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70分)
1.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反映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C. 细胞学说的提出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D. 细胞能够独立地完成所有生命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由老细胞分裂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反映了生物界统一性,A正确;
B、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并为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B错误;
C、细胞学说的提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并未提出细胞能够独立地完成所有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A。
2.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 一个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形成群落
C.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没有非生物部分D. 血液在动物体内属于器官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大肠杆菌为单细胞生物,因此一个大肠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A正确;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动植物没有包含该区域中所有的生物,因而不属于群落层次,B错误;
C、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可以包含非生物部分,如生态系统中包含其中所有的生物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C错误;
D、血液是由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组成的,因而在动物体内属于组织,D错误。
故选A。
3.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不能独立生存
C. 遗传物质是DNA
D. 没有膜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原核生物不具备线粒体,但有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因此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原核生物具备生物结构,能独立生存,B错误;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
D、原核生物具备膜结构,如生物膜,D错误。
故选C。
4. 茶叶生产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受到人们的喜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
B. 茶叶和人体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有差异
C. 新鲜茶叶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
D. 新鲜茶叶细胞内富含Zn、Mg等多种微量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 有机物是蛋白质。
【详解】A、在生物体内,占细胞鲜重比例最高的化合物是H2O,所以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A正确;
B、不同生物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有差异。所以茶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也大致相同,但含量有差异,B正确;
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主要含有的是自由水,所以新鲜茶叶在炒制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C正确;
D、Mg是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D。
5. 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下列有关水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水都是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
B. 多细胞生物的所有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C. 将小麦种子晒干失去所有水分,便于储藏
D. 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会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与结合水的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与代谢强度的关系:①一般情况下,代谢活跃时,生物体含水量在70%以上,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不活跃或进入休眠。 ②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如干种子内所含的主要是结合水,干种子只有吸足水分--获得大量自由水,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2、与抗逆性的关系: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旱生植物比水生植物具有较强抗旱能力,其生理原因之一就是结合水含量较高。
3、水对生命活动的影响:①对代谢的影响:自由水含量高--代谢强度强。②对抗性的影响:结合水含量高 --抗寒、抗旱性强。
【详解】A、在细胞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A错误;
B、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B错误;
C、晒干的种子中自由水的量与结合水的量的比值下降,细胞代谢水平降低,便于储藏,但没有失去所有自由水,C错误;
D、细胞内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这样水就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D正确。
故选D。
6.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中,中国企业成为大赛最大饮料赞助商,各种功能性饮料可为运动员补充水、能量、无机盐等。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铁,不能合成血红素引起的
B. 镁是构成类胡萝卜素的成分之一,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C. 当运动员大量出汗后只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
D.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大量摄入碘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铁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体内缺乏铁,不能合成血红素,造成缺铁性贫血,A正确;
B、Mg是叶绿素的成分,叶绿素能吸收光能,缺Mg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B错误;
C、当运动员大量出汗后,会丢失水分和无机盐,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无机盐,C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常在食盐中加碘可以预防缺碘引起的疾病,但在摄碘的过程中一定要控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健康,D错误。
故选A。
7. 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可产生特定的显色反应
B. 脂肪检测时滴加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洗去浮色
C. 高倍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时,可以看到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
D. 用黑藻叶片作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时,需要染色才能观察清晰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详解】A、高温处理的蛋白质的肽键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能够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据此可鉴定蛋白质的存在,A正确;
B、脂肪检测时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是为了洗去浮色,这样可以防止染色剂本身的干扰,便于观察,B错误;
C、高倍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时,不能看到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C错误;
D、叶绿体本身有颜色,在用黑藻叶片作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即可观察清晰,D错误。
故选A。
8. 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膜中含有的脂质是磷脂和胆固醇B. 有的脂质具有调节作用,例如性激素
C. 脂质相比糖类H含量较低,O含量较高D. 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动植物细胞膜中都含有的脂质是磷脂,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错误;
B、有的脂质,如性激素具有调节作用,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成熟,B正确;
C、脂质相比糖类,脂质中H含量较高,O含量较低,因此在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因而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C错误;
D、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因此熔点较高,其在常温下呈固态,D错误。
故选B。
9. 蜂蜜、花朵、浆果中的大部分果糖以蔗糖形式存在;在动物肝细胞中,17%的果糖转化为糖原,20%~50%的果糖转化为葡萄糖,剩余的代谢为脂肪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蔗糖会在消化道内水解为果糖和葡萄糖
B. 可用斐林试剂鉴定葡萄糖,但不能鉴定果糖
C. 在肝细胞中,果糖单体连接形成肝糖原
D. 食用果糖可补充能量,又不会导致肥胖
