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进化微专题七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规律分层作业苏教版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进化测评卷苏教版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进化章末培优试题苏教版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课时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分层作业苏教版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分层作业苏教版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苏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第二课时达标测试
展开1.[2023·江苏盐城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2.[2023·江苏徐州高二合规性考试模拟]下列有关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D.基因库的差异是出现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3.[2023·江苏南京十四中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离不开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基因型的直接选择来实现的
D.生殖隔离既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又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标志
4.[2023·江苏苏州高一期末]如图,某山地存在两类鸭跖草,A类生长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上,B类生长在悬崖底下的树荫里,两者表型不同。后来由于山体坡度变缓,它们相互杂交产生了杂交种C并迅速繁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的适应性特征是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B.陡峭的山坡使种群A、B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C.山体坡度改变为A和B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杂交种C迅速繁殖说明A、B属于同一物种
5.[2023·江苏宿迁高一期末]一岛屿上有某植物种群a,由于地壳运动,种群a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种群b和种群c。若干年后,植物种群b和种群c的花期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花期不同,种群b和种群c不能相互传粉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b和种群c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
D.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地理隔离是种群b、c进化为新物种的标志
6.[2023·江苏常州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关于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性学说有效地补充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B.中性突变基因对生物的生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有利或有害性
C.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D.有的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没有导致新性状的出现,不属于中性突变
7.[2023·河北衡水高一调研]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个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学和生物进化论研究中,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 的一群生物。物种a的两个种群a1和a2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这种现象称为 。
(2)由于a1和a2发生的突变和 可能不同,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通过 保留下来的基因也不相同,久而久之,a1和a2的 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从而进化出b和c两个物种。
(3) c和d虽然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已经不能相互交配,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
关键能力提升练
8.[2023·江苏新高考基地学校高三联考]某种兰花的“地生”或“附生”能使其在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存。兰花地生受AGL12基因控制,使它的根能在地下生长和吸收养分;当缺乏AGL12基因时,兰花则长出气生根,使兰花能在树上或石上附着生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兰花的不同类型为兰花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是否具有AGL12基因决定了兰花种群的进化方向
C.若兰花的生活环境差异较大,有利于新物种的形成
D.兰花“附生”是可遗传变异与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9.[2023·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高三联考]加拉帕戈斯群岛有海洋鬣鳞蜥和陆生鬣鳞蜥。它们的祖先来自南美大陆离群的陆生鬣鳞蜥。与陆生鬣鳞蜥相比,海洋鬣鳞蜥的足有部分足蹼、眼睛上方有分泌盐分的腺体,能适应低温并可以潜入海底以海藻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环境能定向诱导海洋鬣鳞蜥发生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
B.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可改变陆生鬣鳞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D.海洋鬣鳞蜥演变过程中,只有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10.[2023·江苏南通通州区高三期末]中华茧蜂没有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其X染色体有三种不同的类型:Xr、Xs、Xt。人工培育的中华茧蜂雌、雄个体都为二倍体,其中性染色体纯合型(如XrXr等)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个体,性染色体杂合型(如XrXs等)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若中华茧蜂足够大的种群(性染色体Xr、Xs、Xt的频率相同)随机交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种群中全部个体的X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是一个基因库
B.人工培育的中华茧蜂的性别与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目有关
C.根据X染色体的不同,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6种类型
D.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理论上中华茧蜂的雌雄比例为2∶1
11.[2023·山西阳泉高一期末]某大型湖泊被地壳运动形成的小山所隔,形成湖泊Ⅰ、Ⅱ,原湖泊中某种鱼M在湖泊Ⅰ、Ⅱ中分别进化为不同种类的鱼(A、B、C、D),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D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二者的基因库完全不同
B.长期的地理隔离从而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唯一途径
C.两湖泊中不同种鱼的形成,是因为环境不同导致的基因突变方向不同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型,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12.[2023·江苏盐城响水中学高一期末]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引起基因pen发生突变
B.基因pen的突变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昆虫产生抗药性前后,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而基因频率不变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13.某地的蜗牛被突然隆起的山丘隔成了两个种群。若干年后,这两个蜗牛种群的个体在形态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后来山丘消失。蜗牛种群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山丘的隆起使得蜗牛种群B1、C1之间不能发生 ,这种现象称为地理隔离。
(2)蜗牛种群C1向C2演变的过程中,这个种群的 发生了改变。
(3)山丘消失后,蜗牛种群D1、D2生活在同一个地域内。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依据是 。
(4)若D1中蜗牛壳的螺旋方向为右旋,D2中蜗牛壳的螺旋方向为左旋,两者之间无法交配,则蜗牛壳的左旋和右旋 (填“是”或“不是”)一对相对性状,原因是 。
14.[2023·四川遂宁高一期末]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下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 。
(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
。
(3)请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关系的柱形图。
(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相遇,但它们不能进行相互交配,原因是
。
(5)现有1 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550只,Aa的个体300只,aa的个体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突变、迁入和迁出等理想条件,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
学科素养创新练
15.[2023·江苏常州高一期末]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的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虽然属于同一品系,但由于 而形成两个 。
(2)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两箱果蝇会出现不同的 ,且由于食物差异形成的 方向不同。一段时间后,两箱果蝇的 形成很大差异,导致两个群体的体色出现很大差异。
(3)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了同体色选择偏好。若不同体色的果蝇已不能交配,则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 多样性;若不同体色的果蝇 ,则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遗传多样性。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11号染色体上部分等位基因[B/b、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甲、乙两箱中果蝇的 基因的基因频率保持基本稳定,第十代时,甲箱中基因型为Ee的果蝇出现的频率是 。
(5)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某个时间点统计乙箱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则该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 。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
及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1.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项错误。
2.C 隔离是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B项正确;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诱导多倍体的形成,C项错误;基因库是指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
3.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表型的直接选择来实现的,C项错误。
4.C
5.A 由于花期不同,种群b和种群c不能相互传粉,种群b和c已产生了生殖隔离,不是一个物种,A项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b和种群c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B项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C项错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D项错误。
6.D
7.答案 (1)可育后代 地理隔离 (2)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基因库 (3)生殖隔离
8.B 9.B
10.D 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有染色体上的基因),A项错误;人工培育的中华茧蜂的性别与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目无关,与性染色体组合是否纯合有关,B项错误;性染色体杂合型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根据X染色体的不同,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3种类型:XrXs、XrXt和XsXt,C项错误;中华茧蜂足够大的种群意味着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且其中性染色体Xr、Xs、Xt的频率相同,即各自的频率均为1/3,则随机交配的情况下,雄性个体(XrXr、XsXs、XtXt)的比例为1/3×1/3+1/3×1/3+1/3×1/3=1/3;则雌性个体(XrXs、XrXt、XsXt)的比例为1-1/3=2/3,显然理论上中华茧蜂的雌雄比例为2∶1,D项正确。
11.D A和D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但二者的基因库可能有部分基因相同,因为有共同的祖先,A项错误;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B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起到选择的作用,C项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型,最终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即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项正确。
12.B pen基因突变发生在杀虫剂使用前,A项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因此基因pen的突变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项正确;pen基因突变后,昆虫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项错误;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项错误。
13.答案 (1)基因交流 (2)基因频率 (3)能否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4)不是 D1、D2不属于同一物种
14.答案 (1)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3)
(4)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生殖隔离 (5)30%
15.答案 (1)地理隔离 种群 (2)变异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基因库 (3)物种 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4)E 45.5% (5)10%
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
数
B
T1
E
果蝇
数
B
T2
E
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课时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课时课时训练,共4页。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