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第6练 散文诗及泰戈尔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6练 散文诗及泰戈尔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6练散文诗及泰戈尔主题阅读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6练散文诗及泰戈尔主题阅读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金色花》,完成下面小题。
金色花
泰戈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文中写了三次“我”与母亲的嬉戏,“我”分别为妈妈做了什么?
2.文中母亲的两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请写在对应序号后的横线上。
(1)孩子,你在哪里呀!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4.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答案】1.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2. (1)焦急 (2)爱怜、责怪
3.①用无私的回报衬托无私的母爱;②表现儿童活泼、机灵可爱的天性。
4.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将“我”想象成金色花,是为了赞美孩子的纯洁可爱,歌颂母爱的圣洁美好。
【解析】
1.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第④段“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得出: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根据第⑤段“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得出: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根据第⑦段“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得出: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2.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情感的理解。(1)根据“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分析,孩子故意不让母亲找到。“孩子,你在哪里呀!”体现出了母亲找不到孩子的焦急心情。故应该用“焦急”的语气朗读。
根据第⑦段“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分析,母亲找到了刚才找不到的孩子,“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体现了母亲看到孩子时的惊喜心情,虽有责怪,却体现了妈妈对孩子时时刻刻的关爱。故应该用“惊喜、爱怜、责怪”的语气朗读。
3.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结合文本内容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儿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母亲祷告,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看着母亲读书。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孩子用无私的回报衬托无私的母爱。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表现儿童活泼、机灵可爱的天性。
4.
本题主要是赏析作者精巧的构思。从内容方面看,我们中国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从手法方面看,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想象新奇而美妙。
(乙)
启蒙时代
泰戈尔
我的启蒙时代来临了,不过我已经把当时所学忘得一干二净。
我时常能回想起的只有一句:“雨淅沥,叶细语①。”那时我刚经历“卡拉喀哈”这样的押韵练习风暴,读到“雨淅沥,叶细语”,对我来说是第一次遇见诗歌。无论何时,只要忆及那日的欣喜,我都深感诗歌里韵律的不可或缺。于是雨丝淅淅沥沥,树叶摇曳细语,滴滴答答无休无止,整整一天都驻足在我的思绪里。
我的童年里还有一段插曲,总是令人怀想。
我们有一位记账的老先生,叫做卡拉什,和我们亲如一家人。他曾经为了取悦我,飞快地背出了一首自己瞎编的打油诗。我就是诗里的男主人公,热切期盼着女主人公的到来。我在听的时候,注意力紧张地集中在一幅画面上:倾倒众生的新娘,光彩熠熠地坐于未来之膝上,等待加冕。她从头至脚缀满珠宝玉石,为婚礼进行了前所未闻的盛大准备,即便长者与智者也被迷得晕头转向了。然而真正打动小男孩,让奇妙愉悦的图画走马灯般掠过眼前的,是频繁、快速的韵脚和摇曳荡漾的韵律。
这之后我记得的就是学校生活的开端了。一天,我见到哥哥和大我一点的外甥萨提亚,两人动身去学校,丢下我一人,我还没有资格上学。我从不曾乘坐过马车,也未曾离开过家门。所以萨提亚回来后,极力跟我吹嘘途中的冒险经历,我感到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家里了。我们的家庭教师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语重心长地劝导我,试图打消我的幻想:“你现在是哭着要上学,到时候你会哭着求着要回来。”我们这位老师的姓名、长相、性格,我都记不大清了,但他这句有分量的箴言和更有分量的耳光,我始终不曾忘记。我的一生中再没听到过比这更准确的预言了。
我的哭闹让我提早进入东方神学院学习。对于学到的知识我已毫无印象,一种体罚学生的方式却让我记忆深刻。没能完成课文背诵的男孩,被罚站在长凳上,两臂平伸,双手向上,托着几块石板。这种方式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有待于心理学家去讨论。我便是在这样幼小的年纪开始了我的学堂生涯。
我接触文学是有根可循的,不过并非在学校。仆人间流行的那些书籍让我最早遇见文学,其中最重要的有翻译成孟加拉语的考底利耶的格言和克里狄瓦萨的《罗摩衍那》。
那是一个阴天。我正在长廊那里玩要,俯瞰整条街道。突然,我忘了是什么缘故,萨提亚想要吓唬我,喊道:“警察!警察!”我那时对于警察的概念相当含糊。但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一个罪犯如果落到了警察的手里,无异于被鳄鱼利齿咬住的可怜虫,掉下去便看不见了。我不清楚一个无辜的小男孩怎样才能逃过冷酷的刑罚,于是当即逃入里屋之中,背脊一阵战栗,盲目地害怕警察会追来。我告诉了母亲即将到来的厄运,但是她好像并不在意。我还是觉得出去太冒险,于是坐在母亲房间的门槛上,读起了大理石纹封面、卷了边的《罗摩衍那》。我的旁边是伸展的走廊,环绕在宽敞的内院四周。昏暗的午后,天空阴云密布,我的姑姥姥发现我正为一幕悲伤的情景哭泣,便过来夺走了我的书。
(选自泰戈尔《我的回忆》,有删改)
【注释】①雨淅沥,叶细语:孟加拉儿童读物里的一句韵文。
5.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记忆里有关文学启蒙的事件。
6.下面两种朗读设计方案,你认为哪种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然而v真正打动小男孩,让奇妙愉悦的图画v走马灯般掠过眼前的,是频繁、快速的韵脚v和摇曳荡漾的韵律。
方案二:然而真正v打动小男孩,让奇妙愉悦的图画v走马灯般掠过眼前的,是频繁、快速的韵脚v和摇曳荡漾的韵律。
7.本文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颇多相似之处。仿照示例,请从文本中另外选择一处,从内容、情感的角度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
示例: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自己幼时被莫名的东西所吓。泰戈尔的《启蒙时代》记叙了外甥萨提亚用“警察”来吓唬“我”;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曾在长妈妈“美女蛇”的故事中感受到“做人之险”,两篇文章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都表现了幼时泰戈尔和鲁迅天真幼稚的一面。
【答案】5.“我”在经历押韵练习风暴后,欣喜于“雨淅沥、叶细雨”这句富有韵律的诗歌;“我”被卡拉什以即兴创作的打油诗所打动;“我”因害怕警察而躲起来痴迷地阅读《罗摩衍那》。
6.方案一更合适。“然而”后稍作停顿作提醒;“真正”需要重音进行强调,表现诗歌韵律对“我”打动程度之深;“摇曳荡漾”要悠扬重读,读出诗歌韵律让“我”陶醉的感觉。
7.两篇文章都写到了严厉的学校生活。泰戈尔的《启蒙时代》叙述了东方神学院老师残忍体罚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泰戈尔对这种教学方式的不认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也有一个拿着“戒尺”严厉的私塾先生寿镜吾,但寿镜吾虽备有“戒尺”,却不“常用”,而且一人大声读“拗过去”的样子又可爱至极。鲁迅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更多的是温和的微笑和深情的眷念。
