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湖北中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湖北中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共62页。
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响度
C.丙图中,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D.丁图中,两种波形图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频率相同
2.(2023•襄城区模拟)为创建文明城市,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
A.声速B.响度C.音色D.音调
3.(2022•武汉模拟)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4.(2022•蔡甸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禧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高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小
5.(2021•荆州模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B.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D.在遂宁市区铁路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2023•咸宁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植树木和种花草,既能美化环境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7.(2023•广水市模拟)2023年春晚上,一曲《百鸟归巢》以黄昏意象构筑,洞箫模拟鸟啼声,群鸦投林,更以吐音表现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完美的让流行音乐与文化遗产邂逅碰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洞箫时洞箫器壁振动发出声音
B.模拟鸟啼声是模拟鸟叫声的响度
C.洞箫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中
D.观众在乐声中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8.(2022•硚口区模拟)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
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2022•潜江模拟)如图所示,使劲按住尺子,拨动尺子外端听到声音。要使听到发出的音调变高,应( )
A.用更大的力拨动尺B.用更快的速度拨动尺
C.尺子伸出桌面更长D.减小尺子伸出桌面长度
10.(2022•谷城县模拟)小军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师问“为什么唱到高原的‘高’时唱不上去了?”说的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 )
A.响度大B.音调低C.音调高D.响度小
11.(2023•襄阳模拟)中华古诗词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12.(2023•武汉模拟)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声音以人眼能直接看见的声波的形式传播
B.图乙中,波形图显示的是物理学角度的噪声波形
C.图丙中,利用钢尺可以探究音色与哪些因素有关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
13.(2023•湖北三模)遛狗伤人事故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应运而生。对着狗一按驱狗器开关,狗会迅速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因为驱狗器( )
A.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小
B.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发出的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
D.发出的声波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14.(2023•青山区校级模拟)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打击乐器,它有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如图所示关于编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编钟是靠固体的振动发出声音
B.用大小不同的力打击编钟,是为了改变发声体的振幅
C.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音色
D.演奏时编钟发出的声音可能属于噪声
15.(2023•广水市三模)2022年5月26日,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炎帝故里景区谒祖广场举行。《炎帝大歌》那熟悉的旋律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歌曲《领航》激励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歌手共同发声提高了声音的音调
D.通过声音的响度可区分男女领诵员
16.(2023•江岸区校级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蝙蝠通过超声波捕食昆虫,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B.如图所示,敲击水瓶琴可以使水瓶琴发出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调的声音
C.如图所示,该音叉实验是用来探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D.如图所示,穿过武汉市内的“隔音蛟龙”,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着手控制噪声
17.(2022•新洲区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用硬纸片把音箱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小“人”随音乐起舞是由于“舞台”在振动
B.图乙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图丙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D.图丁中,隔音蛟龙能有效地阻断噪声传播
18.(2021•云梦县二模)如图所示,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 )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速度不同
19.(2021•老河口市模拟)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美D.节奏快
20.(2023•武汉模拟)如图所示,下列物理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弹奏古筝时,手拨动不同长度、粗细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图乙: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该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C.图丙: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21.(2023•汉阳区模拟)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关于琴声说法正确的是( )
A.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琴声在太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22.(2023•黄州区校级模拟)如图是一种便携式“声波盒”,工作时可以产生48000Hz的“高频波”使液体振动,从而将放入盒中的物体清洗干净。关于该“高频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耳能够听见它
D.它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3.(2023•武汉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用硬纸片把音箱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B.图乙中,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声的响度越大
C.图丙中,大象的发声频率是14~24Hz,有时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进行交流
D.图丁中,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能有效地阻断噪声传播
24.(2023•天门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频率高于20Hz,会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
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观众听到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声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
25.(2022•硚口区模拟)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图甲中,上下推动自制哨子的“活塞”,音调就会改变
B.图乙中,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C.图丙中,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D.图丁中,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这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
26.(2022•蕲春县校级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龙舟比赛时,龙舟上的鼓手用力击鼓是为了增大鼓声的传播速度
C.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27.(2021•鄂城区校级模拟)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28.(2021•江汉区模拟)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如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如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如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29.(2021•东西湖区模拟)如图中所示,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抽出玻璃罩内所有的空气,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B.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倒车雷达靠近物体时报警,是利用了回声测距原理
30.(2021•荆州模拟)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晨钟暮鼓”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调进行分辨的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测距,从而获得车后障碍物信息的
D.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
