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部分地区省,市,县,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真题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年,历时90天的气象干旱,致使长江以南特旱面积已经达到了50.3万平方公里。严重旱情之下,我们更能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们要努力做到( )
A. 加大围湖造田B. 限制林木种植C. 防止水土流失D. 兴建牧场养殖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下列关于空气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氧气的重要性
B. 氮气具有广泛用途,常用于航天和潜水
C. 稀有气体常用于气割和气焊
D. 二氧化碳可用于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B. 加粉末状固体药品
C. 滴加液体药品D. 检查装置气密性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铷(Rb)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如图为铷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B. 该粒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C. 该粒子表示铷离子
D. 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2
5.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这两种物质进行了梳理,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组成:CO2、CO均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CO2、CO均难溶于水,密度都比空气大
C. 危害:CO2会引起中毒,CO会引起雾霾
D. 用途:CO2可用于冷藏保鲜和冷藏运输,CO可用于气体肥料
6.三七是一种用于活血化瘀、治疗外伤出血的药材。《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关于田七氨酸说法正确的是( )
A. 田七氨酸中含有五氧化二氮分子
B. 田七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 田七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7.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光照−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得出的有关淀粉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只含碳、氢元素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 无法确定
8.氢分子医学是一项新兴学科。富氢水是含有少量氢分子的水,饮用后氢分子与人体中坏活性氧融合转变为水,从人体最基础的细胞层面修复系统功能,全面改善健康功能。下列关于富氢水正确的是( )
A. 富氢水说明氢气易溶于水
B. 富氢水中不含有水分子
C. 富氢水不能溶解氧气
D. 富氢水进入人体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9.古代取火的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能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下面是同学们在化学课上对三种取火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木燧”取火时木材变得焦黑发生了物理变化
B. “金燧”取火利用了铜镜良好的导热性
C. “石燧”取火时产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D. 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升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0.模型可以形象帮助我们认识物质世界,用“
”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1.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对古今交通出行、净水方法、信息记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中国的飞速发展。请运用化学知识,解答下面小题的相关问题。
(1)交通出行。明朝末年从南昌到北京约需要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几小时就可以到达。制造高铁使用的铝合金的主要成分铝是由 ______ (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金属铝单质中铝的化合价为 ______ 。
(2)净水方法。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KAl(SO4)2⋅12H2O)净水的事实,明矾中钾离子的符号是 ______ 。如今使用高铁酸钾(K2FeO4)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10X=4Fe(OH)3↓+8KOH+3O2↑,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信息记录。古代信息记录用墨书写的典籍能保存至今不变色,其原因是 ______ 。如今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如图所示,你能获取的信息是 ______ 。
12.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起飞,护送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进入太空。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运载火箭使用液氢和液氧作助推剂,利用液氧 ______ (填“可燃”或“支持燃烧”)的性质。其中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为保护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环控生保系统”向舱内输送可供呼吸的气体是 ______ 。
13.人类对火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早在200多万年前,人类就使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逐野兽。大约300多年前,人们对于燃烧的认识提出了“燃素说”。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现在,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本学期,我们通过学习对燃烧有了深入的认识,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燃烧的一个条件。(温馨提示:从①实验器材②实验操作③实验现象④实验结论四个方面进行简述。)
(1)实验器材: ______ 。
(2)实验操作: ______ 。
(3)实验现象: ______ 。
(4)实验结论: ______ 。
(5)实践与应用:燃气安全问题自始至终都是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在一次社会实践中,针对“厨房天然气泄漏,为防止爆炸应采取措施”问题调查问卷中,甲居民认为: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并给燃气公司打电话。乙居民认为:先关闭阀门,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你认为说法不合理的是 ______ 。(填“甲居民”或“乙居民”),其理由是 ______ 。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4.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和B是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液体,D由三种元素组成。
(1)A、B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 。
(2)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B→C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______ 。
(3)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简易流程。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上述流程中,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氮气,利用了物质的 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合成塔①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
(3)根据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合成塔中①的NH3与N2、H2分离开来,温度应该控制在 ______ 之间。
(4)写出合成塔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5)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______ 。
五、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6.阅读
