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1-6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前冲刺练习卷(人教版)
- (期末满分冲刺)期末考试综合素养测评三-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高频易错题必刷卷(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期末满分冲刺)期末考试综合素养测评三-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高频易错题必刷卷(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期末考前冲刺)期末质量检测--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常考易错题(全册)人教版(卷二) 试卷 0 次下载
- (期末考前冲刺)期末质量检测--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常考易错题(全册)人教版(卷三) 试卷 0 次下载
- (期末考前冲刺)期末质量检测--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常考易错题(全册)人教版(卷一) 试卷 0 次下载
(期末满分冲刺)期末考试综合素养测评三-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高频易错题必刷卷(人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期末满分冲刺)期末考试综合素养测评三-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高频易错题必刷卷(人教版),共13页。
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分)
1.哪种商品优惠的价钱少?( )
A.B.
C.D.
2.你步行一千米大约需要( )。
A.15秒B.15分钟C.1小时D.1分钟
3.一列火车下午2:15出发,路上用了4小时35分钟,下午( )到达。
A.6时30分B.6时50分C.6时55分D.7时
4.用竖式计算715-237,十位上不够减,从百位退1,退的1可以看作( )。
A.10个十B.10个百C.10个一D.1个十
5.下列( )问题不能用“12×4×2”解决。
A.长方形的长是14米,宽是2米,2个这样的长方形周长一共多少米?
B.每箱有12瓶饮料,每瓶2元,买4箱一共多少元?
C.游泳池长12米,小丽游了4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D.
6.一种细菌,经过1分钟由1个变成2个,再过一分钟由2个变成4个,经过4分钟,这种细菌的数量是最初的( )倍。
A.32B.4C.8D.16
7.下面图形阴影部分能表示的是( )。
A.B.C.D.
8.在两次数学测验中,第一次得100分的有8人,第二次得100分的有15人,两次都得100的有3人。这两次测验一共有( )人得了100分。
A.20B.11C.23D.18
二、填空题(共16分)
9.一支铅笔原来长18厘米,用去了10毫米,还剩( )厘米。
10.一辆山地自行车的价格是680元,王叔叔只带了636元,还差( )元。
11.张叔叔要去广州出差,从北京到广州的飞机票842元,火车票426元,坐火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 )元。
12.一袋洗衣粉重800克,5袋这样的洗衣粉一共重( )千克。
1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米.
14.有100位学生回答A、B两题都没回答对的有10人,有75人答对A题,有83人答对B题,有( )人A、B两题都答对。
15.乐乐上午9:35到达的儿童剧院,这场儿童剧已经开始了25分钟,这场儿童剧是( )时( )分开始的。
16.要使“431×□”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以填( )。
三、判断题(共8分)
17.时、分,秒中秒的单位最小,但是秒针走得最快. ( )
18.。( )
19.下图中,图形甲的周长>图形乙的周长。( )
20.A区回收了的空纯净水瓶,B区回收了的空饮料瓶,两个区回收瓶子的数量都是,由此可以判断两区回收瓶子数量是一样多。( )
四、计算题(共12分)
21.(6分)计算。(带★的要验算)
★602-379= 250×4= ★736+294= 703×8=
22.(6分)计算周长。
五、作图题(共6分)
23.(6分)根据下面的时间,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六、解答题(共42分)
24.(6分)实验小学早上7:50上课,中午11:20放学,下午1:00上课,到下午3:20放学。问学生一天在学校至少呆多长时间?
25.(6分)人民英雄麦贤得事迹陈列馆内上午有265人来参观,中午有206人离开。下午又来了187人,这时馆内有多少人在参观?
26.(6分)小刚和爸爸步测一座桥的长度,他们分别从桥的两端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爸爸走了115步,小刚走了109步。如果爸爸的平均步长是7分米,小刚的平均步长是5分米,这座桥的长是多少米?
27.(6分)小巧与小亚在相同的时间内看同一本书,小巧看了这本书的,接着小亚看了这本书的,他两人一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还剩下这本书的几分之几没有看?谁的阅读速度快一些?
28.(6分)国庆节期间,三(1)班同学在网上学手工制作的有23人,学健美操的有20人,两项都学的有10人。
(1)请把如图补充完整。
(2)学这两项的共有多少人?
29.(6分)学校打算靠墙围一块长方形绿地,购买了24米篱笆。如果按方案一围,绿地长多少米?如果按方案二围,绿地宽多少米?
30.(6分)一辆卡车运了500千克萝卜,800千克白菜,700千克土豆,一共运了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参考答案
1.B
【详解】A.348-240=108(元)
B.458-380=78(元)
C.325-265=60(元)
D.668-366=362(元)(优惠的价钱最多)
故答案为B
先分别计算出每种电话机现价与原价的差,即优惠的价钱,再比较出优惠价钱少的电话机即可.