31.(2021•江岸区校级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拨动绷紧的橡皮筋,听到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C.观察乒乓球的弹跳,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D.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常常有禁鸣标志,这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32.(2021•鄂州模拟)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声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3.(2023•浠水县校级模拟)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34.(2023•武汉模拟)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鼓声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如图所示是鼓手击鼓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通过声音的音色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
B.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C.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D.人们跟着鼓声手舞足蹈,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35.(2022•江岸区校级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耳是否能听到声只与声的频率有关
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声呐利用的是次声波回声定位
D.为了使教室内正在上课的学生免受环境干扰,可以给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36.(2021•武昌区一模)用香樟树叶卷成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就可吹响。同一片叶子可以卷成小筒,也可卷成较大的筒(如图所示)。关于两者吹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由叶片振动发出,大筒吹出的音调较低
B.声音主要由叶片振动发出,大筒吹出的音调较高
C.声音主要由空气柱振动发出,小筒吹出的音调较低
D.声音主要由空气柱振动发出,小筒吹出的音调较高
37.(2023•东西湖区模拟)如图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大小不同的钟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木锤敲击这些钟就能演奏乐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编钟声是木锤振动发出的声音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只钟,是为了改变音调
C.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是为了改变响度
D.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属于噪声
二.填空题(共21小题)
38.(2021•丹江口市模拟)小明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39.(2021•谷城县校级模拟)声是物体 产生的,敲击一根空长铁管,在另一端会听到2次响声,这是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不同”“无法确定”);声波能传递信息外,还能传递 。晚上10点了,爷爷还在看电视上看疫情防控新闻,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而调小音量,这是减小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40.(2023•咸宁模拟)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
41.(2022•咸宁模拟)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记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由鼓和镯发声次数确定车行驶的里程,能区分鼓声和镯声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42.(2021•湖北一模)公园内有一位大爷正在尽情的吹着唢呐,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 传到附近居民耳中。附近的居民根据声音的 判断出了是唢呐的声音。有居民不堪其扰,通知执法大队进行制止,这样就可以在 处减弱了噪声。
43.(2022•麻城市校级模拟)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伴随着小号手吹响《我和我的祖国》,鲜艳的五星红旗在176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代表、国家功勋人员以及56个民族代表手中传递(如图所示),以国旗为参照物,站在地面不动的传旗手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小号与其他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44.(2022•茅箭区校级模拟)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声音是由于鼓面 产生的。人们主要根据鼓和镯发出声音的 不同,判断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能量”)。
45.(2022•恩施州模拟)李玉刚用他那“柔美的女声”征服了众多粉丝。李玉刚用“女声”唱歌时比他正常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高。如果教室外正播放着李玉刚的歌声,对于正在上课的同学们而言,李玉刚的歌声 (“是”或“不是”)噪声。
46.(2022•十堰模拟)“我大意了啊没有闪,年轻人不讲武德。”“是马老师的声音!小皓一定又在刷B站了,都快十一点了,赶紧睡觉!”妈妈催促道,妈妈是根据声音的 听出这是马老师的声音的,小皓为了能多玩一会儿,减弱噪声。
47.(2023•黄冈三模)现在的智能手机有一种声纹锁的功能。李老师开车时对自己的手机说了一句“嘿,Siri”,“打开导航”,手机立刻就打开相应的应用。同车的小齐觉得挺好玩也同样说了一句,手机却没有反应,他又大声地再说了一遍仍然没有反应。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而小齐大声地再说了一遍是改变了声音的 。
48.(2021•恩施市校级模拟)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他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 ;指音调的是 。(填序号)
49.(2021•江陵县校级模拟)2018年4月22日,辽宁男篮成为了CBA历史上第七支总冠军球队。如图所示,当球员扣篮时,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通过 到球员耳中,使球员们士气大振,此处喝彩声 (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山呼海啸”是形容声音的 (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50.(2021•孝感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会跳舞的烛焰”:将扬声器对准蜡烛的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就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烛焰会跳舞是由于声波能传递 。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的。
51.(2021•十堰模拟)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各种装备相当落后,但一种制作简单的特殊装备﹣﹣小喇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发出连续的嘟嘟嘟声让战场上的联合国军心惊胆战。小喇叭用铜片或铁皮做成,一尺多长,喇叭口不大,基层指挥员人手一个。小喇叭能发声是由于 而产生的;战士们能分辨不同指挥员的命令是根据声音的 ;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52.(2023•咸宁模拟)如图所示的“空谷回音”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 的作用。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 (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的材料 (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53.(2023•利川市模拟)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2017年初开始,卢龙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城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 产生的。
54.(2023•枣阳市模拟)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 控制噪声。
(2)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 s。
55.(2022•恩施州模拟)当汽车在公路上以较高的速度行驶时,能从玻璃窗开着的狭缝处听到“呜呜”的响声,这种声音是 的振动产生的;调整缝隙的大小,发现发出声音的 不同。
56.(2023•枣阳市模拟)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如图所示,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
生的耳朵,减少声音的分散,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这个例子同时说明声音具有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的功能。
57.(2023•孝感二模)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音箱播放音乐时,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音箱发声是由于纸盆的 产生的,这个现象说明声波能传递 。
58.(2022•恩施州模拟)如图1,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左数第 个瓶子;如图2,灌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59.(2023•孝感一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
60.(2021•孝感模拟)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子。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声波能传递 。
湖北(2021-2023)中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7小题)
1.(2023•大冶市模拟)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响度
C.丙图中,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D.丁图中,两种波形图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频率相同
【考点】声与能量;人耳的构成和听觉形成的过程;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D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
(2)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2s内振动了60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类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4)通过波形图中告诉的振幅、频率和振动过程中波形的变化可以确定这两种声音的异同点。
【解答】解:A、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错误;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是音叉振动将水花激起,利用了转换法,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f==300Hz,人类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C错误;
D、观察两种乐器发出的波形图,波形图中两者的振幅相同,所以声音响度相同;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两种波的形状不同,即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应用、声音的特性等,属于声学综合题,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2023•襄城区模拟)为创建文明城市,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
