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2m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0℃
C.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2.(2分)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38.0℃
B.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C.在使用前用手捏住玻璃管上端,用力向下甩一甩
D.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3.(2分)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都看到了掉在地上的课本,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课本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小红的眼睛中
B.小红看到课本,是由于小红眼睛发出的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C.小明和小红看到课本,是由于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D.小明看到课本,是由于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4.(2分)在2021年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s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我们通常说“苏炳添比你跑得快”( )
A.通过相同的路程,苏炳添比你用的时间短
B.通过相同的路程,苏炳比你用的时间长
C.在相同的时间内,苏炳添通过的路程比你的短
D.苏炳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小
5.(2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为16:3,运动时间之比为4:1,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16:3B.3:4C.4:1D.4:3
6.(2分)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已下,则摩其耑”的制磬技术的记述( )
A.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色
B.悠扬的磬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C.敲击磬时,用力越大,磬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D.通过磬声判断“摩其旁”或“摩其耑”,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7.(2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方面。根据以上信息( )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C.金属镓的熔点低于18℃,沸点高于490℃
D.温度为400℃时金属镓是液态
8.(2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发出声音的( )
A.音调越高B.响度越大C.音色越好D.速度越大
9.(2分)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在同一示波器上截取的两个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振幅一定比乙大
B.甲的响度一定比乙小
C.甲的音调一定比乙低
D.甲每秒内振动的次数一定比乙多
10.(2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莺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莺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反射来解释
C.“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与日食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
D.小孔成像中,物体左右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
11.(2分)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呐发出的次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
B.医院利用次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是否正常发育
C.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海啸等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2.(2分)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关于“天宫课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太空中,航天员的声音不是由声带振动产生
B.航天员讲课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依据音色可以辨别是哪一位航天员在讲
D.我们能听到授课内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3.(2分)噪声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或工作。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射击时戴耳罩
B. 禁止大声喧哗
C. 安装双层中空玻璃
D.安装噪声监测系统
14.(2分)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人们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 )
A.熔化吸热B.液化吸热C.升华吸热D.凝华吸热
15.(2分)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 )
A.测一曲线的长度B.测一枚硬币的直径
C.测圆锥的高D.测细铜丝的直径
16.(2分)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汽化形成的,后者是液化形成的
17.(2分)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B.光速和声速一样大
C.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18.(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
A.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B.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
C.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
D.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
(多选)19.(3分)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向西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 )
A.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B.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是2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10s后,乙车超过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多选)20.(3分)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 )
A.该物质是晶体
B.图甲中第15min该物质完全处于液态
C.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
D.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21.(2分)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cm,图乙中停表读数是 s。
22.(2分)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例如: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请你也举出一个例子: 。
23.(3分)如图所示,地铁站台内,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 的,相对于站台地面是 的(以上两空填“运动”或“静止”)。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24.(2分)小明的爸爸开车时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若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如图乙所示,汽车此时 (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若以这样的车速继续行驶,再经过 min能到达出口。
25.(2分)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6.(3分)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1) 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1)(2)”、“mi(3)”三个音阶(1)这个音阶与 图位置对应。
27.(2分)先进战机机身会采用一种为微胶囊自修复材料。其原理是在金属内部埋植固态合金,当机身出现裂纹,系统会控制加热装置工作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流出并填充裂纹,然后 (选填“吸热”或“放热”)形成固态合金从而实现损伤修复。
28.(4分)烈日下,狗尽可能的伸长舌头并快速喘气,这是因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可以增大舌头上的汗水的 ,快速喘气可以加快汗水表面的 ,这都可以加快 ,此时汗液要从狗的身体上 热量,这样狗可以感到凉快些。
29.(2分)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 (填光学原理)。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 夹角放置。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30.(1分)自行车尾灯可有效避免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它由多组“直角反射器”组成,其中一组“直角反射器”如图所示1,请在图中画出经过S1、S2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31.(7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依次表示“时:分:秒”)。
(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填公式),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电子表和 。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坡度 (选填“较小”或“较大”)的斜面,以便于 。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UAC偏 (选填“大”或“小”)。
(4)如图甲所示,若s2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m/s。
(5)分析可得:小车在斜面上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2.(8分)实验小组用图甲中装置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安装此装置时应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
(2)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3)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方法: 。
(4)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
(5)图乙是同学们根据观察实验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6)如图丙所示,是a、b两个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分析图象
①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 ;
②两个小组实验所用的水的初温 (选填“相同”或“不同”)。
(7)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选填字母)。
A.冰
B.霜
C.雾
D.雪
33.(7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
(1)实验前,将平面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纸板A、B 放置于平面镜上,否则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整个实验过程应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 ,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3)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描绘出每次光线的径迹,量出对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然后进行比较,目的是探究 关系。
(4)某次实验中,小雨逐渐增大入射角,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5)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下半部分有反射光,此现象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34题6分,35题7分,共13分)
34.(6分)假期,小明骑单车行驶300米,用时60秒,用时20分钟。求:
(1)小明骑单车的速度;
(2)小华家离小明家有多远。
35.(7分)小江和爷爷一起出海捕鱼,渔船从港口出发行驶45km抵达目的地,渔船平均速度为5m/s
(1)渔船从港口到目的地需多少小时?