【解析】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事件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围绕“我”的文学启蒙事件,作者写了三件事,结合相关段落概括作答即可。
第②段,根据“那时我刚经历‘卡拉喀哈’这样的押韵练习风暴,读到‘雨淅沥,叶细语’,对我来说是第一次遇见诗歌。无论何时,只要忆及那日的欣喜,我都深感诗歌里韵律的不可或缺”可以概括得出:经历押韵练习风暴后,“我”欣喜于“雨淅沥、叶细雨”这句富有韵律的诗歌;
第④段,根据“他曾经为了取悦我,飞快地背出了一首自己瞎编的打油诗。我就是诗里的男主人公,热切期盼着女主人公的到来”“真正打动小男孩,让奇妙愉悦的图画走马灯般掠过眼前的,是频繁、快速的韵脚和摇曳荡漾的韵律”可以概括得出:“我”被卡拉什即兴创作的打油诗打动;
第⑧段,根据“当即逃入里屋之中,背脊一阵战栗,盲目地害怕警察会追来。我告诉了母亲即将到来的厄运,但是她好像并不在意。我还是觉得出去太冒险,于是坐在母亲房间的门槛上,读起了大理石纹封面、卷了边的《罗摩衍那》”可以概括得出:“我”为了躲避警察而躲起来痴迷地阅读《罗摩衍那》。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朗读技巧的理解。朗读的节奏和轻重缓急要服从句子表达的情感。结合第④段内容,理解“然而真正打动小男孩,让奇妙愉悦的图画走马灯般掠过眼前的,是频繁、快速的韵脚和摇曳荡漾的韵律”可知,这句话意在强调,卡拉什即兴创作的打油诗内容虽然吸引人,但是真正让“我”感动的不是内容,而是诗歌的韵律。据此分析,“然而”表示意思的转折,后面应该停顿;“真正”体现出“我”被打动的实质,应该重读;“奇妙愉悦的图画走马灯般掠过眼前”应在主谓之间划分停顿,即主语部分“奇妙愉悦的图画”和谓语部分“走马灯般掠过眼前”之间停顿;“频繁、快速的韵脚”“摇曳荡漾的韵律”是并列关系,中间应该停顿;“摇曳荡漾”体现出“我”感受到的韵律之美,应该悠扬重读。据此分析方案一更合适。
7.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本文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关于童年生活的回忆性的文章,有很多异同之处。例如:
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同样的痴迷。泰戈尔的《启蒙时代》中叙述了作者刚经历“卡拉喀哈”这样的押韵练习风暴后,读到“雨淅沥,叶细语”的欣喜,被它那美妙的韵律所吸引,整整一天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童年的作者沉浸在百草园中,观察蟋蟀、油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痴迷在美好的乐园中。不同的是,前者痴迷的是文学,后者痴迷的是大自然。
父亲和苦瓜
①父亲最爱苦瓜,我却对它没有什么好感。苦瓜通体清苦,父亲也一生清苦。因此我想,父亲的命运就是苦瓜的命运?苦瓜也叫君子菜,它无论和什么菜在一起炒、煮、炖都只苦自己,其他的菜不会沾一丝苦味。父亲也是这样的人:宁愿苦自己,也不愿苦别人。
②父亲退休后便回到了乡下。在每年草长莺飞之时,他就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上苦瓜。当嫩绿的新芽探出头来时,父亲怕鸡鸭来啄食瓜苗,就用个破箩筐罩在上面。待那些小芽顺着父亲的美好心愿一节节地往上长,长出许多瓜藤时,父亲又去弄些木桩和树枝来,搭好一个简单的架子,让那些藤儿弯弯曲曲地往上爬,边爬边开出一朵朵黄色小花。花儿调零了,藤上结出了细嫩的小苦瓜,没几天功夫,架上爬满了清苦瓜白苦瓜红苦瓜,一个个或露或藏地悬挂在棚架下,这时的父亲是十分欢欣和激动的。
③苦瓜、花叶、藤蔓和架子和谐地交映在一起,远看近看都是一幅迷人的图画,风过瓜架,吹动瓜叶,瓜果摇曳,父亲总在瓜架前呆呆地站着,像想起什么往事似的。
④父亲生来命苦,八岁时就没了爹,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过得极其艰难,度日的蔬菜,总少不了苦瓜。那时候奶奶家里的房前屋后,很多苦瓜藤自由爬到院墙上,柴垛上。一到夏天,奶奶随手就能摘到一个苦瓜,饭上也算是有了一盘菜。奶奶想尽办法,让这盘菜好下咽些,可在那缺油少盐的年月,那种苦涩的味道好像怎么也去不掉。
⑤如今,每到夏天,餐来上总少不了父亲亲手炒的苦瓜,或独炒或炒鸡蛋或炒干鱼,盛在盘子里,看起来鲜嫩无比,清脆爽口,但我仍嫌它清苦。望着盘子里的苦瓜,又瞅了瞅父亲,勉强用筷子夹起一片,却不愿送到口里。父亲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微微一笑,风趣地对我们几个兄妹说:“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做得人上人啊。”
⑥父亲没有大红大紫、大起大落,平凡了一辈子,淡泊了一辈子,清贫了一辈子,但他很满足,认为自己为子女成长所受的苦是值得的。在那艰难的岁月中,把我们兄妹拉拉扯大不容易,看着我们一个个有出息,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他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常对他的朋友们说,他拥有的几个好儿女,就是他此生最大的财富。
⑦苦瓜由青变白再变红,这是一个成熟的过程。父亲有意多等待些时日,让苦瓜变红,为的是多贮存些瓜种。那熟透的苦瓜,咧开了嘴,露出一排绯红的果肉,就如一朵美丽的红花。等候在旁的我抢在父亲之前,高兴地摘下苦瓜,掰开皮,露出丰厚红软的果肉来,小小的馋嘴忍不住尝了一口,呀,好甜,清香纯正的甜,咽一下,直渗到骨子里去了。我有点百思不解,便问父亲,父亲告诉我说,这是苦瓜的本质——一生漫长的等候,终于苦尽甘来。
⑧一年的苦瓜由鲜变枯老,瓜藤由翠绿变枯萎。父亲也一年年变苍老了。很多时候,我看见父亲坐在屋前的空坪上,坐在苦瓜生长的土地上,像深深怀念什么似的。我想,是不是这一生清苦而淡然的苦瓜让父亲变老的?
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瓜情结,自己也喜爱上它了。我特别欣赏苦瓜藤那奋勇向上、蕴藏无限生命力的精神,更欣赏苦瓜那经历漫长等候、苦尽甘来的品性。父亲就如同那苦瓜,虽年老但仍积极向上、以苦为乐,而今儿女成家立业、安稳幸福,父亲不也是苦尽甘来吗?
(原文有改动)
8.选文以“父亲和苦瓜”为题,清苦淡然的苦瓜和父亲慢慢变老,请简要概括不同阶段父亲的心情。
父亲退休后种苦瓜,兴奋——怀念童年的苦瓜,①____________——亲手炒苦瓜,②____________——父亲讲苦瓜的本质,③____________
9.文章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赏析。
(1)让那些藤儿弯弯曲曲地往上爬,边爬边开出一朵朵黄色小花。花儿调零了,藤上结出了细嫩的小苦瓜,没几天,架上爬满了青苦瓜白苦瓜红苦瓜,一个个或露或藏地悬挂在棚架下,这时的父亲是十分欢欣和激动的。(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那熟透的苦瓜,咧开了嘴,露出一排绯红的果肉,就如一朵美丽的红花。(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10.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台阶》
父亲日记里的文字是他青春留下的散文诗,父亲有很多瞬间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选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11.对于苦瓜,选文开头说“我却对它没有什么好感”,结尾写道“自己也喜爱上它了”,这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答案】8. 愧疚 淡然 自足
9.(1)这一系列动词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写出苦瓜从爬藤、开花,再到满架悬于棚下的整个生长过程,表现了父亲侍弄苦瓜的专心,表达了父亲看到苦瓜满架时欢欣和激动的心情。
(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咧开了嘴”赋予了苦瓜以人的特点,把露出红果肉的苦瓜比作“一朵美丽的红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熟透的苦瓜可爱漂亮的样子,表达了对熟透了的苦瓜的喜爱之情。
10.①从父亲一生清苦,为儿女付出,像苦瓜一样为人,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苦瓜一样的君子,宁愿苦自己,也不愿苦别人;②从父亲退休后便回到乡下,精心种植苦瓜,可以看出父亲勤劳朴实;③从父亲给我们炒苦瓜并风趣地教育我们“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做得人上人”,可以看出父亲虽年老但仍积极向上,以苦为乐;④从父亲“平凡了一辈子,淡泊了一子,清贫了一辈子。但他很满足,认为自己为子女成长所受的苦是值得的”,可以看出父亲甘于平淡,愿为子女守得苦尽甘来。(答出两点即可)
11.欲扬先抑。妙处:使情节多变,形成鲜明对比,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突出我对苦瓜的喜爱,表现了“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亲苦瓜情结的理解;强化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解析】
8.
