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70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九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第22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4讲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5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九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第23讲中古时期的世界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七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8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试卷 0 次下载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4讲辛亥革命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4讲辛亥革命,共3页。
1.[2021湖南]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D )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解析 据题意可知,20世纪初武汉商业繁盛,这有利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这就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D项正确。A项是对“其盛不亚于上海”的错误解读,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武汉商业的繁盛,不能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B项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
命题变式
2.[2023海南模拟]1905年,《民报》以同盟会机关报的姿态亮相,其首先在各地知识分子和青年教师、学生中秘密传阅,随后逐步扩散到社会大众。倾向革命的官兵“从头至尾,读得滚瓜烂熟,见人就一段一篇地背诵”。《民报》因此常常供不应求,多次重版,最高发行量曾达17 000余份。这表明( A )
A.民主革命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
B.新式教育推动革命进程的加速
C.三民主义思想被民众普遍接受
D.社会舆论已能够影响政治发展
解析 据材料“《民报》以同盟会机关报的姿态亮相……随后逐步扩散到社会大众”可知,《民报》受众广泛,销量较大,民主革命思想也因此得到较好的传播,这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新式教育对革命进程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由材料看不出民众对三民主义思想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走向,无法得出“社会舆论已能够影响政治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
命题点2 辛亥革命的进程
3.[2022天津]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B )
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
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解析 辛亥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符合“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符合“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符合“武装斗争”;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建立了新政府,符合“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由此可知,B项正确。
命题点3 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局限性
4.[2022湖北]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B )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
解析 据材料“元旦日记”“国旗五色”“黄帜青龙销声匿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B项正确;材料中“乍更新岁气象万千处此繁盛之区益增今昔之感”体现了该青年对社会嬗变的肯定,这种肯定并非局限于民国元年元旦当天的情感体验,A、C两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出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D项错误。
5.[2021河北]《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D )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解析 由材料“东交民巷……组成”可知,帝国主义在华仍然享有特权,反帝任务没有完成;由材料“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可知,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说明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艰巨,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A项排除;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情况来看,当时军阀统治的基础并未丧失,B项排除;材料中虽涉及帝国主义,但不能说明其势力异常强大,C项排除。
命题变式
6.[2023武汉武昌区质检]有学者提出,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采取五族共和,将民族国家建设同共和政体建构相结合,实现了从“天下”到“国家”,从“臣民”到“国民”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B )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C.使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初步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解析 由“采取五族共和……实现了从‘天下’到‘国家’,从‘臣民’到‘国民’的转变”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不是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意义,C项错误。清朝前中期初步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D项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5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共6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4讲辛亥革命,共6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4讲辛亥革命,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