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9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展开专题九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命题点一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2023·海南高考)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
(1)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农矿产品输出 B.加速区域城市化C.加强人员对外交流 D.完善区域铁路网
(2)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促进人口向外流动 B.缩小南北地区差距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命题解读】 本题组以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铁路为命题素材,考查交通建设的意义及工程建设的影响,考查考生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1.交通运输的区位分析技巧(1)宏观选线方面①考虑工程投资,分析社会经济、政治因素: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②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③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
(2)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①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居民点。③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交通运输站点建设分析首先确定交通站点的类型、性质与规模,再结合自然和人文条件以及交通线路布局进行站点的选址建设。其中自然条件方面需重点考虑地形(要求平坦开阔)、地质(要求地质稳固)、水文(港口要求港阔水深,其他陆路站点要求排水良好)条件;人文条件方面需要重点考虑人口、城市及产业的布局状况(应为人流、物流的集散提供便利);交通运输站点应有效连接主要的交通运输干线,为不同的交通线路起到枢纽作用。
2.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作用或意义(1)经济意义①发挥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沿线经济发展。②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物资运输。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2)社会、政治意义①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区域交通发展。②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③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④有利于加快边远偏僻地区致富速度。
(3)战略意义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③有利于促进区际联系,加强区际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3.交通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宏观角度)从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社会、经济(有利影响)等角度综合分析,如下表所示:
4.交通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微观角度)
考向一 结合区域交通站点布局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2023·湖南长沙一模)伴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铁网络不断完善,在很多大城市出现“一城多站”的现象,同时在部分中小城市也有出现。我国某区域有四种高铁“一城多站”布局类型(见下图),不同布局类型适合不同的城市,这种“一城多站”既满足区域发展需求,但也存在部分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最可能是(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长三角地区 D.川云贵地区2.下列关于该区域中四种“一城多站”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类型多为中小城市“一城多站”布局类型B.②模式会增强所在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集聚力C.③模式高铁站点的高铁停靠班次都比①模式多D.②④模式需设置快捷公共交通保障出行便利性
【解析】 第1题,高铁作为重要的新型交通方式,高铁站点作为重要交通节点和交通枢纽,建设成本高,投资周期长,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该区域有四种“一城多站”类型,类型丰富,可推测其经济发达,城市数量多,高铁网络发达,最可能为长三角地区,选C。第2题,由图可见,①模式中站点数量大,单线多站点,说明布局该模式的城市对该线路方向出行要求高,乘客流量大,适合大城市;②模式站点数量较少,双线并行,站点主要在主城区边缘或者布局在中心城区,说明布局该模式的中心城区客流量相对小,适合中小型城市;
③模式站点数量大,在主城区多点分布,说明各区域对交通要求高,适合大城市;④模式中心城区站点少,与外围站点相连,说明布局该模式的城市内部人口对高铁需求不高,该模式适合中小型城市。②④类型多为中小城市,A错;②模式高铁站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边缘或外围,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集聚力较低,B错;③模式高铁站分布在中心城市多个区域,高铁停靠班次不一定都比①模式多,C错;②④模式城区外站点需设置快捷公共交通,保障出行便利性,D正确。