(2)到达目的地后,爷爷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探测鱼群所在深度,经过0.2s后收到回波2=1500m/s)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六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2分。1~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9~2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不得分。)
1.(2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2m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0℃
C.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答案】A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2m;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
C、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6s;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故选:A。
2.(2分)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38.0℃
B.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C.在使用前用手捏住玻璃管上端,用力向下甩一甩
D.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答案】D
【分析】(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先明确体温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液面位置读数;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3)(4)体温计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就是在它靠近液泡的上方有一个小的缩口,它的作用是使上方的水银无法自行回到液泡中,从而使体温计的示数不经过甩动不会下降。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一甩。
【解答】解:A、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其示数是38.0℃;
B、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C、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手捏住其上端,故C正确;
D、因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所以不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故选:D。
3.(2分)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都看到了掉在地上的课本,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课本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小红的眼睛中
B.小红看到课本,是由于小红眼睛发出的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C.小明和小红看到课本,是由于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D.小明看到课本,是由于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C
【分析】(1)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物体照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解答】解:A、课本本身不会发光,不会发出光;
B、小红看到课本,小红的眼睛不会发光;
CD、课本的表面凹凸不平,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都是由于光在课本表面发生了漫反射,D错误。
故选:C。
4.(2分)在2021年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s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我们通常说“苏炳添比你跑得快”( )
A.通过相同的路程,苏炳添比你用的时间短
B.通过相同的路程,苏炳比你用的时间长
C.在相同的时间内,苏炳添通过的路程比你的短
D.苏炳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小
【答案】A
【分析】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我们通常说“苏炳添比你跑得快”,意思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所以,故A正确。
故选:A。
5.(2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为16:3,运动时间之比为4:1,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16:3B.3:4C.4:1D.4:3
【答案】D
【分析】已知路程关系与时间关系,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解答】解: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故选:D。
6.(2分)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已下,则摩其耑”的制磬技术的记述( )
A.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色
B.悠扬的磬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C.敲击磬时,用力越大,磬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D.通过磬声判断“摩其旁”或“摩其耑”,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D
【分析】(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在同温度的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音调不同;
B、敲击磬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磬振动而产生的;
C、敲磬时,磬声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通过磬声判断“摩其旁”或“摩其耑”,故D正确。
故选:D。
7.(2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方面。根据以上信息( )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C.金属镓的熔点低于18℃,沸点高于490℃
D.温度为400℃时金属镓是液态
【答案】B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因为碳纳米管可以作体温计的外壳,可忽略不计;
B、“碳纳米管温度计”的原理是液态金属镓的热胀冷缩;故B错误;
C、因为金属镓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18℃~490℃,沸点高于490℃;
D、金属镓的熔点低于18℃,故D正确。
故选:B。
8.(2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发出声音的( )
A.音调越高B.响度越大C.音色越好D.速度越大
【答案】B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由题意知,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故选:B。
9.(2分)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在同一示波器上截取的两个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振幅一定比乙大
B.甲的响度一定比乙小
C.甲的音调一定比乙低
D.甲每秒内振动的次数一定比乙多
【答案】A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在波形图上可以看波的密集程度。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波形图上看波峰到波谷的长度。
【解答】解: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到:甲、乙两个波形图的频率相同;振幅不同,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BCD错误。
故选:A。
10.(2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莺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莺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反射来解释
C.“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与日食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
D.小孔成像中,物体左右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
【答案】B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莺东则影西,故A正确;
B、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C、“若莺飞空中,故C正确;
D、小孔成像中,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故D正确。
故选:B。
11.(2分)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呐发出的次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
B.医院利用次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是否正常发育