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概括。
①根据题干中“怀念童年的苦瓜”可知,主要体现在文章第④段,由“一到夏天,奶奶随手就能摘到一个苦瓜,饭上也算是有了一盘菜。”可知,当时生活的贫困,再由“奶奶想尽办法,让这盘菜好下咽些,可在那缺油少盐的年月,那种苦涩的味道好像怎么也去不掉。”可知,苦瓜的“苦”难以让人下咽,即便奶奶想尽办法也没办法去除,这让父亲为在那个年代没能让奶奶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而感到内疚;
②根据题干中“亲手炒苦瓜”的内容可知,该内容主要在第⑤段中,由“如今,每到夏天,餐来上总少不了父亲亲手炒的苦瓜父亲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微微一笑,风趣地对我们几个兄妹说:‘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做得人上人啊。’”可知,从父亲的语言和神态中,可以看出此时父亲的内心是平静的,已经没有了先前因生活贫困而又的惆怅;
③根据题干中“父亲讲苦瓜的本质”的内容可知,该内容主要在第⑦段中,由该段“那熟透的苦瓜,咧开了嘴,露出一排绯红的果肉,就如一朵美丽的红花呀,好甜,清香纯正的甜,咽一下,直渗到骨子里去了。我有点百思不解,便问父亲,父亲告诉我说,这是苦瓜的本质——一生漫长的等候,终于苦尽甘来。”的内容,再结合第⑥段中“在那艰难的岁月中,把我们兄妹拉拉扯大不容易,看着我们一个个有出息,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他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常对他的朋友们说,他拥有的几个好儿女,就是他此生最大的财富。”的内容可知,父亲在向“我”诉说苦瓜的本质时,内心是自足的,他为自己辛苦的付出而欣慰。
9.
(1)考查赏析词语。通过“让那些藤儿弯弯曲曲地往上爬,边爬边开出一朵朵黄色小花。花儿调零了,藤上结出了细嫩的小苦瓜,没几天,架上爬满了青苦瓜白苦瓜红苦瓜,一个个或露或藏地悬挂在棚架下”的内容可知,这些加点的词语刻画的是苦瓜的生长过程,苦瓜长势如此良好,是因为父亲对苦瓜的精心侍弄。联系本段“这时的父亲是十分欢欣和激动的”一句,可知还表现了父亲看到苦瓜长势如此之好后的欢欣与激动之情。
(2)考查赏析句子。“咧开了嘴”把苦瓜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露出一排绯红的果肉,就如一朵美丽的红花”把果肉比作红花,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人与比喻连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苦瓜漂亮可爱的样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成熟之后的苦瓜的喜爱之情。
10.
考查分析人物性格。解答时,全面把握文本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通过第②段中“父亲退休后便回到了乡下。在每年草长莺飞之时,他就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上苦瓜”的内容,可概括为“父亲”是一个勤劳(吃苦耐劳)的人,退休后,仍回到乡下栽种苦瓜;
通过第④段中“父亲生来命苦,八岁时就没了爹,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过得极其艰难”和第⑥段中“父亲没有大红大紫、大起大落,平凡了一辈子,淡泊了一辈子,清贫了一辈子,但他很满足,认为自己为子女成长所受的苦是值得的”的内容,可概括为“父亲”是一个积极向上、坚韧乐观、以苦为乐的人,一生清苦,却不怨天尤人,并以此为乐;
通过第⑥段中“在那艰难的岁月中,把我们兄妹拉拉扯大不容易,看着我们一个个有出息,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他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常对他的朋友们说,他拥有的几个好儿女,就是他此生最大的财富。”的内容,可概括为“父亲”是一个无私奉献、知足常乐的人,辛苦把孩子们抚养长大,成家立业,看着儿女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就很快乐;
通过第⑤段中“父亲好像看透我的心思,微微一笑,风趣地对我们几个兄妹说:‘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做得人上人啊’”和第⑦段中“我有点百思不解,便问父亲,父亲告诉我说,这是苦瓜的本质——一生漫长的等候,终于苦尽甘来”的内容,可概括为“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借吃苦瓜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
11.
考查写作手法。开头说“我却对它没有什么好感”,表现了我对苦瓜不以为意的态度。结尾写道“自己也喜爱上它了”表现了我对苦瓜的喜爱与赞美,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开头与结尾,强烈的反差对比,是为了突出我领悟了父亲与苦瓜的关系以后对地苦瓜的喜爱,我之所以喜欢上了苦瓜,是因为感受到了父亲对于苦瓜有着特殊情绪的原因。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不仅使情节波澜起伏,还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体现了“我”对苦瓜情感的变化,还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和赞美,以及对像父亲一样(具有苦瓜精神)的人的赞美。
12.班级开展“文学作品隐喻性”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孩子的世界
[印度]泰戈尔
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
我知道有星星同他说话,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用它傻傻的云朵和彩虹来娱悦他。
那些大家以为他是哑的人,那些看去像是永不会走动的人,都带了他们的故事,捧了满装着五颜六色的玩具的盘子,匍匐地来到他的窗前。
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束缚;
在那儿,使者奉了无所谓的使命奔走于无史的诸王的王国间:
在那儿,理智以她的法律造为纸鸯而飞放,真理也使事实从桎梏中自由了。
(选自《泰戈尔诗选》)
材料二
故事的形状
[以色列]埃特加•凯雷特
这是一个关于曾经住在月球的人们的故事。如今,那儿已经没人住了,但直到几年之前,那地方还到处都是人。住在月球上的人觉得自己非常特别,因为他们可以把念头塑造成任何想要的形状。一个茶壶,或一张桌子,甚至是喇叭裤的形状。所以月球上的人可以给女朋友非常有创意的礼物,比如咖啡杯形状的“我爱你”这个念头,或花瓶形状的“我心永远真诚”这个念头。
所有那些有形状的念头,都令人印象深刻。不过随着时间流逝,月球上的人们关于有些念头看上去应该是什么形状达成了一致。母爱的念头,总是被塑造成窗帘的形状,而父爱的念头,总是被塑造成烟灰缸的形状。所以你无论走进哪幢屋子,总能根据被安排等在客厅茶几上的形状,猜出那里有什么念头。
在月球上所有的人中,有一个人把念头塑造得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是个年轻人,有点儿奇怪,大多数时候被存在主义的有点恼人的问题困扰着。萦绕在他脑袋中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每个人至少有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念头。一个在色彩、体积和形状上都只属于那个人的念头。
这家伙的梦想是造一艘宇宙飞船,乘着它环游太空,收集各种位特的念头。他不社交,几乎不外出,把所有的时间花在造宇宙飞船上。他把好奇的念头做成引擎的形状,把纯逻辑的念头做成转向系统的形状,而这只是开始。他加入了许多可以帮他导航和在外太空生存的复杂念头。邻居们在他工作时在一旁观看,总觉得他在不断犯错。因为很显然,好奇的念头必须看上去像个显微镜,只有没脑子的人才会把它们做成引擎的形状。至于纯逻辑的念头,你如果不想它看上去俗气,必须将它做成架子的形状。他们跟他解释,但他就是不听。他想要发现宇宙间全部真理的渴望超越了品位,也超越了理智。
一天晚上,年轻人睡了,他的一些月球上的邻居聚到一起,因为他们为他感到遗憾,所以他们把几近完工的宇宙飞船拆开,重新塑造了他用在飞船上的那些念头的形状。年轻人早上起来,在原本是他飞船的地方发现了一堆架子、花瓶、热水瓶和显微镜。这堆东西上覆盖着悲伤的念头——一块绣花台布的形状——图案是他挚爱的狗死了。
年轻人对这更精细的飞船一点也不喜欢。他没说感谢的话,而是发疯了,吵闹,摔东西。月球上的人们看着他,不知所措。他们不太喜欢这种失态的样子。月球,正如你所知,是个,万有引力作用很小的星球。一个星球的万有引力越小,越依赖于纪律和秩序,因为只要一点点力量,事物就会失去平衡。如果每个感到一点点痛苦的人都吵闹,结果就是灾难。最后,他们发现那个年轻人不打算镇定下来,别无选择,只能想个办法制止他。他们想出一种三面封闭的关于孤独的念头,一种天花板很低的牢房大小的念头,把他塞进去。他每次不小心触碰到一面墙壁,就会感觉到一股冷风,继而想到自己是孤独的。
最后,他在那牢房中想出一个绳子形状的绝望的念头,结了个套索,把自己吊起来。月球上的人们对于把绝望做成结了个套的绳子形状的主意很兴奋,很快想出自私绝望的念头:把绳子形状的绝望绕在脖子上。月球上的人就是这样绝迹的,只留下那个孤独的牢笼。但在太空风暴肆虐一百年后,它也倒塌了。
第一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宇航员什么人都没发现。他们只发现数以百万计的环形山。起先,宇航员以为那些环形山是曾在月球上住过的人的古老坟墓。他们凑近了看,才发觉那些环形山只是关于虚无的念头。
(选自《最后一个故事,就这样啦》)
(1)小文和小语对小说标题展开讨论,请根据提示,完成他们的对话。
小文:这个作者脑洞超大,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象了“环形山”的形成原因。但是,小说为种么会取名为“故事的形状”呢?完全文不对题呀!