考向二 以区域交通建设情况设置情境材料考查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23·贵州六盘水模拟)2023年1月17日上午,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主桥建成通车。翔安大桥全长12.371千米,起于厦门本岛埭辽水库东侧,以桥梁形式跨越本岛东部海域,在翔安半岛西南登陆,是福建省一次性投资额最大、跨海段采用钢箱梁最长、下沉式隧道最长的桥隧综合跨海通道工程。下图示意翔安大桥位置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3~5题。
3.翔安大桥跨海段采用钢箱梁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式施工,主要是为了( )A.避免干扰环境 B.节省建设成本C.缩短施工时间 D.降低建设难度
4.与翔安隧道相比,以桥梁形式跨越本岛东部海域( )A.养护和维修更方便 B.有利于海空航运C.受恶劣天气影响小 D.减少污染物排放5.翔安大桥主桥建成通车后的直接影响是( )A.丰富了厦门的交通运输类型B.加强本岛与翔安半岛的联系C.促进厦门的对外交流与联系D.减少了本岛居民的出行频率
【解析】 第3题,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式施工,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也可减少对附近航道船只通航和机场飞机起飞降落的影响,但不能避免干扰环境,A错误,C正确;与现场施工相比,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式施工,可以缩短现场施工的时间和难度,但会增加大型装配式模块的运输成本,现场装配需要大量起降设备,因此根据材料信息,很难比较现场施工与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式施工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差异,B、D错误。第4题,相比位于海底的隧道,桥梁位于海面上,便于养护和维修,A正确;桥梁位于海面上,对海空航运的影响较大,B错误;桥梁位于海面上,受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大,C错误;
隧道形式和桥梁形式对污染物的排放影响不大,D错误。第5题,翔安大桥属于公路运输,没有增加厦门的交通运输类型,A错误;翔安大桥通车后,加强了本岛与翔安半岛的联系,本岛居民的出行频率增加,B正确,D错误;翔安大桥连接的是厦门半岛和厦门市的翔安半岛,属于市内交通,对于促进厦门的对外交流与联系关系不大,C错误。
命题点二 流域内协调发展
(2022·江苏高考)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了多座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下图为埃布罗河流域位置及其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支流大坝调节流量季节分配的主要目的是( )A.灌溉 B.航运 C.防洪 D.发电(2)多座大坝调节了埃布罗河下游的流量,这有利于下游地区种植( )A.茶叶 B.水稻 C.咖啡 D.甜菜
【命题解读】 本题组以西班牙第一大河的开发及水文特征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考查河流大坝建设的作用意义,考查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高考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
1.流域内部协调发展的方向(1)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环保。(2)不同河段开发重点
(3)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流域协调开发的措施
考向一 结合河流流域内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考查流域协调发展的措施(2023·山东泰安模拟)新安江是安徽省三大水系之一,横跨安徽省和浙江省,是中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区域,于2012年正式启动。以两省交界处水域为考核标准,上游安徽提供水质优于基本标准的,由下游浙江对安徽给予补偿,劣于基本标准的,由安徽对浙江给予补偿。研究表明,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也会对当地起到放氧固碳、净化大气的作用。下图示意2006—2019年新安江流域及其上游黄山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目标是( )A.发展地区经济 B.降低碳排放C.净化大气环境 D.治理水污染2.新安江流域实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后( )A.新安江流域碳排放呈下降趋势B.黄山市碳排放呈下降趋势C.新安江流域碳排放为先升后降D.黄山市碳排放为先升后降
3.据图判断,2012年后黄山市可能( )①为生态给予区 ②为生态受偿区 ③降低环境准入门槛 ④培育壮大绿色产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流域生态补偿是针对水污染治理所设计的政策机制,D正确;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减少当前某些重化工企业的发展,制约地区经济发展,A错误;由材料可知,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也会对当地起到放氧固碳、净化大气的作用,故降低碳排放、净化大气环境是治理水污染带来的影响,而不是核心目标,B、C错误。第2题,读图文材料知,生态补偿机制于2012年正式启动,2012年后新安江流域碳排放规模呈波动状况,A、C错误;黄山市碳排放有所下降,B正确,D错误。
第3题,结合材料中补偿机制的内容,黄山市作为上游地区,碳排放的减少可以反映环境治理的效果明显,水质上升,位于下游的新安江流域应给予经济补偿,①错误,②正确;在这一过程中,黄山市应该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培育壮大环境友好型产业,③错误,④正确。②④正确,选D。
考向二 结合某河流流域开发状况创设命题情境考查流域开发的影响 (2023·湖南模拟)白鹤滩水电站(位置见下图)位于金沙江下游,是我国仅次于三峡的第二大水电站,2022年12月20日全部发电机组投产发电。大坝在建设中应用了“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的闭环智能控制理论,利用物联网、无线传输、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数字化在线采集、实时传输、存储与动态分析的智能制造技术,项目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据此完成4~6题。
