地区降水少,南部地区降水较多,有利于PM2.5污染物沉降。(2)PM2.5浓度冬季大于夏季。用大气逆温原理解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地面降温快,气温低,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处于静稳状态,以水平运动为主,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地面升温快,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不容易形成逆温,利于污染物扩散,且气流上升可能带来降水,利于降低PM2.5浓度。(3)题目要求“从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角度”回答。鼓励发展公共绿色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量,提倡绿色出行,利于防治雾霾;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使用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利于防治雾霾;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不达标的车辆进行安装尾气过滤装置,利于减少尾气中PM2.5的排放,利于防治雾霾;加强环境保护立法,约束不合理行为,利于防治雾霾。(4)雾霾污染是跨区域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时不可能靠某个地区、某部分人完成,应该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参与治理。PM2.5污染会随着大气进行跨区域扩散,是跨区域的环境问题;长三角受PM2.5污染的影响面积较大,范围广,因此,需要加强区域合作,进行共同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3.答案 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解析 由材料可知,2015年前的“点源治理”属于传统“工程治水”方式,其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但治理效果较差,水资源浪费严重。2015年后,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计了符合循环利用方式的水污染治理方式。“适度集中”可以减少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从而减少资金投入;“就地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减轻污染物对河流下游的污染,避免大面积、高强度的污染治理;“就地回用”实现了生态净化水的再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且有利于保护河道生态系统,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总之,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实现了在自然水循环中的水质提高、水源保障、河道生态改善和水域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的高效益发展。4.A 污水处理厂需要专业的设备,建设成本高,建设工期较长,采用化学净化等方式,污水处理速度快;而人工湿地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建设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积较大,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故A正确。5.B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会构成一个群落,而植物是这个群落中的生产者,因此在湿地的生态修复中应以恢复植被为主,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是较合理的途径,故B正确。6.答案 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治沙有效地减轻了铁路两侧的风沙危害。论证: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减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沙丘趋于固定,风沙危害减轻。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工程治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解析 各类沙地面积的变化影响风沙活动的沙源。由表格信息可知,该路段建设期和营运期,固定和半固定沙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流动和半流动沙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尤其是半流动沙地),从而导致风沙活动的沙源减少。各类沙地面积的变化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相关部门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减轻风沙活动对铁路建设和营运的影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下垫面的改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风力,从而减少风沙活动的频次、降低风沙活动的强度。7.答案 (1)开展生态影响评价,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本身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采用深挖隧道、高架桥等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原生态”,避免公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切割;采取货车限流的方式以达到对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影响的最小化;加强宣传、巡护,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2)绵茂公路里程不算太长,但穿越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频繁,工程难度大;沿线暴雨多发,影响公路建设进程;经过大熊猫国家公园,对生态保护的要求高。解析 (1)绵茂公路沿线生态脆弱,又不可避免地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一方面要加强环境保护、评估,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深挖隧道、高架桥等,避免对野生动物的干扰。(2)绵茂公路是全国公路建设中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公路之一,具有“三多二高一复杂”的特点,即穿越的地震断裂带多,沿线塌方、泥石流、堰塞湖多,新建桥梁、隧道多;保护生态环境要求高,地震设防等级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绵茂公路在深山上开绝壁、在险峰上筑坦途,是业内公认“建设极难”的公路,其建成打通了川西北交通大动脉。8.