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微粒构成物质
展开A.+1B.+2C.+3D.+4
2.(2023•中原区校级二模)前段时间,“甲流”来势汹汹。服用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以有效预防“甲流”病症。以下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物
B.奥司他韦是由50个原子构成的
C.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4:1:2
D.奥司他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2023•淮阳区三模)某含铁化合物被认为是新型绿色消毒剂。该化合物中铁元素为+6价,则该物质可能是( )
A.Na2FeO4B.Fe2(SO4)3
C.(NH4)2Fe(SO4)2D.Fe(OH)2
4.(2023•永城市校级模拟)学习过化学后,小芳对馒头的发酵产生了兴趣,于是回家后向妈妈请教。妈妈告诉她,为了防止发酵时间过长使馒头发酸,可以适当加入一点纯碱。纯碱的化学式为( )
A.NaHCO3B.Na2CO3C.NaClD.NaOH
5.(2023•周口模拟)某氧化铜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则该样品中的杂质可能是( )
A.氧化镁B.氧化汞C.氧化亚铁D.氧化锌
6.(2023•淮阳区校级模拟)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3S—3个硫元素
B.2个氧原子—O2
C.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
D.5—5个硫酸根离子
7.(2023•郸城县三模)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正确的是( )
A.N:1个氮元素B.2OH﹣:2个氢氧根离子
C.2O:2个氧分子D.Al3+:3个铝离子
8.(2023•商水县三模)已知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分子:2O
B.钠的化学式:Na2
C.标出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Na22
D.氢氧化钠由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OH1⁻)构成
9.(2023•涧西区校级模拟)某同学给实验室制作的试剂瓶标签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B.
C.D.
10.(2023•牧野区校级三模)已知某葡萄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 )
A.40%B.25%C.15%D.10%
11.(2023•召陵区校级二模)下列事实与对应的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
A.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水结成冰后不能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
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2.(2023•罗山县三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时将浓氨水滴入一处酚酞溶液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象:1和2处溶液都是红色
B.性质:浓氨水呈碱性且具有挥发性
C.结论: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拓展: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13.(2021•平顶山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冰浮在水面上﹣﹣分子间间隔变大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Cl﹣
14.(2023•西华县三模)宏观、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夏天铁路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空气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可以再分
D.氧化汞受热能生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中含有汞元素和氧元素
15.(2023•淮阳区校级模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水有固、液、气三态变化—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天然矿物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6.(2023•获嘉县三模)如图是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属于金属元素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①③属于原子,②属于阴离子
D.①③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17.(2023•河南模拟)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18.(2023•郸城县三模)下列对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在公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9.(2023•方城县模拟)用化学用语回答或者命名:
(1)2个氯原子 。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7个碳酸根离子 。
(4)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 。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6)标出加点元素化合价:FeO ;SO2 。
(7)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8)两个钠离子: 。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0.(2023•偃师市一模)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如表是某品牌补钙剂的部分说明书。
请回答:若每粒胶囊的质量为1g,则每粒胶囊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g;每天摄入的碳酸钙可消耗 g胃酸(以HCl计算)。
21.(2023•南召县二模)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
(2)海水中溶有许多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为 (写离子符号)。
(3)海水除了有咸味,还有涩味,是因为其中还溶有氯化钙和氯化镁,请画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4)为了补充碘元素,人们会向海盐中加入微量的碘酸钾(KIO3),请用化学用语表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
22.(2023•方城县二模)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2)气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
(3)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
23.(2023•滑县校级一模)图1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x= ;研究表明,电池充电快慢与构成该电池的金属离子半径成正比,电池容量相同的Li、Na、K三种电池(Li、Na、K离子半径如图3所示),充电最快的是 电池。
24.(2023•西华县二模)有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微粒共能表示 种元素;这几种元素共同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写出A2B2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5.(2023•郸城县校级模拟)如图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2)若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x的数值是 。
