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 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l -1,则H2燃烧热为241.8kJ•ml -1
C. S(g)+O2(g) =SO2(g) ΔH1;S(s)+O2(g) =SO2(g) ΔH2 则ΔH1 <ΔH2
D.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l-1,若将0.5 ml •L -1的稀 H2SO4与1 ml •L -1的NaOH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等物质的量的情况下,石墨的能量较低,即石墨更稳定,A错误;
B、在25℃,100kPa时,1m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在25℃时,H2O的稳定状态是液态,所以H2燃烧热不是241.8kJ•ml -1,B错误;
C、根据盖斯定律可得:S(g)=S(s),ΔH=ΔH1-ΔH2,气态物质变为固态是放热的过程,即ΔH=ΔH1-ΔH2<0,所以ΔH1<ΔH2,C正确;
D、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题中未告知酸碱的体积,无法保证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1ml,故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57.3kJ,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 相同pH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与同样颗粒大小的锌反应时,产生H2的起始速率相等
B. 常温下,测得0.1 ml·L-1醋酸溶液的pH=4
C. 常温下,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 000倍,测得pH<4
D. 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
【答案】A
【解析】
【详解】A.醋酸溶液和盐酸pH相同,则溶液中c(H+)相同,因此分别与同样颗粒大小的锌反应时,产生H2的起始速率相等,这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A符合题意;
B.常温下,测得0.1 ml/L醋酸溶液的pH=4,c(H+)=10-4 ml/L<0.1 ml/L,因此可证明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B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若醋酸是强酸,则稀释后c(H+)=10-4 ml/L,pH=4,现在测得pH<4,c(H+)>10-4 ml/L,说明又有一部分醋酸分子发生电离产生H+,使溶液中c(H+)增大,故可以证明醋酸是弱酸,C不符合题意;
D.在相同条件下,相同浓度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说明醋酸溶液中电离产生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比HCl小,因此可以说明醋酸是弱酸,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3. 反应H2(g) + I2(g)2HI(g)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维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刻只改变一种条件,该条件可能是
①增大H2浓度②缩小容器体积③恒容时充入Ar气④使用催化剂
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反应H2(g) + I2(g) 2HI(g)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由图可知,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维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刻只改变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增大后但并不再改变,说明化学平衡不移动,则改变条件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该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压强,C正确。本题选C.
点睛:在平衡状态下,加入催化剂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同时都增大,且保持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平衡不移动;缩小容器体积就是增大压强,由于反应前后的气体分子数不发生变化,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各组分的浓度增大了,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了;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平衡移动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虽然系统内压强增大了,但是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涤油污常用热的溶液,这是利用了盐类水解的原理
B. 用加热的方法就可以除去溶液中的
C. 配制溶液时,将固体溶于稀盐酸中,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
D. 将溶液和溶液分别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固体为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升高温度,使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碱性增强,可促进油污水解,A正确;
B.当离子浓度小于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水解反应虽然是个吸热反应,但是加热根本达不到这种程度,无法用加热方法除去KCl溶液中的Fe3+,B错误;
C.配制时可先将固体溶于稀硫酸中,再稀释至所需浓度,如先溶解在稀盐酸中,会引入杂质,C错误;
D.易水解生成和HCl,升高温度HCl易挥发,促进水解反应,蒸干溶液得到的固体是,灼烧后分解生成;不稳定,受热易被氧气氧化为,D错误;
故选A。
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的溶液:
B. 的溶液:
C. 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
D. 和反应放出的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溶液呈碱性,不能大量存在,A不符合题意。
B. ,则,则溶液呈酸性,该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 呈紫色,与题中“无色”矛盾,C不符合题意。
D. 和反应放出的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若溶液呈酸性,和反应不会放出,与题干矛盾;若溶液呈碱性,不能大量存在,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6. 在100 mL某一元弱酸的溶液中,以0.50 m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后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弱酸在滴定前的浓度是0.15 ml/L
B. 该弱酸稀释10倍后pH为4
C. 滴定过程为求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
D. 滴定过程为求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甲基橙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用NaOH滴定弱酸溶液达到终点pH范围是在7~11,该变色范围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用去NaOH的体积是20 mL,该弱酸滴定前的浓度是20×0.50/100=0.10(ml·L-1),因为滴定前该弱酸的pH=3,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会继续电离,所以pH小于4。