4.白鹤滩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①生态脆弱,不易修复 ②地形复杂,地质不稳 ③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地形崎岖,交通不便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与传统大坝建设方式相比,在大坝建设中采用智能制造技术的优势是( )A.获取信息及时,提高建设效率B.数据分析量大,延长施工工期C.提高人员等带来的不确定因素D.工程管理复杂,提高施工难度
6.关于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对当地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避免地质灾害,减少经济损失B.改善航运条件,利于轮船通行C.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减污降碳D.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解析】 第4题,该地地势起伏大,地形条件复杂,地质不稳定,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区生态脆弱,工程建设易产生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交通不便,物质运输困难等,①②④正确,选B。第5题,据材料可知,“大坝在建设中应用了‘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的闭环智能控制理论,利用物联网、无线传输、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数字化在线采集、实时传输、存储与动态分析的智能制造技术”,说明相关数据的采集、实时传输、存储与动态分析,信息获取速度更快、更精确、全面高效,大坝建设的相关管理更合理、有序,能够有效降低因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最终有利于大坝质量的提高,A正确。
第6题,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增加了水电供应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因火电带来的污染,推进减污降碳,C正确,修建水库不能减少地质灾害,A错误,由于地势落差较大,所以不会改变航运条件,B错误,水电站修建后会影响鱼类洄游,一定程度破坏生态平衡,D错误。
命题点三 资源跨区域调配
(2022·浙江6月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省区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从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 下图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分布略图。下表为广东电网主要机组各类特性指标表。
(1)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西部常规能源丰富,东部能源需求量大;东西部电力负荷季节差异明显。(2)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抽水蓄能电站调峰能力强、速度较快,谷电转为峰电,提升价值;水电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调节速率慢。
(3)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电东送电量,提高综合效益;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
【命题解读】 该题以南方电网运行为背景,创设生活实践情境,考查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为促障能源安全供应而采取的合理措施等知识,体现对考生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首先,分析输出地区和输入地区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区域差异。其次,从社会经济需求的层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如下图所示: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分析(1)从调入地区与调出地区两方面进行分析
(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考向一 结合区域资源调配线路分布考查资源跨区域意义(2023·浙江台州模拟)1950年,台湾岛架设最早的电力调配工程——“东电西送”,将中央山脉东侧的水电通过高压线翻越古道输送到西部。1998年,台湾岛建成另一条翻越中央山脉的“西电东送”线路。21世纪又建成自高雄到台北的“南电北送”线路。下图示意台湾岛“东电西送”路线。据此完成1~3题。
1.与西侧的河流相比,中央山脉东侧河流开发水电的优势在于( )①水量充沛 ②流速更快 ③邻近市场 ④设施完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推测台湾岛“东电西送”架设的高压电线主要通过的地形为( )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从“东电西送”到多方向输电,主要是为了( )A.增大发电产能 B.保障电网稳定C.推动基建进程 D.调整能源结构【解析】 第1题,东侧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更快,东侧属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水量充沛,西侧城市多,经济发达,更邻近市场、设施更完善,①②正确,选A。第2题,高压电线经过三条河流发源地附近,主要通过的地形可能为山谷、鞍部,这里地势较低,降低施工难度,②③正确;山脊、山峰施工难度大,①④错误,选C。第3题,该地处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水电不稳定,需要风能、火电、水电相互配合,主要是为了保障电网稳定,B正确。
考向二 结合区域图考查输水线路特点及调水产生的影响(2023·湖南邵阳三模)埃尔埃希多地区被誉为“欧洲蔬菜之都”,这里雨季时间短,降水少,在数万公顷的山坡和一望无际的沿海滩涂上,一片片塑料温室顶棚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完成4~6题。
4.推测埃尔埃希多位于图中的( )A.a B.b C.c D.d5.关于甲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水方向为由南往北B.部分地段需逐级提水C.解决了受水区的用水问题D.沿线地形平坦,施工难度小