C.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海啸等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分析】(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根据反射的声波来发现障碍物;
B、检查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用到的是“B超”,故B错误;
C、大自然的许多活动、海啸等,故C错误;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故D正确。
故选:D。
12.(2分)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关于“天宫课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太空中,航天员的声音不是由声带振动产生
B.航天员讲课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依据音色可以辨别是哪一位航天员在讲
D.我们能听到授课内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A、在太空中,故A错误;
B、航天员讲课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依据音色可以辨别是哪一位航天员在讲。
D、我们能听到授课内容,故D错误。
故选:C。
13.(2分)噪声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或工作。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射击时戴耳罩
B. 禁止大声喧哗
C. 安装双层中空玻璃
D.安装噪声监测系统
【答案】C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射击时戴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故A错误;
B.禁止大声喧哗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C.安装双层中空玻璃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正确;
D.安装噪声监测系统只能了解噪声的强度,故D错误。
故选:C。
14.(2分)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人们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 )
A.熔化吸热B.液化吸热C.升华吸热D.凝华吸热
【答案】C
【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2)六种物体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常温下干冰会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C正确。
故选:C。
15.(2分)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 )
A.测一曲线的长度B.测一枚硬币的直径
C.测圆锥的高D.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与运用,对被测物理量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则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解答】解: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铜丝的直径和质量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故选:D。
16.(2分)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汽化形成的,后者是液化形成的
【答案】B
【分析】物质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液化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
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故选:B。
17.(2分)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B.光速和声速一样大
C.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答案】C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真空中光速最大,是3.0×108m/s,在空气中比这个速度略小,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这个速度的,在玻璃中是这个速度的;
(3)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解答】解:
A、声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C、声传播需要介质,故C正确;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D错误。
故选:C。
18.(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
A.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B.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
C.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
D.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
【答案】A
【分析】①入射角和反射角均指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
②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时、反射光线,则入射角是0°,故A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减小了,故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会增大10°。
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说明入射角是90°﹣30°=60°,故D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故选:A。
(多选)19.(3分)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向西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 )
A.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B.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是2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10s后,乙车超过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答案】AD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乙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任意一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值,根据v=求出乙车的速度;
(2)根据v=求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
(3)根据图象得出t=10s时甲、乙两车的状态,然后比较速度关系;
(4)在s﹣t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然后结合图象进行判断。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乙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当t乙=10s时s乙=10m,则v乙===1m/s,所以在0~4s内乙车的速度也是1m/s;
B.由图象可知,当t甲=10s时s甲=10m,0s~10s内甲===7m/s;
C.由图象可知,t=10s时,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车在10s末相遇,甲车静止,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AD。
(多选)20.(3分)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 )
A.该物质是晶体
B.图甲中第15min该物质完全处于液态
C.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
D.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
【答案】AD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3)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所以是熔化图象,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B、由图甲可知,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低于冰的熔点,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故C错误。
故选:A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21.(2分)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2.50 cm,图乙中停表读数是 338.5 s。
【答案】2.50;338.5。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刻度线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右侧与7.50cm刻度线对齐;
(2)由图乙可知,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所以分针所示的时间为7min,指针所在位置为38.5s,故秒表读数为5min38.2s=338.5s。
故答案为:2.50;338.6。
