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33660/0-17010429060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33660/0-17010429060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33660/0-17010429061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一二章阶段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1节城市的辐射功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一课一练
展开(2023·湖北建始县第一中学高二月考)2021年春晚上,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风靡全球,牧羊人和养蜂女的故事广为流传。可可托海位于阿尔泰山南麓的额尔齐斯河上游宽阔的河谷中,这里地壳活动强烈,附近断裂带非常多,岩浆沿着断裂带向上侵入,岩浆中的矿物在高温高压下向上迁移,出露地表时冷凝,多次侵入。额尔齐斯河河谷水草丰美,河流向西北经西西伯利亚平原流入北冰洋。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可可托海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伸入河谷,形成降水
②岩浆多次侵入,形成一系列丰富的稀有矿物资源
③夏季少雨日照长,冬季风大多雪
④附近河流流量较大,流速慢,无凌汛现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歌中的牧羊人和养蜂女因为都不能放弃各自的生存手段导致爱而不得,下列对牧羊和养蜂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牧羊人夏季在山地的牧场,冬季带着羊群去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冬牧场
B.春夏季节,那拉提所在的伊犁河谷花期长,种类多,蜜源更丰富
C.牧羊人冬夏季在那拉提和可可托海之间转场,与养蜂人转场时间相反
D.深居内陆,自然条件恶劣,植物生命周期短,没有牧羊和养蜂条件
3.1958—1975年,我国在可可托海地下136米深处建设地下水电站,其建设难度大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D )
A.冬季极寒 B.地震多发
C.物资保障困难 D.岩石松软
[解析] 第1题,可可托海位于阿尔泰山南麓的额尔齐斯河上游宽阔的河谷中,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伸入河谷,形成降水;地壳活动强烈,附近断裂带非常多,岩浆多次侵入,形成一系列丰富的稀有矿物资源;深居内陆,夏季少雨日照长,冬季风大多雪;附近河流夏季流量较大,流速慢,冬季气温低,有凌汛现象。因此④错误。①②③正确。B正确。故选B。第2题,那拉提是著名的风景区,在新疆西面伊犁的天山脚下,位于伊犁河谷东端;可可托海是一个小镇,因矿而生,位于新疆北部的富蕴县城东北48公里的阿尔泰山间,在新疆北部靠近蒙古和俄罗斯。两地距离很远,大约1 000多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不是冬牧场,冬牧场应该位于山麓地带,A错误。春夏季节,那拉提所在的伊犁河谷地形多样,植被类型丰富,花源广布;地势落差大,花期较长,B正确;牧羊人冬夏季在阿尔泰山附近转场,养蜂人主要在伊犁河谷,C错误。伊犁河谷、天山自然条件满足养蜂和牧羊的条件,D错误。故选B。第3题,可可托海被称为我国的“寒极”,冬季极寒是面临的困难,A不符合题意。地壳活动强烈,附近断裂带非常多,地震多发是面临的困难,B不符合题意。1958—1975年,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资匮乏是面临的困难,C不符合题意。岩石松软利于地下施工,D符合题意。故选D。
“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独特地貌景观。勺状沟壑外表呈勺状,发育于黄土坡面中上部,它的形成主要是由黄土陷穴和黄土暗穴侵蚀而来。甲图示意黄土勺状沟壑,乙图示意黄土陷穴和黄土暗穴。据此完成4~6题。
甲
乙
4.黄土勺状沟壑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B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5.与一般黄土沟壑形态相比,黄土勺状沟壑沟体从上游到下游( A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6.黄土勺状沟壑形成过程是( C )
①降雨在黄土坡面上下渗产生黄土陷穴
②地下径流侵蚀陷穴坡底形成暗穴
③黄土暗穴承受不住上覆黄土发生崩塌
④陷穴不断加深,侧蚀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解析] 第4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现阶段表现为以外力作用为主,黄土高原大部分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排除A、C、D选项,B正确。故选B。第5题,一般沟壑形态均从上游到下游沟体逐渐增大,而据图中,黄土勺状沟壑沟体则逐渐减小,在沟壑形态上表现为反序列变化,排除B、C、D选项,A正确。故选A。第6题,黄土勺状沟壑是由黄土暗穴和黄土陷穴发育而来,降水降落到黄土高原坡面,形成地表径流,不断下渗,溶解了黄土中部分物质,在坡面上形成陷穴;随着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沟道不断加深加宽;地表径流通过陷穴形成地下径流,不断侵蚀沟底,形成暗穴;地下径流对暗穴的侧蚀和下蚀作用增强,黄土暗穴承受不住上覆黄土,从而发生崩塌,形成勺状沟壑,排除A、B、D选项,C正确。故选C。
下图为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将某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该煤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用作储能设施的废弃煤矿。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抽水蓄能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C )
A.提高矿产开采效率
B.恢复地表生态环境
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D.促进矿产开发利用
8.我国西北矿区如果借鉴该模式,则需要调整的是( A )
A.封闭露天水库
B.降低发电功率
C.废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D.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