答案 两类主题:气候变化对高原环境及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高原环境及生物的影响。意义:研究气候变化对高原环境的影响,可为今后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支撑;研究人类活动对高原环境的影响,可为今后的人地关系协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关键词”)主要是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要素,其意义是为青藏高原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而第二阶段的研究内容(“关键词”)主要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及高原环境和生物,由此可得出第二阶段的研究主题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对高原环境及生物的影响,其意义是为今后的青藏高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支撑。9.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且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其构成巨大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错误。故选B。10.C 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发达国家可以进行碳交易,A错误;产业转移并不能减少碳排放,B错误;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C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移民不现实,D错误。故选C。11.答案 相同距离下,快型模式较慢型模式碳排放高;随距离增加,二者碳排放差距增大。根据缓急程度,选择适当快递类型;可寄慢件的不寄快件;尽量选择简易、轻便包装;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解析 主要从相同距离下和不同距离下两方面比较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的差异。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具体可从快递类型、包装方式和包装材料等方面提出有利于碳减排的做法。知识归纳 绿色快递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快递业务量最大的国家。快递业务飞速发展,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包装、循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绿色快递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绿色快递”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采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装材料,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利用和再利用。12.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解析 自然状态下保存种子样本应考虑气温、人类活动等因素。全球变暖会改变该地的气温条件,进而威胁种子样本安全。三年模拟练1.B 甲区域处在滇池外海东北部,水华高发,主要原因是在西南风驱动下,大量湖面藻类漂移聚集在东北部,B正确。滇池在21世纪初已开始“六大工程”进行污染治理,东北部河流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较少,A错误。甲区域河流密集汇入,水体滞留时间较短,水体流动性强,更新较快,反而不容易使藻类聚集而爆发水华,因此C、D错误。故选B。2.C 风速较小时,风能驱动漂浮物在水面进行移动和聚集,且能促进蓝细菌上浮并聚集在表层,A、B错误;当风速太大时,水体的湍流混合强烈,蓝细菌的垂直上浮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了蓝细菌水华现象,C正确;风速大可提高大气的净化能力,但大气的净化能力对水华面积减少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拓展延伸 蓝细菌水华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氮、磷元素大量存在且比例失衡。二是适宜的生长环境。蓝细菌喜高温、强光、多静止的淡水环境,水质要求通常为Ⅲ类—Ⅴ类。当水温高达25~35℃、光线过强时即达到了蓝细菌生长的最佳环境,所以一般夏季的7、8月份是蓝细菌爆发的时节。3.D 图示②阶段海域利用面积大,由①阶段向②阶段转变时海域利用强度增强,③阶段海域利用面积大幅下降,所以由②阶段向③阶段转变时海域利用强度减弱。故判断①②③阶段反映出海域利用的强度变化是先增强,后减弱,故选D。4.B 材料“入海河流污染物超标使海水富营养化明显”说明河流挟带大量的污染物注入海洋,在河口处污染源更集中,威胁更大,且直排海污染源的污水量主要通过地表径流进行排放。其他海域的污染情况材料并未说明。故选B。5.C 渤海西部经济圈工业类型以重工业为主,工业污染排放量大,由陆地向海洋排放污染物较多,是治理的重点,故选C。6.C 由于珲春气候温和,适合东北虎生存,同时使得生物资源丰富,东北虎食物充足,C正确;该地区属于原始森林,人类活动少,对东北虎的人为干扰少,A错误;地形复杂,利于其他动物躲避,不利于东北虎捕食,B错误;水系发达对东北虎栖息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7.A 珲春实现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要注意保护性开发。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发展生态旅游,A正确;由材料可知,珲春林业局为更好地保护野生东北虎繁育种群,停止了部分伐区的木材生产作业,以及红松果林采集、林蛙养殖和人参种植等林地经济经营项目,因此种植名贵木材、进行人工养殖不可取,C、D错误;开发水能资源,工程建设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B错误。故选A。8.C 读2017年全球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情况示意图可知,电力/热力用能等能源活动占比较高,故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来自能源活动,故选C。9.A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活动,故该部门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利用,加快零碳燃料替代,故选A。10.D 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仍然持续增长,故选D。11.答案 (1)全球变暖,冰川退化严重,覆盖“苫布”可遮挡阳光,降低冰川表面温度,延缓当地冰川退化速度。(2)覆盖“苫布”会改变当地非生物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废弃“苫布”会污染环境。解析 第(1)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冰川的退化速度加快,而且人为破坏严重,为了保护冰川而为其覆盖乳白色“苫布”,可以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冰川表面的温度,从而延缓冰川的退化速度。