【答案】A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和几丁质。
【详解】A、蔗糖是二糖,会在消化道内水解为果糖和葡萄糖,A正确;
B、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均能用斐林试剂检测,B错误;
C、在肝细胞中,葡萄糖单体连接形成肝糖原,C错误;
D、食用果糖可补充能量,在动物肝细胞中,17%的果糖转化为糖原,20%~50%的果糖转化为葡萄糖,剩余的代谢为脂肪酸,脂肪酸可用于脂肪的合成,导致肥胖,D错误。
故选A。
10. 如图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过程简图,①~③表示相关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氨基酸→①→ 二肽→②→ 多肽→③→ 蛋白质
A. ①、②、③表示脱水缩合
B. ③过程不相同,合成的蛋白质也不相同
C. ①②过程形成的化学键相同,③过程没有新化学键形成
D. 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详解】A、①②过程都是脱水缩合,但③过程不是脱水缩合,而是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A错误;
B、蛋白质的多样化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③过程是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故③过程不相同,合成的蛋白质也不相同,B正确;
C、①②过程形成的化学键相同,都是肽键,③过程可能有新化学键形成,如二硫键,C错误;
D、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是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而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D错误。
故选B。
11. 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但不会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结构式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脑啡肽由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B. 将脑啡肽完全水解,需要3个水分子
C. 若脑啡肽的氨基酸序列改变,会失去镇痛功能
D. 宜皮下注射脑啡肽而不宜口服
【答案】B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氨基酸的种类是由R基决定的,根据图示可知,图中含有5个氨基酸,但是R基只有4种,因此,脑啡肽由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A正确;
B、脑啡肽中含有4个肽键,所以将脑啡肽完全水解,需要4个水分子,B错误;
C、若脑啡肽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则会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失去镇痛功能,C正确;
D、脑啡肽的本质为五肽,口服会在消化道内被水解而失去功效,故宜皮下注射脑啡肽而不宜口服,D正确。
故选B。
12. 核酸广泛存在于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和RNA各含四种碱基,二者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
B. 真核细胞中含有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C.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储存着大量遗传信息
D. DNA彻底水解产物有4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决定了核酸分子的多样性。DNA中含有A、T、G、C四种碱基构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RNA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构成的四种核糖酸。
【详解】A、DNA中含有A、T、G、C四种碱基,RNA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二者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DNA和RNA,核糖体含有RNA,所以都含有RNA,B正确;
C、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C正确;
D、DNA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A、T、C、G四种碱基,有6种,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属于生物大分子
B.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C. 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D. RNA属于生物大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都是生物大分子,A正确;
B、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B正确;
C、纤维素和淀粉、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几丁质的单体不是葡萄糖,C错误;
D、RNA属于生物大分子,由多个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D正确。
故选C。
14.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B. 核糖体的形成都需要核仁的参与,细胞代谢越旺盛,核仁越大
C.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膜上的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D. 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生物独有的,原核生物无生物膜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分裂期为染色体,分裂间期为染色质,A正确;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代谢越旺盛需要合成的蛋白质越多,核仁越大,B正确;
C、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磷脂没有特异性,C错误;
D、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膜等结构的总称,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无生物膜系统,D正确。
故选C。
15. 如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膜,则B面为细胞内侧,A面为细胞外侧
B. 所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必需通过①结构
C. ③是磷脂分子的头,具有疏水性,④是磷脂的尾,具有亲水性
D. 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种类和数目越多,其功能越复杂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端,④表示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尾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所以A面为细胞膜外表面,B面为细胞质基质,A正确;
B、糖蛋白并非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不需要糖蛋白,B错误;
C、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亲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疏水性,C错误;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就越多,D错误。
故选A。
16. 如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 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b、c、d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 图中a、b、c中分别进行的是脱水缩合、蛋白质初步加工、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再次加工过程
C. 图中 e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该过程不在原核细胞中进行,因为原核细胞中无 a、b、c、e等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其中a是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是内质网,对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行粗加工;c是高尔基体,负责对蛋白质进行再加工;d是细胞膜,将合成好的蛋白质胞吐(外排)出细胞;e是线粒体,为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供能。
【详解】A、激素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它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包装,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可知a、b、c、d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A正确;
B、图中a、b、c、中分别进行的是脱水缩合、蛋白质初步加工、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再次加工、包装、运输,B正确;
C、e是线粒体,为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供能,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
D、原核细胞有且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含有a核糖体这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D。
17.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由双层膜构成
C. 核孔是DNA、RNA、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体和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在分裂间期是丝状的染色质,在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染色体;核仁与rRNA的合成有关,也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会通过核孔出细胞核,因此核孔具有选择性。
【详解】A、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
B、核膜是双层膜,能将核内物质与核外物质(即细胞质)分开,B正确;
C、DNA不会出细胞核,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错误;