河南3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微粒构成物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3•川汇区一模)2022年6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NiFe2O4可作为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答案】B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NiFe2O4中Fe为+3价,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2+(﹣2)×4=0,则x=+2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2.(2023•中原区校级二模)前段时间,“甲流”来势汹汹。服用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以有效预防“甲流”病症。以下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物
B.奥司他韦是由50个原子构成的
C.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4:1:2
D.奥司他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分析】A、根据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进行分析;
B、根据奥司他韦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解答】解:A、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由奥司他韦的化学式可知,奥司他韦是含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奥司他韦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的,一个奥司他韦分子由16+28+2+4=50个原子构成,故B错误;
C、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28):(14×2):(16×4)=48:7:7:16,故C错误;
D、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8:7:7:16,则氢、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3•淮阳区三模)某含铁化合物被认为是新型绿色消毒剂。该化合物中铁元素为+6价,则该物质可能是( )
A.Na2FeO4B.Fe2(SO4)3
C.(NH4)2Fe(SO4)2D.Fe(OH)2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答案】A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解答】解:钠显+1价,氧显﹣2价,硫酸根显﹣2价,铵根显+1价,氢氧根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可得:Na2FeO4中铁元素显+6价;Fe2(SO4)3中铁元素显+3价;(NH4)2Fe(SO4)2中铁元素是+2价;Fe(OH)2中铁元素显+2价。
故选:A。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价原则等即可顺利解答。
4.(2023•永城市校级模拟)学习过化学后,小芳对馒头的发酵产生了兴趣,于是回家后向妈妈请教。妈妈告诉她,为了防止发酵时间过长使馒头发酸,可以适当加入一点纯碱。纯碱的化学式为( )
A.NaHCO3B.Na2CO3C.NaClD.NaOH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分析】根据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3•周口模拟)某氧化铜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则该样品中的杂质可能是( )
A.氧化镁B.氧化汞C.氧化亚铁D.氧化锌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答案】A
【分析】计算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再根据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利用平均值法可知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介于氧化铜中氧的质量分数与杂质中氧的质量分数之间,只要计算出杂质中氧的质量分数,然后与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比较即可判断含有的杂质。
【解答】解:Cu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故混入的杂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应大于25%。
解:A、Mg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选项正确;
B、Hg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选项错误;
C、Fe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选项错误;
D、Zn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学生应学会利用平均值法来分析样品中混有的杂质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然后计算各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可解答。
6.(2023•淮阳区校级模拟)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3S—3个硫元素
B.2个氧原子—O2
C.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
D.5—5个硫酸根离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说法错误;
B、2个氧原子表示为2O,说法错误;
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分子的化学性质由分子本身决定,所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H2,说法正确;
D、离子中电荷的正确表示方法,数字在前,“+”或“﹣”在后,所以5个硫酸根离子应表示为,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7.(2023•郸城县三模)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正确的是( )
A.N:1个氮元素B.2OH﹣:2个氢氧根离子
C.2O:2个氧分子D.Al3+:3个铝离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分析】A、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解答】解:A、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N可表示氮元素、1个氮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OH﹣可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O可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Al3+可表示1个铝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2023•商水县三模)已知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分子:2O
B.钠的化学式:Na2
C.标出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Na22
D.氢氧化钠由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OH1⁻)构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2个氧分子表示为2O2,故A错误;
B、钠的化学式表示为Na,故B错误;
C、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Na22,故C正确;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钠离子符号为Na+,氢氧根离子的符号为OH﹣,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9.(2023•涧西区校级模拟)某同学给实验室制作的试剂瓶标签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B.
