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登快阁》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参考答案,《菩萨蛮》理解性默写,《苏幕遮》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 ),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 )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 )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 )( )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 )( ),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 )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理解性默写1.《项脊轩志》结尾, 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庭中的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老妪口中转述的作者母亲在门外对子女的嘘寒问暖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2.多可喜 亦多可悲3.儿寒乎 欲食乎
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百年老屋”项脊轩在修葺之前的旧、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北向的项脊轩修葺之前的采光不好的情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5.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6.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
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8.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0.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归有光写到自己对旧项脊轩的改造时,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极好。
7.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8.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9.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10.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1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12.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13.妪 先大母婢也14.乳二世 先妣抚之甚厚
1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门墙增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鸡狗横行、人员杂乱的一片萧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在《项脊轩志》中,点明家中老妪身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在《项脊轩志》中,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大母说作者他日可用太常公曾用之象笏上朝的话,表达了作者考取功名、振兴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扃牖而居”,,时间长了可以根据足音来辨别是何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闻姊家有阁子 且何谓阁子也16.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他日汝当用之17.久之 能以足音辨人
《蜀道难》
李 白
易错字突破 《蜀道难》(李白 )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攀()。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朱颜!连峰去天不()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2.《蜀道难》中“ , ”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3.《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4.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衬托手法表现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 ”。5.《蜀道难》中表明蜀地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5.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6.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7.李白《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打通道路的两句是“ , ”。8.《蜀道难》中“ , ”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 , ”。
6.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8.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9.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易错字突破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正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晨光之()微。 乃瞻()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以自(),()庭柯以()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之易安。园日()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扶老以流(),时()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孤舟。既窈窕以寻(),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向荣,泉涓涓()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 已矣乎!()形宇内复几时?()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登东()以舒啸,临清流而()诗。聊()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疑!
理解性默写1.在《归去来兮辞》的开头,陶渊明开宗明义“ , ”,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开门见山直接表达心志后,自责道:“ ,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虽不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意思的句子是:“ , ”。4.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表现自己辞官归田途中内心的喜悦与轻松。
1.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2.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3.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4.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己归途中急切心情的句子是:“ , ”。6.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知道未来还可补救,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 ”;而他为过去后悔并想补救,是因为他“ ”。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 , ”,表现了作者归家时,家人对自己的热情迎接。8.《归去来兮辞》中的“ , ”,描写陶渊明刚回到家中所看到的庭院中的景象,借以暗中表达归田之志。
5.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6.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7.僮仆欢迎 稚子候门8.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9.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室内酌酒自饮、闲观庭树的自由闲适的生活。10.《归去来兮辞》中的“ , ”,表现的是陶渊明回归田园后虽身居狭小的居室却安适傲世的情怀。1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庭院中的活动,表现生活的闲适自在。1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借助对“云”的描写表现自然恬淡心境的句子是“ ”;借助“鸟”表现对回归田园坚定决心的句子是“ ”。
9.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10.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11.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12.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13.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庭院中散步时,即使到了“ ”的时候,仍然在“ ”,这是他在借助孤松的坚贞品性坚定自己的归隐决心。1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劝自己断绝与外界的交往后,进一步告诫自己“ , ”。15.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农人对陶渊明诚恳热情的句子是“ , ”。
13.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14.世与我而相违 复驾言兮焉求15.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16.《归去来兮辞》中的“ , ”,表现了陶渊明决定与外界断绝交往后,希望过上的富有情味和高雅闲适的生活。17.《归去来兮辞》中的“ , ”,是陶渊明对自己回归田园后趁着春天出游情景的想象。18.《归去来兮辞》中的“ , ”,描写了陶渊明在春天出游时所看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19.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看到春天的万物恰得其时、想到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不由反问并劝告自己道:“ ? ?”
