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18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展开1.据图判断影响南非人口分布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条件B.资源分布
C.边境贸易D.政治文化
2.21世纪以来,南非人口重心从(28°20'32″S,27°47'10″E)迁移到(28°15'37″S,27°39'1″E),其原因最可能是新地区( )
①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 ②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
③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④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南非东部及沿海地区降水多,自然条件优越,西部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从图中可以看出,南非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及沿海地区,西部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分布并不多,A项正确,B项错误;南非人口在边境分布较少,受边境贸易影响小,C项错误;政治文化不是影响南非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D项错误。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南非人口重心在向西北移动,西北地区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促使人口向西北迁移,②③正确;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已久,①错误;当地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不是为了保护环境,④错误。故选D项。
读我国新疆南部人口密度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人口呈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环盆地以少数民族居民为核心,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B.塔里木河呈环状分布
C.环盆地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
D.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绿洲
4.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地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楼兰。后来楼兰古国消失了,其根本原因是( )
A.热量不足B.水源不足
C.地势低洼D.地质灾害频繁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区为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该地区气候干燥,水源是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塔里木盆地周围有高山,山上的冰雪融水在山麓地带汇集,形成了绿洲,绿洲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所以该地区人口呈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绿洲。第4题,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布泊主要依靠塔里木河补给,由于流入罗布泊的河水减少,楼兰古国的环境恶化,并逐渐消失。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图,完成5~6题。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高程分布图
5.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A.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
B. 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升高而迅速增加
C. 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6.与人口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D.年降水量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0~400米人口密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下降;1400~2999米人口密度先上升后下降,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明显;5000米以上人口总量很少,人口密度接近0,说明有大片无人区;澜沧江—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流域沿线海拔北高南低,人口数量增加,说明人口分布南密北疏。第6题,湄公河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人口密集;澜沧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以林、牧业为主,人口稀少。土地生产力较大的地区,人口较密集,因此与人口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
(2023·河北石家庄月考)某评测机构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能源承载力、大气环境容量以及水环境容量五个方面来确定研究区的综合承载力,其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因素。下表为某市综合承载力测度表。据此完成7~8题。
7.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 )
A.水资源承载力B.能源承载力
C.水环境容量D.大气环境容量
8.专家预测,2030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将扩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市( )
A.能源消费总量下降
B.能源总量大幅减少
C.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D.区域人口数量增加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表中数据信息表明,水环境容量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数值最小,说明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水环境容量,故选C项。第8题,能源消费总量下降不一定能够提高能源承载力,只有人均能源消费量下降才会提高能源承载力,排除A项。能源总量大幅下降,可能会导致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下降,排除B项。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会使可有效利用的能源总量上升,从而扩大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C项符合题意。区域内人口数量增加可能会使未来的能源承载力下降,排除D项。
读山西省耕地资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示意图,完成9~10题。
9.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减少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D.耕地资源减少
10.提高山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答案:9.C 10.A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下降趋势,而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B项错误。由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数量增加,人均粮食消费量也增加,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A项错误,C项正确。山西省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可能是总人口增加所致,从图中并不能判断耕地资源是否减少,D项错误。第10题,山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A项正确。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项错误。减少耕地面积会加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项错误。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D项正确。
11.下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2)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分布很不平衡。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4)简要分析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小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2)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少。
(3)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
(4)经济、文化水平欠发达;交通不便。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第(2)题,从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第(3)题,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第(4)题,社会经济原因可从经济文化水平、交通等方面分析。
12.(2023·山东淄博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魔芋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喜温喜湿,忌高温怕涝,种植技术要求较高,若连续种植三年容易引起病害。贵州省西部某区域(下图阴影所示)地处乌蒙山区,海拔1234~2897米,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当地种植魔芋的历史较长,但以家庭种植和手工作坊加工魔芋粉为主。2015年该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有机肥、生石灰、栽培与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开展魔芋种植、精粉加工与销售活动。随着合作社和魔芋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地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1)说明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的原因。
(2)分析当地有利于魔芋种植的自然条件。
(3)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当地魔芋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地处山区,土地资源贫乏;喀斯特地貌广布,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较低(或科技/文化水平较低,或区域开放程度较低)。
(2)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或雨热同期);海拔较高,温度较适宜魔芋生长;地处山区(或多坡地),排水条件较好。
(3)统一提供生产资料,保障魔芋种植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生产的科学性;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提高效益;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市场销售的畅通。
解析:第(1)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受当地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区域的开放程度、经济和技术水平、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根据题意,当地地处乌蒙山区,加上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地资源贫乏,自然环境脆弱,容易遭到破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又由于该地地处我国西南山区,经济、技术水平较低,地形崎岖,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文化水平较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第(2)题,根据题意,魔芋喜温喜湿,忌高温怕涝。当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温暖湿润;地形属于山区,排水条件好,不易受到涝灾侵害;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少有高温天气。第(3)题,根据题意,当地魔芋一开始是以家庭种植和手工作坊加工魔芋粉为主,生产分散,品质不一,技术水平较低,市场内部竞争较强。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统一提供生产资料,保障魔芋种植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整体的品质;同时为魔芋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生产的科学性,保障产量;也提供了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提高效益;还可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市场销售的畅通,减小内部竞争。区域承载力
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人
土地资源承载力
5489090
水资源承载力
3273765
能源承载力
6434491
大气环境容量
4528653
水环境容量
3083635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1流域内部协作: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31流域内部协作,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最初人们修筑淤地坝的主要目的是,据图推测骨干坝的功能有,图中甲所示含义正确的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14土壤与植被: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14土壤与植被,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容重越大,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19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19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①②③分别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