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青岛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5216754/0-1705280417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
展开1.借助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2.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感知对称现象,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对称现象
欣赏民俗音乐,大家喜欢吗?接着让学生欣赏上带来的图片。
1.你想说些什么?2.大家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几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欣赏美妙的音乐和图片,激起了学生对对称的探索,为下一步认识轴对称做好了铺垫】
鼓励性语言:你能发现图片中的信息,很好!
(二)探索发现,合作探究
1.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些风筝,同学们试一试,是否对折起来,两边会相同?
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师:用老师手中的大图形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操作的?“风筝”有什么发现?大家都看到了,他用的什么方法?“对折” 板书“对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探索验证轴对称的方法。】
2.师:说说对折后的发现
师:说的多好啊!对折后图形两边是一样的,两边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数学上,我们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师:我们把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3.请同学们展开这个对称图形,仔细观察这个图形和对折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条线怎么来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操作、对比中学会知识。】对折留下的折痕称折痕,数学上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称为对称轴。板书(补:轴对称图形)
(三)多向拓展,巩固升华
辨一辩轴对称图形和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以前学过的图形有好多。这节课,老师也把它们请来了,出示多媒体,小组内交流,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师:意见不一致,怎么办?对折试一试拆开信封验证 验证完请大家把图形放到信封里【设计意图:先观察,再操作,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猜一猜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猜出它是谁吗?
【设计意图:小游戏的方式,学生更易接受,本环节通过生活中字母、文字的艺术变体,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学习与创作的密不可分。】
鼓励性语言“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
剪一剪刚才大家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快速猜出了正确答案。那你能不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特点剪一个漂亮的图形呢?想清楚怎么剪才能保证剪出来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剪完后在你的作品上写上你的名字,展示在黑板上。问剪法有几种?展示剪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通过操作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并且体验创造与学习的联系】
欣赏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样的;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三年级下册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简述,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三年级下册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预习展示,探究问题,指导点拨,类化练习,课堂小结,总结升华,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