[解析] 第7题,抽水蓄能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图示地区为地下采空区,没有矿产可开采、可利用;抽水蓄能站在地下,对恢复地表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第8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如果借鉴该模式,应封闭露天水库,A正确;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和风能丰富,不需废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降低发电率,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应封闭露天水库,不需要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据此完成9~10题。
9.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海面上升 B.水土流失
C.不合理的灌溉 D.荒漠化
10.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 )
A.宁夏平原 B.三江平原
C.成都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深土壤盐碱化,所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原因是灌溉的快速扩张和不合理的灌溉。故选C。第10题,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降水不足且需灌溉的集约农业区,选项四个区域中宁夏平原降水量少,需要引黄河水灌溉。故选A。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C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D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第11题,据材料信息可知,“生态裂谷”在形成过程中,会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因而造成植被退化,A项错;生态环境退化、植被覆盖率降低会导致风力侵蚀加剧,B项错;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比周围低,因而会导致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植被破坏、风力侵蚀加剧会导致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D项错。第12题,据材料信息可知,“生态裂谷”产生的根源是水资源缺乏。在荒漠区植树造林(只适合种草)只会使水资源更为缺乏,A项错;发展灌溉农业会大规模地抽取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更为恶化,B项错;全面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符合实际,且很难实施,C项错;对于内陆干旱地区来讲,流域内应合理分配水资源,上、中、下游统一协调水资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D项正确。
(2023·湖北武汉模拟)《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首次提出“收缩型城市”概念,明确要求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是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湿地、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却出现了城市收缩的现象。图a示意双鸭山市2006年至2015年生产总值和人口总量变化,图b示意双鸭山市2006年至2015年人口变化。根据图文材料,据此完成13~15题。
13.据图推测,双鸭山市城市收缩的主要表现是( B )
A.人均生产总值下降
B.城市人口持续外迁
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D.出生人口持续下降
14.造成双鸭山市城市收缩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资源密集型产业衰落
B.交通不便,居民外迁
C.大城市虹吸作用增强
D.城市发展空间受限
15.双鸭山市实现“瘦身强体”的措施是( C )
①资源管控,生态治理
②设施优化,扩大城区
③环境提升,安置人口
④产业升级,打造特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3题,考查材料的解读。读图b可知,人口迁移率2006—2015年均为负值,可知双鸭山市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人口持续外迁,B正确;读图a可知,双鸭山市人口总量2010—2015年呈快速下降趋势而生产总值先上升后缓慢下降,因此人均生产总值可能上升,A错误;读图b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2012—2015年均为负值,可推测双鸭山市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婴幼儿人口比重减少,加之大量劳动年龄人口外迁,老龄化问题严重,老年人口比重增加,C错误;读图b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并非持续下降,因此出生人口不是持续下降,D错误。第14题,考查资源枯竭的影响。由材料可知,双鸭山市是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而自2013年后,生产总值下降,说明该市近年来可能由于煤炭资源趋于枯竭,煤炭产量下降或者煤炭市场达到饱和等,资源密集型产业衰落,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迁,城市收缩,A正确;双鸭山市作为重要煤炭资源城市,交通便利,居民外迁是因为当地经济衰退,就业机会减少,B错误;大城市虹吸作用增强不是双鸭山市城市收缩的最主要原因,C错误;城市收缩与城市发展空间受限关联不大,D错误。第15题,考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措施。双鸭山市是重要煤炭资源城市,近年来支柱产业收缩,应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开发中注意生态环境保护,①与题意相符;吸引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环境质量的改善,而不是盲目扩大城区,②与题意不符,③与题意相符;该市振兴产业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或者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该市应发挥本地湿地、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④与题意相符。综上,故选C。
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白族先民在苍山脚下、洱海湖畔修建的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三座古城曾先后作为我国古“南诏国”的王都(下图),持续长达515年。其中,太和城40年,大厘城25年,羊苴咩城则长达450年。羊苴咩城自八世纪中叶已被称为“大理城”,古城西侧有村曰“水碓村”(水碓即水磨),曾是加工米的地方。三座古城附近溪流流量数据见下表。