第(2)题,覆盖“苫布”破坏了当地的生态景观,破坏了生态平衡;废弃的“苫布”会污染环境。12.答案 (1)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的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原因:全球变暖,使得适合南极磷虾摄食的藻类大量减少;全球变暖使海冰冰期及厚度明显缩减,不利于南极磷虾的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2)浮游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碳;南极磷虾摄食大量富含碳的浮游藻类,将碳固定在体内;同时南极磷虾向深层海水迁徙,排放在深海中的粪便、残体沉降到海底,形成沉积物,它们所挟带的碳会长期或永久性固存在海底。(3)南极磷虾的减少会使以南极磷虾为食的动物濒危,使当地生态系统紊乱,生物多样性减少;使“固碳”作用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加剧全球变暖。解析 (1)由图可知,南极磷虾密集分布区主要位于90°W往东到0°再往东到180°的海域,且由图可知,该海域主要为南极大陆的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地区分布较少。由材料可知,导致南极磷虾数量减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生存环境变化,对南极地区影响最大的环境变化是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可从食物来源,对南极磷虾的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影响角度分析。(2)由材料“大量的浮游藻类是南极磷虾丰富的食物来源”可知,浮游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碳;南极磷虾摄食大量富含碳的浮游藻类,将碳固定在体内。由材料“南极磷虾具有垂直迁徙的习性,白天躲在海水底层,夜里会上浮进食,吃饱后潜入深层海水,每天夜里反复数次。所以,南极磷虾粪便和残体里的含碳量都很高”可知,南极磷虾向深层海水迁徙,排放在深海中的粪便、残体沉降到海底,形成沉积物,它们所挟带的碳会长期或永久性固存在海底。(3)由材料“南极磷虾具有‘固碳’作用”可分析出,南极磷虾数量减少,使“固碳”作用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加剧全球变暖。由材料“南极磷虾同时又是南极鲸类、海豹、企鹅、海鸟等的食物”可分析出,南极磷虾数量减少,会使以南极磷虾为食的动物濒危,使当地生态系统紊乱,生物多样性减少。铁路两侧年份固定沙地工程治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流动沙地合计0.5km以内2001003.165.200.148.5020080.122.024.571.890.038.6320151.562.144.290.360.068.411km以内2001006.5410.060.2516.8520080.372.0210.204.370.1017.0620153.492.149.641.310.1016.682km以内20010.12014.0318.30.7533.2020081.072.0221.788.210.2433.3220157.502.1420.422.350.2032.61阶段主要“关键词”1951—1992年植被类型、冰川冻土、降水量、海拔、大气环流、高原隆起、东亚季风1993—2020年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4.A5.B9.B10.C1.B2.C3.D4.B5.C6.C7.A8.C9.A10.D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 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及应对措施1.(2021湖南,21)农田氮肥的大量施用和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生态沟渠通过植物吸收、底泥吸附等方式拦截处理水体中的氮素。下图示意湖南某地生态沟渠的位置。(1)描述生态沟渠的位置特征并指出这样布局的优点。(2)除了建设生态沟渠以外,该区域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氮素水污染?2.(2020上海改编,25—28)长三角地区是工业集聚程度高,大气环境污染较为严峻的区域之一,部分城市(见图示)雾霾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雾霾污染是PM2.5(粒径小于2.5μm细颗粒物)浓度过高导致,已经成为跨区域的环境问题。除自然原因外,雾霾形成与能源消耗、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有关。材料二 2017年每万元GDP工业烟尘排放量,江苏的8个城市平均为0.36千克,浙江的7个城市平均为0.26千克,江苏比浙江高出38.5%。材料三 “逆温现象”是指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图1 长三角部分城市PM2.5的空间分布图图2 长三角部分城市PM2.5浓度的季节变化图(1)概述长三角PM2.5浓度南北差异并说明形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2)推测PM2.5浓度冬夏季节差异并用大气逆温原理解释其原因。(3)从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角度推测防治雾霾的主要措施。(4)面对雾霾污染的环境问题,人们呼吁“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围绕为什么要“共同打赢”,阐述你的观点。3.(2020课标Ⅱ,44)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考点2 生态问题及生态保护 (2022浙江6月选考,9—10)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两题。4.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5.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6.(2021全国乙,44)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面积单位:km2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要求: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也可以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考点3 生物多样性及物种保护7.[2023湖北,18(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公里。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1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2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1)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2)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8.