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从M点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B. ④地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 ③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D. ⑤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
2. 在赤道上空同步地球卫星,与赤道上对应的点相比( )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由图可见,M为北极点,从M点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A错;由图可知,④点所在经线应为135°E,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闭合经线圈,B错;③点坐标为(0°,90°E),⑤点坐标为(30°S,180°),②点坐标为(30°,135°W)由所学知识可知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东减小,结合经纬网地图方向判读方法可知,③在⑤的西北方,C错;⑤在②的西南方,D对。故选D。
2题详解】
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地球卫星,与赤道上对应的点相对静止,则二者每小时转过的角度相同,即角速度相同;由于同步地球卫星海拔更高,其自转半径更大,在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同步地球卫星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更长,即同步地球卫星线速度更大。综上可知C对,ABD错。故选C。
【点睛】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是相同的,大约为15°每小时。不考虑海拔问题,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每小时,然后向两极逐渐减小。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 北半球低纬度B. 北半球中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南半球低纬度
4.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提示,此为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看图可知,越向北方线速度值越小,说明此为北半球,再根据数值线速度在840--900之间,可推出此地区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因此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B正确,低纬度地区线速度在1447km/h以上,A错误。南半球线速度的大小是越向南数值越小,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图可知,a、b所处纬度相同,如果不考虑其他条件,只考虑纬度,那么线速度大小应该一样;以图中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可知,a点线速度大于b点;影响线速度的因素包括纬度和地势,排除纬度因素,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所以a点地势高于b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为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变小,两极地区为零;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为:除两极点外,其他地区角速度相同,为每小时15°。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弧AB是昏线B. 弧BC是昏线C. 弧ABC是昏线D. 弧ABC是晨线
6. 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
A. 等于B. 等于C. 小于D. 大于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因为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穿过晨昏线,从黑夜进入白昼的是晨线,反之,从白昼进入黑夜的是昏线。可以判断图中弧BC为昏线,弧AB是晨线。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90°E为0时经线,A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是从180°经线向东至东经90°之间的范围占270°,占全球的四分之三,大于二分之一,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Internatinal date line)。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又叫"人为日界线"。
下图为某河流一段较平直河道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段河流可能位于( )
A. 南半球B. 北半球C. 赤道上D. 回归线上
8. 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 东岸B. 南岸C. 西岸D. 北岸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根据题意,该河段较平直,因此两岸的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图可知,该河段左岸受侵蚀更加明显,右岸泥沙沉积,说明地转偏向力偏向左,此段河流位于南半球,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择A。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流位于南半球,若流向为自东向西,则南岸为左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堤需要特别加固,B正确;北岸是沉积作用明显的一侧,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没有东西岸,ACD错误。所以选择B。
【点睛】地球自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地转偏向力不会改变地球表面运动物体的速率(速度的大小),但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地转偏向力对季风环流、气团运行、气旋(台风)与反气旋(冷空气)的运移路径、洋流与河流的运动方向以及其它许多自然现象有着明显的影响,例如,北半球河流多有冲刷右岸的倾向,高纬度地区河流上浮运的木材多向右岸集中等。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约108°E)等地设地面分课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广西南宁的地方时约为2021年12月( )
A. 9日14:52B. 9日16:28C. 8日14:52D. 8日16:28
10. “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洛杉矶(西八区)的区时是2021年12月( )
A. 9日23:40B. 9日7:40C. 8日23:40D. 8日7:40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40,即120°E地方时是2021年12月9日15:40。南宁约108°E,与120°E相差约12°,且在其西侧,时差约为48分钟,南宁在西侧,时间更晚,则南宁地方时9日15:40-48,为9日14:52,A对,BCD错。故选A。
【10题详解】
北京位于东八区,北京时间和东八区区时一致,东八区和西八区相差16个时区,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时区差,北京时间更早,则洛杉矶西八区的区时=2021年12月9日15:40-16,为8日23:40,C对,ABD错。故选C
【点睛】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时区差 时区差计算方法(1)同是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以大减小;(2)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则二者相加。“土”的用法①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用“+”;②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用“-”。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
A. 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B. 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 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D. 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12. 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按日期作调整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夏至日,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天津校园内晷针的影子,在日出时应在西南方向,顺时针转动,到日落时位于东南方向,故D正确,A、B、C错误。
【12题详解】
