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第1页
    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第2页
    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 阅读,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8分)
    1.徜徉诗的海洋,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让我们感受到思维的火花在跳动、感情在 流淌。“ ①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 ② (作者)在巴蜀羁旅中, 想象回家团聚,共话今宵; “正是江南好风景, ③ ”是杜甫在《 ④ 》 抒发个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⑤ ,铁马冰河入 梦来”是陆游在梦中想象自己守卫边疆,报效祖国;读“ ⑥ , 便 引 诗 情到碧霄”,感受刘禹锡愈挫愈勇的豪情;学习是很愉快的事,正如《论语》 所说“⑦ ”。要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 时代新人,必须加强学习。(《论语·十二章》)
    二、 阅读(73分)
    (一)(共16分)
    悟空被逐那些事
    片段一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 住心头火发道: “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 不必惩般绪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 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 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
    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 “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
    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我
    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去来!去来!” 正是舍身拼命归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张。
    (节选自《西游记》十四回)
    片段二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 “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 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 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 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 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 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 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 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 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 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 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节选自《西游记》二十七回)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第1页共8 页
    片段三
    却说孙大圣恼恼闷闷,苦自忖量道: “罢!罢!罢!我还去见我师父,
    还是正果。”遂按下云头,径至三藏马前侍立道:“师父,恕弟子这遭!向后 再不敢行凶, 一一受师父教诲,千万还得我保你西天去也。”唐僧见了,更不 答应,兜住马,即念《紧箍儿咒》,颠来倒去,又念有二十余遍,把大圣咒倒 在地,箍儿陷在肉里有一寸来深浅,方才住口道:“你不回去,又来缠我怎的?” 行者只教:“莫念!莫念!我是有处过日子的,只怕你无我去不得西天。”三 藏发怒道:“杀生害命,连累了我多少,如今实不要你了!我去得去不得,不 干你事!快走快走!迟了些儿,我又念真言,这番决不住口,把你脑浆都勒出 来哩!”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 中,忽然省悟道: “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节选自《西游记》五十七回)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悟空因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絮叨而负气离开,表明孙悟空莽撞冲动,还需
    教诲。
    B. 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第二次驱逐,满心委屈不愿离开,表明悟空虽征途艰
    险但忠诚护师。
    C. 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悟空重师徒之情。 D. 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悟空苦求不成,向观音菩萨求助, 说明悟空已变得谨小慎微、软弱怯懦,生怕触怒唐僧。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片段一“老孙去也!”体现了人物的愤恨、绝望、痛苦到极点,不能原谅
    师傅。
    B. 片段三“恼恼闷闷”“苦自忖量”“没奈何”等词刻画了悟空的思虑成熟
    却又无计可施。
    C.文段从语言动作的角度刻画了唐僧心地善良但又有些不明事理的性格特点。 D. “这厮”“你这歹人”“你这猢狲”等称呼表现了唐僧对悟空恼怒和厌恶。 4.下面情节与观音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 四圣试禅心 B. 计收红孩儿 C. 误入小雷音 D. 真假美猴王
    5.团队往往面临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体现了团队的合作 精神。请结合作品《西游记》的内容,作出阐释。(3分)
    6.绿洲文学社举办名著之“变”专题探究活动,请帮他们完成下表。(4分)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第2 页 共 8 页
    专题
    人物
    变化
    探究
    成长
    之变
    孙悟

    由野猴子到斗战胜佛
    历经磨砺,终得成长
    环境
    之变
    ①_
    把荒漠变成绿洲
    想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坚持的 毅力和无私的情怀
    思想
    之变
    鲁迅

    拯救民族必先救治愚弱麻木 的思想
    生活
    之变
    牛郎
    织女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 够骑着牛儿来往。