(2021河北,20)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下表)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 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考点4 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 (2023海南,7—8)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两题。9.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A.欧洲西部 B.南太平洋C.南美洲中部 D.中亚地区10.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11.(2022广东,20)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2019年快递总量超过635亿件,快递包装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主。不同的快递包装方式产生的碳排放不同,不同的运输方式碳排放各异。下图示意某研究得出的我国城际间(500 km以上)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单件快递耗时、碳排放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 比较图中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差异。如果你从广东寄快递到北京,从有利于碳减排的角度,应采取哪些具体做法?12.(2018课标Ⅰ,44)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三年模拟练 (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21世纪初,昆明市政府对滇池实施了环湖截污、入湖河道整治等工程进行污染治理。滇池草海因底泥疏浚等措施强度大,治理效果较好,但外海富营养化问题仍未解决,每年蓝细菌水华依然严重。某研究院对滇池外海2002—2018年蓝细菌水华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发现滇池外海北部甲区域是水华高发区且水华现象相对较严重。同时将所有水华事件发生时的风速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当风速处于最大区间即>5 m/s时,滇池外海所有区域水华面积比例最小。下图为滇池水系简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甲区域是蓝细菌水华高发区且水华现象相对较严重,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东北部河流带来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B.西南风使藻类漂移聚集于此C.水域封闭,水体更新慢D.东北部河流密集,水体滞留时间较短2.当风速>5 m/s时,滇池外海所有区域蓝细菌水华面积比例最小,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大风驱动漂浮物在水面移动和聚集B.蓝细菌易上浮并聚集在表层C.湍流混合强烈,蓝细菌的上浮受到抑制D.风速大,大气的净化能力强 (2023陕西榆林三模)环渤海地区海域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6 277 km。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给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入海河流污染物超标使海水富营养化明显。另一方面,直排海污染源污水量与日俱增,给近岸水质带来持续性压力。下图示意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溢出效应时空演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3.图示①②③阶段反映出海域利用的强度变化是 ( )A.先减弱,后增强 B.逐渐减弱C.逐渐增强 D.先增强,后减弱4.环渤海地区海域受陆域污染源的威胁主要集中在( )A.海岸浅滩 B.河流入海口C.海陆交汇处 D.海峡中部5.治海先治陆,环渤海地区治陆的重点在该海域的西部经济圈,主要原因是西部经济圈 ( )A.人口分布集中,海洋资源开发过度B.海域环境较封闭,海水自净能力较差C.重化工业发达,工业污染排放量大D.海岸线长,污染物扩散面积较大 近几年,东北虎野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活动范围逐步扩大。珲春林业局为更好地保护野生东北虎繁育种群,停止了部分伐区的木材生产作业,以及红松果林采集、林蛙养殖和人参种植等林地经济经营项目,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下图中阴影部分为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6.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东北虎理想栖息地的原因是( )A.森林繁茂,不受人类干扰B.地形复杂,利于东北虎捕食C.生物资源丰富,食物充足D.水系发达,便于东北虎栖息7.珲春实现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是 ( )A.加强宣传,发展生态旅游B.开发水能资源,实现电力外送C.重视规划,种植名贵木材D.发展林下经济,进行人工养殖 (2023安徽淮南二模改编)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会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到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的举措。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我国已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下图示意2017年全球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情况和截至2020年全球已实现“碳达峰”的国家数量。据此完成下面三题。8.从分部门来看,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 )A.燃煤发电 B.建筑部门C.能源活动 D.工农业生产9.上题所述部门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快零碳燃料替代B.推动精准农业应用C.实施建筑节能改造D.优化生产工艺流程10.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前面临的特有挑战是( )A.“碳中和”的技术不成熟B.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C.“碳中和”的资金缺口大D.能源需求仍持续增长11.(2022湖南六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纳冰川,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冰川之一,罗纳冰川壮美的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不少人来此地参观或进行冰山攀岩。为了保护它,当地人在冰川上覆盖巨大的乳白色“苫布”(如图)。(1)简要分析当地人在冰川上覆盖“苫布”的主要原因。(2)在冰川上覆盖“苫布”,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12.