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3 电流和电路(5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37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06 欧姆定律-【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苏科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05 欧姆定律(4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练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07 电功、电功率-【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苏科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01(范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专题01 内能(3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练28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展开·模块一 分子热运动
·模块二 内能
·模块三 比热容
模块一
分子热运动
1.(2023上·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吊起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柱没有被拉开是因为分子之间没有斥力
B.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C.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这个实验要将铅柱底面削平并紧压在一起,是为了排除空气,利用大气压强
【答案】C
【详解】ABC.由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可知,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将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此时分子间的距离很小,表现为引力,所以两铅柱就会结合起来,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但不能说明存在斥力,也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没有斥力,故C正确,AB错误;
D.这个实验要将铅柱底面削平并紧压在一起,是为了使两铅柱间距离尽可以减小,使分子引力起作用,而不是为了排除空气,利用大气压强,故D错误。
故选C。
2.(2023上·河北廊坊·九年级统考期末)廊坊的四季风景秀丽,下列景色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御龙河畔柳絮飞扬B.夏天,人民公园荷花飘香
C.秋天,美丽的大清河上水波荡漾D.初冬,金色的银杏树叶随风飘舞
【答案】B
【详解】ACD.分子的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无法直接用眼睛看到的,故柳絮飞扬、水波荡漾、树叶随风飘舞都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的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
B.荷花飘香,闻到花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3上·山东菏泽·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
A.注射器中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B.两个小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大露珠
C.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后可以悬吊重物D.向上提玻璃板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答案】A
【详解】A.注射器中的空气很容易压缩,说明气体中分子间隔比较大,故A符合题意;
B.两个小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大露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后可以悬吊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向上提玻璃板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3上·贵州毕节·九年级统考期末)每年三月底,普底景区的杜鹃花就盛开了。站在数花峰顶向远处眺望,可以一览众花峰,百里杜鹃尽收眼底,美不胜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晨的普底景区雾气蒙蒙,像抹了一层纱,雾滴随风四处飘荡,这是扩散现象
B.清晨,杜鹃花上沾满了露珠,微风拂过,小露珠结合成了大露珠,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
C.站在杜鹃花海中,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奇奇将100mL水和100mL乙醇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该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答案】A
【详解】A.雾滴随风四处飘荡,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分子之间有引力,小露珠在分子间作用下结合成了大露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站在杜鹃花海中能闻到花的香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100mL水和100mL乙醇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该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水分子进入乙醇分子中,乙醇分子进入水分子中,导致水和乙醇的总体积变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3上·湖南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道州北宋时期,理学鼻祖周敦颐先生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的原理是( )
A.花香的分子间存在斥力B.花香的分子间存在引力
C.花香的分子在做热运动D.花香的分子间存在空隙
【答案】C
【详解】在很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空气中扩散的结果,本质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3上·四川乐山·九年级校考期末)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用高压锅煮饭熟得快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
C.洗碗时“油花”漂在水面上,其原因是油的密度比水小
D.一小勺盐放入满杯的水中,水未溢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D
【详解】A.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这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液体的沸点与其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熟的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洗碗时“油花”漂在水面上,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油的密度比水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小勺盐放入满杯的水中,水没有溢出,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盐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盐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3上·湖北孝感·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描述的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细雨霏霏B.雪花飞舞C.花香四溢D.尘土飞扬
【答案】C
【详解】ABD.细雨霏霏、雪花飞舞、尘土飞扬,都是肉眼看得见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BD不符合题意;
C.花香四溢,是花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3上·四川广元·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现象,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 )
A.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1滴水中约含1×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答案】C
【详解】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A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飘着桂花的香气,这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C.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的,故C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
D.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1滴水中约含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D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3上·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甲: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乙:在热水、冷水中同时各滴入一滴蓝墨水,静置片刻后杯中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A.甲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甲实验中两瓶的位置可以互换
C.乙实验中蓝墨水一直在做机械运动
D.乙实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答案】AD
【详解】A.甲实验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甲实验中两瓶的位置不可以互换,故B错误;
C.乙实验中蓝墨水的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乙实验的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D正确。
故选AD。
10.(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甲、乙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装有常温下的水,另一杯装有70℃的热水,同时向两只杯子中分别滴入一滴黑色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现象可以判断 杯装的是热水,甲、乙现象不同说明 。
【答案】 乙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详解】[1][2]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同时将两滴黑墨水同时滴入温度不同的热水和冷水中,看到盛有热水的杯中先整杯水都变成黑色,就是由于温度高的热水分子运动的剧烈造成的,所以乙杯装的是热水。
模块二
内能
11.(2023上·河北承德·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B.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其内能就越多
【答案】B
【详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A错误;
B.同一物体分子个数是一定的,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则分子的动能就越大,从而物体的内能增加,故B正确;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C错误;
