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期末高分突破(上海沪教版)
专题07 热量 比热容(难点)-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期末高分突破(上海沪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热量 比热容(难点)-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期末高分突破(上海沪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7热量比热容难点原卷版docx、专题07热量比热容难点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以下有关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越多,说明它的比热容越大
B.用水给汽车发动机散热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
C.内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大的原因
D.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变
2.甲、乙两个初温相同、质量不同(m甲c牛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奶的温度变化一定比水小B.牛奶温度变化可能比水慢
C.牛奶的质量一定比水大D.牛奶的质量可能比水小
4.温度相同的两块相同材质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
A.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温度一定高B.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温度一定低
C.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温度可能高D.两块金属块的温度不可能相同
5.如图所示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图甲),若两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且不计液体热量散失,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ma>mb,则ca=cb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D.若ca=cb,则ma>mb
6.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2kg,丙物体质量为1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则( )
A.甲的比热容为3000J/(kg·℃)
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乙和丙的比热容相等
D.吸收相同热量,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丙
7.冷水的温度为 t1,热水的温度为 t2,现要把冷水和热水混合成温度为 t3 的温水,若不计热量损失,冷水和热水的质量比应为
A.B.C.D.
8.已知1g甲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2.1J的热量,1g乙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4.2J的热量,1g丙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2.8J的热量,分别取甲、乙两种液体各60g,以相同的热源加热,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取90g的丙液体,以相同的热源加热,则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 )
A.落在Ⅰ区B.落在Ⅱ区C.与甲重叠D.与乙重叠
9.质量相等的两金属块A、B长时间放在沸水中,将它们从沸水中取出后,立刻分别投入甲、乙两杯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当甲、乙两杯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时,发现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的是( )
①金属块A末温比B的末温高
②金属块B放出的热量比A的多
③金属块A的比热容比B的比热容小
④甲杯中的水比乙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少
A.1个B.2个C.3个D.4个
10.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A.4∶9B.3∶5C.2∶3D.1∶2
二、填空题
11.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107kg,水温升高2℃,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J。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石c砂石),则砂石升高的温度___________0.8℃(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水=4.2×103J/(kg•℃)
13.在海边看海,风是迎面吹来,还是从背后吹来,日夜是有区别的,这种风叫“海陆风”。海陆风的形成是因为海水与陆地的___________不同,导致空气温度不同而向不同方向流动,如图所示的场景发生在炎热的夏天,在图中虚线框内画一个箭头,用来表示地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方向___________。
14.2kg的水温度从40℃升高到90℃吸收热量为_______J;如图是西安市和盐城市(沿海)同一天气温变化曲线。请你判断内陆城市一天气温变化所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A/B),是因为水的_______大。
15.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液体___________的温度升高比较快;两者相比,液体B的比热容比较___________。
16.查阅表,可以知道:
(1)锡的比热容是______J/(kg·°C),它表示:1 千克的锡温度每升高 1°C吸收的热量为______焦;
(2)除______之外,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3)在短期内,上海市处于雨天时昼夜温差较小,处于晴天时昼夜温差较大,这可能是______ 造成的。
17.小华同学在复习时对所学的部分物理量进行了分类归纳.
物理量:速度v=、比热容c=、功率P=、重力G=mg、机械功W=Fs
小华的分类:重力G、速度v、功率P归为一类
(1)请你判断:小华的分类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以上物理量中,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是_____;
(3)可以归为一类的物理量是_____,归类的理由是_____.
18.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为了减少建筑能耗,提高楼房的保温性能,国家正在实施建筑节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A和B的保温效果,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结构、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80℃的恒温源(如图甲所示)。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20℃的房间内,每隔10min测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相同位置处的温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Ⅰ、Ⅱ分别表示保温材料A、B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根据实验过程及图像可知,______(选填“A”或“B”)材料的保温效果好,你的依据是______;
(2)在实际生活中,保温材料除了楼层保暖以外,还有______用途。(写出一条即可)
三、计算题
19.把质量为4kg,温度为20℃的铝块加热到70℃,问:
(1)铝块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2)若这些热量全部由沸水降温提供,需要多少千克的沸水?【铝的比热容为0.9×103焦/(千克•℃)】
20.一壶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70℃(已知c水=4.2×103焦/(千克·℃)。求:
(1)水升高的温度Δt;
(2)水吸收的热量Q;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焦的热量,求水的末温t末。
21.如图所示,A、B是两个底部装有完全相同的加热器的容器,加热器产生的热量90%可以被容器中的液体吸收,已知加热器每秒钟放出热量为1000J。现将甲、乙(蓖麻油)两种液体分别倒入A、B杯中,其中甲液体的质量为200g,加热过程中甲、乙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60s时,乙吸收的热量;
(2)甲液体的比热容:
(3)蓖麻油的质量。[c蓖麻油=1.8×103J/(kg℃)]
22.在质量是0.5千克的铝壶里装了2千克水,把这壶水从20℃加热到100℃,求
(1)水吸收的热量Q水[c水=4.2×103J/(kg·℃)];
(2)铝壶吸收的热量Q水铝[c铝=0.9×103 J/(kg·℃)];
(3)若在这个铝壶中装入质量为1千克的另一种液体,该液体的比热容是c液,把这壶液体从20℃加热到40℃,这个过程中铝壶和液体吸收的热量分别是Q铝和Q液.请参考样例,根据c铝和c液的大小关系, 写出Q铝和Q液的大小关系(已知c铝不等于c液).