海水淡化“新助手”膜蒸馏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低碳、低成本、可持续的海水淡化技术,它利用热量驱动水蒸气通过多孔疏水膜,从而获得清洁、新鲜的水。目前常用的各种高分子聚合膜,通量普遍偏低,淡水产量不高。
2021年,国内外两支科研团队联合研制了一种超高通量纳米多孔石墨烯膜的新工艺。并测试了膜的性能。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淡化海水,水箱中的海水经阳光直射,被送入膜电池,在石墨烯的作用下经冷却得到淡水,根据测试数据,预计1m2膜每半天产生的淡水量。足够满足普通家庭的日常用水需求。
这种神奇的膜是如何制造的呢?科学家利用了铝在通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氧化铝,将一种有机物涂在其表面,然后在800℃高温下及镍粉的催化作用下,将有机物涂层转化为超薄石墨烯层。石墨烯层形成的特殊间隙,阻止了液态水的传输,但允许水蒸气通过,所以能够达到净水的目的。
(1)海水淡化中太阳能的作用是提供 ______ 驱动水蒸气通过石墨烯膜。
(2)通过膜蒸馏得到的水是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肥皂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3)铝在通电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有机物转化为石墨烯膜的过程前后,镍粉的 ______ 性质不发生改变。
(5)请根据材料,总结一条新型石墨烯膜淡化海水的优点 ______ 。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17.初识制氧器
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也是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制氧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保健、急救、大型化工生产等都需要制氧。市售制氧器有两种,一种是便携式制氧器,采用加压液化氧气或吸附剂吸附氧气存储。使用时匀速稳定释放氧气,另一种是化学制氧器。使用时通过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氧气。小明拿家用的“氧立得”化学制氧器与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1)从微观角度解释便携式制氧器加压液化储存氧气时的工作原理: ______ 。
活动一:探究制氧原理
(2)请写出一种制取氧气的原理: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二:探究化学制氧器的反应原理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为白色颗粒。过碳酸钠溶于水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进行实验】探究B剂的作用
(3)先把一包A剂放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加水至完全溶解,观察到无气泡产生;向溶液中放入一包B剂,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待反应结束,将烧杯中剩余固体过滤、 ______ 、干燥,称得固体质量为3g。小明认为B剂起催化作用。
【反思评价】
(4)同学们对小明的结论提出质疑,理由是 ______ 。
(5)通过对制氧剂成分及性质的研究,保存该试剂时应注意: ______ 。
活动三:认识化学制氧器的结构
(6)根据图示分析,制氧器的反应仓与实验室制取氧气哪种反应原理的发生装置类似? ______ 。
(7)反应仓产生的氧气通过的加湿过滤仓与实验化学制氧器原理示意图室制取氧气的哪种收集方法类似? ______ 。
活动四:设计并制作制氧器
(8)请设计一款简易制氧器,在方框中画出,并标出关键部分信息。制作材料:试剂A、试剂B、软塑料瓶、软管。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8.在一次课外实验探究活动中,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一定量洗净搞碎的鸡蛋壳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立即用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观察到 ______ ,他们推测鸡蛋壳成分中可能含有碳酸钙。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中的物质,发现反应后的物质总质量减轻了2.2克(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请你帮助兴趣小组的同学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加大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B、限制林木种植,不利于保护环境,会导致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
C、防止水土流失,可以防止水土沙漠化,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兴建牧场养殖,会破坏植被,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已有的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供给呼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故A正确;
B、氮气用途广泛,如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潜水,故B错误;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能用于气焊、气割,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故C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不是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
B、根据氮气用途广泛,如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C、根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能用于气焊、气割,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用途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3.【答案】D
【解析】解: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液体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体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加粉末状药品操作为:先将试管平放,然后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伸入试管内送到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竖起来,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药品时,应将滴管要悬在试管的上方,不能伸入试管中,也不能与试管内壁接触,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为:将导管的末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观察到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若松开手后在导管的末端形成一段不下降的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液体时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B、根据向试管中加粉末状药品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铷带“钅”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7,为铷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1,发生反应时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铷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示−1价,氯化物的化学式为Rb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略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2会导致温室效应,无毒但不供给呼吸;CO会污染空气,不会引起雾霾,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固体CO2可升华时吸热,可用于冷藏保鲜和冷藏运输,CO不能用于气体肥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CO2、CO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CO2、CO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O2、CO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田七氨酸由田七氨酸分子构成,不含五氧化二氮分子,故A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田七氨酸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田七氨酸中C、H、N、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8:(14×2):(16×5)=15:2:7:20,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错误;
