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1月期末联考地理检测试卷(附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吉林省辽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1月期末联考地理检测试卷(附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上图中的X处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本试卷共34题,满分100分,共8页。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粘贴到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天,人类并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
由于“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A. 安全的宇宙环境B. 适宜的温度条件
C. 适中的日地距离D. 稳定的太阳光照
【正确答案】B
【详解】“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自转停止,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地球自转停止,昼夜交替的周期将变成365天,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发生很大变化,地表温度在白昼期过高,黑夜期过低,适宜的温度条件将不存在,地表不在适宜人的生存,B正确;地球自转停止,日地距离不会发生变化,C错误;地球自转与否,太阳均处在壮年期,有稳定的太阳光照,D错误。故选B。
2. 下图中,黑点表示小行星,以③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
A. 银河系B. 太阳系C. 可观测宇宙D. 地月系
【正确答案】D
【详解】依据图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可判断,③为地球,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属于地月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
C. 东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正确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能资源利用。
【详解】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且气温低,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而其它三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较弱。故选B。
一个地区太阳辐射的多少与该地的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地。以及日照时间的长短有关。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2020年10月,英国古生物学家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发现一组保存完好的新品种恐龙化石。它是杂食性动物,生活在6800万年前,身长可达两米,长有羽毛。下图为其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4. 该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及生物发展阶段是( )
A. 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B. 中生代、哺乳动物时代
C. 古生代、蕨类植物时代D. 新生代、爬行动物时代
5. 该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 )
A. 经历了一次大冰期B. 环太平洋地震带运动剧烈
C. 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D. 无脊椎动物全部灭绝
【正确答案】4. A 5. B
【4题详解】
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裸子植物繁盛,A正确,C、D错误;哺乳动物所处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B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恐龙生活的时期为中生代,是温暖的间冰期,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是在古生代,AC错误;中生代板块运动强烈,多火山地震,B正确;无脊椎动物没有全部灭绝,D错误。
中生代的下界限是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灭绝了当时的90%到96%的海大洋生物,与70%的陆生生物,也是生物演化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中生代的上界限是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事件,可能是由犹加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造成,此次灭绝事件造成当时50%物种消失,包含所有的非鸟类恐龙。
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传播速度急剧上升
C. 在①层中,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增加而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7. 上图中的X处为( )
A. 古登堡界面B. 内核与外核交界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 莫霍界面
【正确答案】6. C 7. A
【6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波传播速度快,为纵波;乙波传播速度慢,为横波。 地幔是从莫霍面到深度2900千米的地方,①位于2900千米以上,在X处横波消失,为古登堡界面,故①为地壳和地幔,②③为地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传播速度急剧下降,AB错误;由图可知,在①层中,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增加而上升,C正确。由图可知,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甲为纵波,乙为横波。从图中看,X处位于地表下2900千米左右,横波消失,为古登堡面,A正确D错误;内、外核的分界面,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B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千米之间,C错误。故选A。
地球内部从地表到地心以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为界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于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飞船的预定轨道是距地面400KM高度,飞船发生过程中要经过地球的多个大气层,图左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图右为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完成下面小题。
8.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发射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
A. 减—增B. 增—减C. 减—增—减—增D. 增—减—增—减
9.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过程中大气接近真空环境,密度小,太阳活动强和强辐射,所属大气层是( )A. ①层B. ②层C. ③层D. ③层以上大气层
【正确答案】8. C 9. D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飞船的预定轨道为400KM高度,可知飞船依次途径图中的①②③层,进入④层,根据图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可判断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发射过程中,途径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先减后增,再减再增,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高层大气气压很低,密度很小。在 60~500 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气分子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称为电离层。电离层以上接近宇宙空间,具有接近真空环境,密度小,太阳活动强和强辐射特点,③层以上大气层,符合题意,D正确;①为对流层,A错误;②为平流层,B错误;③为电离层以下,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由近地面到高空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距近地面越远,大气密度越小。