【详解】A、由图开始时,弱酸的PH=3,用NaOH滴定该弱酸溶液达到终点pH范围是在7~11,变色范围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用去NaOH的体积是20 mL,该弱酸滴定前的浓度是20×0.5/100=0.10ml·L-1,故A错误;
B、滴定前该弱酸的pH=3,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会继续电离,该弱酸稀释10倍后,pH小于4,故B错误;
C、用NaOH滴定该弱酸溶液达到终点pH范围是在7~11,变色范围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故C正确;
D、NaOH滴定该弱酸溶液达到终点pH范围是在7~11,变色范围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故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 25 ℃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C. 25 ℃时,0.1m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D. 0.1mlAgCl和0.1ml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答案】C
【解析】
【详解】A.醋酸属于弱酸,加入少量醋酸钠,c(CH3COO-)浓度增大,抑制了醋酸的电离,A项错误;
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硝酸铵,属于强酸弱碱盐,NH4+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pH<7,B项错误;
C.硫化氢属于弱酸,部分电离,硫化钠属于强电解质,全部电离,等浓度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C项正确;
D.AgCl和AgI的Ksp不相等,c(Ag+)·c(Cl-)=Ksp(AgCl),c(Ag+)·c(I-)=Ksp(AgI),0.1mlAgCl和0.1ml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Ag+)浓度相等,则c(Cl-)不等于c(I-),D项错误;
答案选C。
8.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如图为反应①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如图中c曲线是加入催化剂a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B. 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kJ/ml
C. 在反应②中,若有1.25ml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NH3的体积为5.6L
D. 催化剂a、b能提高化学反应①、②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曲线d是加入催化剂a时的能量变化曲线,A错误;
B.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比生成物的能量高出600kJ-508kJ=92kJ,故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kJ/ml,B正确;
C. 未指明气体所处条件,因此不能根据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确定气体的体积,C错误;
D.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能改变物质的平衡转化率,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9. 已知反应:CH2=CHCH3(g)+Cl2(g)CH2=CHCH2Cl(g)+HCl(g)。在一定压强下,按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氯气与丙烯。图甲表示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图乙表示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
B. 若在恒容绝热装置中进行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将不变
C. 温度T1、, Cl2的转化率约为33.3%
D. 图乙中,线A表示正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ω增大,CH2=CHCH3的转化率增大,则φ减小,由上述分析可知:ω2>ω1,则ω1<1,故A错误;
B.该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根据图甲升高温度丙烯的体积分数增大,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在恒容绝热装置中进行题述反应,体系内温度升高,根据PV=nRT,达到平衡时,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将增大,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T1时平衡常数为1,设起始时CH2=CHCH3和Cl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l和2aml,达到平衡时转化的Cl2的物质的量为xml,根据三段式进行计算:
CH2=CHCH3(g)+Cl2(g) CH2=CHCH2Cl(g)+HCl(g)
起始(ml) a 2a 0 0
转化(ml) x x x x
平衡(ml) a-x 2a-x x x
则()2÷(×)=1,解得x=2/3a,则Cl2的转化率2/3a÷2a×100%=33.3%,
故C正确;
D.由图甲可知,ω一定时,温度升高,φ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温度升高,正反应平衡常数减小,故图乙中,线A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在做图象题是应注意两个原则:1.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象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2.定一议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
B. 向ZnS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沉淀变为黑色,可推知同温下Ksp(ZnS)
D. 向2mL浓度均为1.2 m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l·L-1的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Ksp(AgCl)>Ksp(AgI)
【答案】B
【解析】
【详解】A.NH4Cl为强酸弱碱盐,电离产生的铵根离子与Mg(OH)2产生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促使Mg(OH)2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故Mg(OH)2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A说法正确;
B.向ZnS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沉淀变为黑色,则发生ZnS(s)+Cu2+(aq)=CuS(s)+Zn2+(aq),可推知同温下Ksp(ZnS)>Ksp(CuS),B说法错误;
C.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AgCl变成黑色Ag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Cl(s)+S2-(aq)⇌Ag2S(s)+2Cl-(aq),C说法正确;
D.向2mL浓度均为1.2 m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l·L-1的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氯离子、碘离子过量,能生成AgI,则AgI更难溶于水,说明Ksp(AgCl)>Ksp(AgI),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11. 下面是利用盐桥电池从某些含碘盐中提取碘的两个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装置中石墨Ⅰ和石墨Ⅱ作负极
