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利辛中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利辛中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0页。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动物中有口有肛门的是( )
A. 血吸虫B. 海葵
C. 绦虫D. 花蛤
【答案】D
【解析】
【分析】(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详解】AC.血吸虫和绦虫都属于扁形动物,两者都有口无肛门,AC不符合题意。
B.海葵属于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B不符合题意。
D.花蛤属于软体动物,有口有肛门,D符合题意。
故选D。
2. 蚌埠市五河县小圩镇开展了水蛭养殖,走出了别样的“蛭”富路。水蛭等没有发达的骨骼,但也能灵活运动,主要原因是( )
A. 肌肉发达B. 体表有黏液
C. 体壁有刚毛D. 身体分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从环节动物开始身体出现了分节现象。动物的身体分节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更加灵活,更有利于适应环境。
【详解】水蛭等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定入土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从而使环节动物向前蠕动。但是能灵活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分节,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各项中属于蜘蛛、蜈蚣、虾、蟹的共同点的是( )
A. 身体细长,有很多相似的体节B. 体表有外骨骼
C. 触角不分节D. 生活在陆地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蜘蛛”是蛛形纲,生活在陆地上;“蜈蚣”是多足纲,生活在陆地上;“虾、蟹”是甲壳纲,生活在水中,它们都属于节肢动物,具有“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的特征,但“身体细长,有很多相似的体节”不是它们的共同点,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 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
A. 爬行B. 自由活动C. 辅助呼吸D. 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答案】D
【解析】
【分析】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1)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①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②用肺呼吸;③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2)常见的爬行动物:蜥蜴、龟、鳖、蛇、鳄;(3)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鳖可以食用,鳖甲可以入药。②毒蛇会伤人,但蛇毒能治病;③变色龙能捕食危害林木的昆虫。
【详解】爬行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保持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陆生。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爬行动物保持水分的结构的特点。
5. 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详解】A.两块肌肉跨越了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A正确。
B.两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错误。
CD.一块骨骼肌只附着在一块骨上,两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CD错误。
故选A。
6. 石臼湖螃蟹为安徽省当涂县特产,其突出特点是金脚红毛、体大肥美、肉嫩而不散。石臼湖螃蟹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A. 爬行B. 跳跃C. 奔跑D. 飞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详解】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运动方式为爬行,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灰喜鹊是中国安徽省的省鸟,喜欢在高大的乔木上用树枝来筑巢,雌性孵卵,雌雄共同哺育后代。这属于( )
A. 取食行为B. 繁殖行为
C. 攻击行为D. 防御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
【详解】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A错误。
B.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雌性孵卵,雌雄共同哺育后代属于繁殖行为,B正确。
C.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C错误。
D.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D错误。
故选B。
8. “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动物的行为由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叫做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反应,不会消退,但是适应环境能力较弱;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称后天性学习行为,能够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题干,杜鹃将卵产在别的鸟巢中,由其它小鸟进行育雏,这是小鸟的一种本能反应,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9. 下列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首领猴子带领一群猴子在丛林中活动
B. 两只狗为争夺一块肉而斗争
C. 鹈鹕在海滨岩石上筑巢并繁殖后代
D. 两只蝴蝶飞舞
【答案】A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行为。解答时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详解】A.猴子有严格“等级制度”有猴王,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两只狗为争夺一块肉而斗争是同种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攻击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鹈鹕在海滨岩石上筑巢并繁殖后代属于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两只蝴蝶在飞舞属于繁殖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蚂蚁栖居在某种金合欢的刺中,“侵食”嫩叶尖端。下表是探究蚂蚁梄居金合欢幼苗的实验结果,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A. 蚂蚁是影响金合欢生活的环境因素B. 蚂蚁的“侵食”不利于金合欢的生长
C. 没有I组数据,也可以得出两者关系的结论D. 蚂蚁和金合欢在生态系统中都是消费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A.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所以蚂蚁是影响金合欢生活的环境因素,故A符合题意。
B.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所以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B不符合题意。
C.A组没有蚂蚁,B组有蚂蚁,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没有I组数据,不能得出两者关系的结论,C不符合题意。