A.声速B.响度C.音色D.音调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与声速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3.(2022•武汉模拟)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专题】图析法.
【答案】A
【分析】由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振动次数多久说明频率高,而发声体发声的音调与频率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响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振幅﹣﹣﹣发声体振动的幅度,由图可知,音叉乙振动幅度大,所以音叉乙发声响度大。
【解答】解: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A、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
B、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
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频率高。
D、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音叉乙振动幅度﹣﹣﹣振幅大,所以响度大。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波形图的认识以及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
4.(2022•蔡甸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禧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高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小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上推活塞,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变快,据此分析;
(4)声音的强弱是指响度。
【解答】解:A、由题意可得,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B正确;
C、上推活塞,空气柱变短,空气柱的振动变快,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高,C正确;
D、向下拉活塞时,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声音的响度没有变化,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属于基础题。
5.(2021•荆州模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B.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D.在遂宁市区铁路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答案】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超声是指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超声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3)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4)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A、月球和地球之间没有空气,因此不能用回声测距测距离,故A错误;
B、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故B错误;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C错误;
D、在遂宁市区铁路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在声音的传播途中来减弱噪声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噪声、音色以及声音的传播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6.(2023•咸宁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植树木和种花草,既能美化环境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响度;声与能量.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B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3)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解答】解: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A错误;
B、植树木和种花草,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B正确;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C错误;
D、据课本知识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最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响度的理解、控制噪声方式的理解、声音的利用和声速的理解,是一道综合性的声学问题,但难度不大。
7.(2023•广水市模拟)2023年春晚上,一曲《百鸟归巢》以黄昏意象构筑,洞箫模拟鸟啼声,群鸦投林,更以吐音表现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完美的让流行音乐与文化遗产邂逅碰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洞箫时洞箫器壁振动发出声音
B.模拟鸟啼声是模拟鸟叫声的响度
C.洞箫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中
D.观众在乐声中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考点】声与信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A、吹奏洞箫时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故A错误;
B、模拟鸟啼声是模拟鸟叫声的音色,故B错误;
C、洞箫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中,故C正确;
D、观众在乐声中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8.(2022•硚口区模拟)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
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音调;声与信息.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1)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A正确;
B、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正确;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知识点多,但都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9.(2022•潜江模拟)如图所示,使劲按住尺子,拨动尺子外端听到声音。要使听到发出的音调变高,应( )
A.用更大的力拨动尺B.用更快的速度拨动尺
C.尺子伸出桌面更长D.减小尺子伸出桌面长度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D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发声体的体积、质量越小,越容易振动。
【解答】解:使听到发出的音调变高,需要减小发声体的体积和质量,所以应减小尺子伸出桌面长度;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用更快的速度拨动尺都无法改变尺子振动的快慢,无法改变音调高低的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音调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10.(2022•谷城县模拟)小军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师问“为什么唱到高原的‘高’时唱不上去了?”说的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 )
A.响度大B.音调低C.音调高D.响度小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歌曲有一定的旋律,是由音调高低不同的音组合而成的;老师问“为什么唱到高原的‘高’时唱不上去了?”说的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音调高,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音调和响度的辨别,要结合定义和生活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11.(2023•襄阳模拟)中华古诗词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考点】声与信息;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传播距离、分散程度等有关;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响鼓还需重锤敲”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敲打的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听到狗的叫声,知道有人来,即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故C正确;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响度和传递信息的有关知识,是一道声现象的综合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只要平时学习时多归纳,多总结即可,都是一些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12.(2023•武汉模拟)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声音以人眼能直接看见的声波的形式传播
B.图乙中,波形图显示的是物理学角度的噪声波形
C.图丙中,利用钢尺可以探究音色与哪些因素有关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
【考点】噪声及其来源;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
【答案】D
【分析】(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2)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3)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4)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工作的。
【解答】解:A、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但人眼不能直接看见声波,故A错误;
B、图乙中,波形图显示的波形振动规则,不是物理学角度的噪声波形,故B错误;
C、图丙中,钢尺的材料和结构一定,因此利用钢尺不能探究音色与哪些因素有关,故C错误;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噪声、声音的特性、超声波的利用,难度不大,属基础题。
13.(2023•湖北三模)遛狗伤人事故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应运而生。对着狗一按驱狗器开关,狗会迅速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因为驱狗器( )
A.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小
B.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发出的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
D.发出的声波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产生;人耳的构成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D