    态度
    之变
    郑振

    从一个爱猫家庭到永不养猫

    (二) (10分)
    【甲】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 乙 】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成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成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7.下列对古诗相关内容和写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甲诗前两句写诗人登城见沙漠如雪、月华如霜的情景,场面宏大,视野开阔。 B. 甲诗中“尽”字极有张力,表现了悠扬笛声在苍凉空旷的夜晚感染了“征人”。 C.甲乙两诗中的第三句在内容上都巧妙进行转折,“不知”“借问”都在诗歌 中起到了由情入景的转折作用。
    D. 乙诗后两句描绘的梅花落实景与前面明月雪净营造了美妙旷远的意境。
    8. 《夜上受降城闻笛》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请分析表达效果。 (3分)
    9.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有什么不同? (4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第3 页 共 8 页
    【 乙 】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 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 陋②, 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 “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 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 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
    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非学无以广才 (2)年与时驰
    (3)日习于傲 (4)弟总宜平心静气。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夫君子之行 因往晓之 B.意与日去 意暇甚
    C.静以修身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 将复何及 白雪纷纷何所似
    12.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3
    分 )
    A.穷乡僻壤 B. 穷年累月 C.穷形尽相 D.山穷水尽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4.【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字 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字,对比鲜明。【乙】文 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 ”,否则会导致“心 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3分)
    15. 【甲】文中诸葛亮从正面阐述“俭以养德”,曾国藩在家书中也提到世家 子弟“奢”“傲”的原因。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对“俭”
    的理解。(4分)
    (四)(7分)
    中国的龙
    ①中国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8000年。辽宁
    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是我国迄今为
    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②龙的形成历来众说纷纭。古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依
    赖于雨水,雨水适度,牧草丰茂,谷物有成;雨水乏缺,叶
    草干枯,百谷旱绝;雨水过量,人畜受淹,农田泡汤。古人
    猜想一定有一个“神物”掌管着一切,它能兴云降雨、翻江
    倒海,在土壤干涸急需甘霖滋润时能够降下喜雨。于是一个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第4 页 共 8 页
    集飞禽、走兽、水族及自然天象之精华于一身的虚拟组合——龙形成了。
    ③龙这一虚拟出的神灵形象,其组合物象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是骆驼头、 鹿角、虎眼、马齿、牛耳、蛇身、鲤鱼鳞、鹰爪、泥鳅尾。龙身如蛇,灵敏矫 健;龙鳞如鱼鳞,井然有序;龙爪如鹰爪,扎实有力;龙角如鹿角,华美稳重。 集如此多的优势于一身的组合自然是万物之灵,它的身上自然也寄托了人们美 好的愿望。人们将自己对身外世界的畏惧、疑惑、想像、依赖、崇拜等,都贯 穿、体现到龙的组合中了。龙成为灵异、祥瑞之物。古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 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及有翅之昆 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在百虫蠢动、疫病益发之时,龙出则百 虫伏藏。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形成过程, 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其间体现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审美感受和艺术情 趣。
    ④随时代的更替,龙的造型在不断变化。从我们能看到的汉代瓦当上的行 龙、隋代赵州桥石栏板上的双龙、唐代铜镜背面的云龙、元代高足杯上的云龙、 明代金冠上的升龙、清代皇帝玉玺上的蟠龙,当代吉庆嘉瑞的祥龙,不同时代 龙的造型显示出不同的风采:汉代雄健豪放,隋唐健壮圆润,元代成熟稳健, 明清繁复华丽,而当代的祥龙,总是扬头挺胸、瞠目振鳞、意气风发、精神抖 擞、威武奋发。
    ⑤除了能兴云降雨,使百虫伏藏,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权势、高贵、 尊荣的象征。封建社会皇帝头戴双龙戏珠金冠,身穿龙袍,手持龙钮玉印,自 称真龙天子,希望拥有龙的威严、精神和本领。龙还具有出类拔萃,不同凡俗 的文化象征意义。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把那些志向高洁、行 为不俗,很有本事、有成就的人称为“龙”。