D.机械能和内能无必然的联系,所以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其内能不一定就越多,故D错误。
故选B。
12.(2023上·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没有内能
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其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答案】B
【详解】A.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误;
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变剧烈,分子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故B正确;
C.物体内能增加,其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晶体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13.(2023上·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现象中,发生能量转移的是( )
A.钻木取火B.弯折铁丝,铁丝发热
C.锯木头时锯条发热D.用热水袋取暖
【答案】D
【详解】A.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力对木头做功,使得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发生了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弯折铁丝,铁丝发热,是外力对铁丝做功,使得铁丝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发生了转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锯木头时,锯条和木头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发生了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手从热水袋吸热,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手的内能,是能量发生了转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3上·山西临汾·九年级统考期末)小辉同学在妈妈生日的时候特意学做了妈妈最喜欢的“拔丝红薯”。下列是他对做此道菜过程中的物理现象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很远处就能闻到油炸红薯的香味是扩散现象
B.炸熟的红薯可以拉丝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厨房内“白气”弥漫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炸”是利用了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使红薯块的温度升高
【答案】C
【详解】A.闻到香味,是香味分子进入人的鼻子的扩散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薯可以拉丝,是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厨房内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白气弥漫是小水珠的机械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炸红薯块时,红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3上·广东江门·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另一物体内能更大
B.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具有的热量越多
【答案】A
【详解】A.物体的内能由诸多因素决定:温度、质量、状态等。所以,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更大一些,故A正确;
B.此时物体的分子是运动的,所以,物体是具有内能的,故B错误;
C.零摄氏度的冰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C错误;
D.物体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多。但热量指的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如即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具有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16.(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火箭从地面向上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以下判断的错误是( )
A.火箭外壳的机械能增大
B.火箭外壳的内能增大
C.因为火箭升高,所以其外壳的分子势能增大
D.通过做功改变了火箭外壳的内能
【答案】C
【详解】A.火箭上升的过程中,速度增大,高度增大,所以火箭外壳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大,其机械能变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越来越高,其内能增大,这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火箭外壳的内能,故BD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火箭外壳的重力势能与其高度有关,但是它外壳的分子势能与火箭高度无关,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17.(2023上·河北唐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内能不一定相同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D.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答案】B
【详解】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质量、温度、体积有关,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故B正确;
C.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若内能小的物体温度高,故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故C错误;
D.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且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18.(2023上·四川南充·九年级校考期末)新冠疫情以来,许多家庭采用喷洒84消毒液消毒,不久后,整个房间都能闻到84消毒液的气味,这是 现象;小明用热水热盒装牛奶,热牛奶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
【答案】 扩散 热传递
【详解】[1]喷洒84消毒液后,整个房间都能闻到84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加热过程中,牛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
19.(2023上·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末)电影《长津湖》再现了中国志愿军战士艰苦作战的场景。在-40℃的严寒中战士们吃的土豆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必须用身体捂热变软之后才能吃,战士们只能靠搓手取暖。“土豆像石头一样坚硬”是因为土豆中的水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靠搓手取暖”是通过 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大。
【答案】 凝固 做功
【详解】[1]土豆像石头一样坚硬是因为土豆中的水由液态变成固态,这个过程叫凝固。
[2]战士们搓手取暖,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20.(2023上·广东江门·九年级统考期末)小莉把蚊香片放到电热驱蚊器的发热板上,蚊香片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蚊香片的内能的;通电一段时间后,整个房间里都能闻到蚊香的气味,这是 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
【答案】 热传递 扩散 无规则
【详解】[1]蚊香片放到电热驱蚊器的发热板上,发热板上的温度较高,会向蚊香片传递热量,蚊香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2][3]通电一段时间后,整个房间里都能闻到蚊香片的气味,这是蚊香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1.(2023上·山西临汾·九年级统考期末)艾灸是我国古老中医疗法,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传播。如图用艾柱熏烤患者的穴位时,看到烟雾练绕,闻到浓浓的艾草药香。其中 是扩散现象,艾灸的部位有温热感,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答案】 闻到浓浓的艾草药香 热传递
【详解】[1]闻到浓浓的艾草药香,这说明药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烟雾缭绕不是分子的运动。
[2]艾灸的部位有温热感,艾灸的部位吸收了热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22.(2023上·河北保定·九年级校考期末)“炙手可热”与“钻木取火”,从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来说,前者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后者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 。
【答案】 热传递 做功 等效的
【详解】[1] “炙手可热”是利用火加热把热量转移给了手,因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手的内能。
[2] “钻木取火”,是利用物体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3] 这两种方法都能使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效果相同。
23.(2023上·河南南阳·九年级校考期末)图甲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该物质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丙所示。
(1)某一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
(2)图丙中,图象a是根据温度计 (填“A”或“B”)的示数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图丙中,图象b对应的物质在第10min时,它所处的状态是 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9min时具有的内能。
【答案】 84 B 固液共存 大于
【详解】(1)[1]由图可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则此时的温度为84℃。
(2)[2]由图可知物质的熔点应小于水的沸点,图像b是根据温度计A的示数绘制的图像;图像a是根据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的图像。
(3)[3]因为结合图象b可知,当物质在第10min时,它正处于熔化过程中,则所处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则该物质在第10min时具有的内能大于第9min时具有的内能。
模块三
比热容
24.(2023上·山西晋中·九年级统考期末)汽车发动机冷却液通过在管道中循环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起到保护发动机的作用。小梦为挑选效果更佳的冷却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初温、 相同的甲、乙液体,同时放入同一烧杯中加热(如图所示)。
(2)多次实验后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得: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3)根据实验可知 (选填“甲”或“乙”)液体冷却效果更佳。
【答案】 质量 小于 乙
【详解】(1)[1]要探究两种液体的冷却效果,其实是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因此要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