“我是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遥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D.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11. 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可能最先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
A. 事故处理B. 医疗救护C. 幼儿看护D. 道路清扫
【正确答案】10. D 11. D
【10题详解】
从题干提取信息::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使用地理定位,应用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同时,机器人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即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机器人没有用到这种技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智能机器人可以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最先被取代的可能是清扫道路;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智能机器人暂时不能处理,还需要人为判断和处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S”技术手段的区别:(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 即“看”。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诗句描写的景色时间约( )
A. 2月B. 5月C. 8月D. 11月
13. 图中表示大气热量直接来源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4. 关于“夜来霜”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增强B. ②增强C. ③增强D. ④减弱
【正确答案】12. D 13. C 14. D
【12题详解】
诗句描写天气晴朗,有霜,且树叶出现深红和浅黄色,说明是秋季,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3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根据图中信息,③为地面辐射,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③为地面辐射,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夜间有霜,说明夜间气温低,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大气受热过程有: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2021年12月9日夜间至12日,一股冷空气从北部出发吹袭我国大部,多地大幅降温,并伴有4~5级大风。下图为“2021年12月10日5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此时甲地风向为( )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
16.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强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正确答案】15. B 16. C
【15题详解】
空气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由资料“一股冷空气从北部出发吹袭我国大部”可知,乙是高压中心,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甲地风向为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强,C正确。故选C。
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a.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南半球将其左偏,北半球将其右偏即可。b.风力: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反之则大。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水在( )
A.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B.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C.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D.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18.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B. 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C. 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D. 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19.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下列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 ④增加B. ⑤增加C. ⑥减少D. ③减少
【正确答案】17. D 18. D 19. B
【17题详解】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中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涉及地球四大圈层,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8题详解】
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A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BC说法正确,故BC不符合题意;水循环过程中流水的侵蚀、堆积等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说法不正确,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④为地表径流,⑤为下渗,⑥为地下径流,③为降水。“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会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B正确,A错误;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地下径流会增加,降水作用变化不明显,CD错误;故选B。
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护全球水量平衡;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③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④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的是( )
A. 温度、盐度、密度B. 密度、温度、盐度
C. 密度、盐度、温度D. 盐度、温度、密度
21. 关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 海水的温度与渔业生产无关B. 可利用海水晒盐
C. 海水的盐度不会影响船只D. 海水的密度不影响人类活动
【正确答案】20. C 21. B
【2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表层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海洋表层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度海区递减;海洋表层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大,两极海域最大。由此判断①为密度,AD排除;②为盐度,B排除;③为温度,C正确。故选C。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影响有:海水的温度与渔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A错误;可利用海水晒盐,B正确;温度和盐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海水的密度会影响船只的航行,C错误;海水的密度会影响人类活动,D错误。故选B。
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温度调节大气温度,影响气候;海水温度影响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海水温度变化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摄食、产卵、洄游、死亡等并影响鱼类种群的变化,最终影响到渔业资源的数员、质量及其开发利用;海水温度对海洋运输有影响,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