小语:你不觉得这篇小说讲的就是我们创作故事的过程吗?文中提到各种念头可以被随意塑造,意味着在创作初期,我们可以用无数念头来创作故事。文中的 ,提醒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文中的 ,暗示我们故事成型之时,就是想象力消失之时。
(2)小说中年轻人想造的宇宙飞船,让你想到了诗歌《孩子的世界》中的哪个句子?请阐释理由。
(3)研读文中画线处,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①因为他们为他感到遗憾,所以他们把几近完工的宇宙飞船拆开,重新塑造了他用在飞船上的那些念头的形状。(“邻居”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类人?为什么?)
②他每次不小心触碰到一面墙壁,就会感觉到一股冷风,继而想到自己是孤独的。(此时的年轻人发生了什么变化?)
(4)小说中虚构的社会环境,让你联想到了以下哪篇小说的社会环境?请说明理由。
A《故乡》
B《我的叔叔于勒》
C《范进中举》
(5)你会将泰戈尔的《孩子的世界》念给小说中的“年轻人”还是“邻居”听呢?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1)示例:年轻人的念头被邻居们摧毁、改变;年轻人用绳索上吊,其他人纷纷效仿/宇航员发现那些环形山只是关于虚无的念头。
(2)示例1:我联想到“傻傻的云朵”。“傻傻的云朵”是天空用来取悦孩子的,和“宇宙飞船”一样,这两个意象都表现出人对快乐的追求。
示例2:我联想到“满装着五颜六色的玩具的盘子”。它象征着孩子五彩斑斓的世界,是令人憧憬的,而年轻人想要靠自己独特的念头去创造“宇宙飞船”,也是对与众不同、五彩斑斓的世界的一种期待和幻想。
示例3:我联想到“纸鸢”。因为“纸鸢”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在诗歌中,它使“理智”放飞,是自由的象征。而“宇宙飞船”也是年轻人为追求自由而付出的努力的象征,他想要靠自己的念头去创造独一无二的宇宙飞船。
(3)①示例:我联想到的是那些所谓的权威,以他们自己的意念来要求我们,逼迫我们去完成他们想要完成的事,且不顾这会给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
②示例:这个牢笼是其他人用关于孤独的念头造的,年轻人一直想要每个人都拥有只属于自己的念头,然而当他触碰到墙壁的时候,他想到自己是孤独的,他的念头变得跟其他人一样了。
(4)示例1:我联想到的是《故乡》中的社会环境。同样是压抑的、不给人活路的环境。《故乡》中的闰土也生活在一个剥夺了人的自由、平等的环境中,生活的苦让他像一个木偶人,也许他抗争过,但失败了。在[乙]文中,年轻人生活在千篇一律、不能有任何自由想法的环境里,他曾经反抗过,但最终也失败了。
示例2:我联想到的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社会环境。在那个环境中,人们以金钱来作为衡量亲疏关系的标准。于勒是个异类,是个彻底的失败者。而这样的失败者,也正是被那个社会环境所影响和塑造的。[乙]文中的年轻人也是这样,被要求按其他人的标准塑造自己念头的形状。他想造一艘宇宙 飞船,可在环境干涉下他最终失败了,发疯了。
示例3:我联想到的是《孔乙己》中的社会环境。孔乙己并没能依靠科举制度改变自己的命运,反而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勒、穷困潦倒。他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鲁迅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孔乙己注定是个悲剧。[乙]文中的年轻人也是他所处社会环境的牺牲品。
(5)示例:念给小说中的“年轻人”听。希望年轻人收起郁闷,漾出快乐的笑脸。挑战苦难,增加坚强的勇气。直面挫折,再现无畏的童心,永葆纯真。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文意的能力。
阅读乙文③④⑤⑥段,“提醒我们在创作中会遇到很多障碍”,结合乙文可知,年轻人用自己的独特念头要创造宇宙飞船,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的事情就是指邻居拆开重塑飞船,破坏年轻人梦想的事。结合第⑥段“最后,他在那牢房中想出一个绳子形状的绝望的念头,结了个套索,把自己吊起来。月球上的人们对于把绝望做成结了个套索的绳子形状的主意很兴奋,很快想出自己绝望的念头,把绳子形状的绝望绕在脖子上”可知故事成型,想象力消失之时指年轻人绝望上吊,其他人效仿用绳子上吊。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比较阅读诗歌和小说,理解小说中“宇宙飞船”含义与诗歌《孩子的世界》中意象的关联点。《孩子的世界》中主要意象有:傻傻的云朵和彩虹,五颜六色的玩具的盘子、纸鸢。选择“宇宙飞船”让你联想的意象分析即可。示例:宇宙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航天器。它在太空飞行,自由驰骋,代表人们对未来的向往追求。它让我不由地联想到诗歌中的纸鸢。纸鸢在天空中飞舞,象征理想,自由,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向往。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由“邻居”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人物特点。“因为他们为他感到遗憾”可见“邻居”做事只考虑自己感受,“他们把几近完工的宇宙飞船拆开,重新塑造”可见“邻居做事过于强势武断,完全不考虑他人影响和不顾事情后果,对于“几近完工的宇宙飞船强行拆解”,这让人联想到生活中“权威的做派”,他们凭借自己的权力,威势做事,统治、威慑他人,不考虑他人感受。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②由第六段“就会感觉到一股冷风”,“冷风”写出来每次触壁后年轻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他的内心是无助的,不被认可和同情,最后渐渐被压抑到发疯,变得绝望。一个原来内心有梦想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生活绝望的人,这是悲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
比较阅读,先选择给出的三部作品中的任何一部作品,结合乙文内容分析所选作品的社会环境作用即可。
示例:由乙文中虚构的社会环境,我联想到了《孔乙己》这篇文章的社会环境。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冷漠,势利,麻木。孔乙己是清朝末年的知识分子,他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条,但是他连秀才都没有考上,又没有功名利禄,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孔乙己固然穷困潦倒,地位低微,掌柜、长衫客把他践踏,但其他同样被侮辱、被损害者,如短衣帮,也同样对孔乙己冷酷无情,加以讥笑。连可怜的、地位低微的小伙计对恳切教他写字的孔乙己也反感,认为他是“讨饭的人”,不配考 他。咸亨酒店这样一个国民精神麻木愚昧、冷酷无情的“病态社会”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乙文中的年轻人他所处社会环境也充满着冷漠,年轻人“他不社交”,“邻居们在他工作时在一旁观看”,邻居们不认可年轻人的念头,就在一个晚上,趁年轻人睡了的时候,拆开重新塑造了年轻人“几近完工的宇宙飞船”,最终导致年轻人发疯了,冷漠的社会摧残了年轻人的梦想,年轻人也成为了社会的牺牲品。
如选择《故乡》,就结合像一个木偶人的闰土的经历总结他所处的压抑的、不给人活路的环境。如选择《我的叔叔于勒》,就结合于勒的失败经历,探究正是被那个社会环境所影响和塑造的。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
结合泰戈尔的《孩子的世界》“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束缚”等句子可知,泰戈尔的《孩子的世界》告诉我们,要直面挫折,再现无畏的童心,永葆纯真。因此,应将泰戈尔的《孩子的世界》念给小说中的“年轻人”听,希望年轻人收起郁闷,漾出快乐的笑脸。挑战苦难,增加坚强的勇气。直面挫折,再现无畏的童心,永葆纯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爱之路(节选)
【俄】屠格涅夫
落 难
“这些呻吟声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我感到痛苦。强烈地感到痛苦。”
“当小溪的流水碰到石头的时候,你听见过它的潺潺声吗?”“听见过……但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这潺潺声和你的呻吟声都一样是声音,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所不同的是:小溪的潺潺声使人悦耳,而你的呻吟声,却引不起任何人的怜悯。你不必忍住呻吟,可是你记住吧:这反正是声音,声音,像树木被折裂的嘎吱声一样的声音……声音——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
【注】屠格涅夫这篇散文诗写于他去世前一年,那时他身患重病(脊椎癌)处于痛苦呻吟和孤独感之中。
乞 丐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呢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抖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 “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我怜悯……
我怜悯我自己,别人,所有的人,野兽,鸟类……一切有生命之物。 我怜悯孩子们和老年人,不幸者和幸运者……怜悯幸运者甚于不幸者。我怜悯常胜的、凯旋的首领们,怜悯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诗人们。我怜悯杀人犯和他的受害者,怜悯丑与美,怜悯被压迫者和压迫者。
我怎样从这个怜悯中解脱出来呢?它不让我安稳地生活……它,还有这烦恼。哦,烦恼,烦恼,充满了怜悯的烦恼啊!人千万不能陷入烦恼之中。
真的,我最好还是羡慕吧!我就羡慕——岩石。
谁之罪
她向我伸出了自己的温暖的手、苍白的手……我却粗鲁无情地推开了她。年轻、可爱的脸庞上,表现出疑惑不解的神情;年轻、善良的眼睛,带着责备的目光注视着我;年轻、纯洁的心,并不理解我。
“我的罪过是什么?”她的嘴唇喃喃着说。
“你的罪过?在最光辉灿烂的苍穹深处,最快活的安琪儿,可能比你更容易犯下罪过呢。”
“可是,在我面前,你的罪过依然是很大的。
“你想知道它,知道这个你不可能了解,我无法给你解释明白的罪过吗? “这个罪过就在于:你--正当青春年华;我--已是老年。”
(选自《中外名家散文》,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版)
13.阅读选文,说说作者将这四则小片段统合在一起,起名为“爱之路”,想表达哪些理解?