(2023山东菏泽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极磷虾是南极海域浮游动物的典型代表,在维持整个南极海洋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南极磷虾具有“固碳”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固定在海底的有机碳。南极磷虾具有垂直迁徙的习性,白天躲在海水底层,夜里会上浮进食,吃饱后潜入深层海水,每天夜里反复数次。所以,南极磷虾粪便和残体里的含碳量都很高。在南极海洋中,大量的浮游藻类是南极磷虾丰富的食物来源,南极磷虾同时又是南极鲸类、海豹、企鹅、海鸟等的食物。南极海域冬季的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供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生存环境变化,南极磷虾数量减少。下图为南极磷虾密集区分布图。(1)说出南极磷虾的密集分布区,并分析近些年南极磷虾减少的自然原因。(2)简述南极磷虾的“固碳”作用过程。(3)说明南极磷虾的减少给当地和全球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1.答案 (1)位置:位于排水沟的下游。优点:便于集中处理(处理量大),效率高,成本低;减少对下游水体的污染。(2)种养结合,施用有机肥;按农作物需要精准施肥(处方农业,配方施肥);集中处理养殖废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解析 (1)结合图例和文字信息,明确污染源是农田施肥和水产养殖场;而生态沟渠能充分拦截、处理水体中氮素的前提是这些废水能排到沟渠中。(2)种养结合,尽量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农田适量施用氮肥,精准施肥;养殖场适量投放饵料,养殖场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2.答案 (1)差异:南北地域分异明显;北高南低。原因:北方地区工业和生活排放污染物较多,在冬季风影响下不断向南扩散;长三角北部地区工业烟尘排放量多于南部浙江;北部地区降水少,南部地区降水较多有利于PM2.5污染物沉降。(任答两点)(2)差异:冬季大于夏季。原因: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地面降温快,气温低,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处于静稳状态,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地面温度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不容易形成逆温。(任答两点)(3)措施:鼓励发展公共绿色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不达标的车辆进行安装尾气过滤装置,减少尾气中PM2.5的排放;加强环境保护立法。(4)PM2.5污染会随着大气进行跨区域扩散;长三角受PM2.5污染的影响面积较大,因此,需要区域合作,进行共同治理,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解析 (1)据图1分析,结合图例可知,长三角PM2.5浓度南北地域分异明显,总体是北高南低。形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雾霾污染是PM2.5(粒径小于2.5μm细颗粒物)浓度过高导致……雾霾形成与能源消耗、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有关”,据此判断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和生活燃煤排放污染物较多,在冬季风影响下不断向南扩散;长三角北部地区纬度高,冬季较冷,重工业较多,工业烟尘排放量多于南部浙江;北部地区降水少,南部地区降水较多,有利于PM2.5污染物沉降。(2)PM2.5浓度冬季大于夏季。用大气逆温原理解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地面降温快,气温低,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处于静稳状态,以水平运动为主,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地面升温快,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不容易形成逆温,利于污染物扩散,且气流上升可能带来降水,利于降低PM2.5浓度。(3)题目要求“从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角度”回答。鼓励发展公共绿色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量,提倡绿色出行,利于防治雾霾;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使用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利于防治雾霾;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不达标的车辆进行安装尾气过滤装置,利于减少尾气中PM2.5的排放,利于防治雾霾;加强环境保护立法,约束不合理行为,利于防治雾霾。(4)雾霾污染是跨区域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时不可能靠某个地区、某部分人完成,应该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参与治理。PM2.5污染会随着大气进行跨区域扩散,是跨区域的环境问题;长三角受PM2.5污染的影响面积较大,范围广,因此,需要加强区域合作,进行共同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3.答案 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解析 由材料可知,2015年前的“点源治理”属于传统“工程治水”方式,其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但治理效果较差,水资源浪费严重。2015年后,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计了符合循环利用方式的水污染治理方式。“适度集中”可以减少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从而减少资金投入;“就地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减轻污染物对河流下游的污染,避免大面积、高强度的污染治理;“就地回用”实现了生态净化水的再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且有利于保护河道生态系统,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总之,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实现了在自然水循环中的水质提高、水源保障、河道生态改善和水域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的高效益发展。4.A 污水处理厂需要专业的设备,建设成本高,建设工期较长,采用化学净化等方式,污水处理速度快;而人工湿地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建设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积较大,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故A正确。