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2023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2023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页
    新教材2023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2页
    新教材2023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3页
    新教材2023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4页
    新教材2023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5页
    新教材2023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6页
    新教材2023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7页
    新教材2023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8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素养,知识概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微思考1材料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形式,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经济落后的国家和殖民地,而由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专门从事工业生产;后者则成为其附庸,专门从事它们所需原料的生产。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提高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李琮主编《世界经济学新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提示:特点: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英国等国家居于中心(主导)地位。原因:欧美工业革命迅猛发展;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加剧,世界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等。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茶的外传: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 茶道 ”,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 
    2.服饰文化的相互影响(1)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2)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3)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
    (4)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服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5)民国早期设计的 中山装 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计时工具: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4.娱乐文化: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
    微思考2材料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提示:特点:以欧洲为中心;欧洲从海外市场掠夺原材料的同时,也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
    国际贸易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材料一 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的记载则转向精神层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
    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英]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提示:(1)特点:历史悠久;功能多样;影响阶层广泛;同主流文化相互渗透;饮茶日益时尚化、大众化。作用: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推动了中国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3)积极意义: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核心归纳人类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及其影响(1)主要途径。①商业贸易: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行文化交流。如中国古代饮茶文化和服饰文化的传播;近代西服、中山装的出现等;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产品蕴含着不同文化。
    ②人口迁徙、教育:近代欧洲殖民者把欧洲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引进各大洲的文明;国家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交流方式。③现代全球化背景下有着更多样的选择:通过开办海外学院、企业进行全球布局、好莱坞等电影市场的全球渗透等,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④其他: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战争与征服的过程,同时也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2)影响。①文化交流满足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需求,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
    学以致用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答案:D
    解析:作为上流社会消费品的茶叶成为普通民众的消费品,说明茶叶价格下降,而茶叶价格的下降与其供应量增加直接相关,这是英国与东方贸易扩大的结果,故选D项;题干材料中的现象与等级观念淡化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茶叶在英国的消费群体的扩大,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18世纪末,英国的社会贫富差距因工业革命的进行而日益扩大,故C项错误。
    一、选择题1.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种植,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据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选B项;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出推动新、旧大陆发展的问题,故排除C项;“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2.下面是1950—2000年世界贸易发展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持续快速发展B.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得益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D.冷战结束有利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冷战结束使全球化发展的最大障碍被打破,有利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示意图,可知20世纪50年代国际贸易额增长缓慢,即国际贸易发展缓慢,排除A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于1947年,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正式开始运作,排除C项。
    3.1929年4月,国民政府明令中山装为法定制服。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法国设计师设计B.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C.蕴含着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答案:D
    4.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创作的油画看上去仿佛反映了井然有序、克制内敛的东方风情。如果你仔细观察画中的物品——中国的瓷盘、秘鲁白银铸造的银币、印第安人用胭脂虫染制的红色布料——就会向你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反映了(  )A.国际贸易过程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B.荷兰在世界范围内的霸主地位C.荷兰平民的生活D.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的繁荣解析: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作品中描绘了世界各地的商品,反映了各国的贸易往来深刻影响了画家的绘画风格,这说明国际贸易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传播,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到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二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堂教学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关键能力·课堂探究,随堂检测·强化落实,读史思辨·视野拓展,新航路,殖民扩张,种类与数量,股份公司,原料产地,国际分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课内容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展示•定方向,基础必备•探新知,新航路,世界市场,工业化,国际分工,社会主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万里茶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作业课件ppt,共36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