14.《落难》片段通过对话的形式,写了几种声音?表达了主人公怎样复杂的心理感受?
15.《我怜悯……》片段末句中说“我就羡慕——岩石”。请推断“我”羡慕岩石的理由。
16.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对《乞丐》中的“我”和《植树的牧羊人》中“牧羊人”所具有的共同点的理解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牧羊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答案】13.第一段写“我”渴望爱却得不到,感到非常痛苦、孤独,所以认为爱可以排解伤痛;第二段写即使“我”没有给乞丐钱,我的怜悯与爱以及对乞丐的尊重仍然使乞丐得到了温暖,“我”也因为乞丐的感激体会到爱的温暖,所以认为爱与怜悯比物质更重要;第三段写“我”因爱而产生怜悯,这些怜悯使“我”烦恼,可是这正是人类区别于没有生命的岩石的地方,所以作者认为爱是人类特有的伟大品质;最后一段写别人希望给予“我”爱,但是由于心灵上不能相互理解,“我”得不到爱的抚慰,说明作者认为爱的基础是相互理解。
14.写出了三种声音,分别是病痛时的呻吟声,流水碰到石头的潺潺声及树木被折裂的嘎吱声。将三种声音对比,以和自己对话的形式表现,体现作者遭受痛苦却无人在意,突出作者的孤独,无助,痛苦及希望得到关注的心理。
15.岩石的特点是冰冷坚硬,在文中与“我”做对比,表现出对于外在世界的冷漠; “我”羡慕岩石的无情,是因为“我”无法像岩石般不为世界所动,会因为怜悯带来的烦恼而痛苦,凸显了“我”对世界的关心及喜爱。
16.“牧羊人”作为一个普通人,朴实善良,无私奉献,为他人带来幸福;“我” 试图帮助乞丐,不吝惜善意,两者都表现出善良的品质及为他人付出的情操。
【解析】
13.考查对文章选段内容及主题的理解。第一部分写与“那时他身患重病(脊椎癌)处于痛苦呻吟和孤独感之中”,“你的呻吟声,却引不起任何人的怜悯”体现作者身患重病渴望得到爱,爱可以排解痛苦;第二部分中通过“我”与乞丐的真诚的握手,坦诚的道谢,体现了爱是不分地位身份的尊重,是彼此的理解后的温暖,爱与怜悯比物质更重要;第三部分写出我怜悯“一切有生命之物”,表现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给予的爱和关注;第四部分第一段写别人给予“我”关爱,“我却粗鲁无情地推开了她”,“这个罪过就在于:你--正当青春年华;我--已是老年。”解释了爱需要心灵相通,互相理解。
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及对人物的心理感受的理解。“小溪的流水碰到石头的时候,你听见过它的潺潺声吗?”;“树木被折裂的嘎吱声一样的声音”;“你的呻吟声,却引不起任何人的怜悯”从这三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了三中声音,这三种声音对比,突出“你的呻吟声,却引不起任何人的怜悯”,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作者因病痛,内心希望得到爱和关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15.考查对选文内容主题的理解。阅读本片段,主要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作分析。第一段写作者常怀怜悯之心,对“一切有生命之物”怜悯,第二段写作者因为怜悯长使自己陷入烦恼之中,所以作者发出感慨“真的,我最好还是羡慕吧!我就羡慕——岩石。”岩石的特点坚硬冰冷无情,这与“我”这个活生生的生命作对比,突出表现了“我”对世界的一切生命之物的关爱。
16.考查文本对比阅读。《乞丐》中“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呢喃地乞求帮助。”而“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乞丐认为“这也是一种施舍啊”,是对别人的心怀善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植树的牧羊人》中“牧羊人”也是对别人有一颗慷慨的心,乐于奉献,为别人带来方便,也是一种善意。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乐于为他人着想,乐于付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云与波
(泰戈尔)
妈妈,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
“我们从醒的时候游戏到白日终止。我们与黄金色的曙光游戏,我们与银白色的月亮游戏。”我问道:“但是,我怎么能够上你那里去呢?”
他们答道:“你到地球的边上来,举手向天,就可以被接到云端里来了。”“我妈妈在家里等我呢,”我说,“我怎么能离开她而来呢?”
于是他们微笑着浮游而去。但是我知道一件比这个更好的游戏,妈妈。 我做云,你做月亮。
我用两只手遮盖你,我们的屋顶就是青碧的天空。
住在波浪上的人对我唤道——
“我们从早晨唱歌到晚上;我们前进又前进地旅行,也不知我们所经过的是什么地方。”我问道:“但是,我怎么能加入你们队伍里去呢?”
他们告诉我说:“来到岸旁,站在那里,紧闭你的两眼,你就被带到波浪上来了。”我说:“傍晚的时候,我妈妈常要我在家里——我怎么能离开她而去呢!”
于是他们微笑着,跳舞着奔流过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这个更好的游戏。
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
我奔流而进,进,进,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
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我们俩在什么地方。
17.下列对散文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拒绝“住在云端的人”的邀请,是因为“我”对妈妈有着深深的依恋。
B.“我”渴望加入旅行的队伍,但因“妈妈常要我在家里”而感到有些难过和遗憾。
C.有的地方只有“我”和妈妈才能知道,正如有的情感只有“我”和妈妈才能体会。
D.诗歌用童话的笔法,浪漫的想象,形象地写出母子的深情,充满着童真童趣。
18.阅读全诗,补全诗歌中所涉及的两个场景内容。
(1)云端上有人在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有人在旅行。
19.诗歌常以情动人,请仿照示例,为文中划线诗句进行朗读实践设计。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朗读设计说明:“母亲的手”和“抚摸”读重音,读出深情,读出对春风的喜爱和赞美,令人感觉春风拂面的温暖、柔和、舒坦。
朗读实践:我奔流而进,进,进,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
朗读设计说明: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B
18. 游戏 波浪上
19.示例:“进”和“撞碎”读重音,三个“进”字连读,读出孩子冲到妈妈怀抱时的兴奋和快乐;“撞碎”,用欢快的语气,读出孩子和妈妈玩游戏时的有趣、快乐,表现母子之间相互依恋、相互爱护、其乐融融之感。
【解析】
17.
