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废旧报纸应投入的垃圾箱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其他垃圾”标志的垃圾桶用来装不属于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垃圾,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选项A不正确;
B、“可回收物”垃圾桶应投入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织物和瓶罐等,废旧报纸应投入其中,选项B正确;
C、“有害垃圾”标志的垃圾桶用来装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等,报纸不属于此类,选项C不正确;
D、“厨余垃圾”标志的垃圾桶用来装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厨房垃圾,报纸不属于此类,选项D不正确。故选B。
2.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2B. K2SO4C. NaOHD. S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硫酸钾是由K、S、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是由Na、O、H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三氧化硫是由S、O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衣服晾干
C. 冰雪融化
D. 食物腐败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干冰升华描述的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气态的二氧化碳,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衣服晾干描述的是衣服中的水分子运动到大气中,使衣服晾干。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冰雪融化描述的是固态的冰雪融化成液态的水,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食物腐败描述的是细菌、微生物等在食物上进行繁殖,消耗食物内的一些物质,生成新的物质,从而导致食物腐败。该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化学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
A. 表面皿B. 燃烧匙
C. 研钵D. 钳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A中的化学仪器是蒸发皿,A错误;
B、B中的化学仪器是药匙,B错误;
C、C中的化学仪器是研钵,C正确;
D、D中的化学仪器是镊子,D错误;
故选C。
5. 四氯化钛(TiCl4)可用于冶炼金属钛。四氯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 +4B. -4C. 0D. -1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因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x+(-1)×4=0,x=+4,故选:A。
6. 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B. 称量固体
C. 滴加液体D. 检查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关于元素以及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上
B. 温度升高,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了
C. 地壳中、人体中以及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元素
D. 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的质量很小,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不符合题意;
B、温度升高,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
C、地壳中、人体中以及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元素,符合题意;
D、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五氧化二磷:P2O5
B. 银元素:AG
C. 2个镁离子:2Mg+2
D. 8个硫原子:S8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A选项正确;
B、银的元素符号是:Ag,故B选项错误;
C、两个镁离子:2Mg2+,故C选项错误;
D、8个硫原子:8S,故D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书写离子符号时,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带正电荷为+,负电荷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如果电荷数是1,则1可以省略。若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9. 工业用反应来制备纯碱,该反应属于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解反应特征是“一变多”,故符合题意;
B、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故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彼此交换成分,且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可供给呼吸
B.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 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能够支持动植物的呼吸,选项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足以供给鱼类在水中的呼吸,选项错误;
C、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该变化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选项正确;
D、可燃物与浓度大的纯氧气燃烧较剧烈,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温度高,容易焊接或切割金属,选项正确,故选B。
11. 化学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下面历史人物与研究发现内容相一致的选项是( )
A.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 中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精确测定了铟、铈等相对原子质量
C.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带负电荷的电子
D.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了空气中的氩气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中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精确测定了铟、铈等相对原子质量,符合题意;
C、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荷的电子,不符合题意;
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了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镁条燃烧:
B. 铜绿分解:
C.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D. 铁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中方程式未配平,不符合题意;
B、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苏州东山白沙枇杷是中国“十大” 枇杷品牌之一。枇杷中富含的维生素A1具有预防夜盲症、抗衰老和促进骨髓生长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20H30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A1属于氧化物
B. 维生素 A1是由20个碳元素,30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C. 维生素A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 : 1
D. 维生素A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维生素A的化学式C20H30O可知,维生素A1是由三种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B错误;
C、根据维生素A的化学式C20H30O可知,维生素A1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16=240:30:16=120:15:8,故C错误;
D、根据维生素A1的化学式C20H30O可知,维生素A1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16=240:30:16=120:15:8,可见维生素A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在比较同一物质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时,不一定将每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完全计算出来,可利用各元素的质量比进行比较,既快捷又准确。