C.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
【解答】解:A.氯酸钾中钾元素为+1价,氯酸根为﹣1价,其化学式为:KClO3,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错误;
B.氧化铜中,氧元素为﹣2价,铜元素为+2价,化学式为CuO,化学式书写正确,故正确;
C.碳酸氢钠中钠元素为+1价,碳酸氢根为﹣1价,化学式为NaHCO3,化学式书写正确,故正确;
D.氯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氯元素为﹣1价,化学式为FeCl3,化学式书写正确,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2023•牧野区校级三模)已知某葡萄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 )
A.40%B.25%C.15%D.10%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答案】B
【分析】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水是H2O,就是说不管葡萄糖与水如何混合,在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总是等于1:8进行分析。
【解答】解:葡萄糖溶液中含有水和葡萄糖,在H2O、C6H12O6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16=1:8,在葡萄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氧元素质量分数就是:80%,所以葡萄糖溶液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10%﹣80%=10%,碳元素全部来自于葡萄糖,所以在该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100%=25%,故选:B。
【点评】本题的巧妙之处在于葡萄糖溶液中因为葡萄糖和水中H、O元素质量比均为1:8,从而可判断由这两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中H、O质量比也为1:8。
11.(2023•召陵区校级二模)下列事实与对应的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
A.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水结成冰后不能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
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结成冰后不能流动,但是水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互相运动到了对方分子间的间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2023•罗山县三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时将浓氨水滴入一处酚酞溶液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象:1和2处溶液都是红色
B.性质:浓氨水呈碱性且具有挥发性
C.结论: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拓展: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D
【分析】A、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
B、根据2处酚酞溶液也变红进行分析。
C、根据1、2处的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盐酸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进行分析。
【解答】解:A、将呈碱性的浓氨水滴到1处,因为两种物质之间接触,使无色酸酞变为红色,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2处,溶于水形成氨水使2处无色酚酞变红,故A正确;
B、2处酚酞溶液也变红,说明浓氨水呈碱性且具有挥发性,故B正确;
C、由1、2处的现象可得到结论: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正确;
D、盐酸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3.(2021•平顶山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冰浮在水面上﹣﹣分子间间隔变大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Cl﹣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结成冰,冰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是因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水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Cl﹣,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2023•西华县三模)宏观、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夏天铁路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空气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可以再分
D.氧化汞受热能生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中含有汞元素和氧元素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C
【分析】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夏天气温高,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由于温度升高,铁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空气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此过程中分子的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氧化汞受热能生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中含有汞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汞原子聚集成汞,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2023•淮阳区校级模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水有固、液、气三态变化—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天然矿物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B
【分析】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有固、液、气三态变化,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金刚石最硬,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2023•获嘉县三模)如图是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属于金属元素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①③属于原子,②属于阴离子
D.①③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C
【分析】A、根据②核内质子数为11,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D、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解答】解:A、②核内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②③中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①③均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属于原子,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2023•河南模拟)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B
【分析】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2023•郸城县三模)下列对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在公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公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是因为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9.(2023•方城县模拟)用化学用语回答或者命名:
(1)2个氯原子 2Cl 。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O2 。
(3)7个碳酸根离子 7 。
(4)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 Ca(OH)2 。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2 。
(6)标出加点元素化合价:FeO O ;SO2 O2 。
(7)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
(8)两个钠离子: 2Na+ 。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1)2Cl;
(2)O2;
(3)7;
(4)Ca(OH)2;
(5)N2;
(6)O;O2;
(7)C+O2CO2;
(8)2Na+;
(9)Al。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故答案为:2Cl;
(2)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分子符号为O2;故答案为:O2;
(3)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7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7;故答案为:7;
(4)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故答案为:Ca(OH)2;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的化学式为N2;故答案为:N2;
(6)化合价标注在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FeO中铁元素显+2价表示为O;SO2中的硫元素显+4价表示为O2;故答案为:O;O2;
(7)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故答案为:C+O2CO2;
(8)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离子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钠离子表示为2Na+;故答案为:2Na+;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故答案为:A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0.(2023•偃师市一模)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如表是某品牌补钙剂的部分说明书。
请回答:若每粒胶囊的质量为1g,则每粒胶囊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0% ;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0.4 g;每天摄入的碳酸钙可消耗 0.73 g胃酸(以HCl计算)。
【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答案】20%;0.4g;0.73g。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结合题中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说明书可知,每粒含CaCO30.5g,每粒胶囊中钙元素的质量为0.5g××100%=0.2g,则每粒胶囊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0%;
如果按用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一粒,则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0.5g×2×1×100%=0.4g;
每日摄入碳酸钙的质量为0.5g×2×1=1g,设每天摄入的碳酸钙可消耗HCl的质量为x,
x=0.73g
所以每天摄入的碳酸钙可消耗0.73g胃酸。