6.甲工程对调入地区环境的影响( )A.洪涝、地震等灾害频率降低B.大气污染普遍减轻C.城市地面沉降问题得以解决D.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剧
【解析】 第4题,由材料可知,埃尔埃希多地区雨季时间短,降水少,在数万公顷的山坡和一望无际的沿海滩涂上,图中ab处地形平坦,无山地分布,A、B错误;c处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位于沿海滩涂,山地广布,C正确;d纬度更高,不是主要蔬菜产区,D错误。第5题,由上题可知埃尔埃希多地区位于c处,发展蔬菜种植,需水量大,但降水不足,故调水方向由北向南,A错误;读图可知,需穿过众多山地,部分地段需逐级提水,B正确;缓解了受水区的用水问题,但不能解决,C错误;穿越山地,沿线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大,D错误;故选B。
第6题,甲工程对调入地区洪涝、地震等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小,A错误;调水工程对大气污染基本无影响,B错误;调水工程增加区域地下水的补给,有助于减轻城市地面沉降问题,但不能解决,C错误;当地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调水后灌溉量增加,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程度易加剧,D正确。
(2022·山东地理)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据此完成(1)~(3)题。
(1)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A.缩短加工时间 B.保证产品品质C.降低生产成本 D.加强文化交流(2)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自身技术更新 B.增加当地就业机会C.共用当地基础设施 D.提高服装生产效率
(3)该类服装企业需要在东南亚配套的服务部门是( )A.设计咨询 B.展览销售C.金融保险 D.专业物流【命题解读】 本组题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务企业到东南亚投资建厂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考查产业转移、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联系等基础知识,重视对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高考试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1.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及其分析思路(1)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2)根据产业转移的目的,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具体思路是:
2.产业转移规律的分析思路(1)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2)资源密集型工业布局由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例如,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到原料再到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3)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4)污染严重的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5)生产要素流动方向:资金、技术主要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原料等一般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3.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向一 结合某类产业转移历程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2023·山东青岛二模)半导体产业链包括上游(设计、设备、材料)、中游(晶圆及存储器制造、封测等)和下游(数字终端)等环节。20世纪50年代,美国半导体产业独领风骚,70年代起,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三次区域转移过程(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美国半导体产业第一次转移选择日本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市场 B.产业基础C.科技 D.交通条件2.半导体产业第二次转移对日本的主要影响是( )A.产业升级加速 B.市场份额扩大C.就业机会减少 D.出口竞争力下降3.中国吸引半导体产业第三次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物联网发达 B.基础设施完善C.生产成本低 D.原材料品质高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产业基础、科技和交通条件更有优势,B、C、D错误;美国半导体产业转移到日本主要是开拓日本及亚洲市场,A正确。第2题,结合材料,第二次产业转移是从日本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转移前存储器全球市场份额达到80%,转移后韩国存储器赶超日本,因此对日本的影响是出口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减少,D正确,B错误;半导体产业转移可为产业升级腾出发展空间,但不会加速产业升级,A错误;转移后会使日本就业机会减少,但这不是主要影响,且新的产业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C错误。第3题,第三次产业转移为从韩国、中国台湾等地转向中国大陆,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陆的地价、劳动力等成本较低,C正确;与韩国和我国台湾相比,我国大陆物联网、基础设施和原材料品质并没有优势,A、B、D错误。