【分析】(1)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超声波的振动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解答】解:A、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的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14.(2023•青山区校级模拟)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打击乐器,它有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如图所示关于编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编钟是靠固体的振动发出声音
B.用大小不同的力打击编钟,是为了改变发声体的振幅
C.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音色
D.演奏时编钟发出的声音可能属于噪声
【考点】噪声及其来源;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凡是影响别人学习、生活、休息和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答】解:A、编钟是靠固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故A正确;
B、用大小不同的力打击编钟,是为了改变发声体的振幅,故B正确;
C、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音调,故C错误;
D、演奏时编钟发出的声音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生活时可能属于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15.(2023•广水市三模)2022年5月26日,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炎帝故里景区谒祖广场举行。《炎帝大歌》那熟悉的旋律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歌曲《领航》激励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歌手共同发声提高了声音的音调
D.通过声音的响度可区分男女领诵员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A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4)不同人的音调和音色一般不同。
【解答】解:A、歌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歌声的传播速度约340m/s,故B错误;
C、歌手共同发声提高了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通过声音的音调和音色可区分男女领诵员,男声音调低,女声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响度和音调;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6.(2023•江岸区校级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蝙蝠通过超声波捕食昆虫,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B.如图所示,敲击水瓶琴可以使水瓶琴发出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调的声音
C.如图所示,该音叉实验是用来探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D.如图所示,穿过武汉市内的“隔音蛟龙”,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着手控制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B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4)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蝙蝠通过超声波捕食昆虫,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A错误;
B、敲击水瓶琴用力大小不同,响度不同,敲击不同的水瓶,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可以使水瓶琴发出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调的声音,故B正确;
C、音叉实验是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C错误;
D、穿过武汉市内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音调、响度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7.(2022•新洲区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用硬纸片把音箱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小“人”随音乐起舞是由于“舞台”在振动
B.图乙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图丙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D.图丁中,隔音蛟龙能有效地阻断噪声传播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3)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
(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乐响起,音响在振动,“舞台”也在振动,导致小“人”随音乐起舞,故A正确;
B、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由于水的质量不同,所以瓶子和水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
C、蝙蝠是靠超声波发现昆虫的,故C错误;
D、隔音蛟龙能有效地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调跟频率的关系、超声波的应用、减弱噪声的途径等,是比较基础的习题。
18.(2021•云梦县二模)如图所示,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 )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速度不同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A
【分析】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解答】解: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因为力度不同,物体的振幅不同,响度则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响度与振幅关系的探究,属声学的基础实验,难度不大。
19.(2021•老河口市模拟)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美D.节奏快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A
【分析】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
【解答】解: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起立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是指声音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三要素中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要注意区分。
20.(2023•武汉模拟)如图所示,下列物理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弹奏古筝时,手拨动不同长度、粗细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图乙: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该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C.图丙: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
【答案】D
【分析】(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弹奏古筝时,手拨动不同长度、粗细的琴弦,琴弦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其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为了防止噪声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知识点多,但都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21.(2023•汉阳区模拟)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关于琴声说法正确的是( )
A.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琴声在太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考点】音色;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传播必须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A.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古筝,故B错误;
C.粗弦比细弦发声的频率低,音调低;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故C错误;
D.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琴声在太空中不能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乐音的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一定注意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22.(2023•黄州区校级模拟)如图是一种便携式“声波盒”,工作时可以产生48000Hz的“高频波”使液体振动,从而将放入盒中的物体清洗干净。关于该“高频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耳能够听见它
D.它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考点】人耳的构成和听觉形成的过程;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A
【分析】(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这里的“高频波”其实是超声波,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
B、超声波与可听声一样,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48000Hz的“高频波”是超声波,超出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耳不能听到它,故C错误;
D、超声波与可听声一样,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超声波的认识与应用,属声学基础题,难度不大。
23.(2023•武汉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用硬纸片把音箱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B.图乙中,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声的响度越大
C.图丙中,大象的发声频率是14~24Hz,有时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进行交流
D.图丁中,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能有效地阻断噪声传播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质量小,体积小的物体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人们不能听到次声波。
(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乐响起,音响在振动,舞台在振动,导致小“人”随音乐起舞,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错误。
