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专题08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8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原卷版docx、专题08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过关练(2大考点)
考点01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考点02 呼吸作用的实验
真题实战练
重难创新练
考点01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关于人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需要吸入氧气
B.人需要吸入氧,植物需要吸入二氧化碳
C.人需要吸入二氧化碳,植物需要吸入氧
D.都需要吸入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动植物和人以及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因此,关于人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都需要吸入氧气。
2.呼吸作用的意义是( )
A.吸入氧气B.呼出二氧化碳
C.合成有机物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ABC错误,D正确。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生的主要部位是叶绿体
B.意义是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所需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适当提高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
【答案】 B
【解析】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B正确;呼吸作用发生的主要部位是线粒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A错误;呼吸作用所需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C错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因此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强呼吸作用,而不是降低,所以D错误。
4.小丽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周末经常去地里帮忙干农活,她还记录了多种农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措施。下列哪一项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 ( )
A.暴雨后及时给农田排涝
B.收获的稻谷及时晒干
C.养花的花盆下面留有几个小孔
D.经常给农作物松土
【答案】B
【解析】暴雨后及时给农田排涝、养花的花盆下面留有几个小孔、经常给农作物松土均属于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收获的稻谷及时晒干是抑制呼吸作用的措施。
5.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它们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通过合理密植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B.适时松土有利于根细胞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C.白天,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产量
D.农作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保证了有机物的生产
【答案】D
【解析】 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农作物白天、黑夜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但光照较强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
6.小麦是我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你认为贮藏小麦的最佳环境条件应该是 ( )
A.高温、潮湿 B.低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高温、干燥
【答案】 C
【解析】贮藏种子时要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正常情况下,种子的含水量越高、温度越适宜,种子的呼吸作用就越强。因此,需要在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下贮藏种子。
7.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中,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 ②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③农田及时排水 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①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适当降低温度(冷藏法),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①正确;
②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在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能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时间,②正确;
③被水淹的植物体,由于水把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土壤,造成土壤中缺氧,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使根的生命活动减弱甚至死亡。可见, 农田及时排水是促进植物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③错误;
④小麦种子晒干后保存是为了减少水的含量,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延长储存时间,④正确。
8.如图是关于呼吸作用的概念图,有关呼吸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只有在不进行光合作用后才进行呼吸作用
B.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Y
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在保存种子的时候,要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
【答案】D
【解析】A、植物体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Y代表氧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错误;
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错误;
D、保存种子应该放置在低温、干燥的地方,降低呼吸作用,延长种子的寿命,D正确;
9.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很多措施都能用生物学知识进行解释。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正其行,通其风”的做法可以提高呼吸作用的效率
B.无土栽培时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可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瓜类与豆类轮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氮肥,提高土壤肥力
D.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是农业生产上有效利用光能的措施
【答案】A
【解析】:A、“正其行,通其风”,意思是既要充分利用光能,也要保证空气流通,目的是为植物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A错误;
B、无土栽培植物时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目的是提高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这样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B正确;
C、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根瘤菌,它们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进行瓜类与豆类轮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氮肥,C正确;
D、合理密植、间作套种能充分的利用光能、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是农业生产上有效利用光能的措施,D正确。
10.兴趣小组在一密闭环境下利用仪器探究金鱼藻释放氧气的情况,测量并计算后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B点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C.C点产生氧气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
D.D点之后金鱼藻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时,光照强度已有所增加,但每分钟氧气释放量小于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能进行,但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看出,B点每分钟氧气释放量为零,位于临界点,表示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量与呼吸作消耗的氧气气量正好相等,即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B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出,C点每分钟氧气释放量大于0,即产生氧气的量大于消耗氧气的量,C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光照强度大于D点之后,每分钟氧气释放量基本不再增加,表示光合作用逐渐趋于稳定,并不是不再进行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考点02 呼吸作用的实验
11.同学们利用萌发和干燥的绿豆种子探究呼吸作用,密封一段时间后打开瓶塞,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瓶为干燥的种子,乙瓶为萌发的种子
B.甲瓶蜡烛熄灭,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C.乙瓶蜡烛继续燃烧,说明产生了氧气
D.甲瓶种子的呼吸作用比乙瓶种子旺盛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甲瓶中蜡烛熄灭,说明甲瓶中没有了氧气,被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所以,甲为萌发的种子,A说法错误。
B、甲瓶中蜡烛熄灭,说明甲瓶中没有了氧气,被种子消耗了,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没有关系,B说法错误。
C、乙瓶蜡烛继续燃烧,说明瓶中还有氧气存在,C说法错误。
D、甲瓶中蜡烛熄灭,说明甲瓶中没有了氧气,被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乙瓶中种子继续燃烧,说明瓶中还有氧气,甲瓶种子的呼吸作用比乙瓶种子旺盛,D说法正确。
12.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答案】D
【解析】新鲜的豆苗放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被利用,很可能导致C瓶中的澄清石灰水不能变浑浊,从而不能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13.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甲装置中①和②对照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熄灭