三座古城附近溪流流量
(1)分析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便于防卫的条件。
(2)分析与羊苴咩城相比,溪流对太和城、大厘城的不利影响。
(3)指出“水碓村”选址在大理古城西侧的有利条件。
[答案] (1)西有高山、东有湖泊的阻挡,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南北两端山地与洱海距离近,便于修建防御工事,工程量小。
(2)流经太和城附近的两条溪流年径流量小,枯水季节流量小,为城市提供的水资源量少;流经大厘城附近的一条溪流洪峰流量大,容易发生洪水等灾害,威胁城市安全。
(3)坡度大,水流动能大;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解析] 第(1)题,古代城市防卫主要考虑山脉、河流等天然屏障,借助图示信息,可发现这三个城市背山面湖,两端地形狭窄,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场所。第(2)题,河流的径流量尤其是枯水期流量是城镇选址的重要条件,水量过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水量过大则会带来洪涝等自然灾害。河流的数量和空间布局也影响水资源利用的便利性。水资源是我国古“南诏国”迁都和羊苴咩城长期为都的重要原因。第(3)题,结合生活常识和材料信息可知,水磨依靠水流提供动力来加工米。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城西侧为河流上游,水流动能大,水质好,适合作为加工粮食的地方。
17.(2022·山东淄博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土地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盐运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松辽平原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多河流、湖沼,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平均蒸发量为1 000~1 800毫米,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其形成与气候、地形、地下水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要素有关。下图示意该区域2000年盐碱地及年平均风速分布,下表为2000—2017年该区域盐碱地与其他类土地之间的转换情况。
(1)简述松辽平原西部易发生土地盐碱化的自然条件。
(2)指出松辽平原西部盐碱地在南北方向上的分布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
(3)根据表中数据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要求:就2000—2017年盐碱化治理的相关数据得出结论;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 (1)气候较为干旱(或蒸发强);地下水位较高(或地下水埋藏浅);地势低洼(或排水不畅)。
(2)差异:南部(或东南部)多,北部少。
原因:南部气温较高,风速较大,蒸发量大。
(3)示例如下。结论:总体上盐碱化土地面积大幅减少。
说明:盐碱地转换为其他类土地的面积为3 076 km2,其他类土地转换为盐碱地的面积为1 555 km2(或盐碱地转换为其他类土地的面积远大于其他类土地转换为盐碱地的面积);通过改造,大量盐碱地转变为旱地、水田、水域和草地。在转变为盐碱地的土地中,草地最多。
[解析] 第(1)题,考查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土地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盐运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松辽平原西部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平均蒸发量为1 000~1 800毫米,气候较为干旱,蒸发强;松辽平原西部地下水埋藏浅,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形成土地盐碱化。第(2)题,考查盐碱地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据图分析,松辽平原西部盐碱地在南北方向上的分布差异是南部(尤其是东南部)多,北部少。从气候角度来分析,南部纬度低,气温较高,图中显示东南部风速较大,导致蒸发量大,容易出现盐碱化。第(3)题,本题考查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本题为开放题,结论言之有理即可。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有:总体上盐碱化土地面积大幅减少,盐碱地转为非盐碱地的面积之和远大于非盐碱地转为盐碱地的面积之和。问题:草地盐碱化严重。说明:盐碱地转换为其他类土地的面积为3 076 km2,其他类土地转换为盐碱地的面积为1 555 km2(或盐碱地转换为其他类土地的面积远大于其他类土地转换为盐碱地的面积);通过改造,大量盐碱地转变为旱地、水田、水域和草地。在转变为盐碱地的土地中,草地最多。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作为我国煤炭生产和调出大省之一,黑龙江省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36.7亿吨,占东北三省总储量的73%。全省有29个市(县)发现煤田或煤产地,含煤面积共2万平方千米左右,著名的鸡西、鹤岗、双鸭山及七台河等矿区,是我国焦煤的重要产区。
材料二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2013年我国首次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并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下表),明确了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材料三 下图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分布图。
(1)简述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简析现阶段黑龙江省煤炭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实现产业多元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请你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多元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煤炭储量大,分布范围广,是我国焦煤的重要产区;靠近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煤炭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能源,煤炭的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
