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01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02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11月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包浆,是用于家具、瓷器、青铜器、瓦当和砚台等古物鉴赏时的术语。包浆的对象可以包括一切为人所玩赏的古物:裸露在外的,经历自然风霜雨露的滋育;沉埋在地下或淹没在水中的,长期受土气、水气的浸润;为人所使用或者被收藏的,经人反复摩挲并经递代延传等等。古物表面由此形成一层如浆水凝结的包裹物,给人带来特别的精神满足和审美感受,这就是包浆。
    作为一个概念,包浆在明代之前的文献中并不多见,明清时则被大量使用,但中国人重包浆的历史其实可以溯源到唐代,甚至更早。包浆,又称胞浆、宝浆。三种称谓,用意各有侧重,由这些名称也大体可见包浆的基本内涵。包浆之“包”,侧重形容自然气息的氤氲、人之体温的包裹——将生命之“浆”,慢慢“包”(浸润)进物中,人“种活”了物。胞浆,本指婴儿在母亲腹内胎胞中的浆水,是婴儿在母胎中活动的世界,后来也用来形容古物鉴赏。胞浆之“胞”,侧重情感的系联。一件古物,经由自然和人的气息灌注,渐渐变化——触之手感有了变化,视之色彩与光泽也有了变化。久而久之,人对它的情感也发生变化,人的“生意”在古物中得到延伸,古物成了人的“胞”——同胞、亲人。包浆的第三种称谓:宝浆,是由前二者派生出来的说法,其侧重的是价值,表达的是有包浆的古物由于领受自然和人生命的惠泽,成了与人生命相关的“宝物”。
    从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明代以来,包浆成为鉴赏古物的关键因素。不仅像家具、瓷器和青铜器等器物的鉴赏重视包浆,一些微物鉴赏也重此道。如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云:“古玉有血沁、尸沁,有墨古、栗古、甄古、土古,以包浆为贵。”有的好古者连挂画的挂钩也讲究,最好是有包浆、有来历的青铜古器。
    在世界艺术天地中,罕有如中国人这样重包浆的风气,而这和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密切相关。中国人独特的历史感,中国思想中的生生哲学精神,是重包浆审美风气形成的基础。
    材料二
    品鉴古物,是进入“历史的脉络”,因为古物连接着过去。但高明的鉴古者,是通过把玩“时间之物”,剥离其“时间性”特征(自然时间与历史时间的交融),超越其生成变坏的表象,从而出离悲欢离合的历史沉疴,品味时间背后的精神。
    品味包浆也是如此,关键看它在时间流转中所留下的印痕以及人的体会,而不在时间本身。如我们说这块石是艮岳遗物,并不表明它是北宋末年创造的,只能说它曾经在艮岳出现过。这块石有米芾的题字,是宝晋斋的遗物,也不表明它是一块宋石。石没有新旧,古物本身往往就是“出离时光者”,而作为古物附着的包浆的存在,更加重了这一倾向。欣赏古物的包浆,关键是品味其中的水气、土气,还有使用它和赏玩它的人气,有了这“二气”的包浆,古物便有活意,有灵光。
    一件物品,或是实用的,或是纯粹为了赏玩,当它进入人的视野,与人肌肤相亲,就成为一个“生命相关者”。古物经过无数代、无数人赏玩吟弄,包含着天地自然之气晕染留下的斑娴神彩,波诡云谲的历史在其中投下的炫影,更包含着灵性之人摩挲在其中留下的芳泽,而这种带有人的体温、经过生命浸润、具有历史感的古物,便成了生生的接续者。晚唐诗僧贯休《砚瓦》诗云:“浅薄虽顽朴,其如近笔端。低心蒙润久,入匣更身安。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傥然仁不弃,还可比琅玕。”这种经低徊吟味蒙润的古物,怎么会被当作瓦砾来看呢——唐时虽然没有包浆的概念,但贯休摩学砚台所谈的体会,其实就是后人所言包浆的基本内涵。
    满面尘土烟火色,包浆裹孕着岁月的沧桑。包浆,化尘土为神品,出落的是一种倔强的品性,体现的是历史风尘不能湮灭的风流。那满面尘土、斑痕累累的文采,昭示着生命的韧度。一件古物,在经历无数艰辛后存留下来,来到当下与人互动,会使赏玩者油然而生亲切感——抚摸着包菜的印痕,更能突出生命的存在感。
    老子说:“为腹不为目。”庄子说:“圣人怀之。”这两句话的意思合而为一就是:至高德性的人,不以知识去分析,而以整体生命去感受世界。这也是中国美学所强调的体验世界的方式。中国人重包浆,其实是对这种博大精深的哲学精神的发挥。
    (取材于朱良志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包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有可玩赏古物都可作为包浆的对象。
    B.是器物表面一层如浆水凝结的包裹物。
    C.经过包浆的古物会有与众不同的美感。
    D.明代以来的一些微物鉴赏也重视包浆。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品鉴古物一定要品味其在时间背后隐藏的故事。
    B.人们由包浆而欣赏古物时,古物为实,包浆是附着。
    C.古物经过无数人赏玩便完成了包浆的全部过程。
    D.中国的审美传统反对生命体验而推崇知识分析。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包浆作为一个概念在明清时期才被大量使用。
    B.包浆的三种称谓很好地诠释了它的全部内涵。