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B,又因为晷针指向北极星,且垂直于晷盘,故晷盘与地面的夹角A与看北极星的仰角B互余,即A+B=90°;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则移到上海后B变小,则A增大。故选A项。
【点睛】图示日晷为赤道日晷,晷盘的上下两面均有刻度,也就是说,两面皆可观测时间,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全年都要看晷盘的上面。那么何时看下面呢?答案是秋分后。此时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但这一面时辰的刻度为逆时针方向排列,日影也是逆时针方向移动。春分后,太阳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就投向晷面上方,此时就要看上面了,与下面正相反,这一面的时辰刻度与日影均为顺时针排列和顺时针移动。
下图中左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查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昆仑站B. 中山站C. 长城站D. 南极点
14. 右图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5. 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右图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3. C 14. D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从图中看,四个考察站相比长城站的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地球1月初到达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到达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从图中看,④位于12月22日之后,最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D正确;;①②③距离近日点的时间间隔大于④,因此地球公转速度较慢,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我国昆仑站建成时为2009年1月27日,1月27日位于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可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即与④点接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最快。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
16. 每年的6月7日至9日,高三学子们要信心十足地走进高考考场。这两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 )
A 北半球,向北移动B. 北半球,向南移动
C. 南半球,向北移动D. 南半球,向南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年春分日(3.21)至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每年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6月7日至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夏至(6月22日)至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12月22日)至次年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
A. ①B. ②C. ③D. ④
18.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
19. 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 ( )。
A. 日地距离B. 黄赤交角
C. 地球自转周期D. 地球公转速度
【答案】17. A 18. B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是23.5°,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①,A对。②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B错。③是地轴与赤道面夹角,是直角,C错。④是钝角,D错。所以选A。
【18题详解】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即太阳直射23.5°N,北半球的节气应是夏至,B对。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A、C错。冬至时太阳直射23.5°S,D错。所以选B。
【19题详解】
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B对。日地距离 、地球自转周期、地球公转速度不是确定依据,A、C、D错。所以选B。
云南的李强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
A. A图B. B图C. C图D. D图
21. 关于图示光照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当北半球是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教室内的光照范围最大,据图可知,D图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图示光照现象体现的是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结果,与地球自转关系不大,①③正确,②错误;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与题意无关,④错误。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等。
22. 在滇西北、西藏等地的高山上,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其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它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石块构成。影响高山流石滩形成的因素是( )
A. 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B. 化学风化和寒冻风化
C. 寒冻风化和生物风化D. 寒冻风化和物理风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材料“它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石块构成”可知,影响高山流石滩形成的因素与冻融风化、物理风化关系密切,D正确;该风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也没有生物作用的参与,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独特生态系统。通常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的地貌。由于较高的海拔处温度差异变化明显,在大多数植物无法生存的地方,风化作用使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崩解破碎,散布形成颗粒较大,棱角分明的岩石滩。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甲、乙、丙三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断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 乙处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
C. 丙处地质构造岩层中间新两翼老D. 乙处发生了地形倒置
24. 图中丙地是( )
A. 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 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 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25. 有可能在该处找到石油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乙和丙
【答案】23. C 24. B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阅读区域地质剖面简图,甲处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A错误;乙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到流水侵蚀,B错误;丙地地质构造为向斜,中间新两翼老,C正确;乙地未被侵蚀成谷地,地形倒置还未形成,D错误,所以选择C。
【24题详解】
丙地地质构造为向斜,AC“背斜山”错误,因槽部受挤压而坚实抗侵蚀,经过侵蚀形成向斜山,B正确,D错误;所以选择B
【25题详解】
甲地为断层,可以寻找到水源、泉水等,多河流发育,A错误,乙地为背斜,是天然的储油层,B正确,丙地为向斜,能够较好的储存水源,CD错误,所以选择B。
【点睛】背斜处的人类实践活动: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多存储石油、天然气;背斜稳定,不易积存地下水,相对好挖,适宜建设隧道。
海枯石烂:通过用海水干涸、石头腐烂来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引起材料中“海枯”发生的作用力是 ( )
A. 内力作用B. 外力作用C. 岩浆活动D. 变质作用
27. 导致“石烂”的作用力是 ( )
A. 地壳运动B. 冰川侵蚀C. 风化作用D. 搬运作用
28. 导致“石烂”的能量根本来源是 ( )
A. 地球内部热能B. 太阳辐射能C. 重力势能D. 核聚变放射能