考向二 结合区域图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2023·山西大同模拟)“三南”是龙南、全南、定南的简称,地处赣之南、粤之北,是江西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内,在稀土发光材料、永磁材料等多种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性材料加工方面具有优势。在推动“三南”区域一体化发展,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并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下图示意“三南”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三南”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理位置 B.产业结构C.自然资源 D.劳动力5.“三南”地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的主要原因是( )A.水陆交通便利 B.市场需求量大C.产业关联性好 D.科技研发实力强6.“三南”地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可( )A.提高区域城市等级 B.平衡劳动力空间分布C.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D.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析】 第4题,“三南”彼此相距近,位于江西南部,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内,地理位置相近,故影响“三南”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理位置,A正确。第5题,“三南”地区在稀土发光材料、永磁材料等多种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性材料加工方面具有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好,关联性强,C正确。第6题,城市等级的提升需要诸多条件,比如人口规模、行政管理等等,电子信息产业无法提高区域城市等级;承接产业可以增加就业,但不能平衡劳动力空间分布;接受产业转移不能改善区域环境质量,A、B、C错误;“三南”地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有助于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D正确。
1.堤和坝的区别坝是指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而堤是指沿江河、渠、湖、海岸边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一个是拦截河道修筑,一个是沿着河道修筑。
2.坝按坝的高度分为高坝、中坝和低坝。我国规定坝高70米以上为高坝,坝高30~70米为中坝,坝高30米以下为低坝,三者均是拦河大坝。高坝:优点是库容大、调节洪水的能力强,发电水头高,有效发电时间保证率大;缺点是工程量大、淹没面积大、建设周期长、设计难度大、对坝址地质条件要求高。低坝:优点是工程量小、淹没土地面积小,移民数量少,建设周期短、耗资少,蓄水量小、溃坝的威胁小,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小;缺点是库容小、调节洪水的能力小、发电水头低,有效发电时间保证率小。
3.几种常见的堤坝(1)丁坝(挑流坝)由河岸伸入河水(或海水)中,后端与河岸相连,形似“丁字形”的堤坝。原理:丁字坝深入河道,使水流集中在河道中心,加快流速、刷深河床、抑制泥沙沉积和加深航道水深;同时使靠近河岸的流速趋缓,减小甚至避免水流冲刷河岸。(2)顺坝(导流坝)坝身较长,与水流方向大致平行或有很小交角,沿治导线布置,它具有束窄河槽、引导水流、调整岸线的作用。分布:设在水流分散的过渡段,分汊河段的分、汇流区,急弯和凹岸尾部,以及河口治理段。
(3)梳齿坝垂直于顺坝的多条梳齿状坝体,其实顺坝和梳齿坝这两种堤坝主要起到了规顺水流,让坝两边的江水各归其道,间接提高了深航道水深的作用,对于提高枯水期的河流航运价值有很重要的作用。(4)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做受力骨架,胶布锚固于底板上成封闭状的坝袋,通过充排管路用水(气)将其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作用: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控制上游水位,以发挥灌溉、发电、航运、防洪、挡潮等效益。
(5)地下水坝也称“地下截流坝,利用地下水坝形成人工地下水库是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一种重要方法。优点:①可以较容易地用灌浆法或板桩法建成;②便于分期施工,可收到边施工边开放利用的效益;③水坝破损后不存在水灾问题;④没有淹没损失问题,蒸发量很少,其水温、水质的年变化小,适于工业与生活用水。但是库水形成时间较长,且蓄水与取水措施都较复杂。可分为:透水廊道式地下水坝,在河床附近的砂砾石层中,开凿渗水的廊道,然后用管道将汇集于廊道中的渗水引至用户所在地。河谷式地下水坝:多建于山间盆地、河谷地,或滨海河流古河道带。
(6)河口砂坝河流带来的砂泥物质在河口处因流速降低堆积而成的,是三角洲形成的起始点,也是三角洲最主要、最典型的沉积体。其岩性主要由砂和粉砂组成,分选较好,质较纯净,发育有楔形交错层理或S形前积纹理和水平纹理。作用:地势低平区河口建水坝,有阻咸和蓄淡的作用;可以减轻海水顶托作用,减少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可以减轻海水倒灌,保护淡水资源,保护河口生态环境。(7)淤地坝作用:拦截泥沙,防治水土流失;淤地坝中建设农田,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
4.大坝的建设和拆除(1)河流建设水库大坝条件分析
(2)部分河流进行大坝拆除的原因分析
(2023·吉林长春模拟)黄河四排口河段位于宁夏平原,河段为粉细砂河床,属典型游荡型河道,左岸常遭到冲刷,主流直接冲刷河堤。为消除险情,四排口河段实施了整治工程,在河道左岸修建了丁坝群,在右岸开挖引河,实现了“以坝护弯,以弯导流”。图1示意四排口河段,图2示意某典型断面河床变化,图3示意丁坝功能,长丁坝使水流动力轴线发生偏转,趋向对岸,起挑流作用;短丁坝起局部调整水流保护河岸的作用。由丁坝组成的护岸工程,能控导流势,保护堤岸,又有束狭河床、堵塞岔口和淤填滩岸的作用。据此完成1~3题。
1.7~10月,两岸冲淤形势差异的原因包括( )①左侧丁坝引流,流速加快 ②左岸作为凹岸,遭惯性冲刷 ③右侧远离丁坝,干扰较小 ④右岸坡度较缓,过水断面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0月之后,冲淤形势调整主要由于( )A.输沙量下降 B.径流量下降C.丁坝裸露 D.河床降低
3.在右岸开挖引河主要为了( )A.分流洪峰 B.分流泥沙C.减轻右岸淤积 D.保护左岸丁坝【解析】 第1题,由图2可知,左岸10月河床高程比7月河床高程较高,说明左岸有淤积,而右岸10月河床高程比7月河床高程较低,且向左侧移动,说明右岸明显冲刷,河岸后退百余米。左侧受到丁坝挑流,将水流引导远离岸边,左侧流速减慢,减少对河岸的冲刷,①②错误;在丁坝挑流下,水流右偏,但右侧远离丁坝,干扰较小,③正确;