B. 碘元素在装置①中被还原,在装置②中被氧化
C. ①中MnO2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2H2O+2e-===Mn2++4OH-
D. 装置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数之比为1∶5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装置①中碘离子失去电子,石墨Ⅰ是负极,装置②中碘酸钠得到电子被还原,石墨Ⅱ作正极,A项错误;
B. 根据A项分析可知,碘元素在装置①中被氧化,在装置②中被还原,B项错误;
C. ①中MnO2得到电子,溶液呈酸性,则电极反应式为MnO2+4H++2e-===Mn2++2H2O,C项错误;
D. ①中1ml碘化钠失去1ml电子,②中1ml碘酸钠得到5ml电子,则装置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数之比为1∶5,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2. 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含的酸性工业废水,某电极反应式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源正极为A,电解过程中有气体放出
B. 电解时从质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移动
C. 电解过程中,右侧电解液保持不变
D. 电解池一侧生成,另一侧溶液质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含的酸性工业废水发生还原反应,则B为电源负极,A为电源正极。
【详解】A.A为正极,阳极发生反应2H2O-4e-=O2↑+4H+,故A正确;
B.电解时阳离子由阳极向阴极移动,所以从质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移动,故B正确;
C.电解过程中,右侧发生反应,电路中转移10个电子,右侧消耗12个H+,根据电荷守恒,有10个H+从质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移动,所以右侧电解液保持增大,故C错误;
D.根据,电解池一侧生成时电路中转移2ml电子,另一侧发生反应2H2O-4e-=O2↑+4H+,根据电子守恒,消耗1ml水,所以溶液质量减少,故D正确;
选C。
13. 利用下图装置进行铁上电镀铜的实验探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中气体减少,推测是由于溶液中减少,且覆盖铁电极,阻碍与铁接触
B. ①中检测到,推测可能发生反应:
C. 随阴极析出,推测②中溶液减少,平衡逆移
D. ②中生成,使得比①中溶液的小,缓慢析出,镀层更致密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实验现象可知,实验①时,铁做电镀池阴极,铁会先与溶液中的氢离子、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氢气和铜,一段时间后,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实验②中铜离子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四氨合铜离子,使得溶液中铜离子浓度比①中要小,电解速率减慢,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缓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在铁表面得到比实验①更致密的镀层。
【详解】A.由分析可知,实验①时,铁会先与溶液中的氢离子、铜离子反应,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和放电生成的铜覆盖铁电极,阻碍氢离子与铁接触,导致产生的气体减少,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实验①时,铁做电镀池的阴极,铁会先与溶液中的氢离子、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氢气和铜,可能发生的反应为,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阴极析出铜,但阳极发生Cu-2e-=Cu2+的反应,铜离子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实验②中铜离子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四氨合铜离子,使得溶液中铜离子浓度比①中要小,电解速率减慢,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缓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在铁表面得到比实验①更致密的镀层,故D正确;
故选C。
14. 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NO(g)和足量C(s),发生反应C(s)+2NO(g)CO2(g)+N2(g),平衡状态时NO(g)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ΔH>0
B. 若该反应在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T1
B.由图像可知,T1
C.T2时由D→B点需降低c平(NO),即平衡向右移动,所以D点对应体系中,v(正)>v(逆),C错误;
D.由于反应物C为固体,故容积不变时,反应后气体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当密度不再变化时,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D。
15. 常温下,将HCl气体通入到1L浓度均为0.1ml/L的NaA和NaB的混合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Ka(HB)的数量级为10-9
B. 酸性的强弱顺序为HCl>HA>HB
C. 当通入0.1mlHCl气体时,c(B-)>c(A-)
D.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Cl-)+c(A-)+c(B-)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象可知,当=3时,pH=6,此时,c(H+)=10-6ml/L,=103,Ka(HB)== 10-6×10-3=10-9,故A正确;
B、pH一定时,>,则有>,<,式子两边都乘以c(H+),可得<,即Ka(HB)<Ka(HA),所以酸性HA>HB,向NaA和NaB的混合溶液中通入HCl后,溶液中存在HA、HB,则说明HCl酸性强于HA和HB,所以酸性强弱顺序为HCl>HA>HB,故B正确;
C、原溶液中NaA和NaB均为0.1ml,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通入0.1mlHCl,H+先与B-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0.1mlNaA、0.1mlNaCl、0.1mlHB,NaA完全电离,微弱水解,而HB部分电离,所以溶液中c(B-<c(A-),故C错误;
D、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为:c(Na+)+c(H+)=c(Cl-)+c(A-)+c(B-)+c(OH-),当溶液呈中性时,c(H+)= c(OH-),所以有c(Na+)+c(H+)=c(Cl-)+c(A-)+c(B-)+c(OH-),故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第一步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②1 ml (aq)全部氧化成 (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2CO(g)+O2(g)=2CO2(g) ΔH=-566 kJ·ml-1①
Na2O2(s)+CO2(g)=Na2CO3(s)+O2(g) ΔH=-226 kJ·ml-1②
则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H2(g)+Br2(l)=2HBr(g) ΔH=-72 kJ·ml-1,蒸发1 m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则表中a=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放热 ②.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③.