【答案】B
【解析】
甲装置中因为有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所以①和②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①和②对照不能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1.(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农业生产原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合理密植——促进呼吸作用
B.经常松土——促进根系呼吸
C.下雨后及时排涝——避免根系缺氧
D.移栽幼苗时根部保留土坨——保护幼根
【答案】A
【分析】(1)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①通过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②蔬菜大棚白天适当通风补充二氧化碳、或将蔬菜大棚和养蘑菇的大棚相连,充分利用蘑菇腐生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提高光台作用的效率。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雨后及时排涝、田间松土可以促进根的呼吸作用;粮食及时晾晒、果蔬低温贮存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延长贮存时间。
【详解】A.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A错误。
B.经常松土,提高了根部的氧气含量,促进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B正确。
C.农田淹水后,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掉。因此,农田淹水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C正确。
D.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D正确。
故选A。
2.(2021·新疆·中考真题)卧室不宜摆放过多绿植,其原因是( )
A.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B.植物会导致室温过高
C.植物呼吸消耗氧气 D.植物散发的香味太浓
【答案】C
【解析】植物在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卧室内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夜间人与植物竞争氧气,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卧室不宜摆放过多绿植,故选C。
3.(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产于新疆的葡萄、西瓜等水果较乐山本地的更甜。原因不包括( )
A. 白天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
B. 夜晚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
C. 土地肥沃,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
D.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答案】C
【解析】ABD.粮食作物的子粒饱满以及瓜果甜与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因此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粮食作物的子粒越饱满,瓜果越甜。所以,选项中,产于新疆(该地昼夜温差更大)的葡萄、西瓜等水果较乐山本地的更甜,ABD正确。
C.要使植物生长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的含量,肥料包括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所以,土地肥沃,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C错误。
故选C。
4.(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列生产措施与目的不匹配的是( )
A. 蔬菜大棚施加气肥(二氧化碳)——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 遇到涝害时在农田挖排水沟——保证根的呼吸作用
C. 种植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
D.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土壤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蔬菜大棚里增施“气肥”(二氧化碳),能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A错误。
B.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遇到涝害时在农田挖排水沟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正确。
C.种植农作物时,做到合理密植,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提高光能利用率,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正确。
D.早春播种往往因为温度低而影响出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早而齐。所以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早出苗的主要原因是提高土壤的温度,D正确。
5.(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袁隆平爷爷用毕生精力研究并改良了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产量,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稻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其各项生命活动
B. 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 水稻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间进行
D. 及时晾晒收获的稻谷可促进其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A.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水稻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正确。
C.水稻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间都进行,C错误。
D.可以利用低温、干燥、隔绝空气的贮存条件抑制呼吸作用,延长种子寿命。所以,及时晾晒收获的稻谷可抑制其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B。
6.(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储存能量
B. 蔬菜大棚夜间进行光照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C. 储藏粮食的仓库留有通风窗,是为了促进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
D. 栽培绿植的花盆底部通常有小孔,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储存能量,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A错误。
B.由于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在大棚中栽种蔬菜时,夜晚进行光照,可以增加蔬菜的光合作用,促进蔬菜体内有机物的合成,提高蔬菜的产量,B错误。
C.植物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向外释放热量和其它形式的能量。所以储存粮食时,一般留有通风窗的目的是向外散失热量,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C错误。
D.花盆底部有小孔,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较多的透过盆的底部进入盆内的土壤,有利于绿植根系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D正确。
故选D。
7.(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同特征。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花比叶的呼吸作用强
B. 贮藏水果、蔬菜时可以增加氧浓度用以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
C. 呼吸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答案】A
【解析】A.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能进行,为生物的基本特征。幼嫩的叶新陈代谢快,需要的能量多,故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而生长的花朵代谢更为旺盛,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更强,A正确。
B.氧气是生物有氧呼吸的原料,故贮藏水果、蔬菜时可以降低氧浓度,以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B错误。
C.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能进行,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C错误。
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
8.(2021·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在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说明了( )
A.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C.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产生水
【答案】B
【解答】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细木条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细木条会燃烧。
故选:B。
9.(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下列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B.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C. 栽花或种庄稼都要适时松土,是为了保证植物根部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D. 贮藏水果、蔬菜时,应提高温度或氧浓度
【答案】D
【解析】解:A、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氧气+有机物→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所以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A正确。
B、呼吸作用其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
C、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氧气,栽花或种庄稼都要适时松土,是为了保证植物根部得到充足的氧气,使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C正确。
D、贮藏水果、蔬菜时,要降低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氧气的浓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所以提高温度或氧浓度是促进呼吸作用而不是抑制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10.(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学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果在低氧和低温条件下贮藏,呼吸作用强度降低,贮藏时间延长