B、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拨动钢尺,钢尺发声,另一端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钢尺越容易振动,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B错误。
C、人们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Hz~20000Hz,大象的发声频率是14~24Hz,当大象发出低于20Hz频率的声音,人类是听不到的,故C正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探究实验和生活现象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次声波、减弱噪声的途径等,是比较基础的习题,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24.(2023•天门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频率高于20Hz,会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
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观众听到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声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
【考点】声与信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D
【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2)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A.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会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故A错误;
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B错误;
C.B超是超声波,利用B超检查,即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声现象的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学习物理要注意物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25.(2022•硚口区模拟)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图甲中,上下推动自制哨子的“活塞”,音调就会改变
B.图乙中,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C.图丙中,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D.图丁中,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这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图甲中,保持吹气力度不变,上下推动自制哨子的“活塞”,音调就会改变,故A正确;
B、图乙中,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故B错误;
C、图丙中,穿过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能有效地阻断噪声传播,故C正确;
D、图丁中,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变“粗”了,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综合运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影响因素、声音的利用、减弱噪声的途径等知识,基础题。
26.(2022•蕲春县校级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龙舟比赛时,龙舟上的鼓手用力击鼓是为了增大鼓声的传播速度
C.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4)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液体能传声,故A正确;
B、龙舟比赛时,龙舟上的鼓手用力击鼓是为了增大鼓声的响度,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查体,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而不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防噪声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27.(2021•鄂城区校级模拟)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
【答案】A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
(4)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有关。
【解答】解: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观众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其声带的振幅大,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28.(2021•江汉区模拟)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如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如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如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1)减弱噪声方法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橡皮筋振动快慢与其松紧、长短和粗细有关。
【解答】解:A、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无法发挥作用,故B错误;
C、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是用转换法来探究问题的,故C正确;
D、在橡皮筋的松紧程度、长度均相同时,橡皮筋越细,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细的橡皮筋是高音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声现象的知识,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29.(2021•东西湖区模拟)如图中所示,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抽出玻璃罩内所有的空气,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B.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倒车雷达靠近物体时报警,是利用了回声测距原理
【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D
【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倒车雷达也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工作的。
【解答】解:A、逐渐抽出玻璃罩内所有的空气,因真空不能传声,听不到闹铃的声音,故A错误;
B、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倒车雷达靠近物体时报警,是利用了回声测距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等,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30.(2021•荆州模拟)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晨钟暮鼓”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调进行分辨的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测距,从而获得车后障碍物信息的
D.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B
【分析】(1)辨别声音利用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4)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A错误;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说话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紧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超声波的应用,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等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31.(2021•江岸区校级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拨动绷紧的橡皮筋,听到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C.观察乒乓球的弹跳,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D.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常常有禁鸣标志,这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说明橡皮筋在振动,故A正确;
B、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振动发声;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
32.(2021•鄂州模拟)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声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声与能量.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空气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耳朵堵住后听到声音,是骨传导,故A正确;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空气的减少导致了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故B正确;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故C错误;
D、发声的扬声器导致了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音调的影响因素,声的利用等,属于声现象的常规考查。
33.(2023•浠水县校级模拟)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信息;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D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2)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3)噪声监测仪是用来检测环境噪声的仪器;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图乙中,由两列音叉的波形图可以看出,a音叉的振动频率大于b的振动频率,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响度与音调的区分、声音的利用等知识,要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34.(2023•武汉模拟)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鼓声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如图所示是鼓手击鼓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通过声音的音色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
B.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C.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D.人们跟着鼓声手舞足蹈,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考点】声与信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3)声音能传递能量、信息。
