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242697/0-17055385850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242697/0-17055385850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242697/0-17055385851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B.湿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2.(1分)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B.捕食关系C.合作关系D.寄生关系
3.(1分)下列哪项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
A.阳光B.杂草C.温度D.水
4.(1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
C.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D.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
5.(1分)“桃花流水鳜鱼肥”中提及两种生物,如图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甲细胞取自桃花、乙细胞取自鳜鱼
B.甲、乙细胞的控制中心都是细胞核
C.甲图中的结构①在桃花细胞中不存在
D.所有生物的细胞中都有乙图中的结构②
6.(1分)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下列与单细胞生物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潮的形成与单细胞生物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
C.单细胞生物太小,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7.(1分)下列关于图中四种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马尾松可结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B.葫芦藓可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紫菜依靠根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D.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
8.(1分)2022年,我国科学家在空间站首次完成了粮食作物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水稻种子在空间站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不包括( )
A.适宜的温度B.适宜的阳光
C.一定的水D.充足的空气
9.(1分)油条与豆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早餐搭配。制作早餐用到的面粉与豆浆,分别主要来自小麦与大豆种子的( )
A.子叶、子叶B.胚乳、子叶C.子叶、胚乳D.胚乳、胚乳
10.(1分)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其中“肥”和根尖吸收“肥”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
A.有机物、成熟区B.有机物、根冠
C.无机盐、分生区D.无机盐、成熟区
11.(1分)花卉喷蜡是花店常用的方法,就是在花的茎和叶片上喷上一层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少水分的散失
B.增加蒸腾作用的面积
C.蜡能为叶片提供营养物质
D.保温以适应低温环境
12.(1分)20世纪50年代,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塞罕坝曾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存在,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和气候。关于塞罕坝林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塞罕坝的变化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B.塞罕坝林场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C.塞罕坝地区年降水量明显高于周边地区,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归功于林场植被的蒸腾作用
D.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植树节”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3分)如图一是某森林公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其中一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一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标注的生物外,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该生态系质中能量的源头是 。
(2)X代表食物链“草→食草昆虫→X→食虫鸟→蛇→猫头鹰”中的某一种未知生物,据图一推测,X代表 。
(3)图一所示食物网中既属于竞争关系又属于捕食关系的生物有 (写出一组即可);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4)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数量的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 能力。
14.(3分)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结构。如图一是制作某植物细胞临装片部分示意图;图二是光学显微镜结构图;图三是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细胞装片时看到的不同视野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图一中A过程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应该是 ;在观察时,发现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图三),是图一中过程 (填字母)操作不当造成的。
(2)观察时,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应选择显微镜结构图(图二) 倍的物镜。
(3)图三中的视野甲和乙均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结构图,那么从视野甲→乙需要调节图二中显微镜结构的 (填结构名称)转换成高倍物镜,需要调节[ ] 使视野变清晰。
15.(3.5分)辽宁,人称“苹果之乡”。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质优量大、味美耐贮而驰名中外。如图为苹果花和果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2)一朵苹果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苹果果实里的①是由苹果花中的 (填结构名称)发育形成的。每年苹果树开花时,果农会在苹果园里放养蜜蜂。是为了帮助 。苹果花开放后,还要经历传粉和 两个重要的过程才能形成苹果果实。
(3)把成熟的苹果切块,捣碎后过滤,制得苹果汁,主要来自细胞结构的 中。
(4)苹果植株越长越高,在此期间所需有机物主要通过叶的 (填植物体生理活动名称)来提供。
16.(2分)为促进乡村振兴,我国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验。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并将农田栽培与先进科学技术融合,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帮助测定适宜的翻耕深度,翻地活动能为种子的萌发提供 。
(2)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选种,剔除坏死、霉变、干瘪的种子,这能使种子的萌发率 (选填“提高”“降低”或“不变”)。
(3)利用计算机视觉扫描技术检测农田,可得出不同品种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这个数据能帮助农民在栽种玉米时做到 ,提高农作物对光照的利用率。
(4)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小李,在信息化技术的指导下进行玉米种植,却发现一个难题:他种植的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现象 。
17.(3分)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一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三中甲、乙表示植物的两种不同生理活动,a、b表示两种不同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植物只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填字母)。植物可以通过图一中所示的C作用过程制造有机物,叶片产生的有机物通过 (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供植物其它器官利用。
