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4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rod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rod版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45°E,3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12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帕尔马指数是指人群中10%最高收入人口总收入与40%最低收入人口总收入的比值,最能敏感地反映出收入分配的变动情况。图为我国全国、城镇、农村帕尔马指数。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可知( )
A. 1990-2010年,全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B. 2010-2019年,农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C. 2010-2019年,城镇收入差距基本不变D. 1990-2010年,指数变幅全国大于农村
2. 2010年后全国帕尔马指数总体下降的原因是( )
A. 城乡低收入者脱贫B.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C. 严格户籍管理制度D.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夏季我国新疆绿洲易出现气温全天低于荒漠的现象,表现出较明显的“冷岛效应”。夏季绿洲内能量收支以潜热交换为主。图为2012年7月14日张掖市(100.45°E,38.93°N)附近绿洲与荒漠近地面5m和10m气温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夏季,新疆绿洲“冷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蒸发蒸腾量大B. 阴雨天气较多
C. 绿洲比热容大D. 植被覆盖率高
4. 受“冷岛效应”影响,绿洲和荒漠间局地环流明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 )
A. 绿洲昼夜温差小于荒漠B. 绿洲逆温主要发生在白天
C. 午后局地环流明显增强D. 荒漠日最高气温出现较晚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总抚养比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红利期。图为某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
5 据图可知该国( )
A. 2007年劳动年龄人口数最少B. 2080年被抚养人口数最多
C. 2021年少儿和老年人口相当D. 2024年处于人口红利末期
6. “人口红利期”结束以后即进入“人口负债期”,应对“人口负债”策略合理的是( )
①促进劳动力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②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
③因地制宜,完善养老保障制度④人口生育意愿下降,加快“人口负债期”到来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湖是断陷构造湖,其中西岸分布着湖蚀平台、湖蚀崖和湖蚀洞等湖蚀地貌。湖区西岸地势陡峭,东岸坡度较缓,多沙丘分布。图为呼伦湖及MN一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推测湖蚀平台、湖蚀洞、湖蚀崖三种地貌最初形成顺序( )
A. 湖蚀平台湖蚀洞湖蚀崖B. 湖蚀洞湖蚀崖湖蚀平台
C. 湖蚀崖湖蚀平台湖蚀洞D. 湖蚀平台湖蚀崖湖蚀洞
8. 呼伦湖东岸形成了大面积的沙丘,其形成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东岸湖盆底部及湖岸地势较平坦,利于泥沙在此堆积
B. 冬季湖泊水位下降,湖盆裸露,为其提供部分沙源
C. 强劲盛行风挟带裸露湖盆和沿岸的沙粒向东北移动
D. 受东侧湖岸地形阻挡,盛行风挟沙能力下降堆积而成
海水结冰情况受水温、盐度、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海洋表面大面积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称为洋面封冻效应。图为南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最大月份是( )
A. 1月B. 3月C. 7月D. 9月
10. 下列现象不受“洋面封冻效应”影响的是( )
A. 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冷变干B. 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作用减弱
C. 表层海水生物数量会减少D. 陆地径流汇入海洋量会增多
光刻机被誉为半导体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刻机需要用到来自全球5000余家供应商的10万多个专业零部件,目前中国还不能独立制造高端光刻机。荷兰ASML是全球半导体光刻设备的最大供应商,而关键供应商在光刻设备领域只能专项许可给荷兰ASML使用。图为荷兰ASML的创新生产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1. 荷兰ASML要求关键供应商在光刻设备领域中只能专项许可的目的是( )
A. 减少供应商无序竞争B. 保护其核心技术优势
C. 争取政府支持和资助D. 保证组件的稳定供给
12. 中国未来在光刻机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应该( )
①构建完整产业供应链②引进国外核心技术③加强国际合作④重视国内人才培养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砂姜黑土是经脱沼泽作用而形成的半水成土,质地比较黏重,涝渍旱灾多发。其中黑土层土壤结构以块状和棱块状为主,结构体很紧实,容重大,具有强烈的膨胀性和收缩性,湿时土体膨胀,干旱时结构体之间产生裂隙。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试验,摸索出了一种改良砂姜黑土的措施——秸秆还田和深耕细作相结合。下图为河南省新蔡县砂姜黑土剖面形态特征和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最可能有砂姜黑土分布的是( )
A. 坡地B. 阶地C. 洼地D. 台地
14. 从土壤的结构和质地推测砂姜黑土涝渍旱灾多发原因是( )
①多雨季,土体膨胀,蓄水性能降低,多发涝渍
②少雨季,孔隙容积增大,水分蒸发快,引发旱灾
③黑土层土壤块状和棱块状结构透水性好,易发旱灾
