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
    A. 15分钟B. 30分钟C. 45分钟D. 60分钟
    2. 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
    A. 9:40B. 10:10C. 10:40D. 11:10
    3. 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地点是( )
    A. 圣地亚哥B. 卡马国C. 马维尔拉D. 上海
    【答案】1. C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北京与国际空间站经度大致相差180°,所以国际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是大致绕地球旋转了一半,由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所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45分钟。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2题详解】
    由下图可知图中A点与120°E相距约为60°,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则A点地方时为6时,则北京时间此时约为10:00,结合上面分析,可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为10:45,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90分钟环绕地球1周,则1小时可绕行2/3的路程,空间站到达卡马国上空时,正值该地黑夜,国际空间站与地面较近,此时无法反射到太阳光,不能被肉眼观察到,排除B。到达马维尔拉上空时,正处于黎明,人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空间站,C符合题意;空间站约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不会经过圣地亚哥,排除A;当国际空间经过上海时,为白昼,由于太阳光线太强,可能用肉眼无法看见,排除D。故答案选C。
    【点睛】无论是国际空间站还是中国空间站,运行轨道都不在赤道正上方,而是与赤道存在倾角,国际空间站与赤道倾角为51.64度。
    左图和右图分别为2021年5月1日21时和2日9时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形势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两个时刻之间,东京市民经历了( )
    A. 狂风暴雨B. 白雪飘飘C. 阴雨绵绵D. 艳阳高照
    5. 5月1日21时和2日9时,上海市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
    A. 西南风、东南风B. 东北风、西北风C. 西北风、东北风D. 东南风、东北风
    6. 四川某游客5月1日要畅游北京冬奥张家口滑雪场,你建议她最需要准备( )
    A. 雨具B. 遮阳伞C. 保暖服装D. 雪地鞋
    【答案】4. A 5. D 6. B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由图可知,两个时刻之间东京市民经历了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时伴随的有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D错误,A正确;冷锋过境时,冷气团势力较大,移动速度快,降水强度大、时间短,C错误;图中时间为5月,温度较高,降水类型为降雨,不会产生白雪飘飘的天气,B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在两个图中分别作过上海该地等压线的切线,然后做该切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压指向低压,最后上海位于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即可判断5月1日21时上海风向为东南风,2日9时风向为东北风,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5月1日,温度较高,不需要保暖和雪地鞋,CD错误;且北京位于高压系统控制下,气流辐散下沉,天气晴朗,所以该游客最需要准备遮阳伞,A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云、雨、雪、强风等天气现象。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常受到“西洛可风”(令人不适的热风,易导致干燥炎热的天气)的影响。该国渔业资源极其丰富,是非洲第一大产鱼国。下图示意摩洛哥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B. 地形C. 海陆位置D. 洋流
    8. 推测影响摩洛哥的“西洛可风”发生的季节及其风向( )
    A. 春季西北风B. 夏季东北风C. 秋季西南风D. 冬季东南风
    9. 摩洛哥沿海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表层与底层海水交换充分B. 洋流交汇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
    C. 冷海水上泛带来盐类物质D. 入海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盐类物质注入
    【答案】7. A 8. B 9.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结合图中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夏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西风从海洋带来水汽,使得西北部地区降水较多,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少;同时,西北部纬度较东南部偏高,西北部受西风的影响时间更长,降水更多,东南部受副高以及东北信风的影响时间更长,降水较少。其降水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A正确;地形以及海陆位置对该区域降水的空间差异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与大气环流相比,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C错;洋流主要影响沿岸地区,对区域整体降水的空间差异影响较小,D错。故选A。
    8题详解】
    注意“西洛可风”是令人不适的热风,易导致干燥炎热的天气。偏西风从海洋吹来,不会导致天气炎热干燥,排除AC;冬季,该区域主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相对偏多,D错;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区域受到东北信风的影响,东北风从干燥的陆地吹来,炎热干燥,B正确,故选B。
    【9题详解】
    摩洛哥西北沿海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为离岸风,表层海水吹走,底层冷海水上泛带来盐类物质,浮游生物丰富,鱼类资源丰富,C正确;表层海水被带走,并非表层与底层海水交换充分,A错;该区域并不是受洋流交汇的影响,B错;图示区域降水整体偏少,入海河流较少,D选项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C。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等,可以巧记为“伟大的海洋人”。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 构造运动B. 流水
    C. 冰川D. 风
    11.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 地面沉降B. 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D. 冻融塌陷
    12. 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 水土流失B. 沼泽化
    C. 土地沙化D. 盐碱化
    【答案】10. B 11. C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是流水,B对;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A错;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错;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D错。
    11题详解】
    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A错;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B错;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D错。
    【12题详解】
    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