【答案】26. A 27. C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海枯”即海水干涸,宏观地形是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导致的,如喜马拉雅山就是“海枯”后形成的山脉。故选A。
【27题详解】
“石烂”即石头腐烂。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因此“石烂”主要是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作用导致的。故选C。
【28题详解】
“石烂”是风化作用的结果,是典型的外力作用,其能量根本来源为太阳辐射能。故选B。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29. 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
A. 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C. 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D. 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30. 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
A. 裂谷B. 海岭C. 海沟D. 海岸山脉
【答案】29. A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A正确。故选A。
【3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读图可知,图中丙处位于大洋中部,其附近位于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区,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地下岩浆有可能沿着薄弱地带上涌,上涌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大洋中脊,因此该地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海岭,B正确。故选B。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若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2月13日,由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办好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据悉,经国务院批复,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视太阳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如下图所示。
(1)“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天地球位于图中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这一天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2)描述地球公转从图中的B到C时段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3)传统上我国划分四季开始的节气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描述北京春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答案】(1)B。昼夜等长。
(2)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到C点时为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小。
(3)昼渐长、夜渐短;立春到春分前昼长小于夜长,春分到立夏昼长大于夜长:春分日昼长等于夜长。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农民丰收节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判读,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等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丰收节为秋分日,根据图示节气,B位于白露和寒露之间,应为秋分。A应为夏至,C为冬至,D为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小问2详解】
由上题可知,地球公转到B点时为秋分,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和节气变化,到C点时应为冬至,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回归线移动,由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知,此时直射点远离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端,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
【小问3详解】
由题干可知,传统上我国划分四季开始的节气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春季应从立春开始,到立夏结束。结合二分二至日图可知,立春到春分一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春分时,昼夜等分;春分到立夏,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32.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②④⑦代表的作用过程。
(2)据图说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3)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答案】(1)②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⑦为风化、剥蚀作用。
(2)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化、剥蚀等作用下被破坏,破坏产物在风力作用、流水作用下经搬运后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固结成岩过程,形成沉积岩。
(3)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地表环境不断演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种类等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由图可见,②由岩浆岩指向变质岩,应是变质作用,④由变质岩指向岩浆,应是重熔再生,使岩石从新变成岩浆,⑦从高山指向搬运过程,结合外力表现形式,应是山体岩石受风化、剥蚀后,碎屑物质被搬运,则⑦应为风化、剥蚀作用。
【小问2详解】
由图可见,沉积岩由沉积物形成,而沉积物由外力作用形成。结合上题分析,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受风化、剥蚀作用被破坏,形成碎屑物,碎屑物在风、流水等外力作用下搬运至平坦或低洼区域,由于搬运能力下降,碎屑物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积累到一定程度,经过一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作用,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小问3详解】
由图可见,岩石圈物质循环涉及复杂的岩浆活动和地质作用,在地质作用的作用下,一些元素和化合物可以结合形成新的矿物,从而形成丰富的矿产;地质活动和岩浆活动使地表发生高低起伏的变化,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岩浆活动和物质搬运等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地表环境不断演化。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华山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154.9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答案】(1)秦岭所在岩体相对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相对下降。
(2)地质构造类型:华山为断块山。原因: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渭河平原是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谷地(地堑),秦岭是断块山地,该地区是断层构造,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小问2详解】
山体挺拔险峻,一方面与其形成过程相关,断层一侧断裂上升的山体一般挺拔险峻,如华山、庐山,所以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是断块山;另一方面与邻近地区的高差大有关,华山位于秦岭北部,为断块山,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华山与渭河平原、庐山与鄱阳湖平原相对高度很大,形成鲜明对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庆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与图中板块运动类似的地区有, 与辉长岩形成过程相似的是, 关于该地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