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地球的宇宙环境圈层结构及演化过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地球的宇宙环境圈层结构及演化过程第1页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地球的宇宙环境圈层结构及演化过程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地球的宇宙环境圈层结构及演化过程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地球的宇宙环境圈层结构及演化过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星东大距时,所处的轨道位置是,人类正设法探寻太空生命,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由图中信息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水星东大距时,所处的轨道位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2.从地球上看,下列也能上演东大距天象景观的行星是( )
    A.金星B.火星
    C.木星D.土星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水星大距是指从地球上看,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达到最大,当水星在太阳东边时为东大距。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水星处在轨道③位置时,从地球上看,水星在太阳的东边,且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达到最大。故C项正确。第2题,水星属于地内行星,从地球上看,上演水星东大距时,水星和太阳位于地球同一侧,所以能上演东大距天象景观的行星是地内行星,选项中符合条件的为金星,A项正确。
    据某报纸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近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完成3~5题。
    3.“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4.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其原因是( )
    A.上面没有水
    B.距离恒星太近
    C.温度太低
    D.不存在大气层
    5.人类正设法探寻太空生命。如果某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这颗星球必须具有( )
    ①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②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 ③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种化学元素
    ④与地球大致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3.C 4.B 5.B
    解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水世界”类地行星距地球近40光年,远超太阳系范围,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说明“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C项正确。第4题,据材料可知,“水世界”表面温度太高,即距离恒星太近,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B项正确。第5题,如果某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这颗星球必须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与地球大致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B项正确。
    (2023·重庆期末)太阳能光伏板的倾角直接影响其发电效率。甘肃某太阳能光伏发电站(38°6'15″N,102°19'38″E)海拔1705~1715米,其光伏板设置为全年固定倾角37°。实验发现,与全年固定倾角相比,各月将光伏板调节至最佳倾角后,接收到的斜面总辐射量提升明显。下表为各月光伏板最佳倾角及斜面总辐射量统计,据此完成6~7题。
    6.调节太阳能光伏板倾角是为了获取最好的( )
    A.太阳高度角B.太阳光入射角
    C.大气透明度D.太阳辐射强度
    7.表中,斜面总辐射量最低值出现在9月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角最小B.日照时数最少
    C.白昼时长最短D.总积温值最低
    答案:6.B 7.B
    解析:第6题,调节太阳能光伏板倾角是为了获取最多的太阳光线,即获取最好的太阳光入射角,B项正确。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其大小由某地的纬度位置和时刻来决定,A项错误。调节太阳能光伏板倾角无法影响大气透明度,C项错误。太阳辐射强度以单位面积的地面为测量对象,不会随着太阳能光伏板倾角的变化而变化,D项错误。故选B项。第7题,对于甘肃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和白昼时长最短均出现在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A、C两项错误。9月是甘肃的季节转换时期,天气变化频繁,云雾日和雨日出现较多,导致总日照时数最少,进而影响到斜面总辐射量,B项正确;总积温值最低不是总辐射量最低的原因,D项错误。故选B项。
    2020年9月15日,太阳周期预报小组发布,我们已经进入第25个太阳周期中。下图是NOAA(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空间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周期黑子数进展图,下表为部分地理现象预报指标。据此完成8~10题。
    8.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对流层
    9.由图中信息可知( )
    A.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般是20年
    B.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目前太阳活动处于高发期
    D.2025年前后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
    10.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表中指数会明显变大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8.A 9.D 10.B
    解析:第8题,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第9题,太阳活动周期一般是11年,A项错误。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B项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目前处于太阳活动不活跃期,而2025年前后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C项错误,D项正确。第10题,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信鸽飞行,影响极光可见范围,其中①短波收听指数、②信鸽飞行指数、④极光指数均会增大,B项正确。太阳活动对空气质量指数影响不大。
    (2023·湖北鄂州高一期末)自2023年9月开始,西班牙拉帕尔马岛老昆布雷火山持续喷发了数月。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波进入③层后速度增加
