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盐章节练习 京改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182478/0-17047939234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二章盐章节练习 京改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182478/0-17047939235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二章盐章节练习 京改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182478/0-17047939235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二章盐章节练习 京改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二章盐章节练习 京改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共16页。
第十二章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逐滴加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A.A B.B C.C D.D3.X、Y、Z有如图所示的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A.Cu、CuO、Cu(OH)2B.C、CO、H2CO3C.CaO、Ca(OH)2、CaCO3D.H2O2、H2、H2O4.东营某化工厂产生的污水pH=2,主要污染物是硫酸。现要将污水调节至接近中性,达标后再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检测: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污水的酸碱度B.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C.验证:取水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处理未达标D.应用: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铁、铜和硫酸锌溶液可以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B.Fe2+、Na+、Cl-、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形成无色溶液C.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N2、O2、CO2、H2四种气体D.用二氧化碳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不燃烧B.打磨好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生成黑色固体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D.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逐渐变黑,试管口凝结成小水滴7.下列四个家庭实验方案中,实验一定不能成功的是( )A.用食醋将鸡蛋制成“软壳蛋”B.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C.用纯净水、白糖、苏打、柠檬酸制汽水D.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铜丝具有导电性,用作导线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作除味剂C.氧气可支持燃烧,用作燃料 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9.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表示直接转化关系)。某同学推断正确的是A.若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则C一定为水B.若C为H2O,B为CO2,则A可以为酸、盐、氧化物C.若A为氧化铁,B为铁,则C可以为FeSO4D.若A为FeSO4,B为CuSO4,B→C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10.下列物质类别属于盐,且能做复合肥的是A.NaCl B.KNO3 C.NH3·H2O D.HNO3二、判断题11.向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时,一开始就会有气泡产生( )12.Mg(OH)2能与Zn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13.NH4Cl、NH4NO3、NH4HCO3都能用作氮肥( )14.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说明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15.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鉴别氮肥和钾肥。 ( )三、综合应用题16.《石灰吟》是明代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内容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全诗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用流程图表示如下:(1)过程①所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之一)。(2)写出过程③的化学方程式 。(3)上述过程所涉及的物质中经常用作干燥剂的是 (填化学式)。(4)为制取氢氧化钠,取一定质量的步骤②所得石灰乳,向其中滴入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和所得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①当滴入10.6%的碳酸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②计算恰好完全反应(至图中A点)时所得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 g) 17.从2013年开始,学生实验操作成绩计入中考,某校进行实验考查,给出以下三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二氧化碳的制取;③氧气的制取。考查规定由学生抽签确定考题。(1)甲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上图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①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甲同学抽到的考题是 (填序号);实验前甲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药品,该药品是 ;写出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下图是甲同学实验时的主要步骤,其中装置有误的是 填字母标号),改正的方法是 。③当观察到 现象时,甲同学可以开始b操作。(2)乙同学抽签后,监考老师告诉他: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乙同学思考后按以下流程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请根据流程图回答:①操作Ⅰ的名称是 ;加入的试剂A是 ②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加入试剂B后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2022 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惜隐藏的资源”,生活生产中我们都离不开水。(1)地下水不可直接饮用,需要经过自来水厂的处理。自来水厂常用 来除去色素和异味。(2)纯水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 NaOH 增强导电性,以加快电解速率。①如图是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示意图:将水槽内液体中及试管内a、b处物质中一定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图中画出 (需画出粒子的数目比关系,水分子不用画)。 ②电解过程中,水槽内液体的 pH (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3)某实验小组为研究影响电解水速率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记录结果如下:① 比较实验 a、c 可得出结论: 。② 根据对实验 a、b、c 数据的分析,实验 d 的时间 t 最有可能是 (填序号)。A.35.4 B.37.8 C.50.2 D.55.6(4)硬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会形成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CaCO3和 Mg(OH)2。某同学取水垢样品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碳酸钙则需要更高的温度才可以分解。① 根据水垢的成分可知,水垢的产生是因为水中含有较多 (填离子符号)等金属离子。② b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 (填化学式)。③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在 d 点分解的物质的分解百分率= 。(分解百分率=已分解的物质的质量/分解前该物质的总质量×100%)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A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通入CO2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燃着的木条C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稀硫酸D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适量氯化钙溶液实验编号电压(V)温度(℃)NaOH溶液浓度H2体积(mL)O2体积(mL)时间(s)a6152%209.854.0b6155%209.836.2c6302%209.646.2d6305%209.7t参考答案:1.D【详解】A、铜粉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反应方程式及质量关系:,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则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选项图像错误。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大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C、镁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镁和氢气,锌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锌和氢气,氢气中氢元素来自硫酸,在金属没有反应完全之前氢气的质量相等;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根据氢气的质量与成正比,,则镁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锌,故选项图像错误。D、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此时没有沉淀产生,稀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反应完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故选:D。2.A【详解】A、CO2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B、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但无法在分离出铁,故选项说法错误;D、Na2CO3能与适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的试剂错误。故选A。3.C【详解】A、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会转化成氢氧化铜,故A错误; B、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会转化成碳酸,故B错误;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D、过氧化氢不会一步转化成氢气,故D错误。故选C。4.C【详解】A、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污水的酸碱度,说法正确;B、污水呈酸性是由于溶液中的存在氢离子,现要将污水调节至接近中性,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说法正确;C、能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不一定是硫酸,也可能是可溶性的硫酸盐。