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2.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鼓、土话筒、纸张、刻度尺。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请跟随老师来到青山绿水间,走进声音的世界。
(点击图片上的不同景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例如:水声,青蛙的叫声,鸭子的叫声,汽车鸣笛声,小朋友的歌声等。)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如何听到声音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探究实验(1) :一位学生演示敲鼓,让鼓发出声音,其他同学观察发生的原因,再往鼓面上撒一些碎纸屑,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探究实验(2):观看音叉振动的视频,学习实验方法——转换法。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声的。
自主探究:学生活动探究声音的发声
(1)纸张发声 (2)刻度尺发声 (3)人发出声音 (4)吹响笔帽
(5)桌子发声
生:声音与物体振动有关。
师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弦乐器:二胡、小提琴等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管乐器:长笛、萧等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
请你再举出一些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
生:……
2、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师: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问: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吗?
探究(1): 敲击音叉实验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学生举例说明。
探究(2):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水中的运动员能听到岸上的音乐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
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学生举例
探究(3):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学生观看视频:
理想实验法:
结论:
声音的可以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
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速
师: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
生甲: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生乙: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v固>v液>v气。
生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
师:对表格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提出:
教师总结
回声
同学们都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过回声?什么是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
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称为回声。
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能把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反馈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
5.课堂小结:
6.反馈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
(2).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
C.空气、海水、铝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思考:
(3).甲将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灌有水铁管一端,乙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甲能听到几次响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敲击课桌,课桌发出声音,但桌面并没有振动,所以物体没有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B.我们看见蝴蝶翅膀振动,但并没有听到声音,所以并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C.寺庙里的大钟停止后仍有声音传出,说明振动停止后仍会产生部分声音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7.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录制一些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趣或好听的声音和大家一起分享。
8.结束语:
让我们再次走进声音的世界,欣赏一首优美的音乐。生活中处处有声音,处处有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希望同学们能用心的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喜欢上物理这门学科,喜欢上学习,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青年,承担起未来科技强国的重任,让我们共筑中国梦,一起向未来!
9.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v固>v液>v气。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回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步骤,视频素材,动画素材,图片拓展:思考,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