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的公转第1课时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的公转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节岩石圈物质循环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节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3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本章整合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本章整合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26页。
第二章本章整合 地 理内容索引知识网络系统构建核心归纳思维升华知识网络系统构建矿物沉积岩物质外力作用 地质构造火山活动风力作用人类活动 聚落交通线路地表形态 核心归纳思维升华专题一 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1.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沉积岩的判读:下老上新,如图1中①②③④岩层越来越老。(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判读:被侵入的先形成;即岩浆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如图1中⑤晚于所有的沉积岩。(3)岩浆岩与变质岩的判读:侵入岩附近高温高压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晚于侵入岩。(4)被断层切断的岩层先于断层形成;被岩浆侵入的岩层先于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被侵蚀的先于侵蚀作用形成。2.判断地质构造(1)背斜与向斜。方法一:通过岩层形态判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图1中a处),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图1中b处)。方法二:通过岩层新老关系判读。背斜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侧老。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两个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致时,以方法二为准。(2)断层的判读。判读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①岩体受力断裂;②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有明显的错位。3.判断地表运动状况(1)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上到下依次由新到老,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2)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3)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终止了沉积过程,或原沉积物被剥蚀,或是当地气候变化,失去沉积物来源。(4)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5)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石形成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典例1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B.自西南向东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北向东南(2)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A.断裂下沉是西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C.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3)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拆除水电站B.上游城镇化进程加快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思路导引:第(1)题,读图可知河流有东南岸和西北岸,所以河流流向为东北—西南或者西南—东北,根据河流中的沉积物在西北岸,说明该岸为沉积岸,东南为侵蚀岸;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侵蚀右侧,左岸淤积,所以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故选B项。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北岸为河流沉积一侧,图中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阶梯状地貌。图中岩层只能显示形成时期不同,越向下形成年代越久,不能反映颗粒大小。M阶地位于岩层②上方,形成时间晚。图中M阶地在河流丰水期会被淹没,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不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第(3)题,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说明流量减少,河流携带泥沙量减少。上游拆除水电站,会导致流量增加,泥沙在水库附近沉积少,带到下游的多。上游城镇化进程加快,水土流失会加剧,泥沙含量增加。下游整治河道,排水能力增强,泥沙沉积减少。下游修建跨河大桥,对于上游泥沙淤积量无影响。题目答案:(1)B (2)C (3)C专题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研究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多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库建设应避开断层。具体应用见下表。典例2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C.丁、丙、甲、乙D.丙、丁、甲、乙(2)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A.开发过程中要避开不良地质构造B.适合修建铁路C.存在石油、天然气可供开发D.适合修建地下隧道思路导引: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应用。根据岩层位置及岩层特征可以判断形成的先后顺序。有断层的部位一般不适合各类工程建设。第(1)题,根据岩层形态可知,丁是沉积岩发生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先形成。然后被岩浆侵入,沉积岩层被切断,即丙形成。图中侵入岩岩体发生错动位移,说明侵入岩形成后,出现断层,甲形成。乙覆于最上层,岩层连续,形成最晚,所以先后顺序是丁、丙、甲、乙。第(2)题,由于区域有断层,所以开发过程中要避开不良地质构造;断层处不适合修建铁路;断层部位切断油气存储,不适合开发,更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题目答案:(1)C (2)A专题三 外力地貌的具体应用1.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俯视)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侧视)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2.判断河流流向(1)根据河流水系形态判断。(2)根据河床的形态判断。上游多呈“V”字形,下游多呈“U”字形,由上游流向下游。(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反之。(4)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典例3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地壳抬升作用B.地壳下陷作用C.长江的侵蚀作用D.长江挟带的泥沙堆积(2)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思路导引:第(1)题,此处没有地壳的抬升作用,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在长江的下游,所以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泥沙沉积形成的地貌;此处没有地壳的下陷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字形)、瀑布和峡谷。第(2)题,长江位于北半球,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右偏转,南岸以冲刷作用为主,不会淤塞;北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因此八卦洲将与北岸相连;八卦洲以堆积作用为主。题目答案:(1)D (2)B