2.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1分钟大约步行70米,15分钟大约步行1000米,即1千米。据此解答。
【详解】A.15秒大约步行15米;
B.15分钟大约步行1千米;
C.1小时大约步行4千米;
D.1分钟大约步行70米;
故答案为:B
【分析】解决本题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解答。
3.B
【分析】根据题意,用出发的时间加上经过的时间,可求得到达的时间,计算解答即可。
【详解】2时15分+4时35分=6时50分
所以,下午6时50分到达。
故答案为:B
4.A
【分析】笔算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7”在百位上,表示7个百,十位上的数不够减,从百位退1,退1可以看作1个百,即10个十;据此解答。
【详解】据分析可知:
用竖式计算715-237,十位上不够减,从百位退1,退的1可以看作10个十。
故答案为:A
5.D
【分析】A.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2个长方形的周长;
B.每箱有12瓶饮料,每瓶2元,用每箱的饮料瓶数乘箱数求出一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然后再乘每瓶的单价即可求解;
C.一个来回是2次,用4乘2求出游的次数,再乘12就是一共游的米数;
D.一列有4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里面有12个〇,一共有2列,先用12乘4求出一列的个数,然后再乘2即可求解。
【详解】A.2个这样的长方形周长一共:
(14+2)×2×2
=16×2×2
=32×2
=64(米)
不能用12×4×2解决;
B.买4箱一共: 12×4×2
=48×2
=96(元)
能用“12×4×2”解决;
C.一共游:12×4×2
=48×2
=96(米)
能用“12×4×2”解决;
D.○的个数:12×4×2
=48×2
=96(个)
能用“12×4×2”解决。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了整数的乘法及应用,同时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运用。
6.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经过1分钟,变成(1×2)个细菌。经过2分钟,变成(1×2×2)个细菌,每经过1分钟,细菌的个数就是前1分钟的2倍。即经过3分钟,变成(1×2×2×2)个细菌。经过4分钟,变成(1×2×2×2×2)个细菌。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2×2×2×2=16(个)
16÷1=16
经过4分钟,这种细菌的数量是最初的16倍。
故答案为:D
7.D
【分析】由题意可知,是指将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A、B、C都不是平均分。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注意“平均分”这个前提条件。
8.A
【分析】用第一次得100分的人数加上第二次得100分的人数,减去两次都得100的人数,求出这两次测验一共有多少人得了100分。
【详解】8+15-3=20(人)
这两次测验一共有20人得了100分。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集合问题,用各部分的总和减去重叠部分,求出实际总量。
9.17
【分析】用原来铅笔长度减去用去铅笔长度,求出还剩铅笔长度。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将用去铅笔长度换算成厘米,再进行计算。
【详解】10毫米=1厘米
18-1=17(厘米)
则还剩17厘米。
【分析】本题考查长度单位的换算,关键是明确要求还剩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则需要将用去铅笔长度换算成厘米。
10.44
【分析】自行车的价钱减去王叔叔带的钱即可解答。
【详解】680-636=44(元)
【分析】熟练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410
【分析】用飞机票的价钱减去火车票的价钱,求出坐火车比坐飞机便宜的钱数。将840估成840,426估成430,再进行计算。
【详解】842-426≈840-430=410(元)
坐火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410元。
【分析】本题关键是根据“大约”选择用整数减法估算方法进行解答。
12.4
【分析】一袋洗衣粉重800克,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5袋这样的洗衣粉一共重800×5=4000克.即4千克。
【详解】800×5=4000(克)
4000克=4千克
5袋这样的洗衣粉一共重4千克。
【分析】本题中前后的单位是不同的,因此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3.24
【解析】略
14.68
【分析】有100-10=90(人)至少回答对了一题,两题都答对的人数,即属于答对A题的75人,又属于答对B题的83人,则答对A题与答对B题的人数之和减去至少答对一题的人数即为两题都答对的人数。据此解答。
【详解】100-10=90(人)
75+83-90
=158-90
=68(人)
有68人A、B两题都答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集合的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要求的人数是答对A题与答对B题的学生的重叠部分。
15. 9 10
【分析】用乐乐到达儿童剧院的时间减去25分钟,求出这场儿童剧开始的时间。
【详解】9时35分-25分=9时10分
则这场儿童剧是9时10分开始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时间推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6. 2 3
【分析】要使得“431×□”的积是三位数,意味着百位上的4与该数相乘没有进位,结合4的乘法口诀可知,2×4=8,3×4=12,所以可以推出方框内最大可以填写的数;要使得积是四位数,则意味着可以进位,结合4的乘法口诀表也可以推出。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要使得积是三位数,方框内可以填写的数字是1、2,当这个数是2时,2与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乘均没有进位,因此最大是2;
要使得积是四位数,方框内可以填写的数字是3、4、5、6、7、8、9,最小是3。
17.√
【详解】根据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可知,时间单位有时、分、秒,秒的单位最小,但是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据此判断.