16.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17.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18.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19.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20.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表示“ , ”,这是他因怀疑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定而心神不定时,再次对自己的劝告。2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由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作者自身的句子是,“ , ”。2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 , ”,描写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用“啸”和“诗”来抒发感怀的情景。2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结尾,自抒心志说“ , ”,表现了他乐天安命的决心。
20.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21.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22.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23.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 ”化用《晋书·傅咸传》所载杨济“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之语;“ ”化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处。2.描写作者举目远望,只见天地阔大,澄江如练,江水向远处流去的句子是“ , ”。3.诗人从“ ”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然后渐入佳境,通过“ ”写自己陶醉在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形成了鲜明对照。
4.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开门见山,写自己厌倦了为官之事,偷得闲暇登上快阁玩赏的句子是“ , ”。5.《登快阁》中巧用“伯牙绝弦”和“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抒发诗人的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的句子是“ , ”。6.“ , ”两句,描绘出一派辽远阔大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使人想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黄庭坚用其字词而不袭其意,境界别开。7.“ , ”两句是诗人对初登快阁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8.“ , ”两句运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烦忧及孤独无聊的心境。9.写诗人意欲结束宣游生活想要与白鸥过归隐生活的句子是“ , ”。10.表明自己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 ”。
1.“痴儿了却公家事”化用《晋书·傅咸传》所载杨济“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之语;“快阁东西倚晚晴”化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处。2.描写作者举目远望,只见天地阔大,澄江如练,江水向远处流去的句子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3.诗人从“痴儿了却公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然后渐入佳境,通过“澄江一道月分明”写自己陶醉在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形成了鲜明对照。
4.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开门见山,写自己厌倦了为官之事,偷得闲暇登上快阁玩赏的句子是“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5.《登快阁》中巧用“伯牙绝弦”和“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抒发诗人的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的句子是“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6.“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两句,描绘出一派辽远阔大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使人想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黄庭坚用其字词而不袭其意,境界别开。7.“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两句是诗人对初登快阁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易错字突破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隆然伏行,有()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早实以()。他植者虽()()()(),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也,能顺木之天,以()其性()()。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之;故()()()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尔获,早()而绪,早织而(),()而幼孩,遂()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理解性默写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移栽易活的特点揭示了一个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 。2.《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 , ,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3.《种树郭橐驼传》中,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4.《种树郭橐驼传》中,“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 ”是郭橐驼植树的管理经验。
1.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2.其培欲平 , 其土欲故 3. 若不过焉则不及 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5.《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 ,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6.《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 , , ”,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7.《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 。8.文章最后一句“ ”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9.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 , 。
5.虽曰爱之, 其实害之6.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7.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8. 传其事以为官戒9.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
10.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好,原因在于: 。1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到,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 , , 。1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 ,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1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人在种树的“易土”与“培土”方面存在不足,其具体表现在: , , 。