第二章本章整合 地 理内容索引知识网络系统构建核心归纳思维升华知识网络系统构建矿物沉积岩物质外力作用 地质构造火山活动风力作用人类活动 聚落交通线路地表形态 核心归纳思维升华专题一 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1.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沉积岩的判读:下老上新,如图1中①②③④岩层越来越老。(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判读:被侵入的先形成;即岩浆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如图1中⑤晚于所有的沉积岩。(3)岩浆岩与变质岩的判读:侵入岩附近高温高压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晚于侵入岩。(4)被断层切断的岩层先于断层形成;被岩浆侵入的岩层先于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被侵蚀的先于侵蚀作用形成。2.判断地质构造(1)背斜与向斜。方法一:通过岩层形态判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图1中a处),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图1中b处)。方法二:通过岩层新老关系判读。背斜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侧老。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两个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致时,以方法二为准。(2)断层的判读。判读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①岩体受力断裂;②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有明显的错位。3.判断地表运动状况(1)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上到下依次由新到老,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2)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3)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终止了沉积过程,或原沉积物被剥蚀,或是当地气候变化,失去沉积物来源。(4)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5)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石形成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典例1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B.自西南向东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北向东南(2)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A.断裂下沉是西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C.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3)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拆除水电站B.上游城镇化进程加快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思路导引:第(1)题,读图可知河流有东南岸和西北岸,所以河流流向为东北—西南或者西南—东北,根据河流中的沉积物在西北岸,说明该岸为沉积岸,东南为侵蚀岸;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侵蚀右侧,左岸淤积,所以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故选B项。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北岸为河流沉积一侧,图中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阶梯状地貌。图中岩层只能显示形成时期不同,越向下形成年代越久,不能反映颗粒大小。M阶地位于岩层②上方,形成时间晚。图中M阶地在河流丰水期会被淹没,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不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第(3)题,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说明流量减少,河流携带泥沙量减少。上游拆除水电站,会导致流量增加,泥沙在水库附近沉积少,带到下游的多。上游城镇化进程加快,水土流失会加剧,泥沙含量增加。下游整治河道,排水能力增强,泥沙沉积减少。下游修建跨河大桥,对于上游泥沙淤积量无影响。题目答案:(1)B (2)C (3)C专题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研究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多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库建设应避开断层。具体应用见下表。典例2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C.丁、丙、甲、乙D.丙、丁、甲、乙(2)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A.开发过程中要避开不良地质构造B.适合修建铁路C.存在石油、天然气可供开发D.适合修建地下隧道思路导引: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应用。根据岩层位置及岩层特征可以判断形成的先后顺序。有断层的部位一般不适合各类工程建设。第(1)题,根据岩层形态可知,丁是沉积岩发生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先形成。然后被岩浆侵入,沉积岩层被切断,即丙形成。图中侵入岩岩体发生错动位移,说明侵入岩形成后,出现断层,甲形成。乙覆于最上层,岩层连续,形成最晚,所以先后顺序是丁、丙、甲、乙。第(2)题,由于区域有断层,所以开发过程中要避开不良地质构造;断层处不适合修建铁路;断层部位切断油气存储,不适合开发,更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题目答案:(1)C (2)A专题三 外力地貌的具体应用1.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俯视)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侧视)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2.判断河流流向(1)根据河流水系形态判断。(2)根据河床的形态判断。上游多呈“V”字形,下游多呈“U”字形,由上游流向下游。(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反之。(4)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典例3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地壳抬升作用B.地壳下陷作用C.长江的侵蚀作用D.长江挟带的泥沙堆积(2)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思路导引:第(1)题,此处没有地壳的抬升作用,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在长江的下游,所以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泥沙沉积形成的地貌;此处没有地壳的下陷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字形)、瀑布和峡谷。第(2)题,长江位于北半球,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右偏转,南岸以冲刷作用为主,不会淤塞;北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因此八卦洲将与北岸相连;八卦洲以堆积作用为主。题目答案:(1)D (2)B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