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识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5分)
1.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 黑猩猩B. 长臂猿C. 金丝猴D. 森林古猿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生命是宝贵的,你知道人类新生命的起点是从哪里始?( )
A. 卵细胞B. 精子C. 受精卵D. 婴儿出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起点。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生长、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
【详解】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请你结合下图,判断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
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A. 口腔、胃、小肠B. 口腔、小肠、胃
C. 胃、小肠、口腔D. 胃、口腔、小肠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中横坐标依次表示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胃,D是小肠,E是大肠;淀粉的初步消化在口腔,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在胃,脂肪的初步消化在小肠,小肠是消化的主要部位。
【详解】淀粉最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它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被分解成麦芽糖,再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内经过胃蛋白酶的作用,一部分被水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所有蛋白质都被水解成多肽,多肽再在肠肽酶的作用下最后水解成氨基酸,因此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口腔、小肠、胃,B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面是人类的疾病与其防治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糖尿病,口服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B. 大脖子病,吃含碘丰富的海带来预防
C. 贫血,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来预防
D. 夜盲症,多吃动物肝脏来预防
【答案】A
【解析】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A.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不能口服。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就会被消化,起不到治疗作用,A错误。
B.长期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吃含碘丰富的食盐和海带防治,B正确。
C.贫血,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来预防,C正确。
D.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造成,可多吃动物肝脏来治疗,D正确。
故选A。
5. 胡老师从河北到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A. 白细胞B. 红细胞C. 血小板D. 血浆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白细胞,个体最大,数量最少,能穿透血管壁,能够吞噬病菌,防御疾病,A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数量最多,呈双面凹的圆饼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西藏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人体为了适应缺氧的环境,会慢慢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B符合题意。
C.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血小板过少伤口不容易止血,C不符合题意。
D.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 )
A. 肾单位、肾脏、输尿管、收集管B. 肾动脉、肾静脉、肾脏、肾单位
C. 肾脏、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D.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答案】D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如图:
。
【详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肾脏又被称为“人体的过滤器”,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点睛】注意掌握泌尿系统、肾单位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有关知识点。
7. 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则表格中的甲、乙、丙代表的液体分别是( )
A. 原尿 尿液 血浆B. 血浆 原尿 尿液
C 血浆 尿液 原尿D. 原尿 血浆 尿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 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 形成尿液,原尿是血液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形成的,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的内壁不能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因此原尿与血液的区别是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尿液和原尿相比较不含葡萄糖。
【详解】从表格中看出甲中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因此甲是血浆,从表格中看出乙中有蛋白质微量和葡萄糖,因此乙是原尿,从表格中看出丙中无蛋白质和葡萄糖,所以丙是尿液,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人新鲜血液的血涂片视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液由图中的①②③组成
B. 细胞②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是身体患有炎症
C. 血液呈现红色与③有关
D. ④只具有运载血细胞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
【详解】A、血液由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组成,A错误。
B、②白细胞,个体最大,数量最少,能穿透血管壁,能够吞噬病菌,数量高于正常值时,可能是身体有炎症,B正确。
C、血液呈现红色与①红细胞有关,C错误。
D、④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错误。
故选B
【点睛】知道血细胞中三种细胞的数量关系和三种血细胞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9. 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可代表与心房相连的血管B. ②代表血流速度最慢的血管
C. ③一般分布较深,管壁弹性大D. ①②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详解】A.①从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心房连接静脉,心室连接动脉,故A正确。B.②从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管,血流速度最快,故B错误。
C.③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故C错误。
D.①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②动脉内没有瓣膜,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管的种类及结构特点,结合图进行分析。
10. 2019 年 6 月,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 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那么下列关于环境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
A. 大量使用化肥和杀虫剂B. 焚烧生活垃圾
C. 退耕还林还草D. 为了卫生,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
【答案】C
【解析】