    B.④层厚度均一
    C.①层为液态
    D.②层存在软流层
    12.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可能来自( )
    A.④层下部B.③层上部
    C.②层上部D.③层下部
    答案:11.A 12.B
    解析:第11题,③为地幔,地震波自表层向深层传播的过程中,进入地幔后速度增加,A项正确。④层为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B项错误。①层为内地核,密度极大,为固态,C项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②层为外地核,D项错误。故选A项。第12题,火山喷发的物质一般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即③层上部,故选B项。
    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4.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无固定空间位置
    B.连续但不规则
    C.主要由岩石组成
    D.主要由气体组成
    15.图中水循环环节①②③依次为( )
    A.降水、蒸发、径流
    B.径流、降水、蒸发
    C.降水、径流、蒸发
    D.径流、蒸发、降水
    答案:13.D 14.B 15.A
    解析:第13题,植被可通过蒸腾作用形成水汽,大气以降水的形式为植被提供水分,所以甲为生物圈,乙为大气圈,①表示降水;丙通过下渗至丁,推测丙为水圈,丁为岩石圈,植被从丙吸收水分,从丁吸收无机盐,水圈的水和土壤中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所以②为蒸发。综上分析可知,甲为生物圈,乙为大气圈,丙为水圈,丁为岩石圈,故选D项。第14题,丙为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项正确;水圈有固定的空间位置,主要由水组成,A、C、D三项错误。第15题,根据第13题分析得知,①为降水,②为蒸发。岩石圈的水通过径流的形式汇入水圈,③为径流,故选A项。
    (2023·广东深圳检测)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有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其间大量生物物种衰退和灭绝。据此完成16~18题。
    16.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后,我国的现代地貌基本形成。推测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代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17.恐龙灭绝可能发生在( )
    A.太古代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18.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湿润,森林茂密
    C.炎热,降水稀少
    D.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16.D 17.C 18.B
    解析:第16题,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这个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如今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第17题,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全部灭亡;中生代末期,恐龙全部灭亡。第18题,煤炭是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殖质,说明当时的环境特点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2023·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联考)云南省澄江县帽天山有我国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帽天山的古生物化石群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云南元谋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属于新生代第四纪沙砾黏土沉积岩,因远望如林而得名。据此完成19~20题。
    19.纳罗虫化石是帽天山化石群中无脊椎动物化石的重要发现,其主要出现在( )
    A.太古宙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20.对形成元谋土林沙砾黏土沉积岩时地球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最重要的成铁期
    B.地球寒冷且较湿润
    C.在这之前地球出现人类
    D.发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
    答案:19.B 20.B
    解析:第19题,纳罗虫化石是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纳罗虫出现在古生代,B项正确。第20题,元谋土林形成于新生代,新生代第四纪大冰期地球处于寒冷湿润期,B项正确。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A项错误。第四纪后期出现了人类,C项错误。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出现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项错误。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最佳倾角
    71°
    63°
    38°
    22°



    17°
    31°
    47°
    61°
    73°
    斜面总辐射量/(MJ·m-2)
    956
    596
    595
    608
    674
    683
    668
    629
    562
    568
    586
    637
    预报指标
    ①短波收听指数
    ②信鸽飞行指数
    ③空气质量指数
    ④极光指数
    指数
    (小—大)
    适宜收听程度(适宜—不适宜)
    影响信鸽飞行程度(小—大)
    空气质量(差—优)
    极光可见范围(小—大)

    相关试卷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5中国地理分区: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5中国地理分区,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省界,浙赣运河修通后,将会,祁连山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小老树”反映了该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4中国地理概况: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4中国地理概况,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整体呈现变干趋势的地区为,正习高速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1流域内部协作: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1流域内部协作,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最初人们修筑淤地坝的主要目的是,据图推测骨干坝的功能有,图中甲所示含义正确的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