故答案为:20%;0.4g;0.73g。
【点评】根据考查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难度不大,结合标签中的信息和已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1.(2023•南召县二模)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写元素符号)。
(2)海水中溶有许多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为 Na+ (写离子符号)。
(3)海水除了有咸味,还有涩味,是因为其中还溶有氯化钙和氯化镁,请画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4)为了补充碘元素,人们会向海盐中加入微量的碘酸钾(KIO3),请用化学用语表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K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1)O;
(2)Na+;
(3);
(4)KO3。
【分析】(1)根据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来分析;
(2)根据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来分析;
(3)根据镁离子的结构来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的元素符号为O;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钠离子,每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钠离子符号为Na+;
(3)镁元素是12号元素,则质子数为1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2,最外层电子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镁离子,则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4)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x=+5,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值在后,所以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表示为KO3。
故答案为:(1)O;
(2)Na+;
(3);
(4)K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合价的计算以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熟记相关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
22.(2023•方城县二模)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了改变 。
(2)气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
(3)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分子的构成相同 。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 。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1)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了改变;
(2)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3)分子的构成相同;
(4)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即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了改变。
(2)气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3)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
故答案为:
(1)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了改变;
(2)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3)分子的构成相同;
(4)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2023•滑县校级一模)图1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 (填“得”或“失”)电子;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x= 11 ;研究表明,电池充电快慢与构成该电池的金属离子半径成正比,电池容量相同的Li、Na、K三种电池(Li、Na、K离子半径如图3所示),充电最快的是 钾 电池。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失;11;钾。
【分析】根据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电池充电快慢与构成该电池的金属离子半径成正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8+1=11。
电池充电快慢与构成该电池的金属离子半径成正比,由图示可知,离子半径锂离子<钠离子<钾离子,则钾电池充电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
失;11;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4.(2023•西华县二模)有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微粒共能表示 3 种元素;这几种元素共同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OH ;写出A2B2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3;NaOH;2H2O22H2O+O2↑;
【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质子数为1、8、11的元素分别为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A为氢元素的原子,B为氧元素的原子,则A2B2为过氧化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有1、8、11三种质子数,则表示3种元素。
质子数为1、8、11的元素分别为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它们共同组成的化合物是氢氧化钠,其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则其化学式为NaOH。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知,则A为氢元素的原子,B为氧元素的原子,则A2B2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
3;NaOH;2H2O22H2O+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5.(2023•郸城县校级模拟)如图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CD (填字母序号)。
(2)若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x的数值是 17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1)CD;
(2)17。
【分析】(1)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粒子的结构以及形成来分析。
【解答】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示A~D四种粒子中C和D的质子数相等都是12,属于同种元素;
(2)E粒子的核外有2+8+8=18个电子,若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质子数x的数值是18﹣1=17。
故答案为:(1)CD;
(2)1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
1.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导电性是指在溶液中插入电极(两电极不要接触),并接通电源时,由于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即阳离子和阴离子),会使整个电路成为一个闭合的回路.也就是,溶液能够将整个电路导通.
其导电原理是当在溶液中插入电极(两电极不要接触),并接通电源时,存在于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即阳离子和阴离子),就会定向移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会向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会向阳极移动)而形成电流.
例如,氯化钠溶解在水里时,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这样的过程称为电离.该电离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NaCl=Na++Cl﹣.当在氯化钠水溶液中插入电极(两电极不要接触),并接通电源时,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就会向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氯离子也会向阳极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因此,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溶解现象和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电流的形成、金属的导电、串联电路、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所带电荷与化合价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溶液导电的原因和电离方程式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可以联系着电流的形成(带电的粒子按一定的方向移动而形成的)和金属导电的原因(金属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来分析和理解;其实,溶液导电的原因也就是在溶液里,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够导电,只有溶液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的溶液,才能够导电,否则是不能够导电的(如蔗糖和酒精的水溶液,虽然都含有自由移动的水分子、蔗糖分子或酒精分子,但是它们都不带电,所有这两种溶液都不能够导电).
2.溶液的导电性的强弱程度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决定的.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3.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不管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还是书写离子的所带电荷,如果能够联系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那么就会事半功倍了.因为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既可找到从化学式的什么地方(正负之间,原子团可作一体并按其根价来断定)分开,又可结合化合价与离子的所带电荷关系(即“两同、两不”;两同是数值和正负号相同,两不是指位置和顺序不同)来书写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值得注意的是,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不一定是相等的,但是,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是应该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2.常用盐的用途
常用盐的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常用盐的用途主要是指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这四种盐的应用.具体情况如下:
1.氯化钠(俗称食盐)经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
2.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广泛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还常用于食品工业等.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常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它还被用于生产汽水、干粉灭火器等.