22.(2分)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 转换法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例如: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请你也举出一个例子: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形变的大小来显示力的大小 。
【答案】转换法;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形变的大小来显示力的大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转换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解: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将陌生、简单的问题。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如: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形变的大小来显示力的大小;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故答案为:转换法;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形变的大小来显示力的大小。
23.(3分)如图所示,地铁站台内,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 静止 的,相对于站台地面是 运动 的(以上两空填“运动”或“静止”)。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
【答案】静止;运动;相对
【分析】在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解: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相对于自动扶梯位置没有改变;相对于站台地面乘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由此可见。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24.(2分)小明的爸爸开车时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若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如图乙所示,汽车此时 没有 (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若以这样的车速继续行驶,再经过 3 min能到达出口。
【答案】没有;3。
【分析】由图甲中的标志牌知道该路段的限速,由图乙中的速度计示数判断汽车是否超速;由图甲中标示牌知道汽车距出口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得到汽车到达出口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图甲中标志牌的含义为:该路段限速为120km/h,该位置距离出口有5km,小于120km/h。
该汽车到达出口需要的时间t==8.05h=3min。
故答案为:没有;3。
25.(2分)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答案】变小;不能。
【分析】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如图所示,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传出的声音越小,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故答案为:变小;不能。
26.(3分)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1) 空气 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1)(2)”、“mi(3)”三个音阶(1)这个音阶与 B 图位置对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用嘴向容器内吹气发声,容器内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1)吹哨子时,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2)当用嘴向容器内吹气时,容器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re(2)”、C、A。
故答案为:(1)空气;音调。
27.(2分)先进战机机身会采用一种为微胶囊自修复材料。其原理是在金属内部埋植固态合金,当机身出现裂纹,系统会控制加热装置工作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流出并填充裂纹,然后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形成固态合金从而实现损伤修复。
【答案】熔化;放热。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机身出现裂纹,使微胶囊内的合金从固态熔化成液态流出并填充裂纹。
故答案为:熔化;放热。
28.(4分)烈日下,狗尽可能的伸长舌头并快速喘气,这是因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可以增大舌头上的汗水的 表面积 ,快速喘气可以加快汗水表面的 空气流动速度 ,这都可以加快 蒸发 ,此时汗液要从狗的身体上 吸收 热量,这样狗可以感到凉快些。
【答案】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蒸发;吸收。
【分析】蒸发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解答】解:狗伸长舌头是加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快速喘气,这些都是为了加快蒸发,所以狗感到凉快。
故答案为: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吸收。
29.(2分)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 光的直线传播 (填光学原理)。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 30° 夹角放置。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2)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方向,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作出法线,再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解:
(1)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
(2)作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如下图所示=60°,所以。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30°。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30.(1分)自行车尾灯可有效避免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它由多组“直角反射器”组成,其中一组“直角反射器”如图所示1,请在图中画出经过S1、S2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答案】
【分析】“直角反射器”的特点是对光线进行两次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知,最后射出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因此,只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两次反射后的光线方向就不会改变。
【解答】解: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同理画出第二次反射光线
31.(7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依次表示“时:分:秒”)。
(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 (填公式),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电子表和 刻度尺 。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坡度 较小 (选填“较小”或“较大”)的斜面,以便于 测量时间 。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UAC偏 大 (选填“大”或“小”)。
(4)如图甲所示,若s2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0.2 m/s。
(5)分析可得:小车在斜面上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1)v=;刻度尺;(2)较小;测量时间;(3)大;(4)0.2;(5)变速。
【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v=可选择测量工具;
(2)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应使小车运动速度减小,因此斜面倾角要小一些,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3)如果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测量的时间会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4)根据速度公式v=可以计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
(5)运动相同路程,可以比较所用时间,即可判断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可知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电子表;
(2)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测量的时间越准确,以便于测量时间;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时间偏小;
(4)由图可知s2=s1=×120cm=60cmAB=10:35:03﹣10:35:00=3s,则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20cm/s=0.2m/s;