    C.中国人重包浆的风气是从唐代才正式开始的。
    D.只有经过包浆的古物才能突出生命的存在感。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包浆物既可自然形成又可经人磨砺产生。
    B.侧重情感的系联是包浆的基本内涵之一。
    C.赏鉴古物的包浆时应注重其手感和光泽。
    D.外国人在鉴赏古物时不关注其是否包浆。
    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中国人鉴赏古物重包浆这一审美风气有哪些特点。(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燕子之【1】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齐王令人谓太子曰:“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人,百姓恫恐。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
    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篌我后,后来其苏。’【2】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3】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而犹可及止也。”齐王不听。
    已而燕人叛。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乃见孟子,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取材于《资治通鉴》)
    注释:【1】子之:姬姓,战国时期燕国权臣。【2】本句意思是“《尚书》说:‘盼望我们的君主,他来了我们就可以获得解救’”。【3】旄倪(má ní):老人和幼儿。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父子之位明:申明
    B.五旬而举之举:攻克
    C.王无患焉无:没有
    D.及其更也更:改正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
    有人要我别攻占燕国,有人却要我乘机攻占它
    B.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假使新统治下的水更深,火更热,百姓只有转而心向别国罢了
    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各地有很多谋划来讨伐我的人,我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D.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古代的君子,有错就改;现在的君子,有错听之任之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王有意帮燕太子整饬君臣大义,却造成燕国内乱,百姓恐慌。
    B.孟子用周文王的事例告诫齐王应该以仁义为重,不要攻占燕国。
    C.孟子劝告齐王应该改变施政策略,推举新国君,然后离开燕国。
    D.燕人反叛令齐王后悔没听孟子建议,陈贾则去找孟子调合关系。
    10.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孟子所说的施行仁政的方法。(6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共12分)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1】
    李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2】。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3】,曲度【4】神飙【5】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注释:【1】杜补阙、范侍御均为李白友人。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秋,李白正寄居东鲁。【2】金羁:金饰的马络头,借指马。【3】川上亭:水上的亭子,指尧祠亭。【4】曲度:曲调。曹丕《典论·论文》:“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这里指音乐。【5】神飙:疾风。
    1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觉”两句紧扣诗题中的“秋日”,且一扫送别诗悲秋传统。
    B.“山将”两句写斜阳掩映在群山之中,绿水蓝天相映成趣。
    C.“鲁酒”两句写玉壶美酒还没有摆上宴席,致使“送行驻金羁”。
    D.“歌鼓”两句转写听觉,描写乐曲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
    1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觉”“谁云”带有强烈主观抒情色彩,且对照鲜明。
    B.“将”“与”二字使用拟人手法,反衬了诗人此时心情。
    C.诗人正面描写了别宴的场景,大家开怀畅饮,气氛浓烈。
