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通关讲义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 第五章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双基过关+考点突破)(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 第五章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双基过关+考点突破)(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双基过关+考点突破原卷版doc、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双基过关+考点突破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双基过关知识点一、显微镜:1.结构及作用:(1)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2)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3)载物片:承载被观察的物体。(4)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照亮被观察的物体。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太弱时用凹面镜反光,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反光。2.原理:如图,被观察的物体位于物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来自物体的光经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所成的像位于目镜焦点以内,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该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由此可知,显微镜可以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3.作用:观察细微的物体或物体上的细微部分。基础自测: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B.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C.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D.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解析】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错误;B、穿衣镜是平面镜,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C错误;D、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故D正确。故选:D。知识点二、望远镜1.构造(1)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2)目镜:靠近眼睛,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2.成像原理望远镜的构造跟显微镜类似,也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不同的只是望远镜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虽然像相对于物体是缩小的、但是距离观察者很近,观察的视角比原来大很多、且这一实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人眼通过目镜就看到放大的虚像,这样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但最终观察到的虚像比原来的物体小。3.望远镜的作用观察远处的物体时,增大被观察物体的视角,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开普勒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故这种望远镜用来观察天体比较方便,在生活、军事上用的望远镜可以看到正立的像,其结构与开普勒望远镜不同,它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而目镜是一个凹透镜。4.视角(1)定义: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如图(2)影响因素①视角与物体大小的关系:物体到观察者的距离一定时,物体越大,视角越大,如图甲所示。 甲 乙②视角与物体到眼睛距离的关系:物体大小一定时,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如图乙所示。(3)注意①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②物体看起来近大远小,就是因为人眼到物体的距离不同,造成视角不同。5.用“视角”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物体的原理(1)我们看物体时,物体对眼睛的视角小,看到的物体就小,可能看不清楚物体。视角越大,看到的物体就越大,对物体观察得越清楚。(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经物镜和目镜分别进行了两次放大,因此显微镜采用的是将物体放大的方法增大了视角,从而看清微小物体。(3)在使用望远镜时,远处物体经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是缩小的,但是它离眼睛很近,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望远镜主要采用将远处的物体拉近的方法增大了视角,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基础自测2.2019年5月,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如图所示是会场中展示的“5G远程驾驶”,三个大屏幕分别显示多个视角及车速等信息。屏幕上显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被控制的汽车上装有摄像头,其中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 (填“凸”或“凹”)透镜,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 (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物镜成像的原理相同。【答案】绿;凸;望远镜【解析】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后能产生各种色彩,这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所以根据色光的混合规律,在电视屏幕中只需要红、绿、蓝三种颜色即可配出各种绚丽的色彩来。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和摄像头的原理为: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摄像头成像的原理相同。3.如图14为某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O为光心,F为物镜焦点,焦距为500mm。(1)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2)目镜是______透镜(选填“凹”或“凸”)(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月球经物镜成一个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答案】(1)见解析 (2)凹 (3)倒立 缩小【解析】(1)由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得,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射出,据此即可作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如图14-1所示。(2)由图14知,目镜对光线a、b有发散作用,说明目镜是凹透镜。(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由于物距u>2f,所以月球经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4.2016年11月14日夜空出现的“超级月亮”如图所示。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A.月亮本身变大了B.月亮距离我们很近时,视角变大了C.月亮距离我们很远时,视角变小了D.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答案】B 【解析】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状态,此时,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到达离地球最近的地方,距离我们最近,使视角增大,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好像比平时的增大了。实际上月亮本身的大小不变。知识点三、探索宇宙1.观察宇宙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还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2.太阳的行星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绕它运行,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3.大小关系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员,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是宇宙的一部分。基础自测5.关于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B.宇宙就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C.宇宙只包括太阳系和银河系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答案】D 【解析】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星系,太阳系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宇宙的特点有物质性和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可根据运动组合关系组成各种天体系统,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围绕恒星太阳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天体系统是有层次的,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又属于总星系。