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创新学院)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创新学院)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蒙古包能满足游牧需求,尤其能够对抗草原上严峻的自然灾害,是游牧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体现。下图示意蒙古包景观(左图)及蒙古包搭建过程(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决定蒙古包呈圆形的因素是
A. 高温B. 暴雪C. 酷寒D. 大风
2. 关于蒙古包各组件的说法合理的是
①所有部件组装均用铁钉固定,以保持蒙古包稳固
②门口较小且离开地面,可预防雪的堆积并抵御严寒
③门口朝东南,可减少冬季风影响并获取更多光照
④最高点的天窗能够改善采光和通风,促进空气流通
⑤门的中上部开窗户镶嵌玻璃,目的是改善采光条件
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②③④D. ①④⑤
3. 蒙古包搭建地随着迁徙季节而调整,最合理的是
A. 春阳B. 夏岗C. 秋洼D. 冬平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内蒙古高原多大风天气,同样的风力,圆形的蒙古包受力较小,结构更加稳定,D正确;内蒙古高原夏季气温相对凉爽,冬季寒冷,A错;蒙古包外形呈圆形与暴雪和酷寒等因素关系不大,BC错。故选D。
【2题详解】
蒙古包作为草原上一种特色民居,是适应内蒙古地区游牧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居,以木、毡为基本原料,同时,由各个部件组装而成,便于拆卸和组装,材料不用金属、砖瓦、水泥等,①错;内蒙古地区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多暴雪天气,门口较小且离开地面,一是有利于防止大雪封门,二是能够抵御严寒(与门口较小有关),②正确;冬季,该区域盛行西北风,且日出东南,所以门口朝向东南,既可以减少冬季风的影响,也能够获取更多的光照,③正确;蒙古包的门窗相对较少,最高点的天窗既能够改善采光条件,也能够起到通风作用,促进空气流通,④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门的中上部并没有开窗户并镶嵌玻璃,⑤错。故选C。
3题详解】
各个季节的气候和牲畜的膘情不同,选择春、夏、秋、冬营地的条件也各不相同。根据地形、不同季节的气候等条件选择牧地,每年在“春洼、夏岗、秋平、冬阳(或冬暖)”各地之间来回搬迁。春季对牲畜是最为酷寒的季节,经过了寒冷、枯草、多雪的冬季,牲畜膘情大幅下降,抵抗能力减弱,因此春季要选择可以避免风雪灾害的草场,而内蒙古地区春季多大风,所以春季应选择避风地带,而不是向阳地,A错;夏天为了增加牲畜的肉膘,要选择在山阴、山丘等细嫩草场放牧,同时还要注意有山岗等以便乘凉,B正确;秋季为了增加牲畜的油膘,要选择在草质好、凉爽的草场,以增强牲畜的耐寒能力,秋季低洼地并不凉爽,C错;冬营地主要是为了保护牲畜安全过冬,要选择在山阳、避风地带,而不是平坦的地带,D错。故选B。
【点睛】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①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
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
⑤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
⑥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
⑦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
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
⑨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我国南方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垛状高田。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垛田镇一些地方就是典型的“垛田”,或方或圆或宽或窄或高或低或长或短,形态各异且大小不等。据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垛一-般都很高,有2~5米高。在20世纪60年代后,垛田又变矮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垛很高,可能会造成( )
A. 田块面积狭小B. 排洪受阻C. 土壤肥力下降D. 灌溉不便
5. 20世纪60年代以后垛田又变矮了,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为了扩大垛田面积B. 方便村落之间的交通
C. 便于实施机械化生产D. 气候变干,水域缩小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20世纪60年代以前,垛田的人们用河湖港汊中淤泥和水草的混合物当作有机肥,一年几次往垛上堆积,垛也就长高了。这样垛田除了平面还有四周的坡面都可以栽种作物,种植面积增大了,A错误。淤泥不断被清理培肥,垛田旁边的渠道更深,排洪更通畅,B错误。每年定期往垛上堆积淤泥和水草,土壤肥力不会下降,C错误。垛田过高会造成对农作物浇灌的不便,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人口增加,加之自然灾害影响,耕地面积不足,因此需要将垛田挖低,挖下的土填埋沟坑,相邻的垛子连成一片,扩大耕地面积,A正确。村落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水运交通,与垛田变矮关系不大,B错误。垛田在河渠之间,变矮的垛田也不利于机械化生产,C错误。气候变干,水域缩小,水位会下降,垛田会变高,D错误。故选A。
【点睛】当地河湖密布、降水较多且集中、地势低洼,农田易遭受洪涝灾害。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垛田”,这里主要改造的是地形条件。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 黄河下游区B. 长江中游区C. 珠江下游区D. 淮河下游区
7. 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 人均耕地多B. 农业劳动力多C. 复种指数高D. 淡水资源丰富
8. 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 出口数量扩大B. 运输成本上升C. 流通效率提高D. 储存难度增加
【答案】6. C 7. A 8. B
【解析】
【分析】考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水稻种植重心北移的影响。
【6题详解】
读“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符合题意,故选C。
【7题详解】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正确;安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错误;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高,C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错误。故选B。
“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9. 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
A. 人口规模B. 基础设施C. 生产水平D. 资源禀赋
10. “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
A. 乡村旅游开发B. 生态环境建设C. 农副产品加工D. 电子商务推广
11. 该模式的特色在于( )
A. 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