(2)[2]两种液体的温度都从18℃升高到29℃,对甲加热了2分钟,对乙加热了5分钟。它们放在同一烧杯中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故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少。
(3)[3]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乙升高的温度低,因此乙的冷却效果好。
25.(2023上·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 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记录数据并绘制出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 4min 内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而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升高的温度 ;若要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需要加热时间更长;
(3)换用多种液体进行实验,发现不同物质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 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 质量 等于 多 水 1kg 1℃
【详解】(1)[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
(2)[2][3]由于加热器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也相同,在 4min 内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由于煤油吸热能力弱,根据图像可知,相同加热时间,而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升高的温度多。
[4]当两种液体都由30℃升高到60℃时,煤油需加热4min,水则需要加热8min,即若要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水需要加热时间更长。
(3)[5][6]物质的吸热能力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根据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可知,它在数值上等于1kg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6.(2023上·山东泰安·九年级统考期末)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 ;
(2)若本实验共消耗酒精,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
(3)加热,水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4)由图乙可知,如果要使水和煤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煤油吸收的热量。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煤油的比热容是
(6)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但要减少加热的时间,可采取的做法 。
【答案】 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 等于 水 大于 98 减少水和煤油的质量
【详解】(1)[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可以测量出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从而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
(2)[2]先进行单位换算
m=20g=0.02kg
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3)[3]由于使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10min,放出热量相同,被加热物体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所以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4)[4] [5]由图乙可知,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要慢一些,所以如果要使水和煤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5)[6]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当不断加热后温度不变时的温度值即为该物质的沸点,所以水的沸点是98。
[7]因为温度由68升高到98,加热水用的时间是加热煤油用的时间的2倍,则
根据公式可知
已知,因此
(6)[8]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但要减少加热的时间,即减小,根据公式,分析得到可采取的做法是减少水和煤油的质量。
27.(2023上·江西赣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
(2)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
(3)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6)关于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酒精灯火焰的大小相同 B.火焰与烧杯底距离相等
C.烧杯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沙子 D.使用相同的烧杯
【答案】 天平 停表 吸收热量的多少 大于 沙子 水的导热性比沙子好 C
【详解】(1)[1][2]实验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要用到天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要用到停表。
(2)[3]在此实验中,由于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观察或测量,要利用转换法,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加热的时间比沙子长,则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4)[5]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加热的时间比沙子长,即沙子比水升温快,所以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
(5)[6]由于水的导热性比沙子好,所以刚开始加热时,水局部升温较快。
(6)[7]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加热时要控制酒精灯火焰大小相同、火焰与烧杯底距离相等、使用相同的烧杯装入等质量的水和沙子,由于水和沙子的密度不同,所以体积不同,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AB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2022上·江西赣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11班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装配实验器材时,应从 安装(选填“上到下”或“下到上”),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两个相同的烧杯同时进行加热;
(2)实验中应控制水和煤油的 相同;
(3)实验时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的 来判断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强弱,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
(4)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写出一种即可);
(5)如图乙是某一时刻温度计测量出水的温度,为 ℃;
(6)筱雅同学根据实验结论,结合图丙所示信息可知,图中描述的是夏天的 (选填“中午”或“夜晚”)某海边的情景。
【答案】 下到上 质量 温度变化 比热容 控制变量法 27 中午
【详解】(1)[1]由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故我们首先要调节烧杯到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即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再调节温度计在水中的位置,故实验中安装器材的顺序是从下到上。
(2)[2]物质吸热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时,应控制它们的质量相同。
(3)[3][4]实验时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通过比较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温度的变化)来判断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强弱,物理学中用比热容来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比热容越大,吸热能力越强。
(4)[5]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来判定吸热能力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
(5)[6]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而且液柱上表面对应的刻度在零刻度以上,故读数为27°C。
(6)[7]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小,由图示知,水的温度较低,说明是在升温过程,可知此时是中午。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温度/℃
甲
18
22
29
37
45
52
乙
18
19
21
23
25
29
质量/g
温度升高10℃
所需要的时间/s
温度升高20℃
所需要的时间/s
温度升高30℃
所需要的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水
30
96
163
220
专题05 欧姆定律(4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练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05 欧姆定律(4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练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5欧姆定律4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练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docx、专题05欧姆定律4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练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电压电阻(4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练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04 电压电阻(4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练30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4电压电阻4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练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docx、专题04电压电阻4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练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电流和电路(5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37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03 电流和电路(5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37题)-【备考期末】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3电流和电路5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37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docx、专题03电流和电路5大题型+期末真题进阶37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