10.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11.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12.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13.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临安春雨初霁》理解性默写
1.“ , ”两句将世间情味喻为轻纱,写出自己客居繁华都城的无奈。2.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情,陆游本诗中的“ , ”则用“春雨”“杏花”来写心情的郁闷和惆怅。3.语言清新隽永、生动地描绘出临安春雨初晴的美丽春光的两句是“ , ”。
4.看似写自己作草书、品茶的闲适生活,实则暗藏无限感慨与牢骚的句子是“ , ”。5.写自己志不得伸,与其被投闲置散,不如回乡躬耕的句子是“ , ”。6.“ , ”两句中,“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随着这雨声涌上了眉间心头。7.“ , ”两句,描写了诗人闲来无事作草书和晴窗下品清茗的生活场景。
8.“ , ”两句,以世间最寻常的雨声和市井之间最寻常的叫卖声入诗,简单质朴,却写出了诗人此刻百无聊赖又不禁为眼前春景着迷的心情。9.“ , ”两句细致贴切,语言清新隽永,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成为陆游诗歌中的名句。10.化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语,道出羁旅之苦、京中风尘之恶,意欲早还家的句子是“ , ”。
1.“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两句将世间情味喻为轻纱,写出自己客居繁华都城的无奈。2.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情,陆游本诗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则用“春雨”“杏花”来写心情的郁闷和惆怅。3.语言清新隽永、生动地描绘出临安春雨初晴的美丽春光的两句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4.看似写自己作草书、品茶的闲适生活,实则暗藏无限感慨与牢骚的句子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5.写自己志不得伸,与其被投闲置散,不如回乡躬耕的句子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中,“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随着这雨声涌上了眉间心头。7.“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两句,描写了诗人闲来无事作草书和晴窗下品清茗的生活场景。
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以世间最寻常的雨声和市井之间最寻常的叫卖声入诗,简单质朴,却写出了诗人此刻百无聊赖又不禁为眼前春景着迷的心情。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细致贴切,语言清新隽永,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成为陆游诗歌中的名句。10.化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语,道出羁旅之苦、京中风尘之恶,意欲早还家的句子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易错字突破 《石钟山记》(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北音清越,()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鹤也。
事不( )见( )闻,而( )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 )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 ),而笑李渤之( )也。
理解性默写1.《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________”,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3.《石钟山记》中,苏轼强调了要揭示事物的真相必须实地考察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 ,显然是不可以的。
1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3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4.《石钟山记》中,作者用一个宾语前置句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 5.《石钟山记》里,作者交代写这篇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6.《石钟山记》对“石钟山”命名由来,作者态度各异,对郦道元的观点,作者说“________”,而对于唐朝李渤的考证,则是“________”,颇为耐人寻味。
4.古之人不余欺也5.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6.人常疑之 余尤疑之
7.《石钟山记》中,苏轼告诉苏迈,绝壁之下听到的“噌吰之声”和“窾坎镗鞳之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8.《石钟山记》中,作者和苏迈夜里乘船到绝壁之下后,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山石阴森可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石钟山记》中,作者和苏迈夜里乘船到绝壁之下后,写宿巢的老鹰受惊动而飞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周景王之无射也 魏庄子之歌钟也8.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9.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10.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11.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
10.《石钟山记》中,作者和苏迈夜里乘船到绝壁之下后,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鹳鹤奇异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石钟山记》中,回船途中,写正对着水中央的大石,面积颇大且有许多空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 永
易错字突破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莲娃。千骑拥高(),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理解性默写1.《望海潮》中的“ , , ”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2.《望海潮》词中的“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写杭州居民众多房屋错落的一句是: 。3.《望海潮》中“ , , ”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4.《望海潮》中“ , , ”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5.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柳永在《望海潮》中说:“ 。 , 。”6.《望海潮》中“ , , ”几句写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7.《望海潮》中“ , , ”几句,写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8.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5.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7.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8.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易错字突破 《扬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年年知为谁生?
理解性默写1.《扬州慢》描写诗人向往历史名城,于是下马驻足望扬州的诗句是: , , 。
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 。
3.《扬州慢》中写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仇恨的句子是: , , 。
4.《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消的诗句是“ , , 。”
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4.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5.《扬州慢》中“ , , ”既写出杜牧的才华,又写出扬州衰败的现状。