6.1610年,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太阳系,并进行了研究。下列太阳系示意图中表示地球的是( )【答案】A【解析】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绕其运动,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考点突破考点1.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方法:运用规律分析法,辨析选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1)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2)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例1.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答案】C【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所以物距u满足 fA2fB,fB<15cm,故fA>fB,选项A、B错误。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像,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故C正确,D错误。答案为C。【考点定位】凸透镜成像规律考点2.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方法:通过望远镜和摄像机的成像原理辨析(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摄像机的摄像头是凸透镜,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例2.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B. 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C. 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 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前伸【答案】C 【解析】 A.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正确;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不正确;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红月亮”距离地球的距离很远,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物距增大,则像距需减小,像变小,因此应将镜头后缩,故D错误。故选C。 考点3.视角方法:(1)明确视角概念:视角是从物体两端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知道视角大小的影响因素:物体本身的尺度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得出结论:物体越大,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视角就越大(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视角与物体高度的关系时,应控制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一定,探究视角与物体和人眼的距离的关系时,应控制物体的高度一定。例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对眼睛视角大小的相关因素,他通过观察不同高度的树木且不断地改变眼睛与树木的距离,如图所示,得到数据,如表格所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1)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视角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远视角越________。(2)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视角的大小______有关,______越大,视角越______。【答案】(1)距物体的距离,距离,小;(2)物体高度,高度,大【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物理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即要研究视角的大小与距物体的距离的关系,就要保持物体的高度一定;要研究视角的大小与物体高度的关系,就要控制距物体的距离一定.②分析实验数据,从实验数据中得出规律.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比如:物体高度是4m时,距物体的距离越远,视角越小.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比如都观察者距物体距离是8米时,物体的高度由4变为2和1时,视角也变小.故答案为:(1)距物体的距离,距离,小;(2)物体高度,高度,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是一道中档题.物体高度h(m)421距物体距离s(m)864286428642视角α(度)2836.853.19014.21928535.59.514.228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双基过关知识点一、显微镜:1.结构及作用:(1)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2)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3)载物片:承载被观察的物体。(4)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照亮被观察的物体。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太弱时用凹面镜反光,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反光。2.原理:如图,被观察的物体位于物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来自物体的光经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所成的像位于目镜焦点以内,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该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由此可知,显微镜可以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3.作用:观察细微的物体或物体上的细微部分。基础自测: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B.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C.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D.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解析】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错误;B、穿衣镜是平面镜,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C错误;D、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故D正确。故选:D。知识点二、望远镜1.构造(1)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2)目镜:靠近眼睛,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2.成像原理望远镜的构造跟显微镜类似,也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不同的只是望远镜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虽然像相对于物体是缩小的、但是距离观察者很近,观察的视角比原来大很多、且这一实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人眼通过目镜就看到放大的虚像,这样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但最终观察到的虚像比原来的物体小。3.望远镜的作用观察远处的物体时,增大被观察物体的视角,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开普勒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故这种望远镜用来观察天体比较方便,在生活、军事上用的望远镜可以看到正立的像,其结构与开普勒望远镜不同,它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而目镜是一个凹透镜。4.视角(1)定义: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如图(2)影响因素①视角与物体大小的关系:物体到观察者的距离一定时,物体越大,视角越大,如图甲所示。 甲 乙②视角与物体到眼睛距离的关系:物体大小一定时,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如图乙所示。(3)注意①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②物体看起来近大远小,就是因为人眼到物体的距离不同,造成视角不同。5.用“视角”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物体的原理(1)我们看物体时,物体对眼睛的视角小,看到的物体就小,可能看不清楚物体。视角越大,看到的物体就越大,对物体观察得越清楚。(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经物镜和目镜分别进行了两次放大,因此显微镜采用的是将物体放大的方法增大了视角,从而看清微小物体。(3)在使用望远镜时,远处物体经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是缩小的,但是它离眼睛很近,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望远镜主要采用将远处的物体拉近的方法增大了视角,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基础自测2.2019年5月,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如图所示是会场中展示的“5G远程驾驶”,三个大屏幕分别显示多个视角及车速等信息。