此时为汛期,水位高,由于右岸为凸岸,坡度较缓,当水位上升时,右侧过水断面面积增大的比左侧多,因此随着水位上升,主流区会逐渐趋向右侧,右岸的冲刷会加剧,④正确。③④正确,选D。第2题,10月之后,右岸大幅淤积,左岸略有冲刷,主要因为随着径流量下降,水位降低,主流区向陡而深的凹岸方向偏移,再加上流速减小,丁坝的挑流作用也减弱,B正确;输沙量下降和丁坝裸露是径流量下降,水位降低导致的,A、C错误;左侧河床降低,右侧河床升高,是冲淤形势调整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第3题,根据材料:在右岸开挖引河,实现了“以坝护弯,以弯导流”,可判断该河段为弯道瓶颈,开挖引河能够在汛期时分流洪峰,减少洪峰对河岸的冲刷,A正确;挖引河可能会分流泥沙,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汛期时,右岸处于冲刷状态,C错误。保护对象是河岸,而不是牢固的丁坝,D错误。
(2023·广东佛山模拟)重力坝和拱坝均为常见的大坝类型,重力坝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来维持稳定,拱坝则是通过凸向上游的拱形坝体将水压力传给河谷两岸来维持稳定。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大坝是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级特高拱坝。图1为“乌东德大坝景观图”,图2为“金沙江下游某河段及附近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与重力坝相比,乌东德水电站修建拱坝的主要优势为坝体( )A.技术要求低 B.维护成本低C.工程量较小 D.造型较美观5.拱坝修建的关键条件为河流两岸的( )A.降水 B.植被 C.土质 D.岩体
6.该水电站大坝原规划建于河门口,后选址在乌东德。其主要原因是现坝址( )A.河道笔直,利于通航 B.河面开阔,利于蓄水C.落差较大,利于发电 D.两岸对称,利于筑坝【解析】 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大坝是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级特高拱坝”可知,乌东德拱坝坝体厚度较小,工程量小;而重力坝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来维持稳定,工程量相对较大,C正确。拱坝的技术要求较高,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维护成本的相关信息,B错误。
造型美观不是修建拱坝的主要原因,D错误。第5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拱坝是通过凸向上游的拱形坝体将水压力传给河谷两岸来维持稳定,所以要求两岸的岩石岩性稳定,岩体是拱坝修建的关键条件,选D。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乌东德所在河道两岸的等高线较密集且基本对称分布,说明河流两岸形态基本对称,利于筑坝,D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门口和乌东德河段河道都比较直且海拔高度相差不大,河流落差基本一致,A、C错误;乌东德河段河道较窄,河面较窄,B错误。
热点聚焦9 企业“走出去”战略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三种形式1.农业走出去(1)外出租地发展农业原因:我国粮食产量有限、品质较差、需求量大、产需矛盾大;我国“走出去”政策支持;租地国的土地面积广,土地价格低;劳动力廉价且丰富;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俄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国距离我国较近,运输成本低;文化差异较小;经济联系密切。(2)在发达国家投资兴建生产基地目的:学习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
2.工业走出去(1)收购并购①条件:我国企业具有资金优势。②原因:看中对方有先进技术。③影响:优势互补;增强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开拓市场;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提升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2)建生产厂①建厂国家a.发展中国家:土地;劳动力;资源;政策(改变产品产地以规避出口的贸易壁垒、增加销量);地理位置;交通;市场。b.发达国家:扩大市场;投资环境良好(政局稳定安全、两国关系良好、市场体制、多元文化氛围、创新氛围);工业基础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②存在问题:文化差异大,语言沟通障碍,管理难度大;可能距原材料和市场远,交通运输、物流成本高;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效率低;对周边市场了解不足,不利于产品设计、生产调整;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落后;有些国家政局动荡,投资环境差;工业基础欠发达,需进口设备。③打开当地市场的措施:加强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自主品牌;设计和生产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产品;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本土化(招募和培训工人、雇佣当地人进行管理)。
(3)建研发中心建在发达国家:利用当地技术优势。建在发展中国家: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决定研发产品种类、质量、数量。3.工程建设走出去我国优势条件:运输能力强、政策支持、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制造业实力强。
二、“走出去”的条件1.我国的优势条件: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政策支持、制造业实力强。2.国外的条件