B. 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 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D 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答案】9. D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据材料,“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依托乡村的资源禀赋,以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实现乡村振兴。由此可知,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禀赋,D正确,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生产水平不是其发展的基础,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乡村营造乡土景观、提供空间资源,协调乡村产业结构,提供特色景观资源,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故“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产、村、景”各要素融合,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A正确;生态环境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只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BC错误;电子商务推广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及农产品等销售模式的增加,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该模式的特色在于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C正确;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属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特征,AB错误;该发展模式强调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不完全是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C。
【点睛】“产—景—村”融合是以农业、农村及农民为基本依托,通过新技术、新平台及新模式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强调由乡村产业、乡村景观等若干乡村空间基本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作用的生产生活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乡村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
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我国西南地区某干热河谷冲沟极为发育,沟内水流主要来自沟头。某地理学习小组测得该地一条冲沟(图)内不同样点的湿季土壤表层含水量(表),以此探究遏制冲沟进一步发育的生态修复措施。为提高营造植被的成活率,该地生态修复通常选在湿季进行。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冲沟中最容易发生崩塌的是( )
A. 甲点附近B. 乙点附近C. 丙点附近D. 丁点附近
13. 推测乙点表层土壤含水量比丙点低主要原因是乙点( )
A. 下沉气流强,阴雨日数较少B. 植被茂密,蒸腾较强
C. 径流流速快,下渗历时较短D. 光热充足,蒸发较快
14. 该地生态修复营造植被一般选每年( )
A. 3~4月B. 6~7月C. 9~10月D. 12月~次年1月
【答案】12. A 13. C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距离沟头最近,在重力作用下最容易发生坍塌,A符合题意。由图可知,乙距离沟头远,B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丙距离沟头远,C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丁距离沟口近,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出两地植被的差异,B不符合题意。根据图示比例尺可以判断,乙丙距离较近,天气情况、光热情况差别不大,推测应该不是造成土壤含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AD。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乙处受地形影响,流速快,下渗时间短,因此土壤含水量低,C正确。故选:C。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中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为湿季。降水的季节分配主要是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少,冬雨最少。为提高营造植被的成活率,该地生态修复通常选在湿季进行,因此在夏季进行,故选:B。
【点睛】崩塌是指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急剧的倾落运动。坡体越高,崩塌概率越大;高山峡谷段岸坡、河流的凹岸、冲沟沟壁、陡崖等处都是容易发生崩塌的地带。另外,坚硬且呈脆性的岩体容易发生崩塌。由软硬相间地层构成的坡体,其中软弱地层易遭风化,造成硬质岩层凸出而成“探头”岩块,容易发生崩塌。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据图推测( )
A. 杭州市比苏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 德清县比宁波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C. 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等级为四级D. 无锡市比南京市的服务范围小
16. 上海大都市对下列城市辐射强度最大的是( )
A. 苏州B. 无锡C. 常州D. 扬州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杭州市浙江省会城市,也是区域副中心,其提供的服务种类比苏州多,A错。德清县城市等级低于宁波市,所以宁波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B错。结合图示南京都市圈和图例信息可知,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等级为三级,C错。南京市为江苏省会,也是区域副中心,城市等级高于无锡市,所以无锡市比南京市的服务范围小,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相比于其他城市而言,苏州在空间距离上距离上海最近,联系最密切,所以上海大都市对苏州市的辐射强度最大,故选A。
【点睛】城市体系的特点与判读:①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远;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近。②高一级别城市一般覆盖低一级别城市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同一级别的城市功能相似,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但也有可能有重叠现象。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往往是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东北林草交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下图为东北林草交错区示意图。
(1)分析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