4.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建筑业;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它还可被用作补钙剂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用盐的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盐的性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实际、医疗及健康、建筑业的有关知识、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配制、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用盐的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氯化钠用作调味品(或防腐剂、融雪剂、农业选种的试剂、配制生理盐水的原料)、碳酸钠用作洗涤剂、碳酸氢钠,用作发酵粉(或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用于生产干粉灭火器)、碳酸钙用作建筑材料(或补钙剂)的考查,以及对常用盐的用途所涉及的有关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用盐的用途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想更好地来理解和识记常用盐的用途,就要弄清“性质用途”的关系;并且,要巧妙地利用这个互推关系,效果会好的多.
2.常用盐的名称、化学式和俗称一定要熟记,切不可弄混了.
3.常用盐的用途中所能涉及到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要熟练掌握好.
3.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知识点的认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是含不含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机物的辨析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辨析其组成特点,看看是不是含有碳元素,
1.在对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判别时,首先要明确它们都是化合物的一类;只有确认某物质是化合物以后,才可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即宏观组成特点),来确认它到底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
2.在对有机物进行判别时,不能只看该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还要看它是不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特殊化合物中的一种.如果是其中的一种,那么它应该属于无机物(因为这类特殊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特点,所以把它们看做无机物);如果不是其中的一种又含有碳元素,那么才可以判定它是有机物.
3.值得一提的是: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少数含有碳元素的特殊化合物就属于无机物;还有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也含有碳元素,但它属于单质);同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无机物,但是无机物不一定都不含碳元素(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少数的特殊无机化合物就含有碳元素).
4.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极其微小的原子的结构,而采用图示的方法,将原子结构直观的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如下:
离子结构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结构示意图。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不仅减少了一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数也减少了,小于了核内质子数;当原子通过获得电子,而变成阴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原来多了,大于了核内质子数。还是以钠原子所变成的钠离子为例吧,其结构示意图应该为:
具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如表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或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最外层电子的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的判断、是否是稳定结构的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且还能用来推断该离子所带的电荷和该元素的化合价。也就是,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几个电子(即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该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元素就显负几价;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几个电子(即其最外层电子数),该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该元素就显正几价;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失电子,该元素就显零价。反过来,依然成立。因此,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等等。
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主要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如果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那么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就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原子了;如果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那么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就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离子了;不过,此时又分两种情况:当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结构示意图是阳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阳离子了;当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结构示意图是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阴离子了。因此,在辨别某粒子结构示意图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时,一定要抓住它们的这个主要区别,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4.在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相互推断时,一定要根据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来进行思考、分析。也就是,原子得失电子是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所得的电子数是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变成相应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就是所得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不变,只是最外层电子增多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即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失的电子数就是其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相应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所失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减少了一层,并且原来的最外层电子也减少掉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由此可见,原子的得失电子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是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彼此相互推断其结构示意图。
5.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知识点的认识】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与原子的彼此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八个字.在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即分子还是原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
2.在解释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等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来进行思考、分析.但是,不能认为“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当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该分子保持的,而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是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可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对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来说,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
6.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知识点的认识】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分子的特性主要有这样4个:“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并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的彼此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以及它与原子的概念、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分子的定义的理解,不要只局限于它的内涵,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全面地领会.也就是,分子确实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是反过来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分子”是不正确的.因为,原子或离子也是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从根本上说,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粒子所保持的.可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不仅仅是分子,还有原子或离子等.当然,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分子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还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也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离子所保持的;例如,氯化钠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共同保持的.
2.分子的主要特性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四个字.在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先看看与分子的哪一个特性有关,然后再根据该特性进行细致地分析解答之.
3.在解释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等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联系和本质区别来进行思考、分析.
7.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的符号是指用来表示元素的特有符号.它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一种用语,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现在国际上,统一常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S表示硫元素,Si表示硅元素,N表示氮元素,Na表示钠元素,等等.
元素符号的意义有两个:(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既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的符号及其书写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和元素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原子及其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的符号及其书写和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意义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的符号及其书写和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书写元素符号时,一定要按照“一大二小”的原则来书写.也就是,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以免混淆.例如,C表示钴元素,如果写成CO,就表示化合物一氧化碳了.