(2)2NA (3)369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图可知,焓变小于0,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第一步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第二步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根据盖斯定律,则1 ml (aq)全部氧化成 (aq)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为:放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小问2详解】
已知①2CO(g)+O2(g)=2CO2(g) ΔH=-566 kJ·ml-1,②Na2O2(s)+CO2(g)=Na2CO3(s)+O2(g) ΔH=-226 kJ·ml-1,据盖斯定律:,反应转移2ml电子。
答案为:2NA。
【小问3详解】
蒸发1m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结合反应及表格数据可知:436+(200+30)-2a=-72,解得a=369。
答案为:369。
17. N2O和CO是常见的环境污染气体。
(1)对于反应N2O(g)+CO(g)CO2(g)+N2(g)来说,“Fe+”可作为此反应的催化剂。其总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为Fe++N2OFeO++N2;则第二步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已知第二步反应几乎不影响总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由此推知,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
(2)在四个不同容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图甲充入相应的气体,发生反应:2N2O(g)2N2(g)+O2(g),容器I、II、III中N2O的平衡转化率如图乙所示:
①该反应的△H_____0(填“>”或“<”)。
②若容器I的体积为2L,反应在370℃下进行,20s后达到平衡,则0~20s内容器I中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图中A、C、D三点容器内气体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④若容器Ⅳ体积为1L,反应在370℃下进行,则起始时反应_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答案】 ①. FeO++COFe++CO2 ②. 大于 ③. > ④. 0.0005 ml·L-1·s-1 ⑤. 0.0044 ⑥. D>C>A ⑦. 向逆反应方向
【解析】
【分析】(1)将总反应减去第一步反应,可得第二步反应;第二步反应几乎不影响总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即第一步反应决定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则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
(2)①取同一条直线,分析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即可得到反应的热效应;
②v(O2)=,根据N2O的转化率可以计算出△n(O2),从而得v(O2);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题中并未告知B点的容器体积,故需要通过计算A点的平衡常数;
③整个反应过程中,容器体积均不变,体系的总质量也不变,故体系的密度也不变,故分析370℃时,根据压强的影响判断出容器体积大小,从而可以比较各体系的密度大小;
④比较该温度下,容器IV中Qc和K的大小关系即可。
【详解】(1)将总反应减去第一步反应,可得第二步反应: FeO++COFe++CO2;第二步反应几乎不影响总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即第一步反应决定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则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
(2)①分析曲线I,温度升高,N2O的转化率增大,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即△H>0;
②容器I中,20s后反应达到平衡,则N2O的转化率为40%,即△n(N2O)=0.1ml×40%=0.04ml,则△n(O2)=0.02ml,v(O2)==0.0005ml·L-1·s-1;由于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故B点的平衡常数和A点的平衡常数相同,A点,c(N2O)==0.03ml/L,c(N2)==0.02ml/L,c(O2)==0.01ml/L,则K===0.0044;
③温度相同时,转化率:I>II>III,则压强:I
【点睛】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系,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也不会改变。
18. 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采用肼(N2H4)燃料电池为电源,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c(OH-)制备纳米Cu2O,其装置如图甲、乙。