D、田七氨酸中C、H、N、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8:(14×2):(16×5)=15:2:7:20,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田七氨酸由田七氨酸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淀粉和氧气,淀粉中的碳元素来自于二氧化碳,氢元素来自于水,因此淀粉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选:C。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8.【答案】D
【解析】解:A、富氢水是含有少量氢分子的水,不能说明氢气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故A错误;
B、富氢水是含有少量氢分子的水,富氢水中含水分子,故B错误;
C、富氢水中含水,水能溶解氧气,故C错误;
D、富氢水进入人体后,能溶解其它物质,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能与人体中坏活性氧融合转变为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富氢水是含有少量氢分子的水进行分析;
B、根据富氢水是含有少量氢分子的水进行分析;
C、根据富氢水中含水,水能溶解氧气进行分析;
D、根据富氢水进入人体后,能溶解其它物质,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的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9.【答案】D
【解析】解:A、“木燧”取火时木材变得焦黑,是因为有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金燧”取火利用了铜镜反射光,聚集太阳能,故B错误;
C、“石燧”取火时产生的火星升温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其燃烧,故C错误;
D、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升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木条燃烧,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有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B、根据“金燧”取火利用了铜镜反射光,聚集太阳能进行分析;
C、根据取火时产生的火星升温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进行分析;
D、根据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升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木条燃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0.【答案】C
【解析】解: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A、该物质由分子构成,且其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属于单质,不可能为氧化物,故A错;
B、该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则属于单质,不可能为氧化物,故B错;
C、该物质由分子构成,且其中含有两种元素,若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则可能为氧化物,故C正确;
D、该物质中含有两种微粒,则属于混合物,不可能为氧化物,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11.【答案】原子 0K+ H2O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合理即可)
【解析】解:(1)金属铝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Al为单质,则Al的化合价为0价;
(2)一个钾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K+;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发生变化,反应前K、Fe、O、H的原子个数为8、4、16、0,反应后K、Fe、O、H的原子个数为8、4、26、20,则X中含有1个O、2个H,化学式为H2O;
(3)墨水中含有碳,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则用墨水书写的典籍长时间不褪色;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则可以得出S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故答案为:(1)原子;0;
(2)K+;H2O;
(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合理即可)。
(1)根据金属铝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Al为单质进行分析;
(2)根据一个钾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发生变化进行分析;
(3)根据墨水中含有碳,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碳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支持燃烧 2H2+O22H2O氧气或O2
【解析】解:(1)液氧是液态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2)“环控生保系统”向舱内输送可供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1)支持燃烧;2H2+O22H2O;
(2)氧气或O2。
(1)根据氧气的性质以及氢气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氧气和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等,难度不大。
13.【答案】两支相同的蜡烛、烧杯、火柴 将两支蜡烛分别点燃,其中一支罩上烧杯 一段时间后,罩有烧杯的蜡烛熄灭了,另一支蜡烛正常燃烧 燃烧需要氧气 甲居民 打开排风扇和拨打电话时会产生火花,容易使泄露的天然气燃烧甚至爆炸,引发安全事故
【解析】解:(1)题目要求是“本学期,我们通过学习对燃烧有了深入的认识,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燃烧的一个条件”,若验证燃烧需要空气参与,则需要的器材是两支相同的蜡烛、烧杯、火柴;
(2)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将两支蜡烛分别点燃,其中一支罩上烧杯;
(3)实验现象为:一段时间后,罩有烧杯的蜡烛熄灭了,另一支蜡烛正常燃烧;
(4)罩有烧杯的蜡烛熄灭了,因为烧杯阻碍了空气流通,使得烧杯里空气被消耗,直至蜡烛熄灭,故实验结论是:燃烧需要氧气(空气);
(5)打开排风扇和拨打电话时会产生火花,容易使泄露的天然气燃烧甚至爆炸,易引发安全事故,故甲居民说法不合理。
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设计实验要注意对照试验和控制变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燃烧条件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分子构成不同 C+O2CO2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 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和B是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液体,且A能转化为B和C,则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C能转化为E,则E为氧化物,D能转化为B,D由三种元素组成且E和D可以反应,若E为金属氧化物,则D为酸且不能是盐酸,若E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D为可溶性碱,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为H2O2、B为H2O,两者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2)C为O2,若E为非金属氧化物,比如CO2,则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合理即可);B为H2O、H2O→O2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
(3)若E为CO2,D为Ca(OH)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1)分子构成不同;
(2)C+O2CO2;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
(3)CO2+Ca(OH)2=CaCO3↓+H2O。
根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和B是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液体,且A能转化为B和C,所以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C能转化为E,所以E为氧化物,D能转化为B,D由三种元素组成且E和D可以反应,若E为金属氧化物,则D为酸且不能是盐酸,若E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D为可溶性碱,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5.【答案】物理 化合反应 −195.8℃至−33.35℃CO2+2NH3CO(NH2)2+H2ON2、H2