1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天然气难溶于水,可用作燃料
B.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C.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D. 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于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天然气由于具有可燃性,燃烧能放出热量,所以能用来作燃料,故A项不正确;
B、碳酸氢铵能用作化肥,是因为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故B项不正确;
C、石墨有导电性,能用作电极,故C选项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故D选项不正确;
选C。
1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 制取O2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C. 点燃H2前,必须先检验H2的纯度
D.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A正确;
B、制取O2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会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破裂,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B错误;
C、点燃H2前,必须先检验H2的纯度,防止氢气不纯点燃时容易发生爆炸,C正确;
D、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炸裂,D正确;
故选B。
16.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A错误;
B、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B正确;
C、纯净物按元素的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故是并列关系,故C错误;
D、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两种,是并列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17. 下列有关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缺碘元素会使儿童发育停滞,严重会导致侏儒症
B. 缺钙元素会导致骨骼疏松,易得佝偻病
C. 缺少铁元素会患贫血症
D.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少,但会影响身体健康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侏儒症是生长素分泌不足造成的,故A错误;
B、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B正确;
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C正确;
D、微量元素在人体内虽然含量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摄入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故D正确。故选A。
18. 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物质常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白醋和白酒 (观察颜色)B. 水与双氧水(取样,加少量二氧化锰)
C. 二氧化碳与氮气(燃着的木条)D. 食盐与蔗糖(闻气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白酒和白醋,二者都为白色不能鉴别;B选项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双氧水中能产生大量的气泡,能加以鉴别;C选项二氧化碳与氮气都不能支持燃烧,不能鉴别;D选项食盐和蔗糖二者的气味相同,不能鉴别;故答案选择B
考点:物质的鉴别
19. 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C. 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D.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②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固态的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故错误;
C、③是冰的状态,①是水的气态,故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故错误;
D、在状态①是气态,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液态水分子运动速率,故正确。
故选D。
20. 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形可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碳酸钙粉末反应,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
B. 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 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100s内的少5amL
D. 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形可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碳酸钙粉末反应,相同时间内,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A选项说法正确;
B、稀盐酸、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由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看出,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B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是2.8amL,在100~100s内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是7.8amL-2.8amL=5amL,则反应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100s内的少5amL-2.8amL=2.2amL,C选项说不正确;
D、由图可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碳酸钙粉末反应,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速率要慢一些,但是可以通过改变新硫酸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合适,因此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D选项说正确;
答案:C。
非选择题(共60分)
2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2个铜原子_____;
(2)氢氧根离子_____;
(3)硫酸铁_____;
(4)标出氯化按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答案】 (1). 2Cu (2). OH- (3). Fe2(SO4)3 (4).
【解析】
【详解】(1)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铜原子表示为2Cu;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氢氧根离子表示为:OH-;
(3)硫酸铁中铁元素显+3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故硫酸铁表示为:Fe2(SO4)3;
(4)氯化铵中氢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4+(-1)=0,x=-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22.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加剧了大气层的_____效应。
(2)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日常生活中鉴别出硬水常使用的物质是_____。
(3)活性炭能去除水中的臭味,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
(4)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是因为缺少_____元素。
(5)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把铝元素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易拉罐的表面含有铝的氧化物_____(填化学式)需要加以适当控制。
【答案】 (1). 温室 (2). 肥皂水 (3). 吸附 (4). 锌 (5). Al2O3
【解析】
【详解】(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加剧了大气层的温室效应;
(2)日常生活中鉴别出硬水常使用的物质是肥皂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3)活性炭能去除水中的臭味,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4)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是因为缺少锌元素;
