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业内人士利用自己的第一手资料为公众掀开考古、文物工作的“神秘面纱”。他们积极活跃地用专业的知识直面广大网友对于本行业的诸多好奇和猜测,为大家拨云见日。这个过程,也轻松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不知不觉之中拉近了“考古这件事”与大众的距离。比如b站的up主“王乐仙”,现实中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从事文物修复的工作人员。人们在他创建的“我在北大修文物”视频系列中,可以看到他的办公环境、各类文物的修复过程、北大文博在读学生的实习地等。
业外的人们,则更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灵敏地发现富有价值的传播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以别出心裁的方式进行趣味解读。往往紧跟热点,另辟蹊径,做出的成果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因为他们的关注点不局限于专业人士的研究点,时常剑走偏锋,“顺路”有所新发现。比如,b站颇有名气的手工区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以制作游戏、动画中许多经典道具走红。在2021年他连续复原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和金杖,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摘编自李韵 吴宜洁《自媒体上的考古圈亮点十足》)
材料二:
张家口市兼具了历史古城与奥运之城两种发展优势,要将历史与现实完美地结合起来,借用新闻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向公众展现和共享考古活动中的成果,彰显考古学科的科学价值,推动考古资源社会化,以教育公众为导向,探索出激发公众新知、公众参与的发展路径,最终上升到公众建设考古学的新高度。
太子城遗址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属于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太子城奥运村项目的占地范围。为了对太子城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与适当利用,在原址建设了考古遗址公园,并致于把遗址公园打造成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冬奥广场。按照既定规划,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建后,从冰雪小镇到正式比赛场地,再到涉奥官员和运动员居住的奥运村,都会从遗址公园里穿过,届时,这里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生动载体。
建立的崇礼区太子城遗址陈列馆位于崇礼太子城核心赛区,是河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标志性项目之一,是向世界展示悠久灿烂中华文明、开放包容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冰雪·双城·盛会——从1202到2022”主题展览已隆重开展,以时空对话的形式,系统展示太子城建造、宋金时期社会生活、各民族融合发展、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历史,讲述“双城”故事,传播中华文明,助力北京冬奥。
(摘编自刘文清《智慧东方·公众考古的实践与思考》)
材料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变革产生的新媒体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书籍等传统媒介进行深度融合,并进而复杂演绎,从而将文化考古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风趣幽默的内容恰当地传达给公众,引起公众对于考古的新认识、新理解,以便推动考古事业的全面发展。
融媒体时代公众考古大众传播的发展和新模式的探究,对我国公众考古事业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意义。在融媒体时代,虽然考古工作者为了向大众传播考古知识,积极地向融媒体新模式靠近,但是在融媒体新模式发展过程中,大众考古融媒体信息传播仍然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诸如大众传播参与度不高、公众对考古的新闻遗忘率呈加速上升趋势、无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融媒体时代的考古新闻内容等许多不足。
面对以上问题,如何构建新时代融媒体发展下公众考古大众传播的新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考古工作者需要主动锚定社会热点与公众考古热点之间的话题衔接性。特别是在公众考古核心关注点上,要及时与社会公众的关切、社会公众自身现实体验和社会公众热点讨论话题主动建立联系,形成热点关系迁徙。例如,由夏季吃香瓜这一话题延伸出西汉刘贺墓和其他墓葬考古发掘中古人体内的香瓜子遗迹等,从而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引起观众的兴趣。以更加平实化、大众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日常生活内容设置热点话题,从而使考古发掘从严肃性、无趣性走向平常性、有趣性。例如,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当中,故宫文物修复人员原来刻板严肃的印象,经过融媒体的传播,使大众熟知其清新的形象、平实的生活节奏、与大众并没有二致的生活状态,极大地拉近了融媒体传播下考古人员、考古工作与普通人之间的感情联络,从而使话题的热点可持续。