【解析】解:(1)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氮气的原理是: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整个分离过程中物质没有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因此,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由图可知,进入合成塔①的物质是分离出来的氮气,和加入的氢气,从合成塔①出来的物质不仅有剩余的N2、H2,还多出了NH3,因此,NH3是N2、H2反应生成的,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氮气和氢气两种物质,生成物只有氨气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化合反应的特征,因此,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由表格可知,NH3的沸点是−33.35℃,比N2(沸点:−195.8℃)、H2(沸点:−252℃)的沸点高,因此,要想将合成塔中①的NH3与N2、H2分离开来,温度应该控制在使液态N2、H2变成气态,而NH3仍为液态,温度控制在−195.8℃至−33.35℃;
(4)由图可知,进入合成塔②是分离出来的NH3,和加入的CO2,从合成塔②出来的物质H2O和CO(NH2)2,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5)由图可知,N2、H2即是合成塔①的反应物,又可以利用合成塔①右面的分离设备将剩余的N2、H2分离出来重新利用,所以,可以重新利用的物质是N2、H2。
故答案为:(1)物理;
(2)化合反应;
(3)−195.8℃至−33.35℃;
(4)CO2+2NH3CO(NH2)2+H2O;
(5)N2、H2。
(1)根据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氮气的原理是: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进行分析。
(2)根据NH3是N2、H2反应生成的进行分析。
(3)根据NH3的沸点是−33.35℃,比N2(沸点:−195.8℃)、H2(沸点:−252℃)的沸点高进行分析。
(4)根据分离出来的NH3和加入的CO2,从合成塔②出来的物质H2O和CO(NH2)2进行分析。
(5)根据N2、H2即是合成塔①的反应物,又可以利用合成塔①右面的分离设备将剩余的N2、H2分离出来重新利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6.【答案】热量 纯净物 泡沫多、浮渣少 4Al+3O22Al2O3 化学 淡水产量高
【解析】解:(1)膜蒸馏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低碳、低成本、可持续的海水淡化技术,它利用热量驱动水蒸气通过多孔疏水膜,从而获得清洁、新鲜的水。故海水淡化中太阳能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驱动水蒸气通过石墨烯膜;
(2)通过膜蒸馏得到的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该水中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软水,故加入肥皂水,观察到泡沫多、浮渣少;
(3)铝在通电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4)有机物转化为石墨烯膜的过程中,镍粉是催化剂,故化学反应前后,镍粉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5)新型石墨烯膜淡化海水,预计1m2膜每半天产生的淡水量。足够满足普通家庭的日常用水需求,故优点是:淡水产量高。
故答案为:(1)热量;
(2)纯净物;泡沫多、浮渣少;
(3)4Al+3O22Al2O3;
(4)化学;
(5)淡水产量高。
(1)根据膜蒸馏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低碳、低成本、可持续的海水淡化技术,它利用热量驱动水蒸气通过多孔疏水膜,从而获得清洁、新鲜的水进行分析;
(2)根据通过膜蒸馏得到的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水中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软水进行分析;
(3)根据铝在通电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铝进行分析;
(4)根据有机物转化为石墨烯膜的过程中,镍粉是催化剂进行分析;
(5)根据新型石墨烯膜淡化海水,预计1m2膜每半天产生的淡水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7.【答案】受压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2KMnO4K2MnO4+MnO2+O2↑(合理即可)洗涤 没有验证B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 放在干燥阴凉处 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类似 与排水法收集氧气类似
【解析】解:(1)便携式制氧器加压液化储存氧气时的工作原理是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2)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也可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也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B剂不溶于水,故待反应结束,将烧杯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B剂;
(4)上述实验中,加入B剂后,反应速率加快,说明B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化学反应前后,B剂的质量不变,但是还需要验证化学反应前后,B剂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才能说明B剂是催化剂;
(5)该制氧剂中的A剂溶于水,故应放在干燥阴凉处保存;
(6)制氧器的反应仓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故与实验室通过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相似;
(7)由图可知,反应仓产生的氧气通过的加湿过滤仓,与实验室排水法收集氧气类似;
(8)设计的简易制氧器如图:,右边塑料瓶用于制取氧气,左边试剂瓶用于湿润氧气,且可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
故答案为:(1)受压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2)2KMnO4K2MnO4+MnO2+O2↑(合理即可);
(3)洗涤;
(4)没有验证B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
(5)放在干燥阴凉处;
(6)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类似;
(7)与排水法收集氧气类似;
(8)。
(1)根据分子之间存在间隔进行分析;
(2)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B剂不溶于水进行分析;
(4)根据加入B剂后,反应速率加快,说明B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化学反应前后,B剂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5)根据该制氧剂中的A剂溶于水进行分析;
(6)根据制氧器的反应仓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进行分析;
(7)根据反应仓产生的氧气通过的加湿过滤仓,与实验室排水法收集氧气类似进行分析;
(8)根据装置中右边塑料瓶用于制取氧气,左边试剂瓶用于湿润氧气,且可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鸡蛋壳表面有小气泡产生,过一会儿玻璃片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解:将一定量洗净搞碎的鸡蛋壳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立即用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观察到鸡蛋壳表面有小气泡产生,过一会儿玻璃片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设原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2.2g
10044=x2.2g
x=5g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
故答案为:鸡蛋壳表面有小气泡产生,过一会儿玻璃片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g。
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分析数据,找出规律的能力。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
−195.8℃
−183℃
−33.35℃
氧立得复方制氧剂A剂:固体氧释放剂
B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用法与用量:将A剂、B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或鼻塞吸氧。
规格:A剂50g/包,B剂3g/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