④黑土层土壤结构易切断与下部连接的毛细管,多发涝渍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15. 秸秆还田和深耕细作对改善砂姜黑土的作用不包括( )
A. 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B. 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
C. 增加土壤容重和孔隙度D. 破坏土壤的棱块状结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表征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面积占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率表征土地城镇化,两者相互促进。研究发现,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国人地关系呈现出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土地城镇化速率远大于人口城镇化速率。图示意2001和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
(1)据图概括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分布变化特征。
(2)说出土地城镇化速率大于人口城镇化速率可能产生的问题。
(3)为进一步提高长三角边缘地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提出可行措施。
1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相遇形成两个锋面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或迎面遇上另一个锋面,则形成锢囚锋。常见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锋面附近易产生降水。如果锢囚锋锋后冷气团比锋前冷气团温度低,即为冷式锢囚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某次冷式锢囚锋的形成,该次锢囚锋给华北局部地区带来了暴雪天气。
(1)沿MN绘制图示时刻天气系统剖面结构示意图(要求:标注气团名称、移动方向、云雪范围)。
(2)分析本次锢囚锋给华北局部地区带来暴雪天气的原因。
(3)我国华北地区初春锢囚锋多发,试分析其原因。
1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海鲜陆养”是指在内陆采用“盐碱水改良养殖”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的一种养殖模式。新疆(下图)地处西北内陆,天然水域广阔,类型多样,高山湖泊及盐碱地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一,具备发展渔业的良好条件。目前新疆成为我国大力推进盐碱水养殖的重要基地。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海鲜,是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方式。
(1)从水体性质的角度,指出新疆高山湖泊“海鲜陆养”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2)简述我国支持新疆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对当地重要社会意义。
1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比利牛斯山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3404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图)。南坡属亚热带夏干旱型气候,年降水量约500-750mm,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和灌木林,北坡年降水量约1500-2000mm,植被有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近50年来,该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雪线和林线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半岛约有1800条河流,杜罗河和埃布罗河是其中的两条重要河流,杜罗河支流主要来自北部的潮湿区,埃布罗河多数支流发源于比利牛斯山南坡。
(1)从河流流量的角度,比较杜罗河和埃布罗河的差异。
(2)推测近50年来比利牛斯山雪线和林线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南北坡任选一坡作答)。
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2月联考试题
高三地理
2023.12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帕尔马指数是指人群中10%最高收入人口总收入与40%最低收入人口总收入的比值,最能敏感地反映出收入分配的变动情况。图为我国全国、城镇、农村帕尔马指数。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可知( )
A. 1990-2010年,全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B. 2010-2019年,农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C. 2010-2019年,城镇收入差距基本不变D. 1990-2010年,指数变幅全国大于农村
2. 2010年后全国帕尔马指数总体下降的原因是( )
A. 城乡低收入者脱贫B.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C. 严格户籍管理制度D.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1990-2010年,全国收入差距在2002年到2005年有所缩小,A错误;2010-2019年,农村收入差距总体呈缩小,B错误;2010-2019年,城镇收入差距在扩大,C错误,1990-2010年,指数变幅全国大于农村,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2010年后全国帕尔马指数总体下降的原因是城乡的低收入者脱贫,收入提高,比值下降,A正确;由图可知,2010年城镇收入差距在扩大,故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户籍的管理对于收入影响不大,C错误;2010我国涌入城市的人口有所减少,D错误,故选A。