【解答】解:A.不同发声体的结构和材质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人们通过声音的音色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故A正确;
B.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面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则鼓声的音调越高,故B错误;
C.鼓声的响度不影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故C错误;
D.人们跟着鼓声传播的信息手舞足蹈,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声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35.(2022•江岸区校级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耳是否能听到声只与声的频率有关
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声呐利用的是次声波回声定位
D.为了使教室内正在上课的学生免受环境干扰,可以给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的构成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B
【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2)声速跟介质、温度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3)声具有能量,声能传递信息;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A、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20~20000Hz的声音人耳才可能听到,故A错误;
B、声速跟介质、温度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故B正确;
C、声呐利用的是超声波回声定位,故C错误;
D、为了使教室内正在上课的学生免受环境干扰,可以给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但老师讲课的声音,学生也听不到了,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防止噪声的途径、声速、声的应用等,这些都属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
36.(2021•武昌区一模)用香樟树叶卷成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就可吹响。同一片叶子可以卷成小筒,也可卷成较大的筒(如图所示)。关于两者吹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由叶片振动发出,大筒吹出的音调较低
B.声音主要由叶片振动发出,大筒吹出的音调较高
C.声音主要由空气柱振动发出,小筒吹出的音调较低
D.声音主要由空气柱振动发出,小筒吹出的音调较高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音的产生.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答】解:用香樟树叶卷成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吹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卷成小筒时空气柱细,振动快,故小筒吹出的音调较高,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明确吹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是关键。
37.(2023•东西湖区模拟)如图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大小不同的钟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木锤敲击这些钟就能演奏乐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编钟声是木锤振动发出的声音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只钟,是为了改变音调
C.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是为了改变响度
D.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属于噪声
【考点】噪声及其来源;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应用能力.
【答案】D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编钟声是钟振动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编钟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其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故B错误;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C错误;
D、美妙的音乐如果影响了人们正常的休息、工作或学习就属于噪声,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属于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声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知识多,综合性强,但都是基础知识的考查。
二.填空题(共21小题)
38.(2021•丹江口市模拟)小明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振动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振动;音调;空气。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
【解答】解:(1)小明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出声音;
(2)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达到改变声音音调的目的;
(3)二胡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从而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空气。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9.(2021•谷城县校级模拟)声是物体 振动 产生的,敲击一根空长铁管,在另一端会听到2次响声,这是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不同 (选填“相同”“不同”“无法确定”);声波能传递信息外,还能传递 能量 。晚上10点了,爷爷还在看电视上看疫情防控新闻,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而调小音量,这是减小了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振动;不同;能量;响度。
【分析】(1)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
(2)一般情况下,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声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速度;
(3)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解答】解:(1)物体发声时振动;
(2)在一根空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响声,这是因为声音在铁管和水中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3)声波能传递信息外,还能传递能量;
(4)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振动;不同;能量;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的发生和传播,声音的特征及声的利用等,属于基础知识,需要掌握。
40.(2023•咸宁模拟)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 固体 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能量”或“信息”)。
【考点】声与信息;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同种介质中,声速和介质温度有关。
(2)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由于固体可以传递声音,所以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该现象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固体;信息。
【点评】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能利用上述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知道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传递能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41.(2022•咸宁模拟)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记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振动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由鼓和镯发声次数确定车行驶的里程,能区分鼓声和镯声是依据声音的 音色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考点】音色;声音的产生.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振动;音色。
【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结构、材料)决定的。
【解答】解: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振动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由鼓和镯发声次数确定车行驶的里程,能区分鼓声和镯声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点评】知道声音的产生条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42.(2021•湖北一模)公园内有一位大爷正在尽情的吹着唢呐,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 空气 传到附近居民耳中。附近的居民根据声音的 音色 判断出了是唢呐的声音。有居民不堪其扰,通知执法大队进行制止,这样就可以在 声源 处减弱了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空气;音色;声源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唢呐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附近居民耳中;
由于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附近的居民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了是唢呐的声音;
人们通知执法大队进行制止,这样就可以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声源。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和噪声的控制,属于声学基础题。
43.(2022•麻城市校级模拟)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伴随着小号手吹响《我和我的祖国》,鲜艳的五星红旗在176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代表、国家功勋人员以及56个民族代表手中传递(如图所示),以国旗为参照物,站在地面不动的传旗手是 运动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小号与其他乐器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
【考点】音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运动和力;应用能力.