近年来,地处东北林草交错区的兴安盟大力开展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草原虫害防治项目,向当地牧民发放草原灭蝗牧鸡16万只。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2)说明当地牧民饲养草原牧鸡的好处。
东北林草交错区针对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困难、工程护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较干旱的区域采取了植生袋修复的方法。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随时间推移,护坡愈加牢固。下图为两种护坡方式景观图。
(3)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说明植生袋护坡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答案】(1)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蚀;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交界处,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区域降水空间差异大,降水变率大;位于我国东北,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易受风力侵蚀。
(2)无农药残毒,减少了草牧场污染;养鸡给草原增加有机肥料,提高了土地肥力;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绿色鸡肉食品,增加农产品种类;增加牧民收入,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参与灭蝗工作的积极性。
(3)当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植生袋能蓄水存水,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当地土层浅薄,植生袋能改善土壤,增加养分,保证植物生长所需养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林草交错区为情境,涉及了生态脆弱性的成因,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修复措施,以及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并结合材料“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可知,东北林草交错区位于大兴安岭山区,图中西部海拔达3000米左右,东部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蚀;位于我国东北,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易受风力侵蚀。大兴安岭林区近些年由于森林火灾,过度砍伐,林木变得稀疏,水蚀和风蚀现象加剧。由材料“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可知,东北林草交错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交界处,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区域降水空间差异大,降水变率大;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林木生长慢。恢复植被覆盖率较难。
【小问2详解】
读材料“近年来,地处东北林草交错区的兴安盟大力开展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可知,草原为草原牧鸡提供了饲料,由材料“通过草原虫害防治项目,向当地牧民发放草原灭蝗牧鸡16万只”,草原牧鸡灭蝗,可以使牧草无农药残毒,减少了草牧场污染;养鸡给草原增加有机肥料,提高了土地肥力;由材料“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可知,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绿色鸡肉食品,增加农产品种类;增加牧民收入,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参与灭蝗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盈。
【小问3详解】
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东北林草交错地带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在300~400 毫米左右,当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植物生长困难。由材料“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可知,植生袋能蓄水存水,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当地土层浅薄,植生袋能改善土壤,增加养分,保证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由材料“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随时间推移,护坡愈加牢固”可知,植物根系容易扎根,护坡效果显著。
【点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万山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地处川渝东出通江达海、沪杭西进黔滇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商贸发达。2009年万山区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图是万山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三千年前,万山就有了朱砂(汞原料,可做药物颜料等)的开采。20世纪50年代,这里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集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
材料三:东西部协作为万山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借助“东部市场+万山产品、东部研发+万山制造……”的发展模式,万山区开发精深汞化工系列产品,建立朱砂工业产业园、万仁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产业园区。近年来,万山还依托朱砂文化和自然山水,建立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
(1)说明万山区发展成为“中国汞都”的有利条件。
(2)说出万山区长期过度开采朱砂资源,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3)归纳万山区实现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
【答案】(1)发展历史悠久;朱砂资源丰富,原料充足;地处重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产业链完整,产业规模较大;国家政策扶持;技术支持。
(2)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对河流等造成污染;破坏地表结构,引发地质灾害。