2.对于元素符号的意义来说,除了上面的两个基本意义之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部分元素符号还能表示由它所组成的物质等;不过,这些物质必须是由原子构成的才行.实际上,此时元素符号所表示的物质意义,其实是该元素符号的兼职身份(即该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就是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因此,这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只是那两个基本意义了;它还能表示物质及其组成或构成等.例如,Fe除了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以外,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等.
8.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式的书写分两种情况:
1.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此时又分为两种:(1)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它的化学式.例如,铁的化学式为Fe;硫的为S;氦气的为He;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要先写出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其右下角标出该分子的构成(即该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才能完成其化学式的书写.例如,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氮气的为N2;氢气的为H2;等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但甲烷(CH4)、氨气(NH3)除外],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而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及其类别辨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教材之外的典型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分析、判断一下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其中含有什么元素或原子团(是化合物再考虑),是化合物时还要考虑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然后,再相应的书写规律和方法进行规范书写其化学式即可.另外,如果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若右下角的个数含有约数,一般要约分;但是,过氧化氢(H2O2)等过氧化物,以及淀粉[(C6H10O5)n]和葡萄糖(C6H12O6)等有机物除外.
2.在表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注意其宏观和微观描述方式的不同,宏观上一般“组成”来描述,而微观上一般用“构成”来描述.还有当化学式前面有了数字时,就只有微观意义,而没有宏观意义了(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对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读法也是有规可循的.具体以氧化物、酸、碱和盐的顺序剖析如下:(1)氧化物一般称呼为“氧化某”,但是,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氧化某”,低价的称呼为“氧化亚某”;并且,有时还需要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来区分其名称.例如: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和四氧化三铁(Fe3O4)等.当氧元素不显﹣2价时,一般称呼为过氧化某或超氧化某.例如: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和超氧化钾(KO2)等.(2)酸的称呼分为两种:①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其中的“某”是氢、氧元素之外的元素名称;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某酸”,低价的称呼为“亚某酸”;例如:硫酸(H2SO4)、亚硫酸(H2SO3)等.②把不含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氢某酸”;例如:氢氯酸(俗称盐酸,HCl)、氢硫酸(H2S)等.(3)碱一般称呼为“氢氧化某(或亚某)”;例如: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等.(4)盐的称呼也分为两种:①把不含氧元素的盐称呼为“某化某或亚某”,例如,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等.②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某或亚某”,例如,硫酸铁[Fe2(SO4)3]、硫酸亚铁(FeSO4)等.
4.涉及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时,一定要联系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来进行.
9.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是指根据化合价的原则,结合着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来推算化学式中某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或者是来推断化学式;或者是推算化学式中某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等等.
例如,计算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解析:在SO2里,O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硫元素肯定为正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列:x+(﹣2)×2=0,解得:x=+4.答: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又如,含有氯元素的酸有多种,高氯酸是其中的一种.已知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则高氯酸的化学式是( )
A.HCl B.HClO C.HClO3 D.HClO4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氢元素为+1,就不难看出选项A是明显不对的;观察比较后三个选项可得,它们只是含有的氯原子的个数不同而已;又知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因此,可以设:氯原子的个数为x,列:(+1)+(+7)+(﹣2)x=0,解得:x=4.故选项D是正确的.
同理可得,交通警察常用装有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K2Crx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因为乙醇分子可以使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硫酸铬.已知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那么,重铬酸钾的化学式中x的值为 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化合价和离子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书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互推算或根据化合价推算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式推算化合价时,首先要辨析一下物质的类别,如果是单质,其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也就不用推算了,根据“在单质中,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的原则可知,其化合价为零;如果是化合物,然后再设未知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即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或题中给出的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等),列等式求解即可.但是,列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的个数不能忽略了;还有,化合价的正、负(特别是负价)也不容忽视.最后,求解的结果一定要带有正、负号,特别是,正号不能省略不写.
2.根据化合价推断化学式或推求化学式中的部分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时,比较明显的采用交叉正、负化合价数值的方法即可,复杂一点的,要先设未知量,然后,再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列等式求解即可.
10.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是指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式来计算某物质中所含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公式是:“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当然,如果知道了物质中各元素的实际质量,就可以利用元素的实际质量来直接相比即可.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或者是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公式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但是计算出来的元素的质量比与利用元素的实际质量计算出来的是相等的.因为,各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都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当然,可以利用该标准推算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即某原子的实际质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但是当用来计算元素的质量比的时候,这个标准又以约数的形式被约分掉了;所以,按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采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是根本不会影响各元素的质量比的.
