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统编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15450/0-1706772773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统编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15450/0-17067727735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统编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15450/0-17067727735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统编版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15450/0-170677277362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统编版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15450/0-170677277366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统编版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15450/0-170677277370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统编版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15450/0-170677277374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统编版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5315450/0-170677277376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政治 (道德与法治)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图文ppt课件
展开1、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1)依据:根据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2)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3)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4)特点: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第二框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二.从思维抽象到抽象具体
回想一下,刚上高中时你对学校的印象
当你刚刚步入现在所在的学校时,你对学校的初次印象是什么样子的? 你首先就是看到的应该是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等,接触一些同学和老师,了解这所学校的规模以及它的周围环境。这些都是我们通过我们的感官感知到的感性具体的认识对象。
探究问题:(1)这种具体认识是怎么形成的? (2)你现在对你的学校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提取关键信息 回答探究问题
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
(1)含义:(P88上-1) 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2)局限:(P88上-2) 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三.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2)现在知道了某个教师的授课风格、学校各处室的功能,深切体会到这所学校的校风、校纪,更能体会到这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我们不再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开始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开始认识和把握一个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我们的认识就向前发展,这是运用思维抽象能够把握到的。
(1)含义:(P88上-3) 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2)目的与内容:(P88下-1) 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P88下-2)
请思考:下列认识是感性具体还是思维抽象? ①来到一个新地方的初次印象。 ②小明是一个中学生。
第一印象主要为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而不一定具有可靠性。(比如初到新校、初次见面)
相关链接P88-1 : 如何理解抽象:
判断:他抽象出的抽象,太抽象了。
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
(1)当作动词使用: 指一种思维活动,指人的思维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动。例:这朵花是红色的,将“红色”这种属性从这朵花的多种属性中提取出来,至于这朵花的其他属性,如形状、气味等被思维舍弃了。(2)当作名词使用: 作为上述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得出的某个概念(如红色)或判断(如这朵花是红色的),我们也可称为抽象(3)当作形容词使用: 例: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 你的话太抽象。
软枣猕猴桃究竟有什么样的功效呢?
得出软枣猕猴桃有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调理发质、预防便秘、美容养颜等功效的结论。
①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P89上-1) 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 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3)思维抽象的环节:
第一步:分离 在软枣猕猴桃的诸多问题中有生长地区、生长过程、有什么功效、吃它的时候有什么禁忌等,此时我们只研究它有什么功效的问题。
②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P89上-1) 事物的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在我们研究软枣猕猴桃有什么功效的过程中,排除了人体情况的差异,设想在纯粹状态下它有什么功效。
第二步:提纯 就是在思想上对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其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抽出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在纯态下进行考察。
③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P89上-1)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
第三步:简略化 即:将抽出的结果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理想化:——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P89上-1) 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理想化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第四:理想化在我们研究软枣猕猴桃有什么功效的过程中,是在一种既暂时忽略与其他属性之间的联系,又假定每个人身体情况都相同的状态下得出的结论。
认识如何从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
1.鲁迅在《故乡》一文中,把“豆腐西施”杨二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比喻为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一思维抽象的环节是(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议题: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提示:(1)从科学思维角度看,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阶段。(2)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出来。 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一般来说,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
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人们也因此没有认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1)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2)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
(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P89中间-1) ①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②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表现:(P90上-1)
(1)含义: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表现: ①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 ②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 ③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三.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思维具体也叫“理性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例:一说到“水果”,我们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苹果、桔子、香蕉、菠萝…… →思维具体
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
以“庖丁解牛”为例,判断认识的发展阶段。
2、认识如何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P90
(1)起点: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2)桥梁: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3)终点: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认识如何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
(1)起点: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P90上-3)
相关链接:由《资本论》看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作为逻辑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货币出现以后,发展一定阶段会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 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地到来。马克思就是经过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商品 马克思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商品”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胚芽”、“细胞”。
(2)桥梁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P90下-1)
马克思对 “商品”包含的内在矛盾进行分析,引出“货币”,再引出“剩余价值”,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 资本论: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
(3)终点: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和规律的认识。(P90下-2)
例: 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结论。
【相关链接】: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3.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目的、途径、意义(1)目的: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途径: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3)意义:掌握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正确地运用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点三: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反映的是具体直观的事物,对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形成反映,我们把它称之为感性具体。 在这一基础上,人们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把它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并且撇开各个部分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这样,人们的认识就从感性具体发展成理性抽象,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 因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运用思维抽象。
【知识拓展】:如何理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议题: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提示: ①人们对水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过程。 ②第一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人们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将水反映到大脑中,从而形成感性具体的认识,然后通过大脑的分析,抽象出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形成思维抽象。 ③第二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过程。通过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的本质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从而形成思维具体的认识。
人们在对水的认识过程中,首先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将水反映到大脑,通过分析认识到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等,并且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根据认识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分析人们是怎样形成对水的内在本质的认识的。
1.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2.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3.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原有事物的否定。4.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5.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就会陷入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6.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7.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8.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肯定,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1.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2.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想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3.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典例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原因是①感性具体是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②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③感性具体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④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
典例2 人们的认识必须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原因是①思维抽象只是停留在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上②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③思维抽象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④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认识是错误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
典例3 马克思曾说过:“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对此认识错误的有A.第一条道路是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B.第二条道路是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C.这两条道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D.实现第二条道路需要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
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思维发展阶段意义上看,其中的“热闹”与“门道”分别是指A.思维抽象与感性具体B.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或思维具体C.规律与本质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
2.弗兰西斯·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取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句话的寓意是A.感性具体是对现象的认识,思维抽象是对本质的认识B.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都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C.思维抽象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把握必须既要充分占有感性材料,又要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D.思维抽象有赖于感性具体
3.吴锋同学学习很用功,可在历次考试中得分总是不高,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原因:审题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和测试中,吴锋重抓审题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吴锋的成绩有了起色。吴锋重抓审题关,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活动过程,思维具体,思维抽象的特征,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理想化贯穿其中,四五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背景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示例评析,第一级抽象,第二级抽象,第三级抽象,ARBBRA,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