注重公众体验感,注重新闻传播的事实规律与公众接纳程度之间的融合度,是新闻传播进行再循环、再传播的重要方法。一是在传播形式上要以更加多样化、方便化和体验感较强的传播方式将考古信息传播给大众;二是在进行考古消息传播过程中,要增加一定比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公众的参与度逐渐提升;三是适当增加考古发掘背后发掘工作人员、考古工作者、发掘地周围环境和新闻猎奇性等方面的宣传报道,以此来增加关注度。
(摘编自李强《浅谈融媒体时代公众考古大众传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推动公众考古发展的过程中,考古专业人员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使考古与大众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之间得以拉近。
B.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已成为中国最具文化底蕴的冬奥广场,体现出张家口市历史古城与奥运之城的“双城”发展优势。
C.只要公众考古做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深度融合,公众就能对考古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考古事业全面发展。
D.考古工作者主要通过增加热点话题的数量,让严肃而枯燥的考古发掘变得大众化、趣味化,以情感维系话题的热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是b站的up主,“王乐仙”和“才疏学浅的才浅”虽然专业不同,但都利用自媒体为考古的公众传播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B.张家口“冰雪·双城·盛会——从1202到2022”主题展览,借助时空对话,系统展示太子城建造等内容,推动考古资源社会化。
C.当前,大众考古融媒体信息传播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因为融媒体自身的不足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D.由于把夏季吃香瓜这一话题和墓葬考古发掘中古人体内的香瓜子遗迹联系起来了,考古工作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得以缩短。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三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
A.博主通过微博发起挖宝图、搜索等热点话题,吸引社会大众持续关注张献忠沉船金银财宝考古现场。
B.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队的领队在微博上时不时分享自己的考古发掘日常,诙谐地科普一些专业知识。
C.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从冰雪小镇到正式比赛场地,再到涉奥官员等居住的奥运村,都会从遗址公园里穿过。
D.在考古发掘刘贺墓时,各路媒体通过图文、视频、小程序等进行爆炸式传播,使公众对刘贺墓的考古发掘过程持续性关注。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
5.如果你是一位非考古专业的抖音网红,想要拍一个关于三星堆文物发掘的短视频,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粉丝团队,那么上面三则材料能给你哪些启示?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娇宠”
康志刚
其实“娇宠”是一只机器狗。它不但会鸣叫,还会走路,会唱歌,会打喷嚏……直把欣欣逗得拍着小手咯咯地大笑。
好玩的东西,弟弟自然不会放过。啪!“娇宠”突然从茶几上掉了下来。
“哎呀,看你——”欣欣发出一声惊叫,跑过去拎起“娇宠”,望着它那条被摔断的腿,哇地大哭起来,将小脸转向弟弟:“你得赔我你得赔我!奶奶,呜呜呜——”
是啊,能得到“娇宠”可不那么容易,那是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们的一种奖赏!今天当奶奶将欣欣接回家时,欣欣马上从书包里掏出“娇宠”,举在手里兴高采烈地向大家展示。这时奶奶也大声说:“看我们的欣欣多么优秀呀,这是老师奖的!”
因此,你就可以想象出此时欣欣拿着受伤的“娇宠”,心里有多么沮丧、焦急与无助啊。
奶奶俯下身一边用手擦着她脸蛋上的泪珠,一边安慰她:“好孩子,别哭,奶奶给你想办法!”
望着那只断了一条腿的“娇宠”,奶奶不由得皱起眉头:如何让孩子向老师交代呢?每一次,张老师见到她都要夸奖欣欣几句。张老师长一张瓜子脸,白皙里透出淡淡的嫣红,像落上一抹彩霞。她性格温和开朗,是个很热心的人。每一次对奶奶说到欣欣时,脸上的笑是真诚的,语气也真诚,这一切都证明张老师非常欣赏欣欣。对,不能因为这件事,让张老师对欣欣产生不好印象!
