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某城市的一天下午,突然刮起了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一幢大楼上空时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造成这种判断的原因是此人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大楼B.地面C.他自己D.乌云
【答案】D
【解析】A.楼要倒了,被研究的物体是楼房,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
BC.以地面和他自己为参照物,楼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大楼是静止的,故BC不符合题意;
D.一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乌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乌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用同一把尺子先后四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得到以下四个数据:2.43cm,2.45cm,2.47cm,2.48cm,则这个物体的平均长度是( )
A.2.4cmB.2.46cmC.2.458cmD.2.457cm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四个数据均为有效数据,所以该物体的长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实验中错误是可避免的,要改正错误的测量方法
C.实验中误差不可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
D.采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答案】A
【解析】AB.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粗心大意等主观方面的原因所造成,所以实验中错误是可避免的,要改正错误的测量方法;但误差是由于仪器、环境等客观原因所导致,所以不可避免,故A错误,A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采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声现象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因此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可以听见声音
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解析】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故A错误;
B.低于的声音叫次声,高于的声音叫超声,这两种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故C错误;
D.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5.音叉的振动无法直接观察到但我们可以让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通过面颊有“麻”的感觉说明音叉在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B.理想模型法C.等效替代法D.转换法
【答案】D
【解析】将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从而感受到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减少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使其振幅与前一次大致相同,听到的声音( )
A.响度变大B.响度变小C.音调变高D.音调变低
【答案】C
【解析】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减少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则钢尺振动得越快,因此听得声音的音调变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列物质都是晶体的是( )
A.海波、松香、蜡B.金属、冰、海波
C.松香、玻璃、沥清D.冰、蜡、玻璃
【答案】B
【解析】根据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种类可知,冰、海波、金属都属于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沥青属于非晶体,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我国北方初冬清晨屋顶上的霜,是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答案】D
【解析】我国北方初冬清晨屋顶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水平的,且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以下对水资源的利用中,恰当的是( )
①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
②推广家用节水器具;
③垃圾可以扔到河里由水流带走;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
⑤农业灌溉引用工业废水。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工业废水如果能够达标排放,这样就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故①做法正确;
②家庭如果都能够利用节水器具,这样会减少对水的利用量,节约用水,故②做法正确;
③垃圾扔到河里,会污染河水,故③做法不妥;
④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大量开采地下水会破坏地质结构,故④做法不妥;
⑤工业或生活废水对环境有很强的污染性,如果直接用来农业灌溉,会造成对庄稼污染和破坏,故⑤做法不妥。
综上所述,恰当做法是①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0.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4℃。如图所示,图甲用水浴法加热,图乙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在两个碘锤中均看见紫色的碘蒸气。关于两个碘锤加热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只有升华
B.甲只有升华,乙有升华和熔化
C.甲、乙都只有熔化
D.甲有升华和熔化,乙只有升华
【答案】B
【解析】甲图中,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4℃,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升华吸热;乙图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也可能直接升华;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则物态变化为凝华,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第Ⅱ卷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如图,采用绕线法测得铜丝的直径d=______cm。
【答案】0.3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线圈左端与7.0cm刻度线对齐,读作7.00cm,线圈右端与10.0cm刻度线对齐,读作10.00cm,线圈长度
L=10.00cm﹣7.00cm=3.00cm
线圈匝数
n=10
故金属丝直径
12.小明用秒表测量自己绕学校操场走一圈所用的时间,秒表的读数如图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s。
【答案】137
【解析】由图可知,秒表读数是2min17s,所以他所用的时间是137s。
13.在实验室里,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塑料卷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分别为:3.80cm、3.83cm、3.81cm、3.95cm、3.82cm。则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cm。若测量时用力拉塑料卷尺,那么,会引起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38.2 变小
【解析】[1]第四次数据3.95c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值不同,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体的长度为
[2]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变小。
14.有以下事实或做法:① 人们挑选瓷器时,总要敲击几下,以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②医生用“B超”来获取病人体内器官的情况;③ 医生用超声波给人们洁牙;④ 中医通过“闻”来诊病;⑤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以上事例中,能表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是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④
【解析】①人们挑选瓷器时,总要敲击几下,以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②医生用“B超”来获取病人体内器官的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③医生用超声波给人们洁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④中医通过“闻”来诊病,即通过声音判断人体是否发生病变,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⑤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即指声音比较有“劲”,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能表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是①②④。
15.如图是“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装置。敲击音叉,迅速将其轻触用细线吊着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_____,说明发声的音叉是_____的。
【答案】 弹开 振动
【解析】[1][2]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乒乓球被弹开是因为音叉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传递给乒乓球,所以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6.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______(填序号);属于凝华的是 ______(填序号);其中①、④、⑥是 ______(放/吸)热过程。
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答案】 ② ⑤ 吸
【解析】[1][2][3]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发生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沥青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属于液化的是②;属于凝华的是⑤;其中①、④、⑥是吸热过程。
17.如图,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看到试管A中出现 ______(选填“水蒸气”或“水珠”),温度计C的示数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水珠 变大
【解析】[1]水沸腾产生的高温水蒸气进入试管A中,由于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试管内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
[2]气体液化会放出热量,被容器B内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温度计示数变大。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18.如图为小明完成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1)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2)小明用刻度尺测出的sAC=0.9m,sAB=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停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答案】 较小 0.3 0.5 变速
【解析】(1)[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就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2)[2][3]由图可知小车在AC段的时间为,则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是
由图可知小车在BC段的时间为1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
[4]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变速运动。
19.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将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_____的结论。
【答案】 振动 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法 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析】(1)[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3]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3)[4]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将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可以总结出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0.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优点是 ______;
(2)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搅棒和 ______;
(3)如图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______min,第20min时,萘处于 ______(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 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秒表 15 固液共存态
【解析】(1)[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2]从图像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3)[3][4]由图像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
t=25min﹣10min=15min
第20min时,萘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6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4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5m/s的速度行驶5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4000;(2)9m/s
【解析】解:(1)由 可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
(2)由题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为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所用的时间为
整个测试所行驶的总路程为
则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0m;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9m/s。
22.(8分)甲同学将耳朵贴在长的金属管的一端,乙同学敲一下金属管的另一端,甲同学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两次响声间隔。假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求: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2)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1)4.05s;(2)4590m/s
【解析】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为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为
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
(2)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23.(8分)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我爱你…贺州!”(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s?
(2)他们是否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答案】(1)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4s;(2)他们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解析】(1)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路走过的路程,
听到回声的时间
(2)从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大于0.1s,所以他们可以听到回声.
期末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文件包含期末测试A卷·夯实基础解析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人教版docx、期末测试A卷·夯实基础原卷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次阶段性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四次阶段性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四次阶段性测试A卷·夯实基础解析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人教版docx、第四次阶段性测试A卷·夯实基础原卷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次阶段性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三次阶段性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三次阶段性测试A卷·夯实基础解析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人教版docx、第三次阶段性测试A卷·夯实基础原卷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