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行文思路与技巧的分析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行文思路与技巧的分析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行文思路与技巧的分析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行文思路与技巧的分析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行文思路与技巧的分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行文思路与技巧的分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2·河北石家庄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体”的祯祥意义。那么,饕餮究竟是什么呢?迄今尚无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的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指向一种无限神秘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它们完全是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呈现出的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
    原始社会晚期以来,随着氏族部落的吞并,战争越来越频繁,其规模越来越巨大。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时期的光辉和骄傲,所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杀掉甚或吃掉非本氏族、部落的敌人是原始战争以来的史实,杀俘以祭本氏族的图腾和祖先,更是当时的常礼。因之,吃人的饕餮倒恰好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吕氏春秋·先识览》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吃人”这一基本含义,是完全符合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的。它对异氏族、部落来说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这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在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中国的青铜饕餮积淀着一股深厚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美。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用感伤态度便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已过去,但代表、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正在于它们体现了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凝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你看那个兽(人)面大钺,尽管在有意识地极力夸张其狰狞可怖,但不是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妖媚的东西吗?好些饕餮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所以,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形象,不管如何夸耀威吓,都徒然显其空虚可笑而已。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
    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在宗法制时期,它们并非审美观赏对象。只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宗教观念已经淡薄,残酷凶狠已成陈迹的文明社会里,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命运的艺术,才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材料二 青铜器的视觉震撼是艺术品的生命所在。面目狰狞的饕餮,作为青铜器的核心纹饰,在商周人的眼中是一种美,是商周独特的文化所积淀出的一种包含着许多信仰、心理、感觉成分的美,商周人以无比虔诚、赞美、夸耀的心情铸造着它,而饕餮食人这一奇特的艺术造型,正是时人倾其所有、庄严郑重地敬奉神灵的一种象征。它以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宗教情感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商周文化中对天神、祖神和征服之力的崇尚,也反映了一种传统文化宗教仪式之美。
    青铜器的纹饰造型仿佛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其美学特征是富于“神韵”,即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关于神韵,向来见仁见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说:“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蕙风词话》认为“填词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由此可见,青铜器的“神韵”就是指它的造型与纹饰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熟旧感。
    青铜器身上固有的灵气的汇聚与其见证历史变迁的价值,正是青铜器最精彩与最独特的亮点所在。商周的青铜器保持着与神灵相通的灵气和威武的王者之气,这显然是毕加索的作品所不具备的。而这样的神物,竟然能够在三千年前诞生,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神迹,更是美的一种自然流露与奔放,亦是心灵的一种美的表达。
    (摘编自《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铜器的核心纹饰饕餮是兽面纹,它并非对现实世界动物形象的写实,而是时代文化内涵的反映。
    B.殷周时的青铜器是礼器,被当时的人们寄予护佑本氏族、部落和威吓其他氏族、部落的心理功用。
    C.青铜器的美学特征之一是有“神韵”,它体现在其造型与纹饰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熟旧感等方面。
    D.殷周时的青铜器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具备了毕加索作品所没有的集灵气和王者之气于一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引用“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意在揭示饕餮是兽面纹的原因。
    B.用感伤态度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因此对月伤怀的悲观者无法欣赏青铜器的美。
    C.狰狞的“兽(人)面”纹饰与“大钺”的结合是当时文化崇尚武力征伐的有力佐证。
    D.材料二对“神韵”的阐释,说明艺术作品愈传神愈能超越其形式而具有恒久的魅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描述最能突出“狞厉之美”特征的一项是( )(3分)
    A.四羊方尊肩部有四龙蟠缠,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纹饰繁富。
    B.三星堆大型铜铸人像高达181.2厘米,头戴华冠,身着云龙纹左衽长袍,足佩脚镯。
    C.司母戊鼎以云纹组成的装饰带衬托浮雕式的兽面纹主题,耳郭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
    D.“青铜时代的绝唱”莲鹤方壶壶盖造型呈盛开的莲花状,花中有只振翅欲飞的白鹤。
    4.(分析行文思路题)材料一的主要论证特点是逐层深入,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5.请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结合材料内容,对其饕餮纹饰之美作简要赏析。(6分)
    河北博物院藏品商“作父丁”饕餮纹铜卣
    铜卣局部饕餮纹拓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
    材料一 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以及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
    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如马克斯·韦伯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包括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恩爱与尊重,以及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
    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他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域的政治—道德意义。因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家”不再是宗法式的共同体,“家”作为专制温床的时代,也早已过去。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