C、DNA主要存在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C。
18. 如图1-4表示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率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1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2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 若将图2与图4的曲线补充完整,则两曲线的起点均应为坐标系的原点
D. 影响图中A、C两点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限制B、D两点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可能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图2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图3说明该物质运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图4表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1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正确;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2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正确;
C、图4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C错误;
D、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氧气浓度,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D正确。
故选C。
19. 细胞膜上存在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的物质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转运蛋白跨膜运输物质的速率
B. 载体蛋白磷酸化伴随能量的转移,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 Na+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时,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D. 水分子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通道蛋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
【详解】A、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转运蛋白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活性,故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转运蛋白跨膜运输物质的速率,A错误;
B、载体蛋白磷酸化伴随能量的转移,其空间结构和活性也发生改变,B正确;
C、Na+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C错误;
D、水分子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参与,D错误。
故选B。
20. 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下列酶促反应能取得预期实验效果的是( )
A. 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
B. 用一定量的蔗糖酶和蔗糖溶液来测定蔗糖酶的活性
C. 用过氧化氢酶和Fe3+作为催化剂来探究酶的专一性
D. 用淀粉溶液作为底物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促反应原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
【详解】A、不可选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水解, 因为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A不合理;
B、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选用定量的蔗糖酶和定量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得到的是酶促反应速率可代表蔗糖酶的活性, B合理;
C、可选用过氧化氢酶和Fe3+作为催化剂来探究酶的高效性,不能探究酶的专一性,C不合理;
D、不能选用淀粉溶液作底物来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D不合理。
故选B。
21.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和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专一性有关
B. 过酸、过碱、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
C. 细胞中化学反应的有序进行,与酶在细胞中的分布有关
D.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而代谢的发生离不开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亲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A正确;
B、过酸、过碱和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低温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是酶的空间结构不被破坏,也不会失活,B错误;
C、细胞中各类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序进行,与酶在细胞中的分布有关,如植物叶肉细胞,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在叶绿体,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这样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细胞内不同区室同时进行,互不干扰,C正确;
D、细胞中每时每都进行着许多生化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D正确。
故选B。
22.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的合成伴随着ATP的生成
B. 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D.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答案】C
【解析】
【分析】1、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蛋白质的合成是吸能反应,伴随着ATP的分解,A错误;
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C正确;
D、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进行水浴加热,会改变反应的温度,因此如果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碘液检测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C。
23.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蓝细菌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的部位主要是线粒体
B. 1个ATP分子含有3个磷酸基团和2个特殊化学键
C. 叶肉细胞产生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和化学能
D. ATP在细胞中含量很低, ATP 与ADP可以迅速转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ATP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细胞中ATP含量很低,ATP 与ADP可以迅速转化,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的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细胞,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A错误;
B、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B正确;
C、叶肉细胞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中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中的光能,C正确;
D、ATP在细胞中含量很低,ATP 与ADP的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中的,D正确。
故选A。
24. 下图表示人体内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某些细胞中的①过程可以不消耗能量
B. ⑥过程的存在能说明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
C. ③过程可以产生人体的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D. 人体成熟红细胞能进行图中的①②④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①是葡萄糖进入细胞、②是葡萄糖转变为中间产物、⑤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详解】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⑥过程是丙酮酸可以转化成脂肪,说明细胞呼吸可以产生许多物质参与其他代谢反应,能说明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B正确;
C、血糖浓度过高时,部分血糖可以转化为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和脂肪等一些非糖物质,C正确;
D、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即图中①②⑤过程,D错误。
故选D。
25. 人体癌细胞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仍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数转移到ATP中
B. 癌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C.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消耗葡萄糖可能会更多
D. 癌细胞中消耗O₂和产生CO₂的场所均为线粒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氧呼吸第一个阶段的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发生的反应是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的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发生的反应是丙酮酸和[H]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详解】A、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数仍储存在未完全分解的有机物中,A错误;