(2023·河南濮阳二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农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业企业海外投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去投资,随后我国许多农业企业出现了“走出去”现象。据此完成1~3题。1.近年来,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资源相对不足 B.农产品严重过剩C.农业技术停滞不前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推测我国农业企业以农业资源开发为目标而“走出去”的最佳目的地是( )A.西欧地区 B.东南亚地区C.北美地区 D.大洋洲地区3.近年来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对我国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A.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B.加快核心技术输出C.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D.减少农村土地撂荒
【解析】 第1题,据材料“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业企业海外投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去投资”可知,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的原因是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不足,A正确;农产品严重过剩农业技术停滞不前与实际情况不符,B、C错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农业企业“走出去”关系不大,D错误。第2题,东南亚地区与我国地理位置比邻,文化背景相似,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优越,我国农业企业以农业资源开发为目标而“走出去”的最佳目的地是东南亚地区,B正确;欧洲西部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光照不足,农业资源条件开发条件不好,A错误;
北美地区、大洋洲地区地广人稀,气候温暖,但由于距离较远,且文化背景差异较大,不是最佳目的地,C、D错误。第3题,近年来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以农业资源开发为主,对我国产生的有利影响是利于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进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A错误,C正确;农业核心技术不能输出,B错误;农村土地撂荒与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出,劳动力不足有关,与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无关,D错误。
(2023·青海西宁模拟)光缆是通信线缆组件,是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目前我国的光纤企业众多,国内光缆需求为1.41亿芯千米时,产能已经达到了2.4亿芯千米,且同质化严重。某光缆企业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在厄瓜多尔最大港口瓜亚基尔市附近的杜兰市投资设厂,这是我国IT行业在厄瓜多尔建设的首个高技术实体产业合资项目,未来生产的产品除进入厄瓜多尔本地市场外,还将出口至周边国家。下图示意杜兰市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6题。
4.杜兰市吸引我国企业建设光缆厂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投资环境好 B.基础设施完善C.劳动力廉价丰富 D.市场需求量大5.该光缆企业在杜兰市投资设厂后,对当地的积极影响是( )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③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④生态环境得到改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我国在海外投资建设光缆厂的主要意义是( )A.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 B.促进产业的空间扩散C.提高市场应对能力 D.寻求企业最佳区位【解析】 第4题,根据材料,光缆企业在我国市场供大于求,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某光缆企业在杜兰市投资建厂,产品销往本地及周边国家,因此杜兰市吸引我国企业建设光缆厂的主要优势条件是在于当地及周边拥有广阔的市场,D正确;当地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投资环境较差,A、B错误;该项目为IT行业高技术实体产业合资项目,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高,C错误。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0资源环境产业与区域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0资源环境产业与区域发展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解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思维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0资源环境产业与区域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0资源环境产业与区域发展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解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思维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8产业区位因素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8产业区位因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八产业区位因素,高考解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思维点拨,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服务业空间布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