B.错误,因为“我”对妈妈有着深深的依恋与敬爱,即使“我”渴望加入旅行的队伍,也不愿离开妈妈,并不是“感到有些难过和遗憾”。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从“妈妈,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一一我们从醒的时候游戏到白日终止;我们与黄金色的曙光游戏,我们与银白色的月亮游戏”可概括出:云端上的人在游戏;
从“住在波浪上的人对我唤道一一我们从早晨唱歌到晚上;我们前进又前进地旅行,也不知我们所经过的是什么地方”可概括出:波浪上的人在旅行。
19.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能力。本句诗在诗歌的结尾,结合前文内容可知,“我”拒绝了云端和波浪上的人的邀请,留在人间陪伴母亲,因为我知道更好的游戏是“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让我“撞碎在你的膝上”,据此分析可知,此句语调要轻快,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进”和“撞碎”读重音,“进,进,进”连读,语速稍快,语调上扬;“哈哈地撞碎”的要轻读舒缓,让人体会到母子之间愉快游戏的欢乐场景,这样更能让读者体会到母子深情。
阅读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诗,探究其亲人之间的真实动人的情感。
云与波
泰戈尔
妈妈,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我们从醒的时候游戏到白日终止;我们与黄金色的曙光游戏,我们与银白色的月亮游戏。”
我问道:“但是,我怎么能够上你那里去呢?”
他们答道:“你到地球的边上来,举手向天,就可以被接到云端里来了。”
A.“我妈妈在家里等我呢,”我说,“我怎么能离开她而来呢?”
于是他们微笑着浮游而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这个更好的游戏,妈妈。
我做云,你做月亮。
我用两只手遮盖你,我们的屋顶就是青碧的天空。
住在波浪上的人对我唤道——“我们从早晨唱歌到晚上;我们前进又前进地旅行,也不知我们所经过的是什么地方。”
我问道:“但是,我怎么能加入你们队伍里去呢?”
他们告诉我说:“来到岸旁,站在那里,紧闭你的两眼,你就被带到波浪上来了。”
B.我说:“傍晚的时候,我妈妈常要我在家里——我怎么能离开她而去呢!”
于是他们微笑着,跳着舞奔流过去。
但是我知道一个比这更好的游戏。
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
我奔流而进,进,进,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
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我们俩在什么地方。
20.阅读全文,补充诗歌中所涉及的两个场景内容。
(1)云端有人在________
(2)________有人在旅行
21.小明认为画线的A句和B句,句末都应该用“?”,你认为呢?请做简要说明。
A.“我妈妈在家里等我呢,”我说,“我怎么能离开她而来呢?”
B.我说:“傍晚的时候,我妈妈常要我在家里——我怎么能离开她而去呢!”
22.为了进一步理解此诗,小明对比了《云与波》与《金色花》,发现两首诗都运用了以下手法。请帮他任选一种手法,结合内容写出对比结果。
A.想象 B.比喻 C.衬托
【答案】20. 游戏 波浪上
21.示例一:我赞同文章中的标点。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妈妈在家等“我”不能离开,表达对妈妈的依恋。第二句,用叹号情感更强烈,表达更明确。“我”面对妈妈的要求不容置疑,一定要留下来陪妈妈,叹号更能体现出自“我”内心的坚定,与之前有程度上的递进。
示例二:我赞同小言的看法,两句都应该用问号。第一句强调妈妈在家等“我”不能离开,用反问语气表达对妈妈的依恋;第二句,强调妈妈要求“我”傍晚在家里就不能随便离开,表现“我”特别听妈妈的话。用问号也能表达强调之情。
22.示例一:A,想象。《金色花》通过想象自己变成金色花来观察母亲,悄悄陪伴母亲、依恋母亲的情景,表达了爱母之情和儿童的天真;《云与波》通过想象有人在云端做游戏和有人在波浪上旅行,但“我”都没有去,表达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示例二:B,比喻。《金色花》把自己比作“金色花”,象征孩子的天真以及母爱的圣洁。《云与波》把自己比作波浪和云,把母亲比作月和岸,写出孩子与母亲关系的亲密和不可分割。
示例三:C,衬托。《金色花》极力写母亲对孩子的担心、关心和疼爱,衬托孩子变成金色花后,悄悄陪伴母亲的童真和对母亲的依恋;《云与波》极力写云端上游戏的好玩以及波浪上旅行的有趣,但孩子却选择与母亲玩更好的游戏,衬托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深。
【解析】
20.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妈妈,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一一我们从醒的时候游戏到白日终止;我们与黄金色的曙光游戏;我们与银白色的月亮游戏”可概括出:云端上的人在游戏;从“住在波浪上的人对我唤道一一我们从早晨唱歌到晚上;我们前进又前进地旅行,也不知我们所经过的是什么地方”可概括出:波浪上的人在旅行。
21.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情感的理解和标点符合的使用。此题答案不唯一,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即可。
示例一:赞同文章中的标点。A .“我怎么能离开她而来呢?”结合前文内容可知,云端上的人邀请他去云端上生活,可是他回答“我妈妈在家里等我呢”,由此可以看出母子之间的深情,句末用问号,加强反问的语气,更能表现出对母亲的依依不舍之情;B.“我怎么能离开她而去呢!”写波浪上的人邀请他去旅行,可他却回答“傍晚的时候,我妈妈常要我在家里”,由此可见我离不开母亲,用感叹号更能体现这种感情。
示例二:赞同小言的看法,两句都应该用问号。“我怎么能离开她而来呢?”运问号,表示反问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强调妈妈在家等“我”不能离开,表达了“我”对妈妈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二句,“我怎么能离开她而去呢”,句末运用问号,表示反问语气,表示“我不能离开她而去”,表现“我”的乖顺,体现了“我”对母亲的依恋。
22.
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
A.想象:《金色花》一诗中,从“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可知,一个“假如”便把读者带进丰富的想象世界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可以看出,作者赞美了孩子的可爱,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新奇而美妙;《云与波》一诗中,“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住在波浪上的人对我唤道”诗人想象云端有人在游戏,波浪上有人在旅行。诗的想象十分奇特,甚至离奇,正符合孩子天真烂漫、富于幻想的心理。
B.比喻:《金色花》一诗中,“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将孩子比喻成一朵金色花,“笑嘻嘻的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在《云与波》一诗中,“住在云,你做月亮”“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诗人把自己比作云与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母子之间的深情。
C.衬托:《金色花》一诗中“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穿过金色花的林荫”“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描写金色花在风中飘摇,在新叶上舞蹈,沁人心脾的花香,美丽的投影,渲染了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衬托出孩子的天真可爱;在《云与波》一诗中,“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我们从醒的时候游戏到白日终止”“住在波浪上的人对我唤道——我们从早晨唱歌到晚上;我们前进又前进地旅行”可知,五彩缤纷的世界无时不在召唤他。孩子多想和“云上的人”一起终日游戏,和“波浪上的人”一起到远方去旅行。但是,他又为什么蜷局不前呢?诗人笔锋一转,纵然大千世界是那么迷人、有趣,可是孩子明白,在母亲的臂弯里,在母爱的小小宇宙里,不是更有无限的自由,有做不完的游戏吗?诗人把孩子眼中的世界写得那样有趣,是为了衬托母爱世界的无比欢乐。
喀布尔人
[印度]泰戈尔
①我五岁的女儿敏妮在我书桌旁,用手轻轻敲着膝盖玩。我正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忽然敏妮跑到窗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喀布尔是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人在印度多做小贩)!”街上果然有个喀布尔人走过。他穿着宽大污秽的喀布尔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个口袋,拿着几盒葡萄干。
②我不知道我女儿看到这个人有什么感想,但是她开始大声叫他:“哎!”那个喀布尔人回过身来抬头看。她看到这光景却吓住了,跑到妈妈那里躲起来。她糊里糊涂地认为这个大个子背着的口袋里也许有两三个和她一样的孩子。这时小贩已经走进门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也停下来买了一点东西。他要走的时候,问道:“先生,那个小姑娘在哪儿呢?”