    D.本诗语言自然而流畅,层次分明而有节奏,感染力极强。
    13.本诗情感富于变化。请结合诗句对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6分)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0分)
    (1)《论语·泰伯》中曾子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明,他认为作为士人一定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2)《诗经·秦风·无衣》中“岂曰无衣?________________。王于兴师,________________,与子偕作”这几句表现了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和战士间深厚的情谊。
    (3)《春江花月夜》入手擒题,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几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李白于穷愁之境中的狂放不羁。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结尾写从梦境回到现实,“________________,明月夜,________________”,短短三句,意深而痛巨,余音袅袅。
    15.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8分)
    ①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
    ②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③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
    (1)解释句中加点的“厚”与“方”。(2分)
    (2)“慎终追远”“能近取臂”“无为而治”这三个成语都出自《论语》,且都是“教民”的方法。请你分别解释这三个成语,并选择其一,结合《论语》的思想谈谈你的认识。(6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竹石之与
    十多年前,去过一次福建,到过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时隔多年,又一次出差到福建,置身在八闵之都福州,记忆随时空转移渐渐复苏。突然,一座古居门前石头缝里生长的几棵青竹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文雅的身影令我心里一动。
    我喜欢竹子由来已久,主要源于少年时读陈子昂的《修竹篇》:“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字里行间散发的金石之气,叫人不由肃然起敬;还有郑板桥笔下那一枚枚灵性的竹叶,飘逸、洒脱,充满顿悟的光辉;大文豪苏东坡更是直抒胸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纵观古今,多少文人志士有以青竹喻人风骨和气节的笔墨。
    于是,竹子在我心里有着崇高的地位。
    记得第一次从福建回来后不久,我便萌生了在北方的自家院落种几棵竹子的念头。后来真的实践了,种的是罗汉竹,此竹竹节短而胖,憨态可掬,又不失肃然庄重。我认为种罗汉竹适合我,对自己是有裨益的。罗汉竹的幼竹从福建费尽周折快递过来,包裹在灰色的大塑料袋里,根须尚带着原地的土球,湿乎乎的。
    拿回来的竹子,我连同塑料袋泡在一只大水桶里。就在邻居们把葡萄藤从土里刨出来上架的时节,我便开始种竹子了。地面太干,一锹下去就像砸在石头上,于是便把井水引过来,一边泡着干硬的土地一边挖开种竹子的坑。过了一会儿,土地仿佛被井水泡醒,变得柔软,铁锹踏下去,就像切豆腐块。这里的土地属于黑沙土,在北纬三十八度的线上,日照时间长,特别适合种水果,但种竹子,我可否算得上首例,就不得而知了。在挖好的土坑里灌了很多井水,把带着泥土的竹子小心翼翼植入,迅速填上土,再用脚轻轻踩实。
    南方天气湿润,大雨说下就下,没有大雨也总是隔三差五地飘几拨牛毛细雨,这样的天气适合在茶舍边喝茶边读书,或拿一把雨伞,在古老的石头街巷里溜达,或久久地立于古居的门前屋后赏竹读碑,感受细雨中说不清的忧伤抑或万千思绪。
    北方的景况则完全不同。福建的朋友一再告诫我:“竹子不大耐旱,比较喜水。”我想我不能让这些竹子觉得一到北方就得不到应有的扶植,因而在那段时间里,每个周末我都会用井水给竹子一遍遍浇水,另外我还在喷壶里灌满井水,以南方天空常常飘洒的绵密细雨的节奏,不时给竹子通身沐浴一番。我虔诚而无微不至地浇灌和养护着这南来的生命。
    可喜的是,除有一株可能根须不太发达而竹叶蔫巴了之外,其余竹子都枝绿叶展,生机勃勃。有时,我静静地伫立在它们旁边,觉得它们就是古时的读书人,跟我进行精神碰撞,我们推心置腹,把从未跟别人交流过的思想全部释放出来。
    竹子落户的第一年,冬季比较短,且不特别寒冷。我对竹子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心想如果它们养成依赖的习惯,即使侥幸活下来,也没多大价值和意义,毋如早早看到它们在大西北冬天的严寒中殒命。所以,我希望这些竹子能自己经受住大自然凛冽严寒的相逼与生命的创痛。果不其然,这些竹子给了我难以想象的震撼和惊奇,它们居然真的越过了第一个冬天!