(2)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散失到环境中,其散失水分的门户是图二中[ ] 。该过程可以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图三中生理活动乙的实质是分解 ,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需要。
(4)把一段带有较多叶片的新鲜果树枝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处理,光照12小时后,发现其重量明显减轻 作用。
18.(3.5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色植物为自然界和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决定着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为了探究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
(1)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
(2)图中步骤②的目的 。步骤③中,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黑纸片的目的是与叶片见光部分形成 。
(3)将绿叶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片中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经酒精煮过的叶片变成 色。
(4)步骤④,滴加的液体是 ,目的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5)图①中叶片的见光a部位变蓝,不见光b部位不变蓝,可判断被黑纸片遮盖的部位没有产生淀粉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分)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B.湿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1分)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B.捕食关系C.合作关系D.寄生关系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解答】解: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环境及其他生物的影响,豆苗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因此“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1分)下列哪项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
A.阳光B.杂草C.温度D.水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
【解答】解:阳光、温度和水都是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而且杂草会与小麦争夺阳光、水,影响小麦的生活。
故选:B。
【点评】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4.(1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
C.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D.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
【分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唯一的变量才行,而该生物小组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变量应该是水。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解答】解:A、据图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水分;
B、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要特意选择,可以减少误差。B错误;
C、据图可见: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D、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因此要多做几次实验计算平均值。
故选:C。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5.(1分)“桃花流水鳜鱼肥”中提及两种生物,如图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甲细胞取自桃花、乙细胞取自鳜鱼
B.甲、乙细胞的控制中心都是细胞核
C.甲图中的结构①在桃花细胞中不存在
D.所有生物的细胞中都有乙图中的结构②
【分析】1.图中①细胞膜、②液泡。
2.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解:A、甲是动物细胞。因此甲取自鳜鱼,错误;
BC、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①细胞膜,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因此,甲,B正确;
D、植物细胞有②液泡,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6.(1分)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下列与单细胞生物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潮的形成与单细胞生物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
C.单细胞生物太小,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分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解答】解:A、赤潮形成原因是大量含氮,使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的。
B、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比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大,同为多细胞生物,B错误。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但是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不能够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等。
故选:A。
【点评】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如赤潮现象的成因等。
7.(1分)下列关于图中四种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马尾松可结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B.葫芦藓可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紫菜依靠根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D.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解:A.马尾松的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B正确。
C.紫菜是藻类植物、茎、叶的分化,C错误。
D.肾蕨是蕨类植物、茎、叶的分化,D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各类植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8.(1分)2022年,我国科学家在空间站首次完成了粮食作物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水稻种子在空间站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不包括( )
A.适宜的温度B.适宜的阳光
C.一定的水D.充足的空气
【分析】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9.(1分)油条与豆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早餐搭配。制作早餐用到的面粉与豆浆,分别主要来自小麦与大豆种子的( )
A.子叶、子叶B.胚乳、子叶C.子叶、胚乳D.胚乳、胚乳
【分析】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小麦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它们的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不过大豆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小麦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
【解答】解: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在胚乳中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糖类(主要是淀粉)等,无胚乳,子叶中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制作早餐用到的面粉与豆浆、子叶。
故选:B。
【点评】掌握种子的结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10.(1分)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其中“肥”和根尖吸收“肥”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
A.有机物、成熟区B.有机物、根冠