    ⑥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帝、炎帝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是“龙子”。 自然,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也就是“龙的传人”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第①段写到中国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8000年。说明了中国龙 历史悠久。
    B. 第③段中说龙的形成过程,取蛇身的灵敏矫健,取鱼鳞的井然有序,取鹰爪 的扎实有力,取鹿角的华美稳重,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
    C.②~⑤段是从龙形成的原因、龙的形象形成的过程、龙的造型变化、龙的文 化象征意义几方面介绍中国龙的。
    D.第⑥段提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帝、炎帝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是“龙子”, 这说明龙的形象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根据。
    17.下列谚语、成语都和“龙”有关,请你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任选其中一
    条说明它们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愿望以及这种愿望产生的原因。 ( 4 分)
    (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2)望子成龙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第5 页 共 8 页
    (五)(20分)
    你是世间最暖的书
    包利民
    ①那时爷爷有满肚子的故事。我也曾一度以为爷爷一定看过许多许多书, 要不怎么一开口都是那些让我们流连的传说掌故?
    ②最喜欢夏日的夜晚,家人都坐在院里的老榆树下, 微凉的风从每一片叶 子上滑落,爷爷的烟袋便点燃了满天的星光。通常是我们一群小孩子在叽叽喳 喳一番之后,爷爷也已满足地吸了一袋烟,把烟袋锅在鞋底上轻轻地磕,然后 再塞满烟丝。这个时候,我们就全安静下来,知道爷爷又要开始讲故事了。
    ③暖暖的夜,亮亮的星,还有围绕着爷爷的我们,苍老的声音带着奇异的 力量,回荡在院落里,回荡在我们心间。于是,那么多古老的故事,在我们心 里生了根。我们沉浸其中,或惊讶,或迷茫,或惊恐,似乎每一种感受,都让 我们眷恋, 一如眷恋着那个温暖的身影。
    ④多年以后,每次回望,心中都会有着一幅遥远的画面:低矮的草房,茂 盛的榆树,满天星星,树下长长胡子的老人,几个神情专注的孩子。那样的情 景就镌在心上,任岁月也湮没不了。
    ⑤在白天,疯玩够了的我们,也会跑到田地里去,提着水罐,等待爷爷休 息。太阳明晃晃地在头顶,爷爷终于从田间走出来,坐在地头的树荫下,衔着 烟袋,不停地用草帽扇着风。我们聚拢过来,将凉凉的井水递上,然后等着爷 爷讲故事。爷爷看着无边的田地,便能讲出一个个神奇的传说。 他心里的故事, 就像这些大地上的庄稼,不知生长了多少。
    ⑥上学以后,我们才知道,爷爷其实是不识字的,那时每条麻袋上他写上 的名字,也都是照着练了无数遍才练会的。我们终于问起,他的故事都是从哪 里来的,他告诉我们,也都是听别人讲过的,听他的爸爸他的爷爷讲的。原来, 那许多故事,都是这样一辈辈流传下来的,就像那些庄稼, 一茬茬地生长,从 不断绝。
    ⑦后来喜欢上了看书,有时会在书中与爷爷讲过的故事相遇。虽然爷爷讲 的并没有书中的具体,可是,总是觉得书中的故事少了一种味道。似乎少了那 种氛围,少了那声音里的温度。当年,那些围着爷爷听故事的兄弟姐妹,最后 都喜欢上了读书,我知道,那是爷爷的影响。
    ⑧渐渐长大的我们,有时也会相约着跑去爷爷那里,听他讲故事。爷爷的 故事也有重复的,可是我们依然听得那么投入。如旧的星光月色,如故的人儿, 我们倾听着的,其实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流逝时光深处的温暖。爷爷讲完,便 会让我们也讲,于是,我们便讲着各自听到的新奇故事。在明灭不定的火光中, 爷爷的神情就如我们当年一般专注。
    ⑨十六岁那年,爷爷去世。而彼时,我们已搬进城里两年了,爷爷依然留 在乡下。有多长时间没有过那样的夜晚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再听过爷爷讲的故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第6 页 共 8 页
    事了。如今,爷爷坟上的草已经黄绿了二十四次,每次回去,都要在坟前待上 一会儿, 一如当年坐在爷爷身旁,被他的故事萦绕。
    ⑩这许多年,读过太多的书,包括当年从爷爷那里听来的各种评书野史, 每一相逢,无不重叠着过去的种种。其实,爷爷才是我一生中读到的最早的书, 也是最温暖的书。他给了我想象的空间,给了我无尽的希望,为我开启了一扇 美好的门,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与书相伴,梦想生生不息。
    ⑪去年驾车回乡下,傍晚,云霞满天,驶过一个村子,看到在一个院子里, 一棵树下, 一个老人正在给几个孩子讲故事。那一瞬间,在夕阳里,在车窗后, 我的眼睛竟不能自持地湿润了。
    18.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 4 分 )
    19.请分析标题的妙处。 (3分)
    20. 请赏析第②⑤段中画线句子加点部分文字的表达效果。 ( 6 分 )
    (1)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滑落”一词改为“吹过”好不好?为什么?
    微凉的风从每一片叶子上滑落,爷爷的烟袋便点燃了满天的星光。
    (2)他心里的故事,就像这些大地上的庄稼,不知生长了多少。 ( 从修辞手
    法角度分析)
    21.第⑥段中有一句“那时每条麻袋上他写上的名字,也都是照着练了无数遍
    才练会的”,想象爷爷在麻袋上写字时的神情、动作会是怎样,并描写出来。
    (不超过50字) (3分)
    22.文中的“爷爷”并不识字,作者为何说爷爷“是世间最暖的书”?(4分)
    三、应用(9分)
    23.为了激发大家学习语文的热情,学校开展了“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活动一:布置文学角
    (1)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发起了宣传标语的征集活动。请你结合上句,
    写出下句。要求与上句形成对仗。(2分)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第7 页 共 8 页
