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宜居带是指某恒星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它是人们基于地球的生命保障条件来划定的。2021年,科学家在恒星格利泽486的宜居带上发现了一颗岩石行星,该行星距地球约26光年,被命名为格利泽486b。图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恒星格利泽486处于(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2. 科学家在划定格利泽486星系的宜居带时,主要是根据该星系中( )
A. 母恒星释放能量的强弱B. 母恒星运动速度的快慢
C. 岩石行星总数量的多少D. 岩石行星距恒星的远近
3. 行星格利泽486b所处的宜居带应为( )
A. 圆形B. 环形C. 扇形D. 方形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读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可知半径为137亿光年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或可见宇宙,直径为10万光年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直径为150亿千米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月地距离为38.4万千米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恒星格利泽486的一颗行星距地球约26光年,远大于太阳系直径,再加上我们知道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颗恒星组成,因此推断恒星格利泽486位于银河系中,C正确;而AB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题详解】
由材料宜居带是指某恒星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它是人们基于地球的生命保障条件来划定的。"可知,首先,宜居带本身是具有一定宽度范围的环状;其次,宜居带与恒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是宜居带位置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划定的表现;第三,宜居带的位置划定,最重要的是适合人类生存,也就是必须满足地表温度维持在15℃左右。而宜居带获得的最根本能量,来源于恒星提供多少能量。因此母恒星释放能量的强弱从根本上决定了宜居带的位置划定,所以A正确;宜居带内的这颗岩石行星,它距母恒星的远近,能够为宜居带的位置划定提供一定依据,但无法划定宜居带的宽度范围,因此D错误;而宜居带的位置和范围划定跟B项母恒星运动速度的快慢、C项岩石行星总数量的多少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因此B、C错误。综上所述,故A正确。故选A。
【3题详解】
由于行星格利泽486b是绕恒星格利泽486能够公转运动的,因此宜居带的形态不可能是扇形和方形,因此C、D错误;由于“宜居带是指某恒星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这说明宜居带本身是具有一定宽度范围的,因此排除A项,推断可能是环形。故选B。
【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要想了解地球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就要学会读地质年代表。左图为彩虹恐龙化石,右图为地质年代表部分年代的气候变化及动物发展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据图判断二叠纪时期相较于志留纪时期( )
A. 物种更丰富B. 冰川范围缩小C. 陆地面积扩大D. 海平面上升
5. 彩虹恐龙生活的时期( )
A. 古老的两栖动物灭绝B. 陆地蕨类植物生长茂盛
C. 形成丰富的煤炭资源D. 喜马拉雅山脉迅速崛起
【答案】4 C 5. C
【解析】
【4题详解】
古生代末期,即二叠纪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所以与二叠纪时期相比,志留纪时期物种更丰富,A错误;据右图可知,二叠纪末期和志留纪时期都属于气候由冷变暖的时期,故二叠纪和志留纪都是冰川范围缩小的时期,B错误;志留纪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的时期,并且出现鱼类,说明当时地球上海洋面积仍占绝对优势,二叠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两栖动物,表明海洋面积缩小,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扩大,一些海洋生物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D错误,C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彩虹恐龙生活的时期为中生代,裸子植物在陆地极度繁盛,所以是地质时期主要的成煤期,形成了丰富的煤炭资源,C正确;古老的两栖类动物灭绝是在古生代末期,A错误;陆地蕨类植物生长茂盛是古生代中后期,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迅速崛起是新生代,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①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②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6. 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是( )
A. 一直沿正东方向B. 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
C.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7.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钟
B. 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
C. 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
D. 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该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读图可知,②⑤同在南半球,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飞机从②地沿最短航线飞往⑤地,其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南飞,再向东北飞,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两地的经度相同,所以两地的地方时相同,A错误;③、④两地同在南回归线以南,两地纬度差为20°,正午太阳高度差与纬度差相等,即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B正确;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北方,C错误;①、②两点间的距离大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D错误。故选B。