“没说的,给人家买个新的吧!”是妈妈的声音,语气十分坚决。
“该买!咱弄坏的,就得赔人家!”奶奶马上附和。
爸爸问那个机器狗多少钱?妈妈说:“不少呢,一百多块!可再贵咱也得买!”
“我觉得没这个必要!”爸爸说,“给老师解释一下嘛,说白了就是个塑料玩具呗!再说,既然这么值钱,又不结实,就不该让孩子们带回来。孩子毕竟是孩子,难免弄坏!老师就应该想到这一点!”
爷爷认为爸爸的话有道理,最好先把情况给老师说说,看老师什么意思。
“损坏人家东西没说的,就得赔!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今天奶奶的情绪非常激动。
但爸爸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先给老师打个电话吧!”妈妈从桌上拿起手机。妈妈先向张老师说明了情况,并一再表示歉意。张老师听说要买新的,赶忙说,不用买呵,没关系的,你们粘粘就行!老师越是客气妈妈越过意不去,这时张老师出主意:“这样吧,先粘粘看,如果不行再买新的!”
是放的免提。爸爸笑笑说:“看看,我说不用买吧!嘿,这老师还不错呀,这么通情达理!”爷爷接腔:“明天咱不是回老家嘛,顺便在大街上找人粘粘!”
“松松就能粘!”爸爸的口气十分自信。
松松是爸爸大舅家的儿子,欣欣管他叫叔叔。叔叔手巧,即便不熟悉,稍微一摆弄也便心花自开——他手上似乎有一种魔法。
叔叔果然厉害,他那双巧手让“娇宠”又变回了从前的“娇宠”。然而叔叔却发现了一个秘密:“娇宠”的那条断腿竟是粘过的,而且不止一次!也就是说,这个作为奖品的机器狗,遭遇过在欣欣家同样的经历。
欣欣将“娇宠”抱在了怀里,像抱着一件失而复得的宝贝。她满意地笑了,那笑如同开在春天田野里的花儿一般鲜亮和喜兴……
但大人们对那个张老师却有点看法了。本来“娇宠”就是坏的呀,为什么事先不说明呢?都给她打电话了,也不说实情。
…………
转眼间就到了星期一。
和往常一样,欣欣和奶奶说了再见,背着书包走进了幼儿园大门。
操场西侧是一栋两层小楼,楼前种几棵大杨树,阳光照在已然泛黄的树叶上,像流动着一层金水,又淌下来。满院子都亮灿灿的。
突然,欣欣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张老师。张老师正站在楼梯口微笑着朝她招手呢。对,是朝她招手。那修长的身材和披肩的长发,都涂上朝阳温馨而柔润的色彩。今天老师为什么要迎接她呢?她感到疑惑,但那张真诚而灿烂的笑脸,又让她不去想那么多。她身上顿时像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她从书包里掏出“娇宠”,她是高高地举着朝张老师跑去的。
“老师,早上好!”当她终于跑到张老师跟前,怯怯地说出这句话时,早被蹲下来的张老师揽到了怀里。她从张老师身上嗅到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对,还有阳光的气息,那种暖融融的气息让她无比陶醉。
她刚要张嘴对老师说“对不起”,耳边却传来了非常熟悉与亲切的声音:“小欣欣,老师给你道个歉!是老师粗心,忘了告诉你,‘娇宠’也被其他小朋友摔坏过……”
欣欣盯着张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是看到欣欣不知所措吧,张老师又粲然一笑:“没关系的,欣欣,你看,‘娇宠’不是和原来一样吗?记住,一会你讲解时,不要再想这个,‘娇宠’还是原来的‘娇宠’!”