B、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所以不管是有氧还是无氧呼吸,癌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B正确;
C、正常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而人体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所以相比之下,人体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可能会更多,C正确;
D、癌细胞中消耗O₂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产生CO₂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所以癌细胞中消耗O₂和产生CO₂的场所均为线粒体,D正确。
故选A。
26. 某生物兴趣小组向酵母菌培养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O2后,CO2的产生量与O2的消耗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假设酵母菌的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O2浓度为a时,呼吸底物(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
B. O2浓度为b时,酵母菌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C. O2浓度为c时,约有3/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
D. 若实验中的酵母菌更换为乳酸菌,则曲线Ⅰ、Ⅱ趋势均不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详解】A、曲线Ⅰ表示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的变化,曲线Ⅱ表示酵母菌有氧呼吸对氧气的消耗量的变化,在O2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因而可判断此时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而无氧呼吸消耗的底物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储存在酒精中,A错误;
B、O2浓度为b时,CO2产生量大于O2消耗量,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故酵母菌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正确;
C、O2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约占10/6÷[10/6+(12-10)2]=5/8,约有1-5/8=3/8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C错误;
D、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产生CO2,若实验中的酵母菌更换为乳酸菌,则曲线Ⅰ、Ⅱ走势均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27. 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抑制厌氧菌繁殖
B. 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C. 低温低氧干燥以延长水果保鲜时间
D.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防止肌肉出现酸胀乏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
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
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
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5、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
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详解】A、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A正确;
B、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
C、一定湿度、零上低温、低氧的环境可以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延长其保存时间,C错误;
D、提倡慢跑等健康运动有利于抑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乳酸,D正确。
故选C。
28. 2004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发表了《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2.72λ分辨率的晶体结构》,该捕光复合物主要分布于( )
A. 叶绿体基质B. 叶绿体类囊体
C. 叶绿体内膜D. 叶绿体外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叶绿体包含外膜和内膜双层膜,内部有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在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基粒上分布着许多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基质中分布着许多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详解】A、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分布着许多与暗反应有关的酶,A错误;
B、叶绿体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分布着许多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B正确;
C、D、叶绿体内膜和外膜不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捕光复合物不会分布于此,C、D错误。
故选B。
29. 某探究小组用无水乙醇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层析结束后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由上到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B. 画滤液细线时常画2~3次,目的是增加色素的量
C. 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D. 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黄绿色的叶绿素b
【答案】B
【解析】
【分析】液泡中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用90%的乙醇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时,只能提取到叶绿体中的色素,用层析液分离时,可以得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A错误;
B、画滤液细线时常画2~3次,目是增加滤纸条上色素的量,B正确;
C、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高,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所以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C错误;
D、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蓝绿色的叶绿素a,D错误。
故选B。
30. 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
A. 较高B. 较低
C. 无法确定D. 与A点基本一致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碳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合成;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进行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详解】分析曲线图,A点与C点时植物的光照强度都是n,但C点的二氧化碳浓度较A点高,在叶绿体基质中CO2和C5结合形成C3,C点时CO2浓度高,和C5结合形成C3的速率快,所以C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C3的量高于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C3的量,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1. 卡尔文等人研究了CO2转化为糖的途径:用放射性14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14C的去向,最后推断出C原子转移途径是( )
A. 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B. CO2→NADPH→三碳化合物
C. CO2→五碳化合物→糖类
D. CO2→五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故用放射性14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C原子转移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糖类,A正确。
故选A。
32. 如图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 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C. ①和②是姐妹染色单体
D. 该细胞中含有4个DNA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和②连在同一个着丝粒上,是姐妹染色单体,③为着丝粒。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详解】A、该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故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A正确;
BD、识图分析可知,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B正确,D错误;
C、①和②连在同一个着丝粒上,是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
故选D。
33. 如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示意图,此过程发生在( )