屏幕上显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被控制的汽车上装有摄像头,其中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 (填“凸”或“凹”)透镜,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 (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物镜成像的原理相同。【答案】绿;凸;望远镜【解析】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后能产生各种色彩,这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所以根据色光的混合规律,在电视屏幕中只需要红、绿、蓝三种颜色即可配出各种绚丽的色彩来。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和摄像头的原理为: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摄像头成像的原理相同。3.如图14为某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O为光心,F为物镜焦点,焦距为500mm。(1)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2)目镜是______透镜(选填“凹”或“凸”)(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月球经物镜成一个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答案】(1)见解析 (2)凹 (3)倒立 缩小【解析】(1)由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得,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射出,据此即可作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如图14-1所示。(2)由图14知,目镜对光线a、b有发散作用,说明目镜是凹透镜。(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由于物距u>2f,所以月球经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4.2016年11月14日夜空出现的“超级月亮”如图所示。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A.月亮本身变大了B.月亮距离我们很近时,视角变大了C.月亮距离我们很远时,视角变小了D.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答案】B 【解析】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状态,此时,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到达离地球最近的地方,距离我们最近,使视角增大,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好像比平时的增大了。实际上月亮本身的大小不变。知识点三、探索宇宙1.观察宇宙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还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2.太阳的行星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绕它运行,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3.大小关系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员,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是宇宙的一部分。基础自测5.关于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B.宇宙就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C.宇宙只包括太阳系和银河系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答案】D 【解析】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星系,太阳系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宇宙的特点有物质性和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可根据运动组合关系组成各种天体系统,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围绕恒星太阳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天体系统是有层次的,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又属于总星系。6.1610年,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太阳系,并进行了研究。下列太阳系示意图中表示地球的是( )【答案】A【解析】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绕其运动,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考点突破考点1.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方法:运用规律分析法,辨析选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1)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2)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例1.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答案】C【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所以物距u满足 fA2fB,fB<15cm,故fA>fB,选项A、B错误。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像,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故C正确,D错误。答案为C。【考点定位】凸透镜成像规律考点2.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方法:通过望远镜和摄像机的成像原理辨析(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摄像机的摄像头是凸透镜,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例2.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B. 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C. 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 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前伸【答案】C 【解析】 A.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正确;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不正确;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红月亮”距离地球的距离很远,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物距增大,则像距需减小,像变小,因此应将镜头后缩,故D错误。故选C。 考点3.视角方法:(1)明确视角概念:视角是从物体两端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知道视角大小的影响因素:物体本身的尺度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得出结论:物体越大,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视角就越大(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视角与物体高度的关系时,应控制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一定,探究视角与物体和人眼的距离的关系时,应控制物体的高度一定。例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对眼睛视角大小的相关因素,他通过观察不同高度的树木且不断地改变眼睛与树木的距离,如图所示,得到数据,如表格所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1)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视角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远视角越________。(2)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视角的大小______有关,______越大,视角越______。【答案】(1)距物体的距离,距离,小;(2)物体高度,高度,大【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物理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即要研究视角的大小与距物体的距离的关系,就要保持物体的高度一定;要研究视角的大小与物体高度的关系,就要控制距物体的距离一定.②分析实验数据,从实验数据中得出规律.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比如:物体高度是4m时,距物体的距离越远,视角越小.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比如都观察者距物体距离是8米时,物体的高度由4变为2和1时,视角也变小.故答案为:(1)距物体的距离,距离,小;(2)物体高度,高度,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是一道中档题.物体高度h(m)421距物体距离s(m)864286428642视角α(度)2836.853.19014.21928535.59.5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