B. 通过增施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氮磷钾等肥料,起到为植物直接提供能量的作用
C. 早稻浸种后,常用温水淋种并时常翻动,可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D. 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呼吸作用强度,起到保鲜作用
【答案】B
【解析】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A.储藏农作物产品时,应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因此采用降低环境温度、减少氧气含量的方法,可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A正确。
B.无机盐不能给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直接的能量,B错误。
C.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所以,早稻浸种后,常用温水淋种并时常翻动,可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C正确。
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氧气含量低,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还可以减少柑橘的水分散失,故能起到保鲜作用,D正确。
故选B。
11.(2022·新疆·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植物的生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不科学的是( )
A. 房间内适当养一些绿植,可增加空气湿度
B. 用冰箱存放蔬菜瓜果,可提高呼吸作用强度
C.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散失
D. 不能踩踏草坪,避免因土壤板结造成小草根的呼吸作用减弱
【答案】B
【解析】A.房间内适当养一些绿植,绿植通过蒸腾作用能散水水蒸气,可增加空气湿度,A正确。
B.用冰箱存放蔬菜瓜果,可抑制水果和蔬菜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B错误。
C.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幼苗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C正确。
D.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空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12.(2022·山东潍坊·中考真题)苹果果实发育到一定程度时,果实内的淀粉会加速分解成糖类,致使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的出现标志着果实成熟达到了可食的程度,果皮的颜色也由绿色逐渐转变为黄色或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苹果果实发育期间时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B. 果实内淀粉的来源是叶和果皮的光合作用
C. 适当提高氧气的浓度,可延迟呼吸跃变的出现
D. 适当提高苹果贮藏温度,可加速果实的成熟
【答案】C
【解析】A.植物的活细胞一直都在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和苹果的绿色果皮都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B正确。
C.氧气浓度增加,会促进呼吸作用,使呼吸跃变提前,C错误。
D.适当的提高温度可以加速果实内的淀粉会加速分解成糖类,促进果实的成熟,D正确。
故选C。
13. (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某生物小组同学将放置在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甲所示处理,然后光照一段时间,取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图乙和图丙是探究种子生命活动的实验装置。对实验现象及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b两处对照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图甲叶片滴加碘液后,c、e两处不变蓝是因为遮光
C. 图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图丙蜡烛熄灭是因为氧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答案】B
【解析】A.银边部分叶片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未遮光绿色部分细胞内有叶绿体,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所以,图甲中a(无叶绿体)、b(有叶绿体)两处对照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
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所以,图甲叶片滴加碘液后,c处不变蓝是因为遮光,而e处不变蓝是因为该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等有机物,B错误。
C.图乙中,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C正确。
D.丙瓶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能够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D正确。
14. (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 乙实验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 丙实验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D. 丁实验说明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答案】A
【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甲装置都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阻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利用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错误。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错误。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D正确。
故选A。
15.(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利用下列实验装置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把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一天后进行观察),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装置A:甲瓶内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瓶内温度计示数,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______(填“储存”或“释放”)能量。
(2)装置B:打开阀门使种子萌发时产生的气体进入试管,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3)装置C: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内立即熄灭,放进乙瓶内继续燃烧,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______。
【答案】(1)释放 (2)浑浊##混浊
(3)氧气
【解析】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装置A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这样甲乙两瓶形成对照实验。呼吸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供给种子的各项生理活动的利用,同时一部分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故甲瓶内的温度计示数会升高。乙瓶内的种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无热量散失,温度计示数不会升高。所以,甲瓶内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瓶内温度计示数,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2)装置B中:种子萌发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打开阀门使种子萌发时产生的气体进入试管,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3)装置C中: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会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所以,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内立即熄灭,放进乙瓶内继续燃烧,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1.(2023山东济宁一模)下列生产措施与生物学依据相匹配的是( )
①蔬菜大棚施加气肥(二氧化碳)——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②遇到阴雨连绵天气在农田挖排水沟——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③栽种喻屯甜瓜时要注意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
④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施加“气肥”的目的主要是提供足量二氧化碳,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错误。②根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所以阴雨连绵天气挖排水沟及时排涝,可以为根提供足够的氧气,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正确。③栽种甜瓜时,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正确。④早春时期温度较低,影响种子萌发,因此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早而齐,正确。②③④正确,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6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练习)-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6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练习原卷版docx、专题06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练习)-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4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练习原卷版docx、专题04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练习)-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3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练习原卷版docx、专题03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