“‘娇宠’还是原来的‘娇宠’!”这句话一遍遍地在欣欣耳边萦回。她像听懂了,又好似不是太懂。
张老师站了起来。她身后矗立着一棵树,一棵高大茁壮的白杨树……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弟摔坏了“娇宠”,欣欣急得大哭,但所有长辈包括奶奶都没有一句责备弟弟的话,反映了人们依旧没有摆脱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B.张老师“长一张瓜子脸,白皙里透出淡淡的嫣红,像落上一抹彩霞”,这一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位秀美的教师形象,也透露出作者的情感取向。
C.爸爸和爷爷不愿意买新的机器狗赔偿,表现了二人因为价钱不菲而不想出钱弥补孩子过失的心理,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自私的心理。
D.小说插入奶奶多次考量张老师夸赞欣欣的情节,这与爷爷爸爸对张老师前后不同的评价一起增加了小说的波澜,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形象。
7.本文画线部分有何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8.这篇小说塑造了几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对“欣欣”的成长有何启迪?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规 执 政
刘基
①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①与,□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执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政与相国之言不相似矣。”
②执政者曰:“何谓也?”郁离子曰:“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言语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贤,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②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
③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
【注】①具数:凑数。 ②都那竖:纨绔子弟。
9.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
A.抑B.且C.或D.夫
10.“农夫不以羊负轭,贾子不以豕骖服”借此说明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11.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担任重要职务的官人,他的耳朵和眼睛与国家的使命一样重要。
B.现在掌管风气纪律的官职,像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样重要的使命。
C.如今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他的耳朵和眼睛与国家的使命一样有寄托。
D.现掌管教化纲纪的官职,寄托着像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样的使命。
12.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加以分析。
13.第③段“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秋陪严郑公①摩诃池泛舟节
杜甫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
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②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
【注】①严郑公:指杜甫好友严武,曾封郑国公,时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作此诗时,杜甫在其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有倦怠之意。②翡翠:鸟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入题,写泛舟之情状。“湍驶”写出了水流之急与船行速之快,故风大致酒醒。
B.颈联写池中所见。船行之处,或见鸳鸯飞起,或见翡翠低翔,呈现一派怡人的景象。
C.整首诗起承转合,结构圆融,上下相应,对仗工稳,用笔极其讲究,足见杜律之精。
D.尾联意在表达诗人对白鹭的关爱,希望不会惊扰到它们,得以与之相伴,安宿清溪。
15.本诗写晚秋之景语出皆奇,于起笔落笔间前后相承,彼此回应。请结合这一特点对颔联进行赏析。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反问句式指出“惑”存在的普遍性的两句是 , ?
(2)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 ,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一诗中,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 , ”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和抵制“唯流量论”、泛娱乐化、高价片酬,对于“流量至上”现象坚决说“不”,以期① ,净化行业生态。
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明星的生成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明星效应也会对作品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就是② 了。如果任由这种“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的倾向泛滥,将导致创作背弃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脱离正确轨道。