【分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详解】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环境污染,A错误;焚烧生活垃圾,会污染空气,污染环境,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增加植被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使用一次性筷子,需要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不利于保护环境,D错误。
【点睛】明确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活中要保护环境。
11. 下列有关人体对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声波传到鼓膜,刺激了鼓膜内对声波敏感感觉细胞,鼓膜是产生听觉的感受
B. “望梅止渇”、“谈虎色变”等生命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反射
C. 当我们情绪激动时胰岛素分泌较多,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等现象
D. 垂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错误。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是通过语言文字,有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参与后形成的,是人类特有的,B正确。
当你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等现象,C错误。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D错误。
故选B。
12. 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小
B. 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小
C. 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大
D. 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
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详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
故选C。
13. 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 蛋白质B. 葡萄糖C. 无机盐和维生素D. 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大分子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据此解答。
【详解】小肠吸收严重不良的病人,需要通过静脉输入完全营养液的方法补充营养,输入的营养物质应当是营养物质的可吸收的形式(小分子)。葡萄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氨基酸都是小分子,可直接被小肠吸收。可作为全营养液的成分。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作为全营养液的成分。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激发了很多同学对排球的兴趣,在反复练习中,垫球技术越来越高(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视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B. 垫球动作由一块骨骼肌收缩完成
C. 这是神经和运动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D. 大脑指挥精准垫球是简单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1) 人体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详解】A.视觉最终形成的部位也是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即视觉中枢,而在视网膜上只是形成了物像,A正确。
B.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B错误。
C.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血液循环系统等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C错误。
D.精准垫球运动是在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参与下完成的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复杂反射,D错误。
故选A。
15. 下列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的疾病是( )
A. 手足口病、巨人症B. 糖尿病、血友病
C. 大脖子病、呆小症D. 侏儒症、佝偻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导致人体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A.手足口病是传染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巨人症,A错误。
B.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血友病是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不属于激素缺乏症,B错误。
C.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幼年时饮食中长期缺碘会是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而导致呆小症,C正确。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幼儿饮食中缺乏维生素D或钙会造成佝偻病,D错误
故选C。
二、识图题(共27分)
16. 下面为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流的是动脉血(填心脏腔室)
(2)人体血液循环途径包括 ______循环和 ______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其中可以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的是______循环;
(3)人体中的三种血管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里面有瓣膜的血管是________;
(4)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场所是[______]肺部毛细血管。
(5)李大爷感染急性咽喉炎,医生给他静脉注射药物(打吊针),药物到达患病部位的路径如下: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______→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______→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患病部位。
(6)失血过多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输血。输血时应以输入 ______为原则。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______型血。
【答案】(1) ①. 心脏 ②. 左心房左心室
(2) ①. 体 ②. 肺 ③. 体
(3) ①.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②. 静脉
(4)8 (5) ①. 右心室 ②. 肺静脉
(6) ①. 同型血 ②. O
【解析】
【分析】图示血液循环途径:1上腔静脉;2肺静脉;3主动脉;4右心房;5右心室;6下腔静脉;7身体上部毛细血管;8肺部毛细血管;9肺动脉;10左心房;11左心室;12内脏器官内毛细血管;13身体下部毛细血管。
【小问1详解】
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在心血管中不停循环流动,因此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人体的血液循环如图所示:
其中左心房和左心室流动脉血。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这两条循环途径在心脏处汇合。其中经过体循环可以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小问3详解】
人体中的三种血管分别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中静脉内有静脉瓣。
【小问4详解】
由血液循环图示可知,在肺循环过程中,当血液流经8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小问5详解】
李大爷感染急性咽喉炎,医生给他静脉注射药物,根据(1)题血液循环图可知,药物到达患病部位的路径如下: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患病部位。
【小问6详解】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是万能受血者,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因此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17.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图甲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序号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b、c表示相关物质;图乙表示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写出两个有关它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