    【点睛】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盐碱化形成的条件主要由: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水分易蒸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使地下水水位较高,地下水中盐分容易在地表累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会抬高地下水水位;沿海区采水导致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盐度增大,蒸发后更多盐分上升到土壤表面。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4.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15.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 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 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 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13. D 14. C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对河床的侵蚀严重,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北段有汾河支流汇入,增大河流流量,中段河流流量大,加之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会使河床摆动范围增大,与题干矛盾,排除①②;故摆动范围较小可能与该处峡谷河流地貌及两岸坚硬岩石难以侵蚀有关,③④正确。故选C。
    【15题详解】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在主汛期,渭河洪峰的汇入会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水流不畅,流速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泥沙淤积增强,含沙量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形影响流速,河流水量大小跟区域气候有关,要注意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多少主要与河流水量、搬运能力以及流域植被覆盖程度相关。
    二、综合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纪冰期时,呼伦湖区域冰川广泛发育。距今约1万年前,气候逐渐转暖,呼伦湖形成。近100年来,湖水发生了两次扩张和收缩。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其流向随呼伦湖的扩张和收缩发生改变。下图为呼伦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简述内力作用与气候变化在呼伦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推测呼伦湖收缩期新开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
    (3)与扩张期相比,收缩期呼伦湖水体盐度较高,分析其原因。
    【答案】(1)受地壳运动影响,呼伦湖区域断裂下陷形成湖盆。冰期时气温低,冰川累积量大,冰期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汇入湖盆形成湖泊。
    (2)自东北流向西南(或由海拉尔河流向呼伦湖)。呼伦湖收缩期,湖泊水位下降,新开河河水水位高于呼伦湖湖水水位,河水流向湖泊。
    (3)入湖河流不断带来盐分(矿物质);收缩期,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联系的通道(新开河),其流向为流入呼伦湖,湖水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该区域降水较少,随着湖水蒸发,湖泊萎缩,盐分富集。
    【解析】
    【分析】本题以呼伦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内力作用与气候变化在呼伦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呼伦湖收缩期新开河的流向、收缩期呼伦湖水体盐度较高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内力作用角度:由于地壳运动,呼伦湖区域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湖盆。从气候变化角度:第四纪冰期时,气温较低,呼伦湖区域冰川广泛发育,而后由于气候逐渐转暖,冰川融化,大量水源汇入湖盆,形成呼伦湖。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联系通道”,呼伦湖收缩期时,湖水水位下降,新开河的河水水位高于湖水水位,因此此时是河水补给湖水,故新开河河水流向呼伦湖,可推测新开河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收缩期时,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河水汇入湖泊中,河流带来大量盐分,而湖泊由于水位较低,且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除,加之收缩期时该区域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因此湖泊水量不断减少,盐分不断累积,导致湖水盐度升高。
    17. 阅读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雅鲁藏布江(雅江)河谷宽谷与峡谷相间分布,其中宽谷是风成沙丘的典型分布区。河岸和河漫滩流水沉积物是雅江风成沙丘的主要物质来源。通过对雅江河谷1000多公里14个采样点的沙丘表层沉积物进行系统采样(如图),分析了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发现沙丘沉积物粒度存在区域特征,但在流域尺度上并无统一的空间变化,尤其D7沙丘以东,沙丘沉积物粒度变化不明显。沙丘沉积物粒度以细砂和中砂组分为主,还有粉砂、粗砂等混杂,分选性总体较差。据统计,河谷区年最多大风日数达172天,极大风速可达32.5m/s。
    (1)简述雅江宽谷河段为沙丘发育提供物源的过程。
    (2)试对雅江峡谷河段一般没有风积地貌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3)从风力搬运的角度简析沙丘物质分选性较差的原因。
    【答案】17. 洪水期,挟带大量泥沙的洪水进入宽谷,流速减缓,泥沙在河岸和河漫滩大量沉积;宽谷河水较浅,泥沙沉积位置浅;枯水期河岸和河漫滩大量出露;经过蒸发,泥沙变得干燥、疏松,为风力侵蚀和搬运创造条件。
    18. 水流湍急,河床上细小流水沉积物少;狭管效应明显,风力大,沙粒难以沉降;河谷狭窄,缺乏风积地貌的发育空间。
    19. 河谷风力较大,搬运能力强,大小沙粒均被搬运;河谷较狭窄,搬运距离短;沙粒被搬运时间短(不具备分选的时空条件),快速沉积,分选性差。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雅鲁藏布江(雅江)河谷风沙地貌发育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风力堆积,河流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河岸和河漫滩流水沉积物是雅江风成沙丘的主要物质来源。结合所学知识,雅鲁藏布江河流落差大,河流整体流速较快,在洪水期,水位高,水量大,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明显增大,夹带大量泥沙的洪水进入宽谷后,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岸和河漫滩等相对平缓的的地区沉积;枯水期时,水位下将,由于宽谷相对平缓,河水较浅,在枯水期河岸和河漫滩大量出露;裸露的沉积物经过日晒风吹,水分蒸发,泥沙变干,疏松,加之没有植被覆盖,容易被外力侵蚀,给风力侵蚀搬运创造了条件,为沙丘发育提供沙源。
    【小问2详解】
    本小题可从沙源、动力条件、沉积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雅江峡谷河段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小颗粒物质被水继续搬运,河床沉积物主要为大颗粒物质,不能为沙丘发育提供沙源;峡谷地貌,形成狭管效应,风力较大,风力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沙粒难以沉积;峡谷地段河流流速快,沉积作用弱,缺少大块平缓陆地,沙丘没有发育空间。
    【小问3详解】
    主要从风力大小、搬运距离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河谷区年最多大风日数达172天,极大风速可达32.5m/s”可知,该河谷风力大,风的搬运能力强,大小颗粒均可能搬运;且河谷较为狭窄,搬运距离较短,因此在较短距离和时间内,风受到阻碍,风力降低,其携带的颗粒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分选,一同沉积,导致分选性差。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答案】(1)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气候干旱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域面积减少;地表裸露面积扩大,沙源丰富。
    (2)丙地。受低压槽控制,位于冷锋锋后;风速大,挟沙能力强。
    (3)偏北风转为偏西风;丙地气温有所降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以澳大利亚历史上经历的一场严重沙尘暴事件为情境,涉及了沙尘暴形成条件、有关天气系统等内容,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小问1详解】
    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到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因此丙地位于冷锋锋后;风速大,挟沙能力强。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巴厘岛火山遍布由于, 巴厘岛河流地貌发育过程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猛犸象盛行时期,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