    时间
    事件
    我的情感
    夏日夜晚
    听爷爷讲古老的故事
    (1)
    白天地头
    (2)
    期待
    渐渐长大
    相约到爷爷那听故
    事、讲故事
    (3)
    十六岁后
    (4)
    怀念
    书香浸润岁月,
    活动二:举办文学讲座
    (2)班级邀请李老师作为特邀嘉宾,为同学们带来一期诗歌的讲座,下面是
    小组成员小语写的感谢信,请你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写出修改意见。(3分)
    活动三:创立班刊
    (3)“文学部落”活动即将结束,班级拟创立班刊,请你为班刊起一个名字, 并阐明理由。要求:在阐明理由的时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 4 分 )
    四、写作(60分)
    24.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我们便由少不更事的懵懂少年走进了花一般的青 春年华,我们背起行囊,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未来。当我们打开行囊,清点 着自己的收获时,才发现自己的行囊里,既有理想、憧憬、成功、责任,也有 快乐、忧愁、烦恼 ……
    请以“十四岁,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第8 页 共 8 页感谢信
    李老师:
    谢谢您昨天为我们带来的讲座。您讲的内容生动有趣,尤其是您对于诗歌 意象的阐释,更是让我们耳目一新。同学们听完您的拙见,都觉得很受启发,再
    次向您表示热烈祝贺
    2023年1月6日 七(1)班全体同学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1.填空(8分)每空1分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② 李商隐 ③落花时节又逢君 ④ 江南逢李龟年
    ⑤ 夜阑卧听风吹雨 ⑥ 晴空一鹤排云上 ⑦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2.D 3.A 4.C
    5.(3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以为悟空滥杀无辜,怒逐悟空。后来唐僧遭难,八戒用激将法请回悟空,徒弟们合力救下师傅,唐僧和悟空也重归于好。
    【示例二】在大战黄狮精中,悟空与八戒就变成两小妖,让沙僧扮作贩猪羊者,三人进入洞中,各抓兵器,边打边走。
    【示例三】黄风岭的黄风怪派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挑战。师兄弟共同抗敌,虎先锋难抵败逃,被八戒一耙敲死。
    (4分)①植树的牧羊人②从医治肉体的病弱转变到医治精神的麻木(从学习医术到弃医从文)
    ③ 要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珍惜幸福(意思对即可) ④ 判断事情不能主观臆断(意思对即可)
    7.答案:D (3分)
    8.示例一: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3分)
    9.答案:异: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4分)
    10.(4分)(1)增长 (2)疾行,指迅速逝去 (3)习惯,熟悉 (4) 应当
    11.C (3分)12.A(3分)
    13.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3分)
    14.静 躁 平心静气(3分)
    15.俭,可以培养美德,做不到俭,就容易陷入奢、傲。【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3分)意思对即可
    16.D(3分)
    17.(1)这句谚语表达了人们在农历二月二时希望借龙威以慑百虫,祈求人畜平安的心愿。因为此时百虫蠢动,疫病易发,龙为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还表达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因为古人认为龙是掌管雨水的神灵之物,能兴云降雨。
    (2)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人们借助“龙”这一形象,是由于“龙”具有出类拔萃、不同凡俗的文化象征意义。(4分)
    18.(4分)(1)眷恋 (2)听爷爷讲神奇的传说(3)无法再听爷爷讲故事(4)投入
    19.(3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爷爷比作最暖的书,独特新颖,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20.(6分,每小题3分)
    (1)不好。“滑落”一词生动准确地写出叶子被风吹拂的动态情形,而换成“吹过”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所以不能换。
    (2)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爷爷心里的故事比作大地上的庄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心中的故事之多,无穷无尽。
    21.(3分)示例:爷爷满脸庄严地握着笔,站在麻袋前微微蹲着,屏息凝神,一笔一划地写着他的名字。
    22.(4分)爷爷有满肚子的故事,他给了“我”想象的空间,给了“我”无尽的希望,为“我”开启了一扇美好的门,从而才能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以书相伴,心里的梦想生生不息。
    三、应用(9分)
    23.(1)阅读照亮人生(基本对仗即可。2分)
    (2)称呼应顶格写;把“拙见”改为“高见”或者“见解”;把“热烈祝贺”改为“诚挚感谢”;落款处,日期与署名应互换位置。(4分)
    (3)示例:萌芽 理由:萌芽的本意是草木发芽,这里寓意同学们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像小草一样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其他答案,合理即可。3分)

    相关试卷

    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庆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2页。

    山东省庆云县东辛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庆云县东辛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