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图文ppt课件
展开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发声的扬声器在 发声的音叉在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条件
2.人听到声音(1)人耳的结构:
(2)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耳道→ 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3.声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 (2)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气体。(3)在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 4.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回来。 (2)特点:回声与原声传播 。 (3)应用:探测仪、回音壁。
探究问题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 能够传声。
变式训练1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将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只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探究问题二声速及有关计算【例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到闪电3 s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
变式训练2 端午节期间,小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 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声速按340 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 形式传播。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没有听到声音,说明物体一定不在振动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D.振动停止,发声还将继续一段时间
2.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 。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4.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A.不变B.变大C.变小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5.下面是某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场景。(1)甲图说明声音在 中能传播; (2)乙图中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耳朵里去的; (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减弱,说明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知识点三 回声的应用6.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 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 )A.等于17 mB.大于34 mC.小于17 mD.等于34 m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作业课件ppt,共54页。
初中沪科版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真空不能,介质的种类,度不同,介质的温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