A. 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 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 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 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裂间期:主要是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丝分裂过程的特点: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详解】有丝分裂前期特点: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分析题图可知,部分核膜解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可见题图表示细胞分裂前期,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4. 某植物体细胞内有6条染色体,那么该植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和脱氧核苷酸链数依次是( )
A. 6、6、6、12B. 6、6、24、6
C. 6、12、12、24D. 6、24、1、48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详解】分裂间期发生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改变,仍为6条,但姐妹染色单体出现了,由0条变为12条,核DNA分子也由于进行了复制,数目由6个变成了12个,每个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所以脱氧核苷酸链的数目是24,即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和脱氧核苷酸链数依次是6、12、12、24,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5. 如图是某同学以洋葱根尖为材料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某个视野后拍下的照片。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视野中观察到紫色染色体是根尖被龙胆紫染色的结果
B. 实验中必须使用高倍物镜才能清晰观察到各分裂细胞图像
C. 视野中 a、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但核 DNA 数目相同
D. 视野中分裂期细胞多,说明洋葱根尖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经历时间比间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求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
【详解】A、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A正确;
B、显微镜观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视野,再转换到高倍镜才能清晰观察到各分裂细胞图像,B正确;
C、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两者DNA数量无差异,C正确;
D、视野中分裂间期细胞多,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 下图表示几种跨膜物质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________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
(2)CO2可通过图1中________(填字母)方式进出细胞。a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
(3)转运蛋白分为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两类。其中运输物质c的转运蛋白属于_______,在运输时物质c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与之结合。
(4)图2 是胡萝卜在含氧量不同的情况下从KNO3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图。则影响Ⅰ、Ⅱ两点和Ⅱ、Ⅲ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 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 蛋白质
(2) ①. b ②. 主动运输
(3) ①. 通道蛋白 ②. 不需要
(4) ①. 能量 ②. 载体蛋白的数量
【解析】
【分析】分析图1,a是通过主动运输,由细胞外运向细胞内,b是自由扩散,c、d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由膜外运向膜内,e是通过主动运输由细胞内运向细胞外。
【小问1详解】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
【小问2详解】
CO2可通过图1中b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a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
【小问3详解】
其中运输物质c的转运蛋白属于通道蛋白,在运输时物质c不需要与之结合。
【小问4详解】
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与载体和能量有关,据图可知:I、II两点在同一曲线(吸收NO3−)上,载体数量相同,因变量是氧浓度, I点大于II,I点有氧呼吸较强,提供能量较多,则主动运输吸收的NO3− 较多,影响I、II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能量;而II、III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一样,说明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一样,不同的是II所在的曲线NO3−载体数量多于III所在曲线K+载体数量,影响I、II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37.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绘制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细胞处于________期,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图A和图B中的染色体数之比为________,图B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比为________。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条。
(3)图B的下一时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________,最终扩展形成________。
【答案】(1) ①. 有丝分裂中 ②.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2) ①. 1:2 ②. 1:1 ③. 4
(3) ①. 细胞板 ②. 细胞壁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A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B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
【小问1详解】
图中A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A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B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图A和图B中的染色体数之比为1:2。图B中一条染色体上1个核DNA分子,因此图B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比为1:1,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
【小问3详解】
图B中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下一时期为有丝分裂的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最终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
38.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甲图表示_______________过程,乙图表示_______________过程。
(2)甲图中的物质A是______________,该物质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能为光合作用的______反应提供能量。分析甲图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水、二氧化碳浓度等。
(3)乙图中的物质B是__________,其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序号①和________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4)酵母菌中可以进行的过程是 ____________(填序号)
(5)自然界中少数的细菌(如硝化细菌)虽然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它们也属于____________(自养生物或异养生物)
【答案】 ①. 光合作用 ②. 细胞呼吸 ③. ATP ④. 暗 ⑤. 光照 ⑥. 丙酮酸 ⑦. 细胞质基质 ⑧. ② ⑨. ①②③ ⑩. 自养生物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表示光合作用,中A表示ATP;图乙表示细胞呼吸,其中①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B为丙酮酸,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④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据图分析:甲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乙图表示呼吸作用。
(2)甲图中的物质A是光反应由ADP和Pi产生的ATP;ATP参与暗反应阶段的三碳化合物还原,可为其提供能量;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主要影响光反应过程)、水、二氧化碳浓度等。
(3)乙图中的物质B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序号①和②,能彻底分解葡萄糖为二氧化碳和水,为有氧呼吸全过程。
(4)酵母菌为兼性厌氧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也能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可进行图乙的过程包括①②③。
(5)化能合成作用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该类生物为自养生物。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热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热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第三阶段,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