5.B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会构成一个群落,而植物是这个群落中的生产者,因此在湿地的生态修复中应以恢复植被为主,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是较合理的途径,故B正确。6.答案 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治沙有效地减轻了铁路两侧的风沙危害。论证: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减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沙丘趋于固定,风沙危害减轻。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工程治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解析 各类沙地面积的变化影响风沙活动的沙源。由表格信息可知,该路段建设期和营运期,固定和半固定沙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流动和半流动沙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尤其是半流动沙地),从而导致风沙活动的沙源减少。各类沙地面积的变化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相关部门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减轻风沙活动对铁路建设和营运的影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下垫面的改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风力,从而减少风沙活动的频次、降低风沙活动的强度。7.答案 (1)开展生态影响评价,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本身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采用深挖隧道、高架桥等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原生态”,避免公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切割;采取货车限流的方式以达到对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影响的最小化;加强宣传、巡护,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2)绵茂公路里程不算太长,但穿越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频繁,工程难度大;沿线暴雨多发,影响公路建设进程;经过大熊猫国家公园,对生态保护的要求高。解析 (1)绵茂公路沿线生态脆弱,又不可避免地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一方面要加强环境保护、评估,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深挖隧道、高架桥等,避免对野生动物的干扰。(2)绵茂公路是全国公路建设中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公路之一,具有“三多二高一复杂”的特点,即穿越的地震断裂带多,沿线塌方、泥石流、堰塞湖多,新建桥梁、隧道多;保护生态环境要求高,地震设防等级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绵茂公路在深山上开绝壁、在险峰上筑坦途,是业内公认“建设极难”的公路,其建成打通了川西北交通大动脉。8.答案 两类主题:气候变化对高原环境及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高原环境及生物的影响。意义:研究气候变化对高原环境的影响,可为今后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支撑;研究人类活动对高原环境的影响,可为今后的人地关系协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关键词”)主要是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要素,其意义是为青藏高原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而第二阶段的研究内容(“关键词”)主要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及高原环境和生物,由此可得出第二阶段的研究主题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对高原环境及生物的影响,其意义是为今后的青藏高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支撑。9.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且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其构成巨大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错误。故选B。10.C 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发达国家可以进行碳交易,A错误;产业转移并不能减少碳排放,B错误;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C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移民不现实,D错误。故选C。11.答案 相同距离下,快型模式较慢型模式碳排放高;随距离增加,二者碳排放差距增大。根据缓急程度,选择适当快递类型;可寄慢件的不寄快件;尽量选择简易、轻便包装;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解析 主要从相同距离下和不同距离下两方面比较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的差异。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具体可从快递类型、包装方式和包装材料等方面提出有利于碳减排的做法。知识归纳 绿色快递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快递业务量最大的国家。快递业务飞速发展,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包装、循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绿色快递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绿色快递”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采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装材料,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利用和再利用。12.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解析 自然状态下保存种子样本应考虑气温、人类活动等因素。全球变暖会改变该地的气温条件,进而威胁种子样本安全。三年模拟练1.B 甲区域处在滇池外海东北部,水华高发,主要原因是在西南风驱动下,大量湖面藻类漂移聚集在东北部,B正确。