C.无机盐、分生区D.无机盐、成熟区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磷、钾的无机盐。
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无机盐的作用及根尖的结构功能。
11.(1分)花卉喷蜡是花店常用的方法,就是在花的茎和叶片上喷上一层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少水分的散失
B.增加蒸腾作用的面积
C.蜡能为叶片提供营养物质
D.保温以适应低温环境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解答】解:花卉喷蜡,茎和叶片上的蜡堵塞气孔,减少了对水分的蒸发,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2.(1分)20世纪50年代,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塞罕坝曾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存在,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和气候。关于塞罕坝林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塞罕坝的变化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B.塞罕坝林场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C.塞罕坝地区年降水量明显高于周边地区,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归功于林场植被的蒸腾作用
D.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植树节”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答】解:A、塞罕坝曾经是“黄沙遮天日,现在的塞罕坝却是绿树成荫,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B、塞罕坝林场在涵养水源,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和气候。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温度,增加降水,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归功于林场植被的蒸腾作用。
D、1979年2月,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绿化荒漠。
故选:A。
【点评】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3分)如图一是某森林公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其中一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一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标注的生物外,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该生态系质中能量的源头是 太阳能 。
(2)X代表食物链“草→食草昆虫→X→食虫鸟→蛇→猫头鹰”中的某一种未知生物,据图一推测,X代表 蜘蛛 。
(3)图一所示食物网中既属于竞争关系又属于捕食关系的生物有 蜘蛛和青蛙(或蛇和猫头鹰) (写出一组即可);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猫头鹰 。
(4)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数量的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 自动调节 能力。
【分析】(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更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
【解答】解:(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若图一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在该食物网中含有六个营养级的食物链只有“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蛇→猫头鹰”一条,所以在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X→蛇→猫头鹰”中。
(3)图一所示食物网中,青蛙捕食蜘蛛;猫头鹰捕食蛇。所以图一所示食物网中既属于竞争关系又属于捕食关系的生物有:蜘蛛和青蛙。根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富集现象,图一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只有“草→鼠→蛇→猫头鹰”一条。
(4)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能更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首先会引起植物数量的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太阳能;
(2)蜘蛛;
(3)蜘蛛和青蛙(或蛇和猫头鹰);猫头鹰;
(4)自动调节。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和自动调节能力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
14.(3分)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结构。如图一是制作某植物细胞临装片部分示意图;图二是光学显微镜结构图;图三是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细胞装片时看到的不同视野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图一中A过程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应该是 清水 ;在观察时,发现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图三),是图一中过程 C (填字母)操作不当造成的。
(2)观察时,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应选择显微镜结构图(图二) 4 倍的物镜。
(3)图三中的视野甲和乙均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结构图,那么从视野甲→乙需要调节图二中显微镜结构的 转换器 (填结构名称)转换成高倍物镜,需要调节[ ② ] 细准焦螺旋 使视野变清晰。
【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A是滴、B是染色、C是盖,图二中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1)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图一中A过程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应该是清水;在观察时,是图一中过程C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轻轻盖在表皮上,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以免产生气泡。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数目越少,看到的细胞就越小。观察时,应选择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3)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圆形可以安装物镜,图三中从视野甲→乙需要调节图二中显微镜结构的转换器转换成高倍物镜,需要调节②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故答案为:
(1)清水;C。
(2)4。
(3)转换器;②细准焦螺旋。
【点评】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3.5分)辽宁,人称“苹果之乡”。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质优量大、味美耐贮而驰名中外。如图为苹果花和果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器官 。
(2)一朵苹果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雄蕊和雌蕊(花蕊) 。苹果果实里的①是由苹果花中的 胚珠 (填结构名称)发育形成的。每年苹果树开花时,果农会在苹果园里放养蜜蜂。是为了帮助 传粉 。苹果花开放后,还要经历传粉和 受精 两个重要的过程才能形成苹果果实。
(3)把成熟的苹果切块,捣碎后过滤,制得苹果汁,主要来自细胞结构的 液泡 中。
(4)苹果植株越长越高,在此期间所需有机物主要通过叶的 光合作用 (填植物体生理活动名称)来提供。
【分析】(1)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图中:①种子,②果皮。
【解答】解:(1)苹果的果实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并且与生殖有关。
(2)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苹果属于被子植物。每年苹果树开花时,目的是帮助苹果花传粉。
(3)苹果汁液是苹果细胞的细胞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
(4)苹果植株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部分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本身。