(5)铝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易拉罐的表面含有铝的氧化物为:Al2O3。
23.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远在高空是地球卫士,近在身边是健康杀手。”臭氧(O3)对环境的作用需辩证地认识。
材料一:高空中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致冷剂氟利昂进入高空大气后会产生氯原子(Cl),引发Ⅰ、Ⅱ两个反应:(Ⅰ) ;(Ⅱ) 。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个臭氧分子。
(1)Cl加快了上述转化过程总反应的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总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作用是_____,该转化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材料二:地面附近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其含量过高会对人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还能刺激、损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2)臭氧属于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O3可表示一个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3)如果近地面处的臭氧含量过高,将直接导致下列哪一类疾病增加?_____
A 呼吸道疾病 B 血液传染病 C 糖尿病
(4)有人提出:你吸入的空气中的某个氧原子可能来自于若干年前恐龙的身体。该说法主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填字母)。
A 分子聚集形成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
C 原子内部结构复杂,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答案】 (1). 催化作用 (2). (3). 单质 (4). 分子 (5). A (6). B
【解析】
【详解】(1)Cl加快了上述转化过程总反应的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总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作用是催化作用,该转化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臭氧中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臭氧由分子构成,O3可表示一个臭氧分子;
(3)如果近地面处的臭氧含量过高,臭氧是空气污染物,将直接导致呼吸道疾病,选A;
(4)A、分子聚集形成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与观点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与观点有关,B符合题意;
C、原子内部结构复杂,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与观点无关,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硫原子中子数一定为16
B 硫原子的质子数一定为16
C 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
(2)下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图中共有_____种元素。
②C粒子的符号为_____,由B、C两种粒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己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个数都不变。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
②处的微粒是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 AB (2). 3 (3). Cl- (4). NaCl (5). 1:4:1 (6). H2O
【解析】
【详解】(1)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质子数=16,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32-16=16,故硫原子的中子数为16,符合题意;
B、由A可知,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①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D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图中共有3种元素;
②质子数=原子序数,17号元素是氯元素,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氯离子,表示为:Cl-;
质子数=原子序数,11号元素是钠元素,通常显+1价,17号元素是氯元素,通常显-1价,故由B、C两种粒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3)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4:1;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为1、6、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为1、4、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处的微粒是:H2O。
25. 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关于气体的实验,所用的部分仪器如下图所示。
(1)甲同学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为_____过程(填“吸热”或“放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_____,用_____检验D收集满氧气。
(2)乙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该同学发现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①反应中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②此时得到的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③只有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一定与二氧化锰有关
④可能是生成的氧气与残留在发生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3)丙同学研究了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发现不纯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图F是他其中一次实验的装置,集气瓶中有约占总体积40%的水,氧气从_____导管口进入,排尽集气瓶中的水,收集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
(4)如图G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G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请简述使G装置中反应停止的操作_____;制取的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写出其反应方程式_____。
【答案】 (1). (2). 放热 (3). E (4). 带火星的木条 (5). A (6). ①④ (7). b (8). 52.6% (9). (10). 关闭弹簧夹 (11).
【解析】
【分析】
本题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详解】(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E,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反应物和催化剂是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该同学发现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
①反应中氧气物理性质没有发生了变化,①不合理;
②氧气是无味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另一种气体,故此时得到的气体一定是混合物,②合理;
③只有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一定与二氧化锰有关,③合理;
④空气中也含有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不能和其他气体反应生成新物质,④不合理
故选①④;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应从短管,即b端通入,由于原集气瓶中有40%的水,那么空气占60%,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1%,所以氧气的总体积=40%+60%×21%=52.6%
(4)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G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使G装置中反应停止的操作:关闭弹簧夹;制取的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其反应方程式为。