(3)加强东西部协作,开拓市场;增加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发展多元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汞都为背景,涉及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条件、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措施知识内容,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区域综合认知的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万山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地处川渝东出通江达海、沪杭西进黔滇的重要交通枢纽”、“三千年前,万山就有了朱砂”,可知万山区发展成为“中国汞都”的主要原因有位于两省交汇处,地处重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朱砂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朱砂开采和加工历史悠久;材料“20世纪50年代,这里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集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说明朱砂相关的产业链完整,产业规模较大;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技术支持等优越条件。
【小问2详解】
万山镇长期过度开采朱砂资源,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危害有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极易引发水土流失;长期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朱砂的开采过程中产生粉尘、需要水资源,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造成土壤、水源和大气污染。
【小问3详解】
材料“东西部协作为万山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说明加强东西部协作,借助东部地区的优势进行转型发展;材料“借助东部市场+万山产品、东部研发+万山制造……的发展模式,万山区开发精深汞化工系列产品”,说明积极开拓市场;增加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材料“建立朱砂工业产业园、万仁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产业园区”,说明积极发展多元经济;材料“近年来,万山还依托朱砂文化和自然山水,建立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说明积极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此外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实现转型发展。
1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嘉绒藏人生活在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中,为适应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在河谷、半山、高山地带发展立体布局的农牧业生产,至今仍保持着半农半牧的农业生产模式。早期果蔬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以自给自足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在半山台地上种植果蔬,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成都等地。左图示意嘉绒藏人分布,右图示意高山峡谷地带农牧业立体布局。
(1)从地形角度说明半山台地有利于果蔬种植的条件。
(2)简述该地区果蔬种植范围扩大到半山台地的原因。
(3)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仍保持半农半牧的原因。
【答案】(1)台地地形:①地势平坦,利于耕作,(可种植面积广);②土壤不易被侵蚀,土壤肥力较高;(或流水侵蚀作用弱或土层较厚或水土流失少,台地海拔:③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温度低,病虫害较少;生长期长,品质较好;④受洪水威胁小。
(2)自然条件:适宜(有利)果蔬种植,(品质好);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品种改良)交通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水平的提高;销售市场的扩大果蔬种植经济效益较高(增加收入)。
(3)自然条件: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显著,适宜半农半牧;(山地地形耕地空间有限,可放牧空间较大,适于耕作与畜牧相结合。)(高山适合放牧,低山台地河谷适合耕作)社会条件:受传统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保持半农半牧;半农半牧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安排农牧业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耕作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当地人口数量少,劳动力数量有限,半农半牧生产方式对劳动力需求少);合理安排农事,提高时间利用率生态条件:半农半牧方式因地制宜,对山地生态环境破坏小(环境压力小)。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及其变化,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半山台地有利于果蔬种植的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分析,半山台地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蔬有机质的积累;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海拔高,气温低,果蔬的生长周期长,产品品质好;台地地形,地形平坦,可种植果蔬的土地面积广,且便于耕作和管理;地形平坦,土壤不易被侵蚀,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威胁。
(2)果蔬种植范围扩大到半山台地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答案需体现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方面,半山台地有利于果蔬的种植,生产的果蔬品质好;社会经济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种植范围;优良品种的培育,提高了产品的品质;交通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发展,互联网等销售模式的兴起,市场需求量扩大。
(3)该地区农业生产方式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这一生产方式类似混合农业,可结合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进行分析。自然条件:山地垂直分异显著,低山台地河谷等地形平坦的地区适合发展耕作业,海拔较高的山地适合发展放牧业。社会经济条件:受传统生产经验和生活习惯影响,保持半耕半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安排农牧业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耕作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当地人口数量少,劳动力数量有限,半农半牧生产方式对劳动力需求少;半耕半牧的方式因地制宜,有利于保护山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点睛】样点
湿季土壤表层(0~30cm)含水量
甲
13.1%
乙
7.4%
丙
16.2%
丁
29.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棋盘滩”最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五大湖区, 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 与8月相比,2月甲区域, 该山地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