【点睛】帕尔玛认为,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平等程度主要取决于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之间分配的比例,因此用前 10%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除以后 40%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可以最大程度上反应一国收入分配的变动情况。
夏季我国新疆绿洲易出现气温全天低于荒漠的现象,表现出较明显的“冷岛效应”。夏季绿洲内能量收支以潜热交换为主。图为2012年7月14日张掖市(100.45°E,38.93°N)附近绿洲与荒漠近地面5m和10m气温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夏季,新疆绿洲“冷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蒸发蒸腾量大B. 阴雨天气较多
C. 绿洲比热容大D. 植被覆盖率高
4. 受“冷岛效应”影响,绿洲和荒漠间局地环流明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 )
A. 绿洲昼夜温差小于荒漠B. 绿洲逆温主要发生在白天
C. 午后局地环流明显增强D. 荒漠日最高气温出现较晚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由于荒漠较绿洲的比热容小,在阳光照射下地面增温比绿洲快得多,荒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使下层冷空气以保持稳定,于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凉爽、湿润的小气候。这种特殊的气象效应,称为绿洲的“冷岛效应”,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绿洲比热容大,C正确;植物蒸腾量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与“冷岛效应”关系不大,A错误;荒漠地区阴雨天气少,B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是导致比热容大的原因,但不是导致“冷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由图可知,绿洲昼夜温差大于荒漠,A错误;绿洲逆温主要发生在夜晚,B错误;由图荒漠与绿洲的温差可知大约早上6-7时环流明显增强,C错误;荒漠的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9时左右,比绿洲的17时要晚,D正确,故选D。
【点睛】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块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总抚养比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红利期。图为某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
5. 据图可知该国( )
A. 2007年劳动年龄人口数最少B. 2080年被抚养人口数最多
C. 2021年少儿和老年人口相当D. 2024年处于人口红利末期
6. “人口红利期”结束以后即进入“人口负债期”,应对“人口负债”策略合理的是( )
①促进劳动力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②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
③因地制宜,完善养老保障制度④人口生育意愿下降,加快“人口负债期”到来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2021年少儿和老年人口的抚养比都是28%,同一时期比重相同,人口数量也大致相当,C正确;2007年的人口总抚养比最小,说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A错误;2080年总抚养比最大,说明被抚养人口比重多,B错误;2024年人口总抚养比大于50%,不处于人口红利末期,进入了“人口负债期”,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人口负债期”指的是人口抚养比大于50%,说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小,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劳动力相对短缺。因此要优化教育结构,让少年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同时因地制宜,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形成老有所养的社会福利体制,②③正确;促进劳动力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人口生育意愿下降,加快“人口负债期”到来都无法减轻劳动力短缺的压力,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在这段时间内,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湖是断陷构造湖,其中西岸分布着湖蚀平台、湖蚀崖和湖蚀洞等湖蚀地貌。湖区西岸地势陡峭,东岸坡度较缓,多沙丘分布。图为呼伦湖及MN一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推测湖蚀平台、湖蚀洞、湖蚀崖三种地貌最初形成的顺序( )
A. 湖蚀平台湖蚀洞湖蚀崖B. 湖蚀洞湖蚀崖湖蚀平台
C. 湖蚀崖湖蚀平台湖蚀洞D. 湖蚀平台湖蚀崖湖蚀洞
8. 呼伦湖东岸形成了大面积的沙丘,其形成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东岸湖盆底部及湖岸地势较平坦,利于泥沙在此堆积
B. 冬季湖泊水位下降,湖盆裸露,为其提供部分沙源
C. 强劲的盛行风挟带裸露湖盆和沿岸的沙粒向东北移动