③我想到敏妮不应当有这种无谓的恐惧,就叫人把她带出来。
④她站在我的椅子旁边,望着这个喀布尔人和他的口袋。他递给她一些干果和葡萄干,但是她没有动心,只是紧紧地靠近我。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
⑤可没过几天,我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喀布尔人又说又笑。她小纱丽(印度妇女传统服装,丝绸制的连衣裙)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喀布尔人用这种有力的贿赂,使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⑥他们常说些玩笑。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面前,小大人似地低头看着这大高个:“呵,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什么?”他用山民的鼻音回答:“一头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人多么欣赏这句俏皮话!
⑦喀布尔人也不放过开玩笑的机会:“那小人儿,你什么时候到公公家去呢?”
⑧敏妮对这问题有点莫名其妙,但她不肯显露,却机灵地回答:“你到那去么?”
⑨可在喀布尔人这一阶层中间,“公公家”有双关的意思,还能指监狱。“呵,”他向幻想中的警察挥拳:“我要揍我的公公!”听到他这样说,想象到那个狼狈不堪的“公公”,敏妮哈哈大笑。
⑩敏妮的母亲恳求我留心那人。她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只要一看见有人向我们的房子走来,她就立刻断定他们不外乎是盗贼、醉汉、疟疾菌。她对这个喀布尔人也充满了疑虑。我总是笑笑,辩解说拐卖一类的事多半不会发生。喀布尔人和敏妮的亲密友谊便不受约束地继续着。
⑪有天早晨,我听见街上有吵嚷声。往外一看,拉曼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我赶紧跑去问怎么回事。原来是有个街坊欠了这小贩一条围巾的钱,争吵中拉曼把他刺伤了。这时在盛怒之下,这犯人正在乱骂他的仇人。忽然间在凉台上,敏妮出现了,她照样喊着:“呵,喀布尔人!”拉曼回头,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天他胳臂底下没夹口袋,所以她不能和他谈关于象的问题。她立刻问:“你到公公家去么?”拉曼说:“我正要到那去!”看到他的回答没有使孩子发笑,他又举起手说:“可惜我的手被铐住了,不然我就揍那老公公了!”
⑫拉曼被判了刑,再无消息。时间一天天过去,敏妮也长大了,总和朋友们一起,不像往常那样到她爸爸的房间里来了。又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我们家的光明要到她丈夫家去,把她父亲丢到阴影里。
⑬我的敏妮今天要出嫁了。
⑭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婚礼的嘈杂和忙乱。院子里,要用竹竿把布篷撑起来;每一间屋子和走廊里要挂上叮叮的吊灯,真是没完没了的忙乱和热闹。我在书房查帐,有个人进来恭敬地行礼,原来是拉曼,那个喀布尔人。起先我不认识他,他没有了口袋,没有了长头发,也失去了从前的那种生气。但他微笑着,我又认出他来。
⑮“你什么时候来的?”我问。
⑯“昨晚,”他说,“我从监狱里出来了。”
⑰我觉得这话听起来很刺耳。碰巧他今天来,这不是个好预兆。
⑱“这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能不能过几天再来?”
⑲他迟疑地说:“我可不可以看看那小人儿呢,先生,只一会儿?”他相信敏妮还像从前那样,会像往常那样跑来,叫着:“呵,喀布尔人!”为纪念过去的日子,他带了一点杏仁葡萄干,好好用纸包着。
⑳我说:“家里正在办喜事,你谁也见不到。”
㉑这人露出失望的神色。他走近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送给那小人儿。您有一个小姑娘;我在家也有一个这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我不是想赚钱的。”
㉒他伸手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小心地打开,在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卖货时,自己小女儿的这个手印总在他心上。
㉓眼泪涌到我的眼眶。我忘了他是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不,我又哪比他强呢?他也是个父亲啊。
㉔我把敏妮叫出来。她穿着红绸衣,额上点着檀香膏,打扮成新娘的样子,含羞站在我们面前。看着这景象,喀布尔人显出惊讶的样子,他不能重温他们过去的友谊了。他只微笑着:“小人儿,你要到公公家去么?”
㉕但敏妮现在懂得“公公”的意思了,她不能像从前那样回答他。她脸红了,在他面前把脸低下去。我想起他和敏妮第一次会面的那天,感慨万千。
㉖她走后,拉曼长吁一口气坐下来。婚礼的喇叭吹起来,秋天温煦的阳光倾泻在周围。拉曼坐在加尔各答的小巷里,却冥想着阿富汗光秃秃的群山。在悠长的岁月里,他的女儿一定也长大了。我递给他一张钞票,说:“回到你的家乡、你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
㉗送了这份礼,婚礼的排场就须节省些。我不能用我原来想用的电灯,也不能请军乐队,家里的女眷们感到很失望,但我觉得这婚筵格外光彩。因为我想到,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要和他的女儿重逢了。
(冰心、倪培耕译,有删改)
23.梳理小说情节,根据提示将图表补充完整。
24.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角度,揣摩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1)我们家的光明要到她丈夫家去,把她父亲丢到阴影里。
(2)他伸手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小心地打开,在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
25.这篇小说是以“我”的视角来讲述一段忘年交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6.在小说正文之前,可以用“题记”来揭示作品内涵。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我相信你的爱”,这句短诗是否可以作为本篇小说的题记?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23.(1)惧怕躲避(2)“贿赂”拉拢(3)含羞重见
24.(1)“光明”是指“我”的女儿,“阴影”是指女儿出嫁时“我”的心理状态,两个词语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我”在女儿出嫁时难受的心理,表现出浓烈的父女之情。
(2)示例一:一系列的动作中都是拉曼对女儿的深情,“掏”表现出拉曼拿出这张纸时的小心翼翼,小心地打开,并用双手“抹”平,一个“抹”字将他彼时的牵挂和思念温柔地慢慢展开。
示例二:“又小又脏”,拉曼随时都随身携带着印有女儿手印的纸,“脏”说明他拿出来观看念想的次数非常多,可见他虽远在他乡,但对女儿的思念非常深刻,是一个孤寂却深情的父亲。
25.“我”是敏妮的父亲,也是敏妮和拉曼之间友谊形成过程的见证者,经过细心观察,成为他们友谊的支持者,使小说人物之间的情谊更加真实动人。以“我”的视角可以更客观地讲述这段友谊形成的过程,描绘敏妮的天真可爱和拉曼的朴实善良,故事情节随着“我”的观察而展开,在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当中感受情节的起伏,“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了解到拉曼对敏妮和对自己女儿的深情厚谊,可以更好地凸显主题。
26.示例:这首短诗可以作为小说的题记。“我相信你的爱”,这是作者泰戈尔对小说中爱的关照,这份爱博大又深沉。首先,这是一份跨越年龄的爱,敏妮对拉曼从一开始的恐惧变得亲密,这是一个纯真孩童对这个世界的本能和信任,但之后的日子和交往中,不管是葡萄干的“贿赂”还是出狱后果干的“结婚贺礼”,都是拉曼对小朋友单纯的友好和关爱,这是作者对纯真友谊的赞颂。其次,这是一份跨越地域的爱,拉曼在异乡为了生计而流亡奔波,与家人长时间的别离并没有消磨掉他对女儿的感情,他随身携带自己女儿的小手印,随时随地牵挂她,为了补偿自己对女儿所欠缺的父爱,他将自己满腔的父爱倾注到敏妮身上,以此来展现他那份深挚的父爱,这是作者对一个深情父亲的赞颂。最后,这是一份跨越阶级的爱,作为不同阶级的两个父亲,“我”对奔波劳碌的贫苦山民感到同情和理解,“我”支持着拉曼与女儿的亲密友谊并且接受刑满释放的拉曼对女儿的祝福,同时资助拉曼回到家乡与女儿团聚,这一切皆源于“我”这一知识分子对拉曼这位所谓的卑贱者的信任和悲悯,不同的阶层,相同的父爱,这是作者对人性平等的赞颂。所以,泰戈尔的这首诗能够很好地揭示作者对于不同阶级却同样深沉的父爱的赞颂,传递出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以及人与人之间沟通心灵的美好愿望。
【解析】
23.
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和概括。
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用四字短语作答。
题目中的第一空可结合第②段“她看到这光景却吓住了,跑到妈妈那里躲起来”和第④段“但是她没有动心,只是紧紧地靠近我”,概括为:惧怕躲避;第二空可结合第⑤段“她小纱丽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喀布尔人用这种有力的贿赂,使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概括为:“贿赂”拉拢;第三空可结合第㉔段“我把敏妮叫出来。她穿着红绸衣,额上点着檀香膏,打扮成新娘的样子,含羞站在我们面前”,概括为:含羞重见。
24.
