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数学8年级下册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学案9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数学8年级下册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学案9,共3页。
勾股定理(复习)【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体会直角三角形是探究线段问题的基本图形,感悟分类、转化、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教学重点】 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学习过程】活动一 自主学习1.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据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3、4、5 B.5、12、13 C.、2、1 D.13、14、15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的坐标是(3,4),则OP的长为 ( )A.3 B.4 C.5 D.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8,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 【设计意图:以题复习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活动二 提升学习例1.△ABC中,AB=10,AC=17,BC边上的高AD=8,则BC= . A A C D B C B D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后讲解,重点说明因三角形的高的位置可能不同,所以需要分类讨论.并指导学生快速准确地画图,进行计算证明.】 例2.如图,在直线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0,1.21,1.44,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为、、、,则= . 【设计意图:在复杂的图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并培养学生对转化、整体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例3.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 =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 )A.3 B.4 C.5 D.6【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利用勾股定理使解决与线段长度有关的问题的重要方法;从已知出发,分析已知条件,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是本题的关键.】例4. 已知:如图,△ABC中,∠C=90°,D为AB的中点,E、F分别在AC、BC上,且DE⊥DF. 求证:AE2+BF2=EF2.【设计意图:.】活动三 巩固学习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边上的高为4,AB=5,AC=2 EQ \r(,5),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等于 .2.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0,CB=,CD=,D为AB边上一点. A D E C B 求AD的长.A E DB F C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若将矩形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求折叠后的痕迹EF的长.4.已知:如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13,AC=15,BC=14,求△ABC的面积. AB C活动四 反思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今后探究线段问题有何帮助?又感悟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意图:主要以谈话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想法、意见、收获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对知识的认识.】【课后作业】1.如图,Rt△ABC中,∠C=90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6,BC=8.ACEBD(1)求DE的长;(2)求△ADB的面积.ABOxy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坐标为(0,8),点B坐标为(4,0),点E是直线y=x+4上的一个动点,若∠EAB=∠ABO,求点E的坐标.
勾股定理(复习)【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体会直角三角形是探究线段问题的基本图形,感悟分类、转化、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教学重点】 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学习过程】活动一 自主学习1.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据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3、4、5 B.5、12、13 C.、2、1 D.13、14、15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的坐标是(3,4),则OP的长为 ( )A.3 B.4 C.5 D.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8,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 【设计意图:以题复习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活动二 提升学习例1.△ABC中,AB=10,AC=17,BC边上的高AD=8,则BC= . A A C D B C B D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后讲解,重点说明因三角形的高的位置可能不同,所以需要分类讨论.并指导学生快速准确地画图,进行计算证明.】 例2.如图,在直线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0,1.21,1.44,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为、、、,则= . 【设计意图:在复杂的图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并培养学生对转化、整体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例3.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 =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 )A.3 B.4 C.5 D.6【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利用勾股定理使解决与线段长度有关的问题的重要方法;从已知出发,分析已知条件,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是本题的关键.】例4. 已知:如图,△ABC中,∠C=90°,D为AB的中点,E、F分别在AC、BC上,且DE⊥DF. 求证:AE2+BF2=EF2.【设计意图:.】活动三 巩固学习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边上的高为4,AB=5,AC=2 EQ \r(,5),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等于 .2.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0,CB=,CD=,D为AB边上一点. A D E C B 求AD的长.A E DB F C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若将矩形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求折叠后的痕迹EF的长.4.已知:如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13,AC=15,BC=14,求△ABC的面积. AB C活动四 反思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今后探究线段问题有何帮助?又感悟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意图:主要以谈话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想法、意见、收获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对知识的认识.】【课后作业】1.如图,Rt△ABC中,∠C=90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6,BC=8.ACEBD(1)求DE的长;(2)求△ADB的面积.ABOxy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坐标为(0,8),点B坐标为(4,0),点E是直线y=x+4上的一个动点,若∠EAB=∠ABO,求点E的坐标.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