流量明星本是商业逻辑运作,“流量至上”的价值观如果横行,影视剧集生产就容易演变为市场投机行为。一味追求通过明星展示、粉丝聚集等方式获得流量和收益,仅仅满足感官刺激而忽视观众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以③ 的心态进行创作生产,只会助长粗制滥造、畸形审美之风,长此以往,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逻辑必然会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句子表达准确流畅。
19.“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珍贵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一。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 )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表现了阴阳。
B.而太极在棋盘的里头儿,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棋盘的里头儿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表现了阴阳。
2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B.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都是使用分类的人,也是被分类的人。分类作为重要的思维方法,能够使事物结构化、条理化,但也很容易使人落入强行分类的陷阱。比如,我们常选择某个词语来形容一个人,热情或冷淡、灵巧或笨拙,等等。被分类后,那个人与别人迥然不同的细微之处,往往就会被分类的标签抹杀了。又比如,我们常被问到,在生活中是“内卷”还是“躺平”。可是,无论我们回答“内卷”还是“躺平”,都无法体现生活方式的多种多样,情绪态度的复杂多变。
对“分类”这个话题,你有哪些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月考答案:
1.A 2.D 3.C 4.①首先介绍融媒体时代公众考古大众传播的内涵。
②接着指出这种传播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不足。
③然后分别从热点的一致性、强化公众的体验感及接纳程度等两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5.①寻找选取要发掘的文物富有价值的传播点。
②内容能将历史和现实完美结合,从而彰显考古价值,展示中华文明。
③注意粉丝对考古热点的关注内容,主动与此建立联系。
④解读方式要别出心裁且有趣味,可适当增加互动,拉近与粉丝的距离。(答出三点即可)
6.A 7.①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环境,用美丽的景色烘托人物形象的美好;
②预示着“娇宠”事件将会得到完美解决;
③使行文张弛有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①包容他人过失,有错就改。张老师得知“娇宠”被摔坏后,并没有责备孩子的过失,而是说粘粘就行,也没有因此而对欣欣有看法;在发现自己没有告知“娇宠”曾经被摔坏过后,主动向孩子道歉;
②爱护他人财物,有担当精神。“奶奶”和“妈妈”积极主动提出赔偿,因为孩子犯了过失,就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③面对过失,不可推卸责任。“爸爸”在孩子摔坏了奖品后,缺乏责任意识,反而责备老师不该把这么贵重的物品给学生,认为老师考虑问题不周全。
9.A 10.选拔人才应以是否能胜任其职为标准,而不应以门第为要,主要应看其才德。 11.D 12.论证方法(三选一:①类比论证;②对比论证;③引用论证)如依据“乃不公天下之贤,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可知,这里写执政者选才以门第,对比农夫和商人选择恰当的动物来耕田或驾车,用的是对比论证 13.以执政者的“许”和“忤”作鲜明对照,引人深思,揭示社会上庸才存在的原因。
参考译文:
郁离子对执政者说:“如今录用人才,是只凭凑数呢,还是认为贤良而依靠他图谋治国呢?”执政者说:“也就是选取那些贤良者而录用的!”郁离子说: “倘若如此,那么相国的做法和说的话就大不一样了。”
执政者说:“为什么这样说呢?”郁离子说:“我听说,农民耕田,不用羊负轭;做买卖的商人赶车,不用猪担任骖服。因为知道它们不可能成事,恐怕被它们坏了事啊。所以夏、商、周三代取士的办法,首先必须学习,而后才可做官;必须用处理政务考核他,若有才能,就录用他。不管他的世系家族如何,只看他是否贤良,不轻视那些有才德而地位卑微的人。如今担任法度纲纪职务的人,寄托着一个国家如同耳朵、眼睛那样重要的使命,要严格选拔。只看仪表服饰行吗?只看言谈举止行吗?你却不能公平对待天下的贤士,而录用的全是那些世家贵族的后代及与自己关系亲近的纨绔子弟为官。你如此‘爱国家’的做法,还不如农民爱耕田、商人爱车马的做法呢。”
执政者虽然口头上同意郁离子的话,但内心却不服从他的主张。
14.D 15.示例:①“落”回应“高”,拓展了空间;②“迷”回应“杂”,突出了时间变化而带来的景物特点。③“秋自落”承接上联之“风”(答“与下联之‘鸳鸯起’相呼应”, 可酌情给分),写出动态之感,化秋的无形为有形;④“晚相迷”承接上联之“雾”(答“与下联之‘翡翠低’,可酌情给分),写出景物的朦胧之美。
16.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7.示例:①正本清源 ②舍本逐末(本末倒置)③竭泽而渔(急功近利) 18.流量明星本是商业逻辑运作的产物,如果“流量至上”的价值观横行,影视剧集生产就容易演变为市场投机行为。 19.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节奏感,通过“要…不要…”的格式。增强语言表达的气势,阐明只注重外在形式,不注意内在含量,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是不可取的。
20.①原句有两处语病:其一,“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结构混乱;其二,“珍贵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语序不当。
②修改:(示例一)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示例二)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21.C 22.B
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