【答案】运动;音色。
【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以国旗为参照物,站在地面不动的传旗手的位置在改变,是运动的;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小号与其他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运动;音色。
【点评】能够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44.(2022•茅箭区校级模拟)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声音是由于鼓面 振动 产生的。人们主要根据鼓和镯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判断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能量”)。
【考点】声与信息;声音的产生;音色.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振动;音色;信息。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 和音色,我们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物体;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计里鼓车”声音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人们主要根据鼓和镯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判断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信息。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色与音调和响度的区别、声与信息,属于声学基础题。
45.(2022•恩施州模拟)李玉刚用他那“柔美的女声”征服了众多粉丝。李玉刚用“女声”唱歌时比他正常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频率 高。如果教室外正播放着李玉刚的歌声,对于正在上课的同学们而言,李玉刚的歌声 是 (“是”或“不是”)噪声。
【考点】噪声及其来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频率;是。
【分析】(1)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答】解:李玉刚用“女声”唱歌时比他正常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频率高。如果教室外正播放着李玉刚的歌声,对于正在上课的同学们而言,李玉刚的歌声是噪声。
故答案为:频率;是。
【点评】理解影响音调的因素、噪声的概念,可解答此题。
46.(2022•十堰模拟)“我大意了啊没有闪,年轻人不讲武德。”“是马老师的声音!小皓一定又在刷B站了,都快十一点了,赶紧睡觉!”妈妈催促道,妈妈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听出这是马老师的声音的,小皓为了能多玩一会儿,减弱噪声。
【考点】音色.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妈妈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听出这是马老师的声音的。
故答案为:音色。
【点评】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47.(2023•黄冈三模)现在的智能手机有一种声纹锁的功能。李老师开车时对自己的手机说了一句“嘿,Siri”,“打开导航”,手机立刻就打开相应的应用。同车的小齐觉得挺好玩也同样说了一句,手机却没有反应,他又大声地再说了一遍仍然没有反应。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音色 ,而小齐大声地再说了一遍是改变了声音的 响度 。
【考点】音色;响度.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音色;响度。
【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指响度、音色和频率。
【解答】解: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而小齐大声地再说了一遍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三要素,属于基础题。
48.(2021•恩施市校级模拟)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他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 ②④ ;指音调的是 ①③ 。(填序号)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比较思想;声现象.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调太高,是指要发出声音的频率高,即音调高;
②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③他是唱高音的,“高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④请勿高声喧哗,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所以,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②④,“高”字指音调的是①③;
故答案为:②④;①③。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音调和响度的辨别,要结合定义和生活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49.(2021•江陵县校级模拟)2018年4月22日,辽宁男篮成为了CBA历史上第七支总冠军球队。如图所示,当球员扣篮时,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通过 空气 到球员耳中,使球员们士气大振,此处喝彩声 不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山呼海啸”是形容声音的 响度大 (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噪声及其来源.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或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
(1)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球员耳中的;
(2)此处喝彩声使球员们士气大振,不影响球员们打球,故不属于噪声;
(3)“山呼海啸”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空气;不属于;响度大。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同时要掌握声音的特性。
50.(2021•孝感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会跳舞的烛焰”:将扬声器对准蜡烛的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就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烛焰会跳舞是由于声波能传递 能量 。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判断的。
【考点】声与能量;音色.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能量;音色。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一般音色不同。
【解答】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
故答案为:能量;音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与能量、声音的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51.(2021•十堰模拟)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各种装备相当落后,但一种制作简单的特殊装备﹣﹣小喇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发出连续的嘟嘟嘟声让战场上的联合国军心惊胆战。小喇叭用铜片或铁皮做成,一尺多长,喇叭口不大,基层指挥员人手一个。小喇叭能发声是由于 喇叭内空气振动 而产生的;战士们能分辨不同指挥员的命令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
【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色;声与信息.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喇叭内空气振动;音色;信息。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它是由发声体来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基层指挥员人手中小喇叭能发声是因为喇叭内空气振动而产生的;由于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战士们能分辨不同指挥员的命令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喇叭内空气振动;音色;信息。
【点评】此类题目是考查多个声学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结合相关声学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52.(2023•咸宁模拟)如图所示的“空谷回音”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 反射 的作用。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减少 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 (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的材料 柔软多孔 (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回声.