取水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水中一定存在硫酸,不能确定处理未达标,说法错误;D、酸性物质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物质可以中性。污水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说法正确。故选:C。5.D【详解】A、铁、铜与硫酸锌溶液均不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铜强,但不能比较铁、铜的活动性,不可以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说法错误;B、pH=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Fe2+、Na+、Cl-、SO42-能大量共存,但不能形成无色溶液,因为Fe2+显浅绿色,说法错误;C、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氮气、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不可以鉴别N2、CO2气体,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说法正确。故选D。6.D【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描述不正确;B、直接将铁丝伸入氧气中不能燃烧,需要用火柴引燃,该选项描述不正确;C、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D、铜绿[Cu2(OH)2CO3]加热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则能观察到绿色固体逐渐变黑,试管口凝结成小水滴,该选项描述正确。故选D。7.B【详解】A、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中含有醋酸,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则用食醋可以制无壳鸡蛋,该实验一定能成功;B、菜刀表面的锈斑是氧化铁,要想除去可以选择酸性物质,食盐水呈中性,能加速铁的锈蚀,所以不能成功;C、纯碱和柠檬酸反应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制汽水,该实验一定能成功;D、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性溶液能显示不同的颜色,而某些植物的花瓣能遇到酸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故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该实验一定能成功。故选B。8.C【详解】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用作除味剂,不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故选C。9.B【详解】A、若A为碳酸钙,碳酸钙可以在高温煅烧条件下生成氧化钙,B可为氧化钙,氧化钙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水,碳酸钙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水,但是C不一定为水,可以是盐,如氯化钙,硝酸钙等,推断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若C为H2O,CO2与碱反应可以生成H2O,则A可以为酸,如碳酸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为盐,如碳酸盐可以直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为氧化物,如氧化铁可以与碳单质或酸直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推断正确,故符合题意;C、若A为氧化铁,氧化铁可以被碳、一氧化碳、氢气等置换得到铁单质,B可为铁,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C可以为FeSO4,氧化铁不能直接与酸或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推断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若A为FeSO4,B为CuSO4, FeSO4无法直接转化为CuSO4;B→C可能发生的是置换反应生成盐,如加入锌置换生成硫酸锌。推断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0.B【详解】A、NaCl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不含N、P、K元素,不属于化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KNO3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且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符合题意;C、NH3·H2O是由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HNO3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1.错误【详解】氢氧化钠变质后会生成碳酸钠,向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时,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待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盐酸再开始与碳酸钠反应,此时才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此说法不正确。12.错误【详解】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锌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13.正确【详解】氯化铵、硝酸铵、碳酸氢铵都含有氮元素,都可用作氮肥,故填:正确。14.错误【详解】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说明化肥一定不是铵态氮肥,但可能是尿素等氮肥,该说法错误。15.错误【详解】铵态氮肥才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出氨气,尿素属于氮肥,不属于铵态氮肥,不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氨气,钾肥也不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氨气,所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不一定能鉴别出氮肥和钾肥,故错误。16.(1)分解(2)Ca(OH)2+CO2=CaCO3↓+H2O(3)CaO(4) NaOH、Na2CO3 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Na2CO3的质量为200g×10.6%=21.2g,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16.0g,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g。【详解】(1)过程①所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2)过程③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上述过程所涉及的物质中经常用作干燥剂的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4)①由图可知,当滴入10.6%的碳酸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碳酸钠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有过量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氢氧化钠,化学式分别为:Na2CO3、NaOH;②见答案。17.(1) 铁架台 ③ 二氧化锰 a 将长颈漏斗浸没在液面以下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2) 过滤 Na2CO3 2NaOH + MgCl2=Mg(OH)2↓+ 2NaCl NaOH + HCl =H2O + NaCl【详解】(1)①仪器A是铁架台;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仪器、药品、实验的操作,甲抽到的药品中有双氧水,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可以推测出甲抽到的是③氧气的制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则要二氧化锰,反应的方程式是:;②图2是甲同学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cabd;其中a有错误,改正的方法是将长颈漏斗浸没在液面以下;③据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注意的事项,应在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气体不纯;(2)①沙土不溶于水,可以通过操作Ⅰ过滤,将沙土与液体分离开;加入试剂氢氧化钠是为了除去氯化镁,因为氢氧化镁是沉淀,加入试剂A是为了除去氯化钙,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加入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②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物是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③在滤液中加盐酸的作用是:除掉多余的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18.(1)活性炭(2) 变大(3) 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电解水速率越快 A(4) Ca2+、Mg2+ MgO、CaCO3 25%【详解】(1)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所以自来水厂常用活性炭来除去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2)①电解水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可判断a中是氢气,b中是氧气,电解水方程式为:,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水槽内水中加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在水中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 ;②电解过程中,水不断反应减少,水槽内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不断增大,碱性逐渐增强,所以pH不断变大,故选填:变大;(3)① 比较实验 a、c :电压、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均相同,温度不相同,产生相同体积氢气,c所用时间更短,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电解水速率越快,故填: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电解水速率越快;②根据对实验 a、b、c 数据的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电解水速率越快,浓度越大,电解水速率越快,实验 d 温度最高,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最大,所用实验 d 的时间 t 应该用时最少,所以所用时间少于36.2s,故选填:A;(4)①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 Mg(OH)2,可知水垢的产生是因为水中含有较多Ca2+、Mg2+等金属离子,故填:Ca2+、Mg2+;② 根据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碳酸钙则需要更高的温度才可以分解,根据图中数据可知:a→b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b→c未达到碳酸钙分解温度,不发生反应,c→e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b点时氢氧化镁刚好分解完生成氧化镁,还有未分解的碳酸钙,故填:MgO、CaCO3;③由图中数据可知:a→b减少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为2.58g-2.40g=0.18g设分解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x=0.58gd点时已分解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设分解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y=0.5g则在 d 点分解的物质的分解百分率=故填: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