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
(1)结合第⑫段“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可知“光明”是指“我”的女儿敏妮,结合第⑬段“我的敏妮今天要出嫁了”,可知“阴影”是指女儿出嫁时“我”痛苦、难过的心理状态,两个词语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我”在女儿出嫁时难受的心理,表现出浓烈的父女之情。
(2)运用“掏出”“打开”“抹平”一串的动作描写,结合第㉒段“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卖货时,自己小女儿的这个手印总在他心上”,可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对印有女儿手印的纸张的珍惜,表现了他虽远在他乡,但内心时刻深藏对女儿的牵挂和思念。
25.
本题考查第一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的作用与好处有: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拉近距离,便于直接抒情,使人有更真实的感受。
结合第①段“我五岁的女儿敏妮在我书桌旁,用手轻轻敲着膝盖玩。我正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第㉓段“眼泪涌到我的眼眶。我忘了他是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不,我又哪比他强呢?他也是个父亲啊”可知,使用第一人称使人有真实的感受,这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结合第⑩段“我总是笑笑,辩解说拐卖一类的事多半不会发生”可知,第一人称使情节发展自然流畅,所有的故事都是由“我”来讲述,“我”起到了线索作用,使文章情节更加连贯;同时,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也就意味着文章的叙述视角会受到限制(不能像第三人称那样全知),这就使得小说叙事集中到喀布尔人拉曼和敏妮的交往上,其它情节只能省写,这样就使小说情节安排有详有略,做到详略得当,还有适当的悬疑,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另外,“我”作为次要人物,对于主要人物还可以起到侧面衬托、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我”对拉曼的情感、态度变化,更突出了拉曼的善良与友好,也表现了对父爱的理解与歌颂。这样就凸显了小说主题。
26.
本题考查作品的内涵。
首先回答可以作为本篇小说的题记,然后分析原因即可。
“我相信你的爱”,这是作者泰戈尔对小说中爱的肯定。我们从拉曼对敏妮、拉曼对女儿、“我”对拉曼角度分析。首先,结合第⑤段“喀布尔人用这种有力的贿赂,使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第㉑段“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送给那小人儿。您有一个小姑娘;我在家也有一个这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我不是想赚钱的”可知,因对女儿的思念和愧疚,拉曼对女儿似的敏妮是诚挚的友好和关爱,与利益无关,作者赞颂他们的纯真友谊;其次,结合第㉒段“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卖货时,自己小女儿的这个手印总在他心上”、第㉖段“拉曼坐在加尔各答的小巷里,却冥想着阿富汗光秃秃的群山”,可知拉曼虽然人在异乡谋生,心中却时刻想着家乡,想着自己的女儿,随身携带自己女儿的小手印,把对女儿的爱,深藏在心中,作者赞颂父爱的深沉;最后,结合第㉓段“我忘了他是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不,我又哪比他强呢?他也是个父亲啊”、第㉖段“我递给他一张钞票,说:‘回到你的家乡、你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可以看出同样作为父亲,只因我理解他对女儿的爱,所以我愿意帮助拉曼回到家乡与女儿团聚,这一切与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我相信你的爱”相吻合,因此可以作为本篇小说的题记。
阅读《玩具》、《做父亲》,完成下面小题。
玩具①
泰戈尔
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里,耍着拆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微笑着看你在那里耍弄那根折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正忙着算账,一小时一小时在那里加叠数字。
也许你在看我,心想:“ !”
孩子,我忘了聚精会神玩耍树枝与泥饼的方法了。
我寻求贵重的玩具,收集金块与银块。
你呢,无论找到什么便去做你的快乐的游戏。我呢,却把我的时间与力气都浪费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东西上。
我在我的脆薄的独木船里挣扎着,要航过欲望之海,竟忘了我也是在那里做游戏了。
【注】①选自泰戈尔《飞鸟集•新月集》。
做父亲
丰子恺
(1)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4)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6)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①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7)“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么?”“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8)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9)“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
(10)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11)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12)“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
(13)他说过便昂然前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14)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
(15)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
(16)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17)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有删改)
【注释】①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
27.上面两篇文章分别描绘了孩子富有童趣的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画面。
《玩具》:
《做父亲》:
28.阅读《玩具》,结合上下文补出划线处孩子可能会有的想法。
29.阅读《做父亲》,根据文中语句揣摩下列空格处孩子的心情。
30.阅读《做父亲》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
31.《做父亲》第17段写到:我不说下去了。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玩具》一文分析“我”不说下去的原因。
【答案】27.《玩具》:小孩坐在泥土里玩树枝。《做父亲》:孩子们围着看小鸡并想要买小鸡。
28.示例:这种好没趣的游戏,竟把你一早晨的好时间浪费掉了!(能写出小孩对于成人在做枯燥的加叠数字行为的不理解与困惑等即可)
29. 惊喜(欢喜) 不舍
30.春景的特点是:和平美丽(安详、怡然) 用意:与孩子买不成小鸡之后的痛苦心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或:反托出孩子买不成小鸡之后痛苦的心情。
31.“我”不说下去是因为:1.孩子看到小鸡心里特别想买“我”却告诉他要说不想买,这样为了能够让价。我意识到大人的心机、圆滑世故会伤害到孩子的单纯,在教会孩子撒谎。2.“我”意识到孩子的快乐是一种简单,想要孩子快乐,就像在《玩具》中孩子坐在泥土里玩树枝一样是快乐的游戏,倒是大人们处心积虑,思考着一切,却不过是一些永远得不到的东西而已。3.是“我”的反思,作者对简单、快乐生活以及单纯的向往。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作答此题,要通读文章,梳理出文中的人物,人物所做的事件,概括出内容即可。《玩具》一文,所写的人物是:孩子;事件是:坐在泥土里耍着拆下来的小树枝儿。耍着拆下来的小树枝儿。《做父亲》一文所写的人物是:孩子们,事件是:孩子们被卖小鸡的吸引,赶来围着看,让父亲买小鸡给他们。
2.考查根据语境续写句子。作答此题要站在成人的角度,表达对孩子“一小时一小时在那里加叠数字”行为的不解和困惑即可。示例:多么愚蠢的游戏,竟把你的早晨给浪费掉了!
3.考查理解文中人物心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和句子对人物的描写来分析。根据第①段“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和第②段写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跑出去并喊着“买小鸡”,这些表现和该句中“睁大眼睛”及“小鸡!小鸡”,短促的句子所表达的惊喜的语气,可知第一处心情是“惊喜”;根据第④段“转身包围了我”“喊得比以前更响了”可以看出小孩子想买小鸡的“急切”心理;根据第(11)段“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可以看出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不舍”。
4.考查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徊软语”,描绘出一幅平和融洽、温馨美丽春景,下文一句“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温情的春景与孩子们的哭声形成强烈地反差,突出挑担者的无情,衬托出孩子买不成小鸡后的失望难过心情。
5.考查对“我”不说下去原因的探究。《做父亲》这篇文章讲述了孩子想要买小鸡,经过“我”的讨价还价,最终也没有买成的事。“我”想告诉孩子们一些处事的道理,结果也说不出口。“我”不说下去是因为孩子还小,很单纯,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如果说下去,会误导孩子,颠倒是非。作为父亲不能让孩子过早接触现实而变得世故,这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我”意识到孩子的快乐是一种简单纯粹,并引发“我”的思考。孩子的游戏单纯快乐,而“我”却忘记了游戏本身的意义,耗费时间金钱去寻的无用的东西。《玩具》一文中孩子世界和大人世界形成对比,用大人对物质欲望的强烈追求反衬孩子的简单,赞美了童心的纯粹,表达了作者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
朗读符号说明:
①v停顿 ② ·重音③ 悠扬重读。
段落
语 句
孩子的心情
第(2)段
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
_________
第(4)段
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
急切(期望)
第(11)段
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
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17练 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17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主题阅读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17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主题阅读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8练 交友之道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8练交友之道主题阅读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8练交友之道主题阅读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7练 史铁生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7练史铁生主题阅读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7练史铁生主题阅读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