故答案为:
(1)器官
(2)雄蕊和雌蕊(花蕊);胚珠;受精
(3)液泡
(4)光合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答题。
16.(2分)为促进乡村振兴,我国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验。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并将农田栽培与先进科学技术融合,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帮助测定适宜的翻耕深度,翻地活动能为种子的萌发提供 充足的空气 。
(2)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选种,剔除坏死、霉变、干瘪的种子,这能使种子的萌发率 提高 (选填“提高”“降低”或“不变”)。
(3)利用计算机视觉扫描技术检测农田,可得出不同品种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这个数据能帮助农民在栽种玉米时做到 合理密植 ,提高农作物对光照的利用率。
(4)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小李,在信息化技术的指导下进行玉米种植,却发现一个难题:他种植的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现象 人工辅助授粉 。
【分析】1、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
2、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3、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解答】解:(1)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选种、霉变,这样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3)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可得出不同品种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
(4)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现象,提高玉米的产量。
故答案为:(1)充足的空气
(2)提高
(3)合理密植
(4)人工辅助授粉
【点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传粉和受精的知识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7.(3分)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一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三中甲、乙表示植物的两种不同生理活动,a、b表示两种不同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植物只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C (填字母)。植物可以通过图一中所示的C作用过程制造有机物,叶片产生的有机物通过 筛管 (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供植物其它器官利用。
(2)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散失到环境中,其散失水分的门户是图二中[ ⑤ ] 气孔 。该过程可以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图三中生理活动乙的实质是分解 有机物 ,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需要。
(4)把一段带有较多叶片的新鲜果树枝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处理,光照12小时后,发现其重量明显减轻 蒸腾 作用。
【分析】(1)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2)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4)光合作用是物质合成与储能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物质分解与释能的过程,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
(5)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6)图一中,A表示蒸腾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图二中,①是叶脉、②是上表皮、③是叶肉、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图三中,甲表示光合作用、乙是呼吸作用、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
【解答】解:(1)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光下进行,所以。植物可以通过图一中所示的C作用过程制造有机物,供植物其它器官利用。
(2)气孔是植物散失水分的门户。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其散失水分的门户是图二中⑤气孔。
(3)图三中生理活动乙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把一段带有较多叶片的新鲜果树枝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处理,光照12小时后,其主要原因是果树枝进行了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导致其重量明显减轻。
故答案为:(1)C;筛管。
(2)⑤气孔。
(3)有机物。
(4)蒸腾。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植物的光合、呼吸与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点。
18.(3.5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色植物为自然界和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决定着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为了探究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
(1)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②③⑥⑤④① 。
(2)图中步骤②的目的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消耗殆尽 。步骤③中,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黑纸片的目的是与叶片见光部分形成 对照 。
(3)将绿叶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片中含有的 叶绿素 溶解到酒精中,经酒精煮过的叶片变成 黄白 色。
(4)步骤④,滴加的液体是 碘液 ,目的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5)图①中叶片的见光a部位变蓝,不见光b部位不变蓝,可判断被黑纸片遮盖的部位没有产生淀粉 光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分析】图中“探究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步骤有:①是观察(a变蓝色、b不变蓝色)、②暗处理、③遮光处理、④滴加碘液、⑤脱色、⑥放在阳光下照射。
【解答】解:(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故实验的正确步骤是②③⑥⑤④①。
(2)图中步骤②是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天竺葵在黑暗处只进行呼吸作用,故图中步骤②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步骤③中、下两面遮盖黑纸片,故目的是与叶片见光部分形成对照。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故将绿叶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经酒精煮过的叶片已经脱去叶绿素变成黄白色。
(4)实验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因此步骤④,目的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5)图①中叶片的见光a部位变蓝,不见光b部位不变蓝,因此实验可以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1)②③⑥⑤④①
(2)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消耗殆尽
(3)叶绿素;黄白
(4)碘液
(5)光。
【点评】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及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生物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生物试题docx、2023-2024上七年级生物学期末答案202312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集团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1),共4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集团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