6.《扬州慢》中描写杜牧无法用优美诗句抒发对扬州深情的诗句是: , , 。7.在姜夔的《扬州慢》中,“ , 、 ”两句描写了扬州城二十四桥附近的景色,动静结合,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唏嘘之情。
8.在姜夔的《扬州慢》中,“ , ?”两句描写二十四桥边的红药,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写红药的繁华反衬整个扬州城的凋残破败,再用一个诘问收尾,催人泪下。
5.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6.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7.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8.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报任安书(节选)》理解性默写
1.概括《史记》记载的年代起讫的句子是“ , ”。2.运用排比手法说明自己写《史记》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遭遇灾祸,但他没有停止创作,《报任安书》(节选)中叙述他当时心态的句子是“ , ”。4.写圣人心有郁结,无法排遣,所以著书来“ , ”。
5.司马迁在信中向任安诉说,如果自己能忍辱著成《史记》,使其广为流传,那么“ , , ”, 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6.“ ”交代了《史记》的素材来源,“ ”体现了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表现出来的坚韧精神。7.《报任安书》(节选)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论证“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其中列举屈原事例的两句是“ , ”。8.“ , ”,说的是孙子曾受过膑刑,但其所著《孙子兵法》传世。
9.“ , ”,说的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的故事,他曾广招门客,作《吕氏春秋》一书,其中有“八览”,故又称《吕览》。10.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等名人在“ , ”的境况下著书立说的事例,旨在说明“发愤著书”是普遍现象。1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所列举的古代圣贤历尽磨难,抗志不屈,“ , , ”。司马迁正是从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榜样。
1.概括《史记》记载的年代起讫的句子是“上计轩辕,下至于兹”。2.运用排比手法说明自己写《史记》的原因的句子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遭遇灾祸,但他没有停止创作,《报任安书》(节选)中叙述他当时心态的句子是“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4.写圣人心有郁结,无法排遣,所以著书来“述往事,思来者”。
5.司马迁在信中向任安诉说,如果自己能忍辱著成《史记》,使其广为流传,那么“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6.“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交代了《史记》的素材来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体现了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表现出来的坚韧精神。7.《报任安书》(节选)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论证“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其中列举屈原事例的两句是“屈原放逐,乃赋《离骚》”。8.“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说的是孙子曾受过膑刑,但其所著《孙子兵法》传世。
9.“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说的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的故事,他曾广招门客,作《吕氏春秋》一书,其中有“八览”,故又称《吕览》。10.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等名人在“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的境况下著书立说的事例,旨在说明“发愤著书”是普遍现象。1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所列举的古代圣贤历尽磨难,抗志不屈,“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司马迁正是从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榜样。
《礼运(节选)》理解性默写
1.最能体现对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 ”。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本文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 ”。3.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 ”。4.体现大同社会老人、中青年、孩子都能得到恰当的安排的句子是“ , , ”。
5.在大同社会,人们珍惜劳动产品,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本文中“ , ”两句描绘了这一现象。6.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 ”。7.“ , , ”的意思是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8.认为“大同”社会没有奸邪之谋,偷盗造反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的句子是“ , ”。
9.体现人们不是因个人的利益才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而是共同劳作、人尽其力的句子是“ , ”。10.体现“大同”社会即使是老弱病残也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是“ ”。11.描述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为人们所共有的句子是“ , ”。12.“ , ”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1.最能体现对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本文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体现大同社会老人、中青年、孩子都能得到恰当的安排的句子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在大同社会,人们珍惜劳动产品,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本文中“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两句描绘了这一现象。6.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7.“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意思是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8.认为“大同”社会没有奸邪之谋,偷盗造反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的句子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9.体现人们不是因个人的利益才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而是共同劳作、人尽其力的句子是“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0.体现“大同”社会即使是老弱病残也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1.描述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为人们所共有的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山居秋暝》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 , ”。2.“ , ”两句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3.“月”本无情,只因诗人寓情其中,“月”也就生出悲欢离合之情。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的“月”是寂寞清冷的;王维的《山居秋暝》“ , ”中的“月”是闲适安逸的。
4.“ , ”两句描绘了雨后山中的明月和清泉,表现了山中景色的优美明净,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平静。5.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中环境幽静的句子是“ , ”。6.交代写作时节的句子是“ ”,写既然在这样的季节就不妨任春意消散的句子是“ ”。7.含蓄地表达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志向的诗句是“ , ”。