(1)上述装置中D电极应连接肼燃料电池的________极(填“A”或“B”),该电解池中离子交换膜为________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
(2)该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肼燃料电池中A极发生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反应生成14.4 g Cu2O时,至少需要肼________ ml。
【答案】 ①. B ②. 阴 ③. ④. ⑤. 0.05
【解析】
【详解】(1)燃料电池正极通氧化剂,负极通燃料,即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图乙为电解池装置,电解目的为制备Cu2O,则D极作阳极接电池正极(B极),铜被氧化;阳极反应为2Cu-2e-+2OH- =Cu2O+H2O,反应消耗OH-,采用阴离子交换膜使OH-向阳极移动;
答案为B;阴;
(2)根据上述分析,阳极反应为2Cu-2e-+2OH- =Cu2O+H2O;肼燃料电池中A极肼(N2H4)失电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氮气和水,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H4-4e-+4OH- =N2+4H2O;
(3)根据电极反应2Cu-2e-+2OH- =Cu2O+H2O和N2H4-4e-+4OH- =N2+4 H2O可知,Cu2O与N2H4、e-的数量关系式为2Cu2O~ N2H4~4 e-,当反应生成14.4 g (0.1ml)Cu2O时,至少需要肼为0.05ml。
19. 完成下列问题。
(1)电解法也可除去水中的氨氮,实验室用石墨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与的酸性混合溶液来进行模拟。
①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电解过程中溶液初始浓度和pH对氨氮去除速率与能耗(处理一定量氨氮消耗的电能)的影响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
②图1中当浓度较低时、图2中当初始pH达到12时,氨氮去除速率低而能耗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而当浓度较高时,测得溶液中的浓度也较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图2中,pH为6时处理效果最佳,当pH过低时,处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通过调节溶液pH,在弱碱性条件下,用漂白粉溶液也可将废水中的转化为碳酸盐和而除去。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常用沉淀法除去。已知,,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镍低于,铜低于。则需要控制溶液中的浓度不低于___________。
【答案】(1) ①. 2Cl--2e-=Cl2↑ ②. 阳极可能OH-放电,产生大量氧气,消耗电能 ③. Cl-浓度较高时,产生的Cl2(或HClO)较多,会将NH氧化为NO ④. pH太低时,产生的Cl2会从溶液中逸出
(2)2CN-+5ClO-+2OH-+2Ca2+=2CaCO3↓+N2↑+5Cl-+H2O
(3)10-16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用石墨电极电解一定浓度(NH4)2SO4与NaCl的酸性混合溶液,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l-失电子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②Cl-浓度较低或pH较大时,阳极可能是OH-放电,产生大量氧气,消耗电能,所以氨氮去除速率低而能耗高;Cl-浓度较高时,产生的Cl2(或HClO)较多,会将NH氧化为NO;
③pH过低时,氢离子浓度大,反应Cl2+H2OH++Cl-+HClO平衡逆向移动,Cl2溶解度降低,产生的Cl2会从溶液中逸出而使氨氮去除速率降低,所以处理效果不佳;
【小问2详解】
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次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把CN-氧化为碳酸盐和氮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N-+5ClO-+2OH-+2Ca2+=2CaCO3↓+N2↑+5Cl-+H2O;
【小问3详解】
Ksp(NiS)=c(Ni2+)·c(S2-)=1.1×10-21,则c(S2-)=;Ksp(CuS)=c(Cu2+)·c(S2-)=1.3×10-36,c(S2-)=;1.7×10-32 ml/L<10-16 ml/L,故需要控制溶液中S2-的浓度不低于10-16 ml/L。
装置示意图
序号
电解质溶液
实验现象
①
0.1ml/LCuSO4
+少量H2SO4
阴极表面有无色气体,一段时间后阴极表面有红色固体,气体减少。经检验电解液中有
②
0.1ml/LCuSO4
+过量氨水
阴极表面未观察到气体,一段时间后阴极表面有致密红色固体。经检验电解液中无元素
物质
H2(g)
Br2(g)
HBr(g)
1 m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200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56,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化学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蠡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