滇池在21世纪初已开始“六大工程”进行污染治理,东北部河流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较少,A错误。甲区域河流密集汇入,水体滞留时间较短,水体流动性强,更新较快,反而不容易使藻类聚集而爆发水华,因此C、D错误。故选B。2.C 风速较小时,风能驱动漂浮物在水面进行移动和聚集,且能促进蓝细菌上浮并聚集在表层,A、B错误;当风速太大时,水体的湍流混合强烈,蓝细菌的垂直上浮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了蓝细菌水华现象,C正确;风速大可提高大气的净化能力,但大气的净化能力对水华面积减少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拓展延伸 蓝细菌水华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氮、磷元素大量存在且比例失衡。二是适宜的生长环境。蓝细菌喜高温、强光、多静止的淡水环境,水质要求通常为Ⅲ类—Ⅴ类。当水温高达25~35℃、光线过强时即达到了蓝细菌生长的最佳环境,所以一般夏季的7、8月份是蓝细菌爆发的时节。3.D 图示②阶段海域利用面积大,由①阶段向②阶段转变时海域利用强度增强,③阶段海域利用面积大幅下降,所以由②阶段向③阶段转变时海域利用强度减弱。故判断①②③阶段反映出海域利用的强度变化是先增强,后减弱,故选D。4.B 材料“入海河流污染物超标使海水富营养化明显”说明河流挟带大量的污染物注入海洋,在河口处污染源更集中,威胁更大,且直排海污染源的污水量主要通过地表径流进行排放。其他海域的污染情况材料并未说明。故选B。5.C 渤海西部经济圈工业类型以重工业为主,工业污染排放量大,由陆地向海洋排放污染物较多,是治理的重点,故选C。6.C 由于珲春气候温和,适合东北虎生存,同时使得生物资源丰富,东北虎食物充足,C正确;该地区属于原始森林,人类活动少,对东北虎的人为干扰少,A错误;地形复杂,利于其他动物躲避,不利于东北虎捕食,B错误;水系发达对东北虎栖息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7.A 珲春实现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要注意保护性开发。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发展生态旅游,A正确;由材料可知,珲春林业局为更好地保护野生东北虎繁育种群,停止了部分伐区的木材生产作业,以及红松果林采集、林蛙养殖和人参种植等林地经济经营项目,因此种植名贵木材、进行人工养殖不可取,C、D错误;开发水能资源,工程建设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B错误。故选A。8.C 读2017年全球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情况示意图可知,电力/热力用能等能源活动占比较高,故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来自能源活动,故选C。9.A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活动,故该部门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利用,加快零碳燃料替代,故选A。10.D 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仍然持续增长,故选D。11.答案 (1)全球变暖,冰川退化严重,覆盖“苫布”可遮挡阳光,降低冰川表面温度,延缓当地冰川退化速度。(2)覆盖“苫布”会改变当地非生物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废弃“苫布”会污染环境。解析 第(1)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冰川的退化速度加快,而且人为破坏严重,为了保护冰川而为其覆盖乳白色“苫布”,可以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冰川表面的温度,从而延缓冰川的退化速度。第(2)题,覆盖“苫布”破坏了当地的生态景观,破坏了生态平衡;废弃的“苫布”会污染环境。12.答案 (1)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的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原因:全球变暖,使得适合南极磷虾摄食的藻类大量减少;全球变暖使海冰冰期及厚度明显缩减,不利于南极磷虾的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2)浮游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碳;南极磷虾摄食大量富含碳的浮游藻类,将碳固定在体内;同时南极磷虾向深层海水迁徙,排放在深海中的粪便、残体沉降到海底,形成沉积物,它们所挟带的碳会长期或永久性固存在海底。(3)南极磷虾的减少会使以南极磷虾为食的动物濒危,使当地生态系统紊乱,生物多样性减少;使“固碳”作用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加剧全球变暖。解析 (1)由图可知,南极磷虾密集分布区主要位于90°W往东到0°再往东到180°的海域,且由图可知,该海域主要为南极大陆的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地区分布较少。由材料可知,导致南极磷虾数量减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生存环境变化,对南极地区影响最大的环境变化是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可从食物来源,对南极磷虾的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影响角度分析。(2)由材料“大量的浮游藻类是南极磷虾丰富的食物来源”可知,浮游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碳;南极磷虾摄食大量富含碳的浮游藻类,将碳固定在体内。由材料“南极磷虾具有垂直迁徙的习性,白天躲在海水底层,夜里会上浮进食,吃饱后潜入深层海水,每天夜里反复数次。所以,南极磷虾粪便和残体里的含碳量都很高”可知,南极磷虾向深层海水迁徙,排放在深海中的粪便、残体沉降到海底,形成沉积物,它们所挟带的碳会长期或永久性固存在海底。(3)由材料“南极磷虾具有‘固碳’作用”可分析出,南极磷虾数量减少,使“固碳”作用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加剧全球变暖。由材料“南极磷虾同时又是南极鲸类、海豹、企鹅、海鸟等的食物”可分析出,南极磷虾数量减少,会使以南极磷虾为食的动物濒危,使当地生态系统紊乱,生物多样性减少。铁路两侧年份固定沙地工程治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流动沙地合计0.5km以内2001003.165.200.148.5020080.122.024.571.890.038.6320151.562.144.290.360.068.411km以内2001006.5410.060.2516.8520080.372.0210.204.370.1017.0620153.492.149.641.310.1016.682km以内20010.12014.0318.30.7533.2020081.072.0221.788.210.2433.3220157.502.1420.422.350.2032.61阶段主要“关键词”1951—1992年植被类型、冰川冻土、降水量、海拔、大气环流、高原隆起、东亚季风1993—2020年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4.A5.B9.B10.C1.B2.C3.D4.B5.C6.C7.A8.C9.A10.D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