(2)煤炭的开采成本提高;老矿区的开采时间长,煤炭可采量减少;煤炭的开采及加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受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冲击较大,受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煤炭的市场需求量减少。
(3)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环境整治与管理;发展特色产业。
[解析] 第(1)题,考查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地理位置等方面回答。第(2)题,考查煤炭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从煤炭的开采成本、资源储量及煤炭的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长期的煤炭开采导致煤炭可采量减少,开采成本提高,同时带来地面沉降等问题;煤炭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现阶段及未来,煤炭的市场环境并不乐观,一方面是受其他常规能源及新能源的冲击较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煤炭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较大。第(3)题,考查产业多元发展的措施。首先应明确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资源趋于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等,基于以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即可。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随着湿地上石油资源的开发,盘锦市依托辽河油田,逐渐形成了以油气开采为龙头,以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和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近年来,随着开采力度不断加大,辽河油田的石油资源日趋枯竭。2015年7月,与石油精细化工有关的“绿色石化园”项目落户盘锦市,该项目投资近千亿元,对盘锦市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意义重大。下图为盘锦市石油分布图。
(1)评价盘锦市石油资源开发的条件。
(2)试分析辽河口石油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简述“绿色石化园”项目对盘锦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意义。
[答案] (1)有利条件:靠近辽河油田;交通便利;工业体系完善,市场广阔。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石油资源枯竭。
(2)湿地破坏,鸟类栖息地减少;湿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能力减弱;水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3)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辽宁省乃至全国的石化产业布局;有利于推动盘锦市的工业向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解析] 第(1)题,资源开发条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分析。盘锦市靠近辽河油田,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铁路沿线地区,交通便利;形成了以油气开采为龙头,以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和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体系完善,市场广阔。但盘锦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且近年来,随着开采力度不断加大,辽河油田的石油资源日趋枯竭。第(2)题,本题应从湿地对生态环境的功能方面入手分析。湿地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主要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石油资源开发会导致湿地破坏,鸟类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减少,其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能力减弱;石油泄漏会导致水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第(3)题,盘锦市是以石油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绿色石化园”项目有利于推动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辽宁省乃至全国的石化产业布局;有利于推动盘锦市的工业向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城镇
溪
年径流量
(108m3 )
枯季流量
(m3/s)
洪峰流量
(m3/s)
太
和
城
阳南溪
0.091
0.145
14.35
葶溟溪
0.095
0.192
15.00
总计
0.186
0.337
—
羊苴
咩城
白鹤溪
0.096
0.079
26.10
中和溪
0.071
0.054
17.30
梅溪
0.064
0.108
15.00
桃溪
0.090
0.465
21.00
总计
0.321
0.706
—
大
厘
城
万花溪
0.711
0.367
31.00
总计
0.711
0.367
—
2000
年
2017
年
变化面
积(km2)
2000
年
2017年
变化面
积(km2)
盐碱地
水田
579
水田
盐碱地
26
盐碱地
旱地
984
旱地
盐碱地
290
盐碱地
林地
23
林地
盐碱地
8
盐碱地
草地
686
草地
盐碱地
1 055
盐碱地
水域
760
水域
盐碱地
149
盐碱地
建设
用地
—
建设
用地
盐碱地
—
盐碱地
未利
用土地
44
未利
用土地
盐碱地
27
类型
资源状况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成长型
资源保障
潜力大
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足
成熟型
资源保障
能力强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衰退型
资源趋于枯竭
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
再生型
基本摆脱
资源依赖
经济社会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后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