D.金合欢是植物,属于生产者,蚂蚁属于消费者,能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1. 9月6日晚,在2023年女排亚洲锦标赛决赛上,中国队与东道主泰国队苦战五局,最终以2:3不敌对手,获得本届亚锦赛亚军。
(1)当女排队员双手向上拦网时(如图一所示),这时图二中的[②]处于_______状态。
(2)女排队员扣球时,肘关节起到了支点作用。扣球时的力量来源于骨骼肌的收缩,骨骼肌两端的肌腱跨过关节附在相邻的骨上,当骨骼肌收缩时,就会牵拉_______绕肘关节活动产生动作。
(3)关节的结构既牢固又灵活,图三中将相邻的两骨连接起来,增强关节牢固性的是_______(填序号)。
(4)女排队员在训练、比赛中往往易出现膝关节损伤,可通过注射“人造关节液”玻璃酸钠来缓解疼痛,该液体的作用类似于_______分泌的滑液,应注射入关节腔中。
(5)比赛中运动员各种动作的完成,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_______系统的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答案】(1)收缩 (2)骨
(3)⑤ (4)关节囊
(5)神经
【解析】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肌腱、④关节头、⑤关节囊、⑥关节腔、⑦关节窝、⑧关节软骨。
【小问1详解】
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参与肌肉收缩或舒张,产生的动力使骨骼肌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在屈肘状态下,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在伸肘状态下,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图甲是伸肘动作,在伸肘状态下,①肱二头肌舒张,②肱三头肌收缩。
【小问2详解】
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收缩牵拉骨绕肘关节活动产生动作。
【小问3详解】
⑤关节囊包绕着整个关节,使相邻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
【小问4详解】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有些膝关节损伤患者会通过注射“人造关节液”玻璃酸钠来缓解疼痛,该液体的作用类似于关节囊分泌的滑液,应当被注射入关节腔中。
【小问5详解】
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呼吸、消化、循环系统的辅助下,由骨骼肌牵拉着骨绕着关节活动而产生的。
12. 安徽上窑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淮南市东北部,是一处集生态旅游、人文景观、宗教活动、度假休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1)狐狸属于森林公园中受保护的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徜徉在景色秀美的公园,麻雀等鸟类会在不经意间从头顶掠过,这些鸟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_______变为翼,有辅助肺呼吸的_______等,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3)在公园的溪流中可以看到鲫鱼等各种鱼类,鱼类用_______进行呼吸。
【答案】12. ①. 胎生##哺乳 ②. 哺乳##胎生
13. ①. 前肢 ②. 气囊
14 鳃
【解析】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小问1详解】
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加了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小问2详解】
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为它的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呼吸为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小问3详解】
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在公园的溪流中可以看到鲫鱼等各种鱼类,鱼类用鳃进行呼吸。
13. 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的天敌是蛇、麻雀、青蛙,如果人们随意捕杀这些动物,就容易引发蝗灾,这说明动物在维持中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2)蜜蜂等昆虫经常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起到给植物_______作用。
(3)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大多数动物作为_______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_______者利用。
【答案】(1)生态平衡
(2)传粉 (3) ①. 物质循环 ②. 消费 ③. 生产
【解析】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小问1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蝗虫的天敌是蛇、麻雀、青蛙,如果人们随意捕杀这些动物,就容易引发蝗灾,这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问2详解】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自然界中的动物如蜜蜂等,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小问3详解】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被生产者利用。
14. 生物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活动:选取生长状况相似且良好的3只小白鼠A、B、C分别多次走同一个迷宫(如图),在相同的环境下,测得找到食物的次数及时间如下表中所示。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
(2)实验中选取的3只小白鼠生长状况相似且良好目的是_______;用3只小白鼠做实验而不是1只,是为了避免实验的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得:小白鼠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出迷宫寻找食物所需要的时间_______。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答案】14. 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出迷宫获取食物吗
15. ①. 控制单一变量 ②. 偶然性
16. ①. 越短 ②. 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出迷宫获取食物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因此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出迷宫获取食物吗?
【小问2详解】
一组探究实验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这就是控制单一变量;因此实验中选择生长状况相似的小白鼠,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因此每个实验组都用了3只而不是1只小白鼠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小问3详解】
由题表中数据可得:小白鼠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出迷宫寻找食物所需要的时间越短。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为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出迷宫获取食物。幼苗的生长状况
I组:没有蚂蚁的幼苗
II组:有蚂蚁的幼苗
10个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2个月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0→10
0→72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47秒
4分43秒
2分11秒
B
6分27秒
5分13秒
2分43秒
C
6分01秒
4分22秒
1分52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 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