26. 工艺制备高纯硅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硅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在地壳中,它是第二丰富的元素,占地壳总质量的26.4%,仅次于第一位的氧(49.4%),高于第三位的_____(元素名称)含量。
(2)中国新能源结构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己突破垄断,规模化量产。高纯硅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能量转换材料,其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
(3)华为公司推出了5G商用芯片助推网络的融合、科技的创新。高纯硅是芯片制作的基层材料。依据工艺流程图,生产中循环使用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_。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除了生成的硅会被再次氧化,还可能引发爆炸,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中国电信企业采用的光导纤维通信就是利用激光可在纯二氧化硅制成的玻璃纤维里,不受电、磁的干扰,低损耗、高带宽的全反射传输,代替了笨重的电缆。经研究,纯SiO2是以硅氧四面体为基本结构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见图所示),与_____(物质名称)的结构相当一致。
【答案】 (1). 非金属 (2). 铝 (3). 太阳能→电能 (4). HCl (5). (6). 金刚石
【解析】
【分析】
本题围绕高纯硅的制备流程考查有关硅和二氧化硅的相关知识。
【详解】(1)硅的偏旁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第三位元素是铝;
(2)高纯硅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能量转换材料,其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电能。
(3)依据工艺流程图,生产中循环使用的物质化学式为HCl。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除了生成的硅会被再次氧化,还可能引发爆炸,氢气和氧气爆炸生成水,其方程式为。
(4)纯SiO2是以硅氧四面体为基本结构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相当一致。
27. SO2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行业,葡萄酒酿制中适量添加SO2,可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食糖加工过程中可使用SO2进行脱色。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合理使用SO2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
(1)酒厂为制作国家合格标准的葡萄酒7500L,灌装前向葡萄酒中通入SO2最大量为_____g(经测定,该份葡萄酒样品密度为1.12g/mL)。
(2)葡萄酒制过程中,若SO2通入量不当,会造成葡萄酒口感酸涩。结合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进行如所示实验: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不稳定。
2.整个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
【问题与猜想】
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猜想2: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猜想3: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探究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分析与结论】
(3)图二所示实验中,放入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
(4)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由于部分亚硫酸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了稳定性较好的硫酸,写出上述符号表达式:_____。
【答案】 (1). 1875 (2). 充分加热 (3). 先变红再变紫 (4). 氧气 (5). 变红后不变为紫色, (6). 隔绝空气 (7).
【解析】
【分析】
本题由课本上非金属氧化物CO2和水的反应,迁移到SO2和水的反应,展开探究。
【详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葡萄酒中SO2的最大残留量为0.25g/L,酒厂为制作国家合格标准的葡萄酒7500L,灌装前向葡萄酒中通入SO2最大质量=7500L×0.25g/L=1875g;
(2)将图一中红色液体充分加热,若溶液仍为红色,则猜想1不成立;
在滴入2滴石蕊溶液的新制蒸馏水上面加入少量植物油可以隔绝空气,向其中先通入适量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再变紫,再做一组实验,按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若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再变紫,对比说明与空气中的氮气无关,猜想2不成立;再做一组实验,按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氧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若观察到溶液变红后不变为紫色,对比说明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猜想3成立;
(3)图二所示实验中,放入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4)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由于部分亚硫酸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了稳定性较好的硫酸,符号表达式为:。
28. 豆制品是以大豆等豆类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以下为三种豆制品的主要制作流程:
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1、B2等,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且热量很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主要过程可视为_____(填“化合”还是“氧化”)反应。
(2)制作师傅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可产生的豆渣分离出去,这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达成的效果一致。
(3)人体中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 % )
(4)牛奶是含钙丰富又易于人体吸收的理想食品,根据下图纯牛奶包装标签计算:该牛奶中,每盒至少含钙元素_____g。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若这些钙有7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这样的牛奶多少盒_____?(列式计算)(结果取整数)
【答案】 (1). 氧化 (2). 过滤 (3). 39.8% (4). 0.22 (5). 设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这样的牛奶的盒数为x
即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2盒这样的牛奶。
【解析】
【详解】(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主要过程有氧气参加,且生成物不止一种,属于氧化反应;
(2)制作师傅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可产生的豆渣分离出去,这与化学实验操作中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过滤达成的效果一致;
(3)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图中纯牛奶包装标签计算:该牛奶中,每100mL含钙元素100mg=0.1g,该纯牛奶每盒为220mL,故每盒至少含钙元素=;
设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这样的牛奶的盒数为x
即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2盒这样的牛奶。
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
食品
蜜钱
葡萄酒
食糖
水果干
巧克力
果蔬汁
最大残留量
0.35g/kg
0.25g/L
0.1g/kg
0.1g/kg
0.1g/kg
0.05g/kg
编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_____
仍为红色
猜想1不成立
2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后变紫
猜想2不成立
3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_____
4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SO2,再改通入_____,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_____
猜想3成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知识整理都正确的是, 下列“>”,成立的是,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煮沸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