2.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
3.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时,可以先将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设为x,然后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4.有时还会利用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计算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如,如果已知或已求氧化铁(Fe2O3)中的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即56×2:16×3),那么就可以推算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即7÷(7+3)×100%],也可以推算出氧元素的为30%.
11.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是指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式来计算某物质中所含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当然,如果知道了物质和其中某元素的实际质量,就可以利用公式该元素的实际质量/该物质的实际质量×100%来直接相比即可.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或者是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公式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都是原相对质量而不是实际质量,但是计算出来的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利用元素和物质的实际质量计算出来的是相等的.因为,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都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当然,可以利用该标准推算出原子和分子的实际质量(即某原子或分子的实际质量=该原子或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但是当用来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时候,这个标准又以约数的形式被约分掉了;所以,按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时,是根本不会影响各元素的质量比的.
2.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并且,计算数据要准确,除不尽的按照题目的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没有要求的最好保留两位小数,最少也要保留一位小数.
3.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时,可以先将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设为x,然后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4.有时还可以利用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计算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如,如果已知或已求氧化铁(Fe2O3)中的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即56×2:16×3),那么就可以推算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即77+3×100%],也可以推算出氧元素的为30%.
1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是指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先求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结合化合物的质量来求解其中某元素的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计算.计算公式是:“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而结合该化合物的质量来计算其中该元素的质量;或者利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结合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来反推该化合物的质量”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解答这类综合性的计算题时,最好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来做.即先计算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用它乘以该化合物的质量,从而得出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并且,一定要注意质量的单位是不可忽略的.
2.在利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结合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来反推该化合物的质量时,也是最好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来做.即先计算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用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除以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从而得出该化合物的质量.并且,一定要注意质量的单位是不可忽略的.并且,计算数据要准确,除不尽的按照题目的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没有要求的最好保留两位小数,最少也要保留一位小数.
13.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别是指元素符号、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等及其周围的四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具体内容如下:
1.元素符号宏观上表示元素,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既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等等.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部分元素符号还能表示由它所组成的物质等;不过,这些物质必须是由原子构成的才行.实际上,此时元素符号所表示的物质意义,其实是该元素符号的兼职身份(即该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就是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因此,这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只是那两个基本意义了;它还能表示物质及其组成或构成等.例如,Fe除了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以外,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等.
2.化学式宏观上表示物质及其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3.离子符号整体上表示一个该离子,右上角表示一个该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4.四种数字的含义是这样的:(1)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例如,2H2表示2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等等.(2)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例如,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原子;SO4表示一个硫酸根中含有四个氧原子;等等.(3)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H+表示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SO4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二个单位的负电荷;等等.(4)化学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在该化合物里该元素或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例如,H2O﹣2表示在水中氧元素显﹣2价;NaOH﹣1表示在氢氧化钠中氢氧根显﹣1价;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离子符号的意义、化合价、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分子的构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根据化学符号表述它及其周围四种数字的意义、根据相关的意义来书写其相应的化学符号”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一直是多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跟化学符号中所有元素符号和数字都有关系.并且,此时的化学符号只有微观含义,不能再表示其宏观含义了.但是,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跟其前面的数字是无关的.例如,在2H2中,前面的2表示2个氢分子(它与右下角的2是有关系的,当没有这个2时,它就表示2个氢原子了);右下角的2表示1个氢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它与前面的2是无关的).
2.在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来书写相应的化学符号时,一定要规范、准确,不可丢三落四.
14.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9/10 21:32:19;用户:组卷25;邮箱:zyb025@xyh.cm;学号:41418988
菁优网APP 菁优网公众号 菁优网小程序【成分】碳酸钙
【规格】每粒含CaCO30.5g
【用法用量】温开水送服,每日两次,每次一粒
【成分】碳酸钙
【规格】每粒含CaCO30.5g
【用法用量】温开水送服,每日两次,每次一粒
微粒构成物质---江苏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微粒构成物质---江苏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共29页。
三年辽宁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之微粒构成物质: 这是一份三年辽宁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之微粒构成物质,共27页。
微粒构成物质---陕西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微粒构成物质---陕西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