D. 受东侧湖岸地形阻挡,盛行风挟沙能力下降堆积而成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石质湖岸在湖水的侵蚀下,首先在岸壁基部湖浪达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湖岸延伸的凹槽,称为湖蚀洞。湖蚀洞继续扩大、加深,湖蚀洞上部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岩壁,称为湖蚀崖。湖蚀崖在湖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则在湖蚀崖前形成由基岩组成的微向湖倾斜的平台,称为湖蚀平台。故湖蚀平台、湖蚀洞、湖蚀崖三种地貌最初形成的顺序为湖蚀洞、湖蚀崖、湖蚀平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由图可知呼伦湖东岸有河流注入,结合湖区东部地势平坦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测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强劲的西北风携带湖底和湖岸的沙粒向东南移动,受东侧湖岸地形阻挡在移动过程中速度减弱,沙粒在东岸逐渐堆积成沙丘,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东岸湖底地势较平坦,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平坦的湖岸利于堆积,A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沙丘带主要位于呼伦湖区东南部,结合呼伦湖的水位季节变化特征可知,冬季枯水期时湖泊水位下降,湖岸和湖底的沙质沉积物出露地表,为其提供部分沙源,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湖泊按成因有河迹湖、海迹湖、溶蚀湖、冰蚀湖、构造湖、火口湖、堰塞湖等。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湖泊水位变化原因:降水、注入水量、地质作用导致湖盆下降等。
海水结冰情况受水温、盐度、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海洋表面大面积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称为洋面封冻效应。图为南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
A. 1月B. 3月C. 7月D. 9月
10. 下列现象不受“洋面封冻效应”影响的是( )
A. 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冷变干B. 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作用减弱
C. 表层海水生物数量会减少D. 陆地径流汇入海洋量会增多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南极附近海水温度最低是8月份,海水结冰速度较快,9月结冰面积达到最大值,D正确,1月-3月,气温较高,以融化为主,AB错误,7月,结冰刚开始不久,面积没有达到最大值,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由于南极海域结冰,海水蒸发减少,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冰面增大,反射增大,海面吸收的热量减少,气温下降,A不符合题意;由于冰面的阻隔,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减少,B不符合题意;表层海水结冰,环境发生变化,表层生物数量会减少,C不符合题意;陆地径流汇入海洋量会增多主要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等的影响,与“洋面封冻效应”关系不大,D正确,故选D。
【点睛】洋面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洋面封冻是发生在水圈的变化,但是洋面封冻不仅会影响到气候,而且还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生物。气候与生物的变化又反过来作用于水圈。因此,从洋面封冻效应可以看出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与机制。
光刻机被誉为半导体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刻机需要用到来自全球5000余家供应商的10万多个专业零部件,目前中国还不能独立制造高端光刻机。荷兰ASML是全球半导体光刻设备的最大供应商,而关键供应商在光刻设备领域只能专项许可给荷兰ASML使用。图为荷兰ASML的创新生产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1. 荷兰ASML要求关键供应商在光刻设备领域中只能专项许可的目的是( )
A. 减少供应商无序竞争B. 保护其核心技术优势
C. 争取政府支持和资助D. 保证组件的稳定供给
12. 中国未来在光刻机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应该( )
①构建完整产业供应链②引进国外核心技术③加强国际合作④重视国内人才培养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半导体光刻装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关键部件技术含量高,研发成本高,为保障ASML公司在该产业链中的绝对技术优势,故只允许关键供应商生产的配套部件专项供ASML使用,B正确;减少供应商的无序竞争、争取政府支持和资助、保证组件的稳定供给不是主要目的,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据材料,“荷兰ASML是全球半导体光刻设备的最大供应商,而关键供应商在光刻设备领域只能专项许可给荷兰ASML使用。目前中国还不能独立制造高端光刻机”可知,全球的光刻机技术几乎都被ASML公司一家掌握,技术受限于人。这启示我国要重视基础研究,构建完整产业供应链、加强国际合作,重视国内人才培养,①③④正确。引进国外核心技术仍然会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受制于人,所以还要重视原始创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原料、燃料、水源、土地、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产业基础、政策、环境、集聚等。
砂姜黑土是经脱沼泽作用而形成的半水成土,质地比较黏重,涝渍旱灾多发。其中黑土层土壤结构以块状和棱块状为主,结构体很紧实,容重大,具有强烈的膨胀性和收缩性,湿时土体膨胀,干旱时结构体之间产生裂隙。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试验,摸索出了一种改良砂姜黑土的措施——秸秆还田和深耕细作相结合。下图为河南省新蔡县砂姜黑土剖面形态特征和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最可能有砂姜黑土分布的是( )
A. 坡地B. 阶地C. 洼地D. 台地
14. 从土壤的结构和质地推测砂姜黑土涝渍旱灾多发原因是( )
①多雨季,土体膨胀,蓄水性能降低,多发涝渍
②少雨季,孔隙容积增大,水分蒸发快,引发旱灾
③黑土层土壤块状和棱块状结构透水性好,易发旱灾
④黑土层土壤结构易切断与下部连接的毛细管,多发涝渍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15. 秸秆还田和深耕细作对改善砂姜黑土的作用不包括( )
A. 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B. 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
C. 增加土壤容重和孔隙度D. 破坏土壤的棱块状结构