(5)由图可知tBC=10:35:05﹣10:35:03=5s,B点为AC的中点AB=sBC,tAB>tBC。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少,因此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1)v=;刻度尺;测量时间;(4)0.2。
32.(8分)实验小组用图甲中装置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安装此装置时应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
(2)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96 ℃。
(3)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方法: 提高水的初温 。
(4)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仍能从烧杯底上吸热 。
(5)图乙是同学们根据观察实验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B (选填字母)。
(6)如图丙所示,是a、b两个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分析图象
①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 保持不变 ;
②两个小组实验所用的水的初温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7)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C (选填字母)。
A.冰
B.霜
C.雾
D.雪
【答案】(1)自下而上;(2)96;(3)提高水的初温;(4)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仍能从烧杯底上吸热;(5)B;(6)①保持不变; ②相同;(7)③。
【分析】(1)为了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不能碰到烧杯的底部,本实验的仪器应该自下而上组装。
(2)温度计在读数前,要弄清楚它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3)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的方法:①提高水的初温;②适当减少水的质量;③给烧杯加盖;④增大火焰等;
(4)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
(5)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的有新的气泡加入,气泡会逐渐变大;
(6)①沸腾时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②由图3 可得;
(7)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解答】解:(1)安装此装置时应自下而上进行。
(2)由图可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示数是96℃。
(3)为了缩短从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可以①提高水的初温;③给烧杯加盖;
(4)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故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5)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的有新的气泡加入,所以B图正确;
(6)沸腾时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7)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雪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或水滴凝固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6;(4)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5)B; ②相同。
33.(7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
(1)实验前,将平面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纸板A、B 垂直 放置于平面镜上,否则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整个实验过程应在较 暗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 显示光路 ,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漫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3)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描绘出每次光线的径迹,量出对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然后进行比较,目的是探究 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关系。
(4)某次实验中,小雨逐渐增大入射角,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
(5)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下半部分有反射光,此现象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答案】(1)垂直;暗;(2)显示光路;漫;(3)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4)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5)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应让硬纸板垂直放置,这样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纸上;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
(2)实验中,通过纸板来显示光路;人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线发生了漫反射;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进行分析;
(4)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故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1)为了使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硬纸板上,应让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所以使光线更加明显;
(2)实验时如果不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则无法看见入射光线以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3)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量出对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4)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50°时,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50°、60°,而7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5)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乙所示,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垂直;暗;(2)显示光路;漫;(4)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34题6分,35题7分,共13分)
34.(6分)假期,小明骑单车行驶300米,用时60秒,用时20分钟。求:
(1)小明骑单车的速度;
(2)小华家离小明家有多远。
【答案】(1)小明骑单车的速度是5m/s;(2)小华家离小明家有6000m
【分析】(1)根据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求出速度的大小;
(2)根据速度和总时间,求出路程的大小。
【解答】解:(1)解:根据题意知道,小明骑单车所用时间是t1=60s 路程是s1=300m,由 知道,
小明骑单车的速度 ;
(2)由 得,小华家离小明家的距离 s8=vt2=5m/s×20×60s=6000m。
答:(1)小明骑单车的速度是4m/s;(2)小华家离小明家有6000m。
35.(7分)小江和爷爷一起出海捕鱼,渔船从港口出发行驶45km抵达目的地,渔船平均速度为5m/s
(1)渔船从港口到目的地需多少小时?
(2)到达目的地后,爷爷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探测鱼群所在深度,经过0.2s后收到回波2=1500m/s)
【答案】(1)渔船到达目的地需要2.5小时;(2)鱼群距海面约为150m。
【分析】(1)已知渔船的路程和速度,根据t=计算时间。
(2)从发射到接收所用时间的一半为超声波从发射到抵达鱼群所用的时间,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已知,根据s=vt即可计算鱼群距海面约有多深。
【解答】解:(1)渔船的速度v1=5m/s=18km/h,到达目的地的路程s2=45km,
故所需时间t1==2.5h。
(2)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6=1500m/s,
超声波从发射到抵达鱼群处所用时间为t2=×0.2s=5.1s,
故海水深度s2=v7t2=1500m/s×0.3s=150m。
答:(1)渔船到达目的地需要2.5小时;
(2)鱼群距海面约为150m。入射角/度
20
30
50
60
70
80
反射角/度
70
60
40
30
20
10
入射角/度
20
30
50
60
70
80
反射角/度
70
60
40
30
20
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三实验中学、新城实验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