    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联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
    (摘编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
    材料二 “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相比于西方文明从其起点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
    其次,“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
    (摘编自肖瑛《“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B.“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认为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导致了政治上的专制。
    C.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扩展到整个社会,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
    D.20世纪初以来,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传统家国关系受到挑战,“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不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而是家庭教化的结果。
    C.由儒家文明发展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色,成为民情基础。
    D.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必须认识“家”是中国人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需求的港湾。
    8.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融彻于心。
    B.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C.《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D.《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9.(分析行文技巧题)材料一两次引用了霍耐特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0.对于“家”,上面两则材料的观点和下面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谈谈如何重构现代“家”的意义。(6分)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答案:
    任务突破练二 行文思路与技巧的分析
    1.B 解析:“青铜器……被当时的人们寄予……”张冠李戴。结合材料一第2段“吃人的饕餮倒恰好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它对异氏族、部落来说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具有保护的神力”,应该是饕餮被寄予护佑本氏族、部落和威吓其他氏族、部落的心理功用。
    2.C 解析:A项,“意在揭示饕餮是兽面纹的原因”错误,“因之,吃人的饕餮倒恰好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吕氏春秋·先识览》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文章引用这句话揭示的是“吃人”的含义符合饕餮的形象。B项,因果关系错误,原文只是说“用感伤态度便无法理解青铜时代的艺术”,但对月伤怀的悲观者,欣赏青铜器时不一定是感伤的态度。D项,“说明艺术作品愈传神愈能超越其形式而具有恒久的魅力”错误,从“由此可见,青铜器的‘神韵’就是指它的造型与纹饰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熟旧感”可知,材料二对神韵的阐释是在告诉读者什么是青铜器的“神韵”。
    3.C 解析:A项,突出的是造型精美和纹饰繁复的特征;B项,突出的是人像的高大和华贵感;D项,突出的是器具的精美。C项,既提到“兽面纹”,又提到“虎咬人头纹”狞厉之美的特征,比A项仅提到“饕餮是兽面纹”更突出。
    4.论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先从饕餮的形象特征引述到其美学意义,提出观点;接着从时代背景、宗教观念及社会特点等因素深入剖析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朴拙之美;最后进一步指出欣赏这种美的条件。
    5.①纹饰有大眼、弯角、巨口、利爪,呈现凶狠之象,彰显神秘威力,具有狞厉美。
    ②纹饰线条简洁、粗犷、雄健,保持着真实的稚气,具有原始、天真、朴拙之美。
    ③纹饰造型自然传神,反映了商周文化对神与征服之力的崇尚,体现出青铜器的神韵美。
    6.B 解析:A项,“因为……所以……”错,由材料一首段“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可知,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C项,根据原文“‘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可知,选项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家’的价值观念”;后半句“如果……那么……”假设关系不成立。D项,“20世纪初以来……‘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据”错,材料二第1段原文为“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
    7.A 解析:A项,“‘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错,由材料一第1段“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可知,是“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而非“难以进入公共领域”。
    8.C 解析:材料一论述的是“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A项,左宗棠家书意思是天地、百姓、万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理应勇于担当责任;时间、空间、过去、现在的发展规律,都要在心中融会贯通。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B项,梁启超家书意思是在社会上尽力尽责,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C项,《黄氏家规》意思是人不可忘本,不是说家国同构关系,不能作为论据。D项,《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体现了家国同构关系,可作为论据。
    9.①第一处,揭示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思想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存在盲区,证明“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的观点;第二处,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家”具有政治—道德意义,并得出“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的结论。②引用西方名家的观点,指出西方自由主义者观点的错误,有针对性;用以推断出自己的结论,有说服力。
    10.①材料一强调“家”的教化作用,注重“家”与国、“家”与社会的联系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材料二则立足于“家”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强调要立足于“家”来把握和研究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来开展与不同文明的共情研究;《乡土中国》揭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即以“己”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关系向外渐次淡薄的“差序格局”。②构建好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家”的教育作用,培养有德性之人,培养推己及人的爱;重视“家”在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归属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关试卷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10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10分析散文结构思路,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11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11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7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7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