18.×
【分析】0与任何一个数相乘,还得0;任何数加0,还得这个数;依此计算并判断。
【详解】0×7=0,0+7=7,即0×7<0+7。
故答案为:×
【分析】熟练掌握有关0的乘法、加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
【分析】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甲和乙同处在一个长方形内,都占有一条长和一条宽,还有一条共用的共用边,据此解答。
【详解】甲的周长=长+宽+甲乙共用边;
乙的周长=长+宽+甲乙共用边;
甲的周长=乙的周长,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考查周长的理解和长方形的特征知识,掌握长方形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0.×
【分析】把A区所有的空矿泉水瓶平均分成6份,A区回收了其中的1份,所以A区回收了,把B区所有的空矿泉水瓶平均分成6份,B区回收了其中的1份,所以B区回收了,虽然都回收了,但A区所有的矿泉水瓶数量可能和B区所有的矿泉水瓶数量不相等,所以回收瓶子的数量可能不相等,可通过举例进行解答。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虽然都回收了,但A区所有的矿泉水瓶数量可能和B区所有的矿泉水瓶数量不相等。
例如:A区所有的矿泉水瓶数量是12个,回收了,回收的数量为:12÷6×1=2×1=2(个)。
B区所有的矿泉水瓶数量是18个,回收了,回收的数量为:18÷6×1=3×1=3(个)。
两小区回收瓶子的数量不相等,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属于分数的简单应用,把分数转化为份数,根据“等分”除法的意义,用除法求出一份是多少,进而求出其中的几份是多少。
21.223;1000;1030;5624
【分析】整数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加法验算时,用和减去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整数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减法验算时,用减数加上差,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详解】602-379=223 验算:223+379=602 250×4=1000
736+294=1030 验算:1030-736=294 703×8=5624
22.60厘米;96分米
【分析】图一为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图二为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依此计算即可。
【详解】(18+12)×2
=30×2
=60(厘米)
24×4=96(分米)
23.见详解
【分析】根据钟表的认识,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不是整时时,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多少分,就是几时多少分。
【详解】
【分析】认识钟表指针及时间的读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5小时50分钟
【分析】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分别求出实验小学上午和下午上课时间。再将求出的时间加起来解答。
【详解】上午上课时间:11时20分-7时50分=3(小时)30(分钟)
下午上课时间:3时20分-1时=2(小时)20(分钟)
3小时30分钟+2小时20分钟=5(小时)50(分钟)
答:学生一天在学校至少呆5小时50分钟。
【分析】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注意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
25.246人
【分析】上午参观的人数-中午离开的人数-下午又来的人数=这时馆内参观的总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详解】265-206+187
=59+187
=246(人)
答:这时馆内有246人在参观。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用加、减混合运算解答实际问题,应先找到题目中对应的关系再解答。
26.135米
【分析】由“爸爸走了115步,爸爸的平均步长是7分米”可求得爸爸走的路程为115×7,同理求得小刚走的路程,相加即可。
【详解】115×7+109×5
=805+545
=1350(分米)
1350分米=135米
答:这座桥的长是135米。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27. ; ;小亚;
【分析】根据加法的意义,求他两人一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用加法解答;根据减法的意义,求还剩下这本书的几分之几没有看,用减法解答;再根据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
1-=
﹥
答:他两人一共看了这本书的;还剩下这本书的没有看,小亚的阅读速度快一些。
【分析】本题考查分数的应用,掌握分析中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8.(1)见详解
(2)33人
【分析】(1)两项都学的有10人,用23减去10求出只学手工制作的人数,同理求出只学健美操的人数,再填图即可。
(2)求学这两项的共有多少人,把三部分的人数相加即可。
【详解】(1)23-10=13(人)
20-10=10(人)
(2)13+10+10
=23+10
=33(人)
答:学这两项的共有33人。
【分析】此题考查利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用,可借助图形解决问题。
29.16米;7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方案一需要篱笆的长度=长方形绿地的长+2个宽,因此用篱笆的总长度减2个4米,即可得到长方形绿地的长;方案二中,用篱笆的总长度减10米后,再除以2,即可得到绿地的宽,依此计算。
【详解】24-4×2
=24-8
=16(米)
(24-10)÷2
=14÷2
=7(米)
答:如果按方案一围,绿地长16米;如果按方案二围,绿地宽7米。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明确长方形绿地的周长等于篱笆的长度。
30.2000千克;2吨
【分析】用加法把三种蔬菜的千克数相加,就是一共运来了多少千克,1吨=1000千克,再把千克换算成吨即可。
【详解】500+800+700
=1300+700
=2000(千克)
2000千克=2吨
答:一共运了2000千克,合2吨。
【分析】熟悉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满分冲刺)期末考试综合素养测评三-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高频易错题必刷卷(苏教版),共14页。
这是一份(期末满分冲刺)期末考试综合素养测评三-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高频易错题必刷卷(苏教版),共15页。
这是一份(期末满分冲刺)期末考试综合素养测评三-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高频易错题必刷卷(人教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