【答案】13. C 14. A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砂姜黑土是经脱沼泽作用而形成的半水成土,说明其形成于沼泽分布的地区,地势低洼处多沼泽分布,而坡地、阶地和台地都不利于沼泽地的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砂姜黑土具有强烈的膨胀性和收缩性,多雨季湿时土体膨胀,蓄水性能降低,多发涝渍。而少雨季,土壤干燥收缩,结构体之间产生裂隙,孔隙容积增大,水分蒸发快,引发旱灾,①②正确;黑土层土壤块状和棱块状结构,结构体很紧实,透水性差,③错误;黑土层土壤结构易切断与下部连接的毛细管,影响地下水向上运移,水分难到耕作层,易出现旱灾,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秸秆腐烂分解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A不符题意;秸秆还田和深耕细作可以破坏土壤的棱块状结构,使原本结构体很紧实的土壤变得更加疏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BD不符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砂姜黑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主要受地方性因素(地形、母质、地下水)及生物因素作用,形成一种半水成土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表征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面积占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率表征土地城镇化,两者相互促进。研究发现,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国人地关系呈现出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土地城镇化速率远大于人口城镇化速率。图示意2001和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
(1)据图概括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分布变化特征。
(2)说出土地城镇化速率大于人口城镇化速率可能产生的问题。
(3)为进一步提高长三角边缘地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提出可行措施。
【答案】16. 城市协调水平不统一,差异大;高协调城市由单核向轴线发展;较高协调城市数量提升明显,分布范围扩大;中等协调和低协调城市多位于皖南、皖北和浙南地区,且低协调城市数量一直在减少。
17. 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房屋闲置;土地资源减少,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城市公共服务不足;过度开发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农民就业和入户问题无法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等。
18. 承接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转移,提高二三产业比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人口以及外来人口的转移;严格控制土地出让,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10年和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为背景材料,涉及城镇化的影响及发展措施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变化不统一,地区之间差异大;其中高协调城市由单核向双核再向轴线发展,2001年上海是唯一城镇化高协调城市,2016年后有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浙江省的杭州加入。较高协调城市呈现2个特征:一是数量提升明显;二是分布范围扩大,从2001年独立分散于各省市,发展到2016年连片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协调城市的周边,受长三角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中等协调和低协调城市多位于皖南、皖北和浙南地区。且低协调城市数量一直在减少。
【小问2详解】
问题: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导致土地资源浪费,房屋入住率低,空置多,极大造成资源的浪费;土地的过度开发,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危害我国的粮食安全;农民缺少土地,但又没有就业,缺少收入来源,造成社会不稳定;过快城市化,可能导致公共服务不足,城市管理滞后等;城市的过度开发,可能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可持续发展。
【小问3详解】
从材料“土地城镇化速率远大于人口城镇化”可知要提高协调度,就必须提高人口城镇化率,控制土地城镇化率。承接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转移,提高二三产业比重,补齐产业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人口以及外来人口的转移,这样可以提高人口城镇化率。同时,进行土地减量优化,严格控制土地出让,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这样可以控制土地城镇化率。
【点睛】
1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相遇形成两个锋面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或迎面遇上另一个锋面,则形成锢囚锋。常见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锋面附近易产生降水。如果锢囚锋锋后冷气团比锋前冷气团温度低,即为冷式锢囚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某次冷式锢囚锋的形成,该次锢囚锋给华北局部地区带来了暴雪天气。
(1)沿MN绘制图示时刻天气系统剖面结构示意图(要求:标注气团名称、移动方向、云雪范围)。
(2)分析本次锢囚锋给华北局部地区带来暴雪天气的原因。
(3)我国华北地区初春锢囚锋多发,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7. 18.
气流I性质暖湿,水汽充足;暖湿气流受两支冷空气强烈抬升,形成暴雪;位于冷锋锋后,降雪集中;锢囚锋附近,受其影响,降雪持续时间长。
19.