    在之后竹叶最繁茂的夏季,我摘下一把竹叶,泡在煮茶的砂壶里,又夹了一粒木炭火放进砂壶,壶里发出刺啦一声响。等水澄清后,倒入茶杯分而喝之,顿觉眼明心亮,整个人都清爽了。我一边喝着竹叶茶,一边对天地宇宙和竹子充满了感恩,从这个意义上讲,竹子于我成了一味良药。
    到了第二年冬天,这些竹子依然生机盎然,我抚摸着这些自南国迁居的竹,有一丝说不出的感动,我想,它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能长期坚守下去了。
    又一个冬天即将结束,就在跨入春季之前,我看到农民在田里冬灌,有些亢奋和激动,突发奇想,也给院中的竹子进行了冬灌。这一灌,不成想却让水从竹根到地面都结成了冰,伤到了竹根。到春天,竹叶再没绿起来,慢慢变黄,干死了。我心中懊恼无法言说,才明白欲益反损,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再说说福建石头吧。我说的是那种铺在路基、安装在门楣、立于门口码头边、可以题写碑文的白石头、青石头。每次走在福建古镇这种石头铺就的路上,我总能感受到古镇的韵味,尤其天空飘着毛毛细雨,人会生出久远的古朴而诗意的感觉。古镇的许多门楣也是青石头,上面有书法,门框两边的石头不用任何颜色涂抹,却百看不厌,庄重大气,像永不失色不过时的大自然的画。还有石门墩、石狮子、石照壁、石碑文,无不透露着文气。越是朴素无华的事物,越是对我有一种深深的吸引。在三坊七巷的路口,我曾听见一个外乡客人脱口而出:“大儒房!”路人纷纷诧异。福建从古至今出过许多文人墨客,也有许多的名流巨擘客居和来过此地,能被称为大儒的一定有之。我正寻思着,走近了才看清是“文儒坊”,不禁哑然失笑,但觉得用那人读的名字,未必有什么不好。大俗和大雅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心存大雅之人,在任何环境里都能与人为善。
    正如石头离不开竹子的衬托,竹子也离不开石头的映照,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更能相映生辉。(取材于了一容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充满顿悟的光辉顿悟:忽然领悟
    B.又不失肃然庄重肃然:恭敬谨慎
    C.整个人都清爽了清爽:轻松爽快
    D.许多的名流巨擘巨擘:杰出人物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三段以一句话独立成段是为了着重强调竹之于作者的重要性。
    B.第五段对种竹的细致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竹的小心呵护和重视。
    C.第十二段写作者冬灌导致竹死亡,说明突发奇想的冲动不可取。
    D.第十三段,作者认可错读的坊名是因它亦能体现大雅之人的性情。
    18.简析第二段引用古人诗文画作的用意。(6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标题“竹石之气”包含了哪些涵义。(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岭南文化”一词始见于明代倪谦《送朱文学赴苍梧》的诗句“马上风烟连百粤,岭南文化格三苗”。②此处所言岭南文化大体是指岭南地区的文治教化之事,而非是指近现代文化学或区域;文化研究等意义上的文化或岭南文化。③较早从文化学的意义上使用“岭南文化”并做研究的有予觉氏、黄尊生、冯炳奎等人。④20世纪80年代以后,“岭南文化”一词的使用日益广泛,其研究也渐入佳境。⑤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江南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等交流融合,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逐渐融入主流,继而引领近现代文化发展的潮流。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里面。B.②句中加点的“是指”不可删除。
    C.③句中存在缺少介词宾语的语病。D.④句中加点词改为“日渐深入”更恰当。
    (2)不改变句意,请将⑤句表达的主旨用一句话概括。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近日,44件含有贵州苗绣元素的设计时装轮番登上米兰时装周的舞台。它们以精美的纹样图案与细腻的手工工艺,展现了贵州苗绣的艺术风格。对这件事你有何感想?要求;言之有理,观点明确。
    (2)你去过哪个你认为很有意义的景区或场所?请你写一段文字,与同学们分享你对此地的印象。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3)请以“校园里的歌”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文学家屠隆《娑罗馆清言》说:“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这个“半”字,体现了主人鲜活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意识。在传统的中国文人中,也是常常以这样的一个“半”的视角去观照社会世情风俗和人生百态。
    请以“说‘半’”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永远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请以“奋斗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通州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年11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B 2.B 3.A 4.D
    5.答案提示:
    ①这一审美风气形成的历史久远;
    ②关注时间背后的沉淀(“品味包浆古物中的水气、土气、人气(”“关注古物在时间流转中所留下的印痕”);
    ③体会其“生生”之妙(“是对以整体生命去感受世界的哲学精神的发挥”)。
    【6分。每个要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6.C 7.A 8.C 9.B
    10.答案示例:
    ①征战他国时,如果那里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拯救那里可以吞并,但如果吞并后让百姓气愤,就不要进行;
    ②攻占被奴役的国家后,要释放被捕的老幼百姓,停止掠夺财宝,与民众商议,推举新的
    国君,然后离开那里;
    ③君主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不要听之任之,甚至去寻找托辞。