A. 500mB. 550mC. 600mD. 650m
23. 图中有一座占地17000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
【正确答案】22. B 23. D
【22题详解】
图中等高距为50m,最高点海拔介于900~950m之间,最低点海拔介于350~400m之间,则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范围为500~600m,注意不能等于500m或600m,B正确,ACD错误,故B正确。
【23题详解】
“进山不见寺”,说明寺庙位于低凹处;“占地17000 m²”,说明寺庙面积较大。图中丁处为闭合等高线,符合“小于小的”特征,为地势低凹处,且面积较大。故该寺庙最可能位于丁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计算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应将两点高度范围进行交叉减。
24. “中国天眼”FAST自2020年1月国家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所在区域的地貌类型是( )
A. 黄土地貌B. 喀斯特地貌C. 风成地貌D. 丹霞地貌
【正确答案】B
【分析】
【详解】喀斯特地貌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形成天然洼坑,便于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大型天文望远镜,故B正确;黄土地貌、风成地貌与丹霞地貌都不具备天然洼坑,不具有建造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先天优势条件,故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完成下面小题。
25. 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光热条件不同B. 土壤性质不同C. 水分条件差异D. 地形类型差异
26. 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A. 植被稠密B. 种类繁多C. 群落结构简单D. 叶面宽大
【正确答案】25. C 26. C
【25题详解】
“草原巨人”纺锤树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减少干季水分蒸发,形成图示植被外形特点,将水分储存在植物体内;骆驼刺根系发达,主要是该地区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较深;热带季雨林分布地区年降水丰富,树木可独木成林,因此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水分条件的差异,C正确;与光照条件、土壤性质、地形类型差异没有必然性的关系,AB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骆驼刺根系发达,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较深,根据材料可知,骆驼刺应为温带荒漠地区的典型植被。由于所在地区气候干旱,所以植被稀疏,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C正确,AB错误;气候干旱,为保持植被体内水分,减少叶片水分蒸发,叶面不可能宽大,D错误。故选C。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得特别深,根系很发达,根系铺开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很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生存几率。
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
A. 生物B. 气候C. 地形D. 成土母质
28. 下列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B. 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C. 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D.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
【正确答案】27. D 28. C
【27题详解】
植物体内的矿质元素都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而成土母质是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的疏松的风化物,是土壤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故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成土母质,D正确。牙刷草称为铜矿的指示植物,受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
【28题详解】
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快,土壤发育程度较差,C正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气候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AB错误。低温不利于风化,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降低,风化壳逐渐变薄,D错误。故选C。
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为土壤提供矿物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生物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通过生物的循环,才能把大量的太阳能纳入成土过程,才能使分散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多种养分物质聚集于土壤之中,才能使土壤具有肥力并使之不断更新.因此,成土过程实质上就是成土母质在一定条件下被生物不断改造的过程,没有生物的作用便没有土壤的形成。
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5.1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827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却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 )
①房屋抗震性能较好②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③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④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30. 发生地震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的鱼,都会感到(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纵波,上下颠簸D. 横波,左右摇晃
【正确答案】29 A 30. C
【29题详解】
房屋抗震性能较好;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会加重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30题详解】
地震波分横波、纵波两种,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物质中传播;横波使人感到左右摇晃,纵波使人感到上下颠簸。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地面的人可以感受到经固态的地壳传播来的横波和纵波,而且纵波先到,横波后到,因此先感到上下颠簸,再感到左右摇晃。而空中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分别在气态和液态物质中,横波无法到达,只能感受到纵波,因此一直感到上下颠簸。ABD错误,C正确。故选C。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处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21年4月22日,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是近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气温的变化。
(1)简述近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特点。
(2)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主要原因
(3)(多选)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作为高中学生,采取哪些行动( )
A. 节约能源资源B. 践行绿色消费C. 选择让父母私家车送上学D. 不倡导分类投放垃圾
【正确答案】31. 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1970年以来上升更快。气温:波状上升。
32. 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开荒。
33. AB