初春气温回升较快,暖气团势力增强,南北方向的温差加大,冷暖气团于此频繁交汇,易形成锢囚锋,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锢囚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锢囚锋的形成过程、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类比冷锋、暖锋等概念,在锢囚锋垂直剖面图中,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因较重、密度大,在锋面下方,而暖气团因较轻、密度小,在锋面上方;又因更冷气团的密度比较冷气团的大,故更冷气团在所有锋面以下。此次华北地区某次冷式锢囚锋影响,冷式锢囚锋锋后冷气团比锋前冷气团温度低,据MN剖面线处的锋面符号可知M位于锋前,N位于锋后,所以N是更冷气团,M是较冷气团,移动方向为更冷的气团向较冷的气团,由图可知,降水区域锋前锋后均有,主要集中在锋前。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分析得知本次冷式锢囚锋是两支冷气团影响强烈抬升暖湿气团,由于是两支冷气团,势力强,暖湿气团抬升速度快,形成暴雪;华北局部地区位于锢囚锋附近,且位于冷锋锋后,降雪集中,持续时间长,降雪强度大。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初春,华北地区太阳高度角变大,气温回升较快,暖气团势力增强,使得南北方向的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增大,冷暖气团于此频繁交汇,易形成锢囚锋。
1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海鲜陆养”是指在内陆采用“盐碱水改良养殖”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的一种养殖模式。新疆(下图)地处西北内陆,天然水域广阔,类型多样,高山湖泊及盐碱地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一,具备发展渔业的良好条件。目前新疆成为我国大力推进盐碱水养殖的重要基地。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海鲜,是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方式。
(1)从水体性质的角度,指出新疆高山湖泊“海鲜陆养”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2)简述我国支持新疆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对当地的重要社会意义。
【答案】18. 水温较低,冬季结冰期长;盐度较低。
19. 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海鲜陆养”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水体性质的角度分析新疆高山湖泊“海鲜陆养”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主要分析湖泊的水体性质与海水性质的差异。新疆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高山湖泊海拔一般在3000米以上,海拔高,水温较低,且冬季结冰期长;高山湖泊多冰雪融水补给,且气温低,蒸发弱,与海水相比,盐度较低。所以水温较低,冬季结冰期长、盐度较低是新疆高山湖泊“海鲜陆养”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小问2详解】
我国支持新疆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对当地的重要社会意义,可从就业、收入、基础设施、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来展开。盐碱水养殖主要是海鲜陆养,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有利于促进当地渔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可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海鲜产品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可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新疆成为我国大力推进盐碱水养殖的重要基地,产品供应全国,会加快新疆交通和通信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当地基础设施;海鲜产品可使当地食物体系多元化,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比利牛斯山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3404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图)。南坡属亚热带夏干旱型气候,年降水量约500-750mm,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和灌木林,北坡年降水量约1500-2000mm,植被有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近50年来,该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雪线和林线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半岛约有1800条河流,杜罗河和埃布罗河是其中的两条重要河流,杜罗河支流主要来自北部的潮湿区,埃布罗河多数支流发源于比利牛斯山南坡。
(1)从河流流量的角度,比较杜罗河和埃布罗河的差异。
(2)推测近50年来比利牛斯山雪线和林线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南北坡任选一坡作答)。
【答案】19. 杜罗河:流量较大;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埃布罗河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冬季流量大于夏季。
20. 北坡:林线上升、雪线上升。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热量条件变好;降水量变化不大。
南坡:林线下降、雪线上升。原因:气温上升,蒸发增大,但降水基本不变,气候变干,林线下降;气温上升,降水不变,雪线上升。
【解析】
【分析】本题以杜罗河和埃布罗河为背景,涉及河流流量的差异比较、全球变暖对比利牛斯山雪线和林线的变化趋势分析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及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杜罗河支流主要来自北部的潮湿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且山地对西风的抬升强,多地形雨,降水多且均匀,河流水量丰富,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埃布罗河多数支流发源于比利牛斯山南坡,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冬季湿润,因此,河流的流量较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冬季流量大于夏季。
【小问2详解】
北坡:林线上升、雪线上升。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热量条件变好;降水量变化不大,且降水量大,能满足森林生长,因此,林线上升。气温上升,降水不变,雪线上升。
南坡:林线下降、雪线上升。原因:气温上升,蒸发增大,但降水基本不变,气候变干,水分条件变差,林线下降;气温上升,降水不变,雪线上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2024届高三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2月联考 地理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pdf、地理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47,山东省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质量测评12月联考地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pdf、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