8.“ , ”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由高到低,描绘了月夜下清幽的自然景色。9.直接描写山间宁静夜景的句子是“ , ”。10.诗人化用“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并委婉地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 , ”。11.“ , ”两句由写景转为写人,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这两句动静相衬,不仅突出表现了山野的静谧,也使山野间充满了盎然生机。
1.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3.“月”本无情,只因诗人寓情其中,“月”也就生出悲欢离合之情。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的“月”是寂寞清冷的;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月”是闲适安逸的。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描绘了雨后山中的明月和清泉,表现了山中景色的优美明净,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平静。5.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中环境幽静的句子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6.交代写作时节的句子是“天气晚来秋”,写既然在这样的季节就不妨任春意消散的句子是“随意春芳歇”。7.含蓄地表达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志向的诗句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由高到低,描绘了月夜下清幽的自然景色。9.直接描写山间宁静夜景的句子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0.诗人化用“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并委婉地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由写景转为写人,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这两句动静相衬,不仅突出表现了山野的静谧,也使山野间充满了盎然生机。
1.通过系列比喻描写了女子清晨睡醒后的妆容:“ , ”。2.“ , ”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刚起床时慵懒倦怠的情态。3.“ , ”两句写女主人公装扮的具体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娇俏艳丽。
4.“ , ”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地传达出闺中女子的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5.“ , ”写镜面两交,花与人面交互重叠,以十字状难状之妙景,实为奇妙之笔。6.“ , ”两句描写了女主人公晨起慵懒,头发散乱未加整理的形象。7.写女主人公装扮之后姿容艳丽,暗含自怜之意的句子是“ , ”。
8.“ , ”两句描写闺中女子对镜贴花的细节,并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描绘出了一幅花面相映图。9.“ , ”两句写出了闺中女子服饰的华贵,同时也与前文写女子山眉深蹙、梦起迟妆形成对比,突出了她的孤独。10.“ , ”写女主人公待起未起之情景,十分别致。11.“ , ”两句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了闺中女子刚晨起时的形象。
1.通过系列比喻描写了女子清晨睡醒后的妆容:“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刚起床时慵懒倦怠的情态。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两句写女主人公装扮的具体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娇俏艳丽。
4.“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地传达出闺中女子的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5.“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镜面两交,花与人面交互重叠,以十字状难状之妙景,实为奇妙之笔。6.“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两句描写了女主人公晨起慵懒,头发散乱未加整理的形象。7.写女主人公装扮之后姿容艳丽,暗含自怜之意的句子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8.“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两句描写闺中女子对镜贴花的细节,并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描绘出了一幅花面相映图。9.“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两句写出了闺中女子服饰的华贵,同时也与前文写女子山眉深蹙、梦起迟妆形成对比,突出了她的孤独。10.“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女主人公待起未起之情景,十分别致。1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两句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了闺中女子刚晨起时的形象。
1.“ , ”两句点明了季节。2“ , , ”三句,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3.“ , ”两句赋予鸟雀以人的情态,它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4.“ , ”两句体现了作者对漂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实为不如归去之意。
5.写词人梦中与友人畅游芙蓉浦,表达了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6.杭州西湖上的“十里荷花”闻名天下,京城夏日雨后荷塘的景致牵动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于是周邦彦慨叹道:“ , ?”7.“ ”写词人长久地客居长安;“ ”问“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更加衬托出词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之情。8.写梦回故乡,于虚实转换间抒发自己的思乡愁绪的句子是“ , ”。
9.“ , ”两句,生动地描绘出小鸟活泼灵动的神态。10.“ , , ”,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描绘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美。11.“ , ”两句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1.“燎沉香,消溽暑”两句点明了季节。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3.“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赋予鸟雀以人的情态,它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4.“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体现了作者对漂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实为不如归去之意。
5.写词人梦中与友人畅游芙蓉浦,表达了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6.杭州西湖上的“十里荷花”闻名天下,京城夏日雨后荷塘的景致牵动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于是周邦彦慨叹道:“故乡遥,何日去?”7.“久作长安旅”写词人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渔郎相忆否”问“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更加衬托出词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之情。8.写梦回故乡,于虚实转换间抒发自己的思乡愁绪的句子是“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理解性默写 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报任安书》理解性默写 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报任安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古诗文小测 理解性默写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琵琶行并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