(2)c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这些物质最终都送给了__________处利用。
(3)人体在进行生理过程②时,膈肌位置处于________(“上升”或“下降”)状态;肺处于_________(“扩张”或“回缩”)状态;
(4)某人尿液中检出了葡萄糖,同时还出现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可能的原因是其体内______分泌不足;如果激素没有问题则也有可能是________发生了病变
(5)尿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____作用,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做________;尿液和血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等物质;(至少填两种)
(6)听障人士在看电视时,图像信息成像的部位是________;听觉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_;
(7)成年人排尿是一项复杂的活动。结合乙图写出一条完整的成人排尿反射的传导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1) ①. 小肠 ②. 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2) ①. 葡萄糖 ②. 组织细胞
(3) ①. 上升 ②. 回缩
(4) ①. 胰岛素 ②. 肾小管
(5) ①. 肾小球过滤 ②. 肾小管重吸收 ③. 原尿 ④. 尿素、尿酸、水、无机盐等
(6) ①. 视网膜 ②. 大脑皮层
(7)E→G→B→C→A→D→B→H→F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是吸气,②是呼气,③是排汗,④是排遗,⑤是排尿,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是葡萄糖,A是大脑皮层,B是脊髓,C是上行传导束,D是下行传导束,E是感受器,F是效应器,G是传入神经,H是传出神经
【小问1详解】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小问2详解】
淀粉最先在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中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所以c表示的物质是葡萄糖,葡萄糖最后会被送到组织细胞处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小问3详解】
分析可知,②是呼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所以人体在进行生理过程②时,膈肌位置处于上升状态;肺处于回缩状态。
【小问4详解】
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当人体内该激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会下降,从而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所以某人尿液中检出了葡萄糖,同时还出现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可能的原因是其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所以如果激素没有问题则也有可能是肾小管发生了病变。
【小问5详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所以尿液和血液中都含有尿素尿酸水无机盐等物质。
【小问6详解】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图像信息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所以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小问7详解】
排尿反射属于低级的反射活动,其神经中枢在脊髓,然而脊髓受更高级的神经中枢(如大脑皮层)控制。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尿意。一般成年人能有意识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控制排尿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A大脑皮层)参与下才能实现。成年人完成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E感受器(膀胱)→G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脊髓)→C上行神经纤维→A大脑皮层→D下行神经纤维→B神经中枢(脊髓) →H传出神经→F效应器(膀胱)。
三.实验探究(共8分)
18. 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注:淀粉遇碘液变蓝)。
(1)设置1号试管的作用是 ______。
(2)描述D步骤两支试管滴加碘液后的变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
(3)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2号试管的变化相似,即口腔唾液中的 ___________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4)B步骤中的“搅拌”相当于口腔中 ______(填器官名称)的作用。
(5)C步骤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7℃温水中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时应该 ___________(填“细嚼慢咽”或“狼吞虎咽”)。
(7)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可在上面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更改。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 ______。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 ______中。
【答案】(1)对照 (2)1号变蓝,2号不变蓝
(3)唾液淀粉酶 (4)舌
(5)模拟口腔温度,有利于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
(6)细嚼慢咽 (7) ①. 唾液 ②. 0℃冰水
【解析】
【分析】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由图可知:A表示在1、2号两支试管中各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B表示向1、2号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清水和2毫升唾液;C表示将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D表示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
【小问1详解】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该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加的是清水属于对照组,所以设置1号试管的作用是形成对照。
【小问2详解】
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1号试管中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遇碘变蓝;2号试管遇碘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小问3详解】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2号试管的变化相似,即口腔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淀粉初步消化在口腔,然后进入小肠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后被吸收。
【小问4详解】
B步骤中的“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的舌的作用,使淀粉充分接触唾液淀粉酶。
【小问5详解】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37℃是消化酶发挥催化作用最适宜的温度,因此在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左右的温水中。
【小问6详解】
通过本次探究活动,我们在吃饭时要对食物细嚼慢咽,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有充足的时间被消化,且加大食物的消化面积,利于接下来的消化。
【小问7详解】
若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唾液;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0℃的冰水或80℃左右的热水中。使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低温或高温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成分
甲(克/100毫升)
乙(克/100毫升)
丙(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血管类型
概念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生物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