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之《文字下乡》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323736/0-170696755514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本书阅读功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乡土本色》,了解作者以“乡土”来反映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
2.撰写读书笔记,了解“乡土”的内涵,进而感受学术著作的内容。
3.多向阅读思辨,总结学习《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或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撰写读书笔记,比较分析学术概念的不同。
2.多向阅读思辨,总结学习《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或价值。
教学过程
整本书阅读原则:读层次更高的书
如果把书分成两类的话,那么一类是用来娱乐消遣或接受资讯的——不需要进行分析阅读,扫一眼就够了;另一类是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书--学习如何阅读,如何生活,这些书值得我们做一次分析阅读;其中比我们层次高许多的需要反复阅读。用一句最近很火的说法来概括“阅读”的总原则——走出“舒适区”,读比自己层次更高的书。
知识唯有自己加工才能成为自己的,别人精炼后再输出的东西只能给你提
供一个参考,并不是读完了就真的成了你的;唯有自己思考并批判性接受才能将知识内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二、整本书阅读功课:撰写读书笔记。
像《乡土中国》这类学术类作品的语境和学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学术著作整本书的门径,并初步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读书笔记是“整本书阅读”必做的功课。好的读书笔记是对学术著作的再梳理,再理解,再把握,再升华。下面结合《乡土本色》介绍比较专业的读书笔记做法:
结构笔记:对应层次——检视阅读它的重点——全书的架构
■明确:1、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3、作者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课堂活动1:请阅读《乡土本色》部分,本章在全书中起到对乡土中国性质概述的作用,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各段关系。
概念笔记:对应层次——分析阅读——全书的概念,作者的观点、主旨——尝试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明确:如何找出关键词句
1、从读者角度:感到困惑、不能理解的词句。
2、从作者角度:专门用语,对问题所下的判断(肯定或者否定)以及理由。
■课堂活动2:
我的困惑:《乡土中国》的核心是“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为什么用“乡土”这个概念,而不用我们熟悉的“农村”“乡村”?
(三)辩证笔记:对应层次——主题阅读——同一主题下不同书籍的概念,不同作者的观点
■明确:在辩证笔记中,你收集的观点角度越不同,你越会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和判断。由此,得到思辨能力的提升。
■课堂活动3:结合《乡土本色》学习,阅读相关链接,提出你的思考与感受?
■辩证笔记教师原创写作:中国的乡土社会发生着深刻剧烈的变化。变化的是农民由稳定性向流动性转变,既表现为水平空间上的跨区域跨领域,也表现为垂直空间上贫富差距带来的阶层变化;变化的是在熟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靠的是诚信;在生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靠的是契约……但不管乡土社会怎样变化,以乡为基点的活动空间不会变,以土为基础的生存依托不会变。
乡土需要赤子的关怀与回报,只有俯下身来、亲近泥土,迈开脚步、丈量家国,才能从乡土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成长力量,望同学们根植家乡热土,砥砺成长担当。
三整本书阅读思辨:思想的在场
■总结:三种不同的笔记方式,有适用不同的要求。
1.需要了解一本书的骨干脉络时,用结构笔记,一目了然,促使我们进一步掌握全面的知识。
2.概念笔记,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作者的观点,将书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3.辩证笔记,则是让不同的观点进行集中的展现在面前,进行思考和取舍。
■结语:培养阅读习惯,撰写读书笔记;
专研学术著作,养成思辨习惯;
根植家国热土,砥砺成长担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优秀教案设计,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感知《乡土中国》,具体感知,重点赏析,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指南,过程设计,明确初读要求,通晓阅读评价,资料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