【分析】本题以二氧化碳变化及气温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治理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尤其是1970年以来,二氧化碳含量上升速度加快。全球气温变化呈现波动上升态势。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在于人为原因,尤其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以及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使得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作为中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选择低碳出行,减少乘坐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生活中的能源资源;;践行生活中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呵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等。AB正确,CD错误,故选AB。
32. 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温室大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2)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数码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辐射,请写出这三种辐射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
(3)(多选)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保温的原理( )
A. 在大棚里洒水,可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 夜间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
C. 洒水可以提高土壤湿度,水的比热容较大,降温慢,且降温时会释放大量热量
D. 夜间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强
【正确答案】(1)透明覆盖材料能有效阻隔及反射大部分地面、墙体等发出的长波辐射,减少热量散失,阻止热量外逸,从而使大棚内温度较高。
(2) ①. 太阳辐射 ②. 地面辐射 ③. 大气逆辐射
(3)ABC
【分析】本题以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照射到地面,地面吸热后产生长波辐射,而透明覆盖材料能有效阻隔及反射大部分地面、墙体等发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棚蓄积更多的热量,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图中①由太阳射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②箭头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③箭头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
【小问3详解】
在大棚里洒水,水汽蒸发,可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从而吸收更多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强温室内大气温度,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洒水增加了土壤的湿度,水的比热容大,升温降温幅度慢,夜晚降温慢,所以洒水能够增加夜间温度,起到保温作用,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
33.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舟山群岛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口夏季盐度分布图(盐度单位:%)
(1)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海水运动的地理意义角度,简述舟山渔场的成因是______。
(3)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钱塘潮的形成与______和太阳的引力有关。每年观看钱塘潮的最佳时间一般在______
A. 农历八月十八 B.公历八月十八 C.夏至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4)长江口海域夏季盐度的总体分布规律是______。
(5)如果是冬季,长江口海域盐度会变 ______(大或小)。
【正确答案】(1) ①. 海浪 ②. 潮汐 ③. 洋流
(2)寒暖流交汇 (3) ①. 月球 ②. A
(4)自西向东(或自江口向外海),逐渐增加
(5)大
【分析】本题以舟山群岛位置示意图和为长江口夏季盐度分布图为材料,考查海水运动和盐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波浪就是海水质点的一种周期性的振动现象,例如在风的吹拂之下所形成的风浪、海地地震所引起的海啸等。潮汐就是海水在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作用下所形成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的涨落叫做潮、夜晚的海水涨落叫做汐。洋流就是海水在一定的作用下发生的定向运动。波浪、潮汐和洋流是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小问2详解】
从海水运动的地理意义角度,沿岸(冷)流与黑潮(日本暖流)交汇形成舟山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可以造成海水剧烈扰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大的渔场;寒流可以带来冷水鱼类,暖流可以带来暖水鱼类,鱼类种类较多;寒暖流交汇处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洄游。
【小问3详解】
潮汐就是海水在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作用下所形成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潮的形成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有关。农历八月十八,地球、月球、太阳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为大潮,是每年观看钱塘潮的最佳时间,A正确;公历八月十八、夏至日前后、冬至日前后都不会形成天文大潮,BCD错误。所以选A。
【小问4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口海域夏季盐度的总体分布规律是自西向东(或自江口向外海),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长江径流补给,导致近海海域海水盐度降低。
【小问5详解】
如果是冬季,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少,长江口海域盐度会变大。
34.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乙图是____,二者都是由____作用形成。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字母AB或C有分布),则甲对应(填字母)在丙图____处分布,乙图对应在丙图____处分布。
(3)下列城市所在地的地貌类型与图丙中A处相同的是( )
A. 拉萨B. 北京C. 上海D. 大连
(4)图所示地貌从成因上讲属于____地貌。从气候角度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
【正确答案】34. ①. 冲积扇 ②. 河口三角洲 ③. 堆积
35. ①. B ②. A
36. C 37. ①. 风积 ②. 西北
【分析】本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形成的地貌位于山前位置,可知为冲积扇;乙图位于河口位置,可知为河口三角洲。
【小问2详解】
由上题分析并结合丙图可知,B处为山前河流出山口的冲积扇对应甲;A在河流入海口对应乙三角洲。
【小问3详解】
A处位于河流入海口,所给选项中只有上海位于河流(长江)入海口,C正确。拉萨、北京、大连都不是位于河流入海口处,ABD错误。故选C。
【小问4详解】
上图所示地貌为沙丘,是由风力堆积形成,从成因上讲属于风积地貌;这种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安徽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地理试卷(附答案),文件包含地理安徽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卷pdf、地理安徽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辽源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2,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六届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2022年1月15日,汤加, 长春市此次冻雨的成因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