【专题】声现象.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声音可以发生反射。由于电影院的面积比较大,声音从舞台传出后遇到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较长,回声和原声间隔的时间较多的话,人耳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这样观众就可以听到两个声音,影响听众的收听效果。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空谷回音”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反射的作用。
电影院的墙壁采用柔软多孔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故答案为:反射;减少;柔软多孔。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回声现象,减弱噪声的方法以及声波也可以反射。
53.(2023•利川市模拟)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2017年初开始,卢龙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城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传播过程中 (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 振动 产生的。
【考点】声与能量;噪声及其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3)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解答】解: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城区里,大量的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能量;传播过程中;振动。
【点评】此题考查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以及噪声的概念,体现了物理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总体难度不大,值得我们重视。
54.(2023•枣阳市模拟)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 声源 控制噪声。
(2)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 72 s。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图析法;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
【答案】(1)声源;(2)72。
【分析】(1)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图B所示指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根据v=的推导公式t=进行计算以这样的速度行驶100m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
由v=可得,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时间t===0.02h=72s;
故答案为:(1)声源;(2)72。
【点评】(1)明确减弱噪声与监测噪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此题容易迷惑人的地方。再去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2)由标志牌获取足够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牌,我们应能够读懂各种标志牌,懂得标志牌所表示的含义。
55.(2022•恩施州模拟)当汽车在公路上以较高的速度行驶时,能从玻璃窗开着的狭缝处听到“呜呜”的响声,这种声音是 空气 的振动产生的;调整缝隙的大小,发现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音的产生.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空气;音调。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答】解:汽车在公路上以较高的速度行驶时,从玻璃窗开着的狭缝处听到“呜呜”的响声,这种声音是玻璃窗狭缝处的空气振动产生的;调整缝隙的大小则空气振动的快慢发生变化,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空气;音调。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及其特性,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
56.(2023•枣阳市模拟)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如图所示,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
生的耳朵,减少声音的分散,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响度 (填“音调”或“响度”)。这个例子同时说明声音具有传递 信息 (填“信息”或“能量”)的功能。
【考点】声与信息;响度.
【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响度;信息。
【分析】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声音有两方面的应用:①声音能够传递信息,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同时说明声音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故答案为:响度;信息。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防治噪声的方法,难度不大。
57.(2023•孝感二模)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音箱播放音乐时,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音箱发声是由于纸盆的 振动 产生的,这个现象说明声波能传递 能量 。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与能量.
【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理解能力.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
音箱发声是由于音箱内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小“人”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振动;能量。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难度不大。
58.(2022•恩施州模拟)如图1,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左数第 1 个瓶子;如图2,灌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 瓶内空气柱振动越快,发出声音音调越高 。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答案】1;瓶内空气柱振动越快,发出声音音调越高。
【分析】(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答】解: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从左至右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快,因此音调逐渐升高。
因此从左数第1个瓶子发出的音调最低。
故答案为:1;瓶内空气柱振动越快,发出声音音调越高。
【点评】本题确定振动物体是关键,然后根据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判断频率,再判断音调是解决本题的宗旨。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59.(2023•孝感一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振幅 有关。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产生.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答案】(1)振动;(2)振幅。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答】解:(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
(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1)振动;(2)振幅。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是一道基础题。
60.(2021•孝感模拟)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子。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在 空气 中传播;声波能传递 能量 。
【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固体、液体、气态都可以传播声音;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塑料膜振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纸杯被击落,是声波对纸杯做了功,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空气;能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声音与能量的关系和声音传播条件,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2021-2023)中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共30页。
这是一份广东(2021-2023)中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共30页。
这是一份三年湖北中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压强,共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