样例:若c铝大于c液,则Q铝可能大于Q液.
四、实验题
2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套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_ (选填“高”或“低”)。 由此可推理,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 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但小明觉得实验次数过少,缺乏说服力,则他应该______。
2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的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放入 100 克水和 100 克煤油,用两只相同酒精灯加热,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已知ρ水>ρ煤油)
(1)甲图烧杯中盛的液体是_______(选填“水”或“煤油”)。实验中,加热时间长短间接反映了__________;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吸收的热量多;
(4)小组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同种物质,吸收热量与质量、升高温度的比值是定值。该结论是____(选填“正确完整”、“正确不完整”、“错误”)。
25.小明在学习了比热容的相关知识后,想探究物体放出热量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把一个装有1千克热水的热水袋悬挂在空中,将一支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测量水温,当水温下降到80℃时开始计时,并且他根据相关信息计算了热水放出的总热量。改变环境温度后,他再次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1、表2所示。
表1:环境温度为20℃,m水=1千克。
表2:环境温度为30℃,m水=1千克。
①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则表1开始计时的0~10分钟内,热水放出的总热量为______×103焦。
②根据表1或表2中第二行和第四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环境温度下,相同质量的热水随着温度降低,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越来越______。
③根据表1和表2中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质量的热水,放热时间相同,______。
26.某兴趣小组研究物质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在一只一次性杯子中装黄沙或干泥土后放入烧杯中,烧杯口用透明薄膜密封,然后放在阳光下加热(假设每分钟物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相等),如图所示。每次实验时,小组同学测出研究物质的质量,并用DIS设备(图中未画出)测出加热的时间及升高的温度,并将三次实验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在该实验装置中,小组同学将研究物质密封在烧杯内,并在烧杯底部垫泡沫块,这是为了隔绝研究物质与外界发生______。实验时,他们所选的黄沙与干泥土的初始温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3)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基于该结论所反映的事实,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一物理量。
27.小明和小华在探究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先在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和200克的温水,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设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并将观察到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①小明仔细观察表一后发现,第一列第二行的项目名称“放出的热量/(焦)”与实际测量的事实不符,便将它修改为“______”;
表一
②为了便于分析物体放出热量与降低温度的关系,小华将表一拆成表二和表三,并将表一中的数据对应着填入表二和表三中,请你帮她补充完整______;
表二m1=100克水
表三m2=200克水
③分析比较表二(或表三)中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⑤小明和小华发现上面的数据不能分析归纳得到“放出热量与______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合作设计了实验方案,以及用于填写实验数据的表四;
(a)请完成表四表头的填写______;
(b)完成表四数据的实验采集后,他们应该将这组数据与表______对应数据进行比较,从而能分析得出这两者间的关系。
表四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
物质
比热
物质
比热
铜
0.39×103
水银
0.14×103
钢铁
0.45×103
煤油
2.1×103
锡
0.24×103
水
4.2×103
干泥土
0.84×103
冰
2.1×103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水
50
20
5
42
食用油
50
20
5
50
表一 100 克水
表二 100 克煤油
加热时间(分)
0
4
8
12
16
加热时间(分)
0
2
4
6
8
温度(℃)
20
22
24
26
28
温度(℃)
20
22
24
26
28
升高温度(℃)
0
2
4
6
8
升高温度(℃)
0
2
4
6
8
序号
1
2
3
4
5
6
7
放热时间(分)
0
10
20
30
40
50
60
热水温度(℃)
80
55
42
33
28
25
23
热水放出的总热量(×103焦)
0
159.6
197.4
218.4
231
239.4
序号
1
2
3
4
5
6
7
放热时间(分)
0
10
20
30
40
50
60
热水温度(℃)
80
60
48
41
36
34
32.5
热水放出的总热量(×103焦)
0
84
134.4
163.8
184.8
193.2
199.5
表1:300克、20℃黄沙
表2:480克、20℃黄沙
表3:300克、18℃干泥土
实验序号
升高的温度(℃)
时间(分钟)
实验序号
升高的温度(℃)
时间(分钟)
实验序号
升高的温度(℃)
时间(分钟)
1
2.0
5.0
4
2.0
8.0
7
2.0
4.5
2
4.0
10.0
5
4.0
16.0
8
4.0
9.0
3
6.0
15.0
6
6.0
24.0
9
6.0
13.5
质量/(克)
100
200
100
200
100
200
放出的热量/(焦)
2
4
4
8
6
12
降低的温度/(℃)
1
1
2
2
3
3
放热时间/(分钟)
0
降低温度/(℃)
0
1
2
3
放热时间/(分钟)
0
降低温度/(℃)
0
1
2
3
放热时间/(分钟)
0
降低温度/(℃)
0
1
2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9 密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期末高分突破(上海沪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9密度原卷版docx、专题09密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热量 比热容(重点)-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期末高分突破(上海沪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6热量比热容重点原卷版docx、专题06热量比热容重点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滑轮-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期末高分突破(上海沪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2滑轮原卷版docx、专题02滑轮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