    【6分。每个要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燕国子之作国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姬平合谋攻打子之。齐王派人对燕太子说:“我听说您将要整饬君臣大义,申明父子名位,我的国家愿意支持您的号召,做坚强后盾。”燕太子于是聚集死党,派将军市被进攻子之,却没有得手,市被反倒戈攻打太子。国内动乱几个月,死亡达几万人,人心惶惶。此时,齐王命章子率领国都周围五城的军队,并依靠齐国北方的部队征伐燕国。燕国士兵不抵抗,城门大开。齐军捕获子之,把他剁成肉酱,并杀死了燕王哙。
    齐王请教孟轲:“有人要我不攻占燕国,有人却要我攻占它。以万乘兵车的大国去进攻另一个同样的大国,五十天就攻取了,这靠人力是做不到的,只能是天意。不攻占燕国,一定会有上天的惩罚。我们攻占燕国怎么样?”孟轲回答说:“攻占后如果燕国人民很高兴,那就应该攻占,古代有这样做的,比如周武王。攻占后燕国人民气愤,就不要攻占,古代也有这样行事的,比如周文王。以万乘兵车大国征讨另一个大国,那里的百姓都捧着食品、茶水来迎接王国的军队,难道还有别的原因吗?就是为了躲避水深火热的生活啊!假使新统治下水更深,火更热,百姓只有转而心向别国罢了。”
    诸侯各国策划援救燕国。齐王又问孟轲道:“诸侯各国都谋划来讨伐我,该怎么对待这件事?”回答说:“我听说过以方圆七十里的土地而能统一号令天下的例子,商王汤就是。没听说过拥有千里之广的国家而畏惧别人的。《尚书》说:“等待我们的君主,他来了我们就可以获得解救。'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前往征服它,燕国人民认为是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他们,都箪食壶浆前来迎接仁义之师。如果杀了他们的父兄,囚捕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祖庙,掠夺他们的国宝,这怎么可以啊?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土地又增加了一倍而又不施行仁政,那么就会引动天下的兵众。大王您应该立即下令,释放被捕的老幼百姓,停止掠夺燕国的财宝,与燕国民众商议,推举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这样做还来得及阻止诸侯国出兵拯救燕国啊。”齐王没有听取孟轲的劝告。
    不久,燕国人反叛齐国,齐王说:“我十分愧对孟轲。”陈贾说:“大王不用担心这事。”于是他前去见孟轲,问:“周公是什么样的人?”回答说:“是古代的圣人。”陈贾又说:“周公派管叔监视商朝旧地,管叔据商地反叛。难道周公预先知道管叔会反叛而仍派他去吗?”回答:“周公预先不知道。”陈贾便说:“那么圣人也会犯错误吗?”孟轲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错误不也是应该的吗?况且古代的君子,有错就改;现在的君子,有错听之任之。古代的君子,他的过失像日食月食,人民都看得到;待到他改正,人民便更加景仰他。现在的君子,岂止是听之任之,还又跟着给他说好话!”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C [“还没有摆上宴席”错误。]
    12.B[“反衬”错。]
    13.答案提示:
    ①开篇即说“我觉秋兴逸”,情绪高昂;后又抓住群山、落日、水流等景物,烘托自己欢乐的心情。
    ②从“鲁酒白玉壶”开始正面描写别宴,大家开怀畅饮,欢快的乐曲响彻云霄。由此表现
    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使全诗的气氛达到高潮。
    ③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
    情别绪。
    【共6分。情感占3分,分析占2分,结合诗句占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4.(10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与子同泽修我矛戟
    (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4)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
    (5)料得年年肠断处短松冈
    【共1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15.(1)厚:厚道方:方法
    【共2分。每个解释1分。】
    (2)参考答案:
    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能近取譬:意思是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无为而治:本指古代儒家主张用德政治民,不施刑罚,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认识略。
    【共6分。每个解释1分,认识3分。大意正确,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B[文句主语为竹节,“肃然”有严肃庄严之意。]
    17.C[目的是为说明“欲益反损,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18.参考答案:
    第二段通过引用,写出竹所具有的飘逸洒脱之态和坚贞不拔的品质(品质可由竹的风骨气节替代),能够给人以启迪和顿悟(内容2分),表达作者对竹的喜爱和敬意(情感1分)。点明作者喜欢竹子由来已久的原因,也引出后文竹在我心里崇高的地位以及我想要在家中种竹的打算(结构2分)。为文章增添文学内涵,便于读者产生共鸣,富于艺术感染力(效果1分)。
    【共6分。分析得当,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9.参考答案:
    竹的坚韧不拔、凌寒傲雪的风骨和气节;石的朴实庄重、古朴富有诗意之气;竹石相映成辉的文雅之气。
    【共6分。每个要点占2分。分析得当,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答案示例:
    (1)D
    (2)参考答案:
    博采众长的岭南文化引领近现代文化发展的潮流。
    21.略。(10分)
    22.略。(50分)A.
    使市被攻子之
    B.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周公使管叔监商
    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C.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D.
    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谋于燕众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本大题共3小题,共69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本大题共3小题,共69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