【点睛】球面上最短距离的航线是大圆的劣弧。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即向东加向西减),经度差的求法:同减异加(同为北半球或同为南半球相减,一个南半球一个北半球相加)。
2022年10月31日,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发射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空间站组合完成。天宫空间站在离地面400~450km的轨道上运行,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下图示意某时刻天宫空间站位置及运行轨迹,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空间站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最接近( )
A. 20°B. 30°C. 40°D. 50°
9. 与地表赤道某点相比,天宫空间站( )
A. 角速度小线速度小B. 角速度大线速度大
C. 角速度小线速度大D. 角速度大线速度小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图中显示空间站运动轨迹大约在40°N和40°S之间作回归运动,结合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与黄赤交角的关系,因此空间站运行轨道与赤道平面夹角度数最接近4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据材料“天宫空间站在离地面400~450km的轨道上运行,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可知,天宫空间站90分钟绕地球一周,地表赤道某点24小时绕地球一周,故天宫空间站角速度大、线速度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在赤道是1670KM/H,而在两极点为0。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处相等,15度每小时,两极点除外。
2022年11月24日,在南京某学校内,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黑板上,老师用粉笔努力追光,图为黑板上的光影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现象过程中,南京( )
A. 旭日东升B. 日上中天C. 红日西沉D. 灯火阑珊
11. 该校学生当日观察太阳视运动轨迹投影最可能是( )
A. B. C. D.
12. 此日过后的一个星期内,南京( )
A. 日出时间提前B. 正午日影变长
C.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减小D. 昼长有时相同
【答案】10. C 11. D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由光影移动轨迹可知,在光影出现时间内,其位置不断上移,由投影位置关系可知,此时光源位置较低,且应向下移动,即太阳高度小,且太阳向下运动(太阳高度减小)。而旭日东升为太阳高度逐渐增大,A错误;红日西沉符合题意,C正确;日上中天为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较大,光影位置较低,与图示情况不一致,B错误;灯火阑珊为夜晚,没有阳光,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日为11月2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处在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向为东南,日落西南;南京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午太阳应位于其正南方。结合选项,A日出正东,日落正西,A错误;B图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错误;C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C错误;D图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且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此日过后的一个星期内,太阳直射南半球且直射点向南移动。南京昼长逐渐变短,日出时间推迟,AD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正午日影变长,B正确;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减小,C错误。故选B。
【点睛】春秋时分,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太阳光线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太阳光线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日光温室已大量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生产,目前,普通日光温室北后墙大多数采用实心墙体方式,墙体蓄积与释放热量作用一般。为改善这一状况,某科研团队对温室后墙构造加以改进,构建一种通体中空和外侧拥有连续完整保温层的墙体方案(如图所示),以调动更多的深层墙体材料参与蓄热、放热过程,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关于中空墙体自然对流循环蓄热原理示意正确的是( )
A. B.
C. D.
14. 除了自然通风模式循环蓄热,还可以在上通风孔处安装若干可控风扇实施强制通风模式。下列关于强制通风模式的说法合理的是( )
①当白天温室内温度高于设定上限时,启动风机,增大换热效率,起到降温蓄热的作用
②当白天温室内温度低于设定下限时,启动风机,降低换热效率,起到保温蓄热的作用
③当夜晚温室内温度高于设定上限时,启动风机,组织循环气流,起到降低夜间温度的作用
④当夜晚温室内温度低于设定下限时,启动风机,组织循环气流,起到提高夜间温度的作用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白天温室大棚内气温要高于中空墙体内部空气,热空气由于密度较小从上通风孔进入中空墙体,进入到中空墙体之后遇冷下沉,而中空墙体内相对气温较低的冷空气受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从下通风孔进入到温室大棚内,这部分气体在大棚内受热上升,白天形成了如B选项图中的热力环流,B正确;夜间中空墙体内部的空气相当于储蓄了白天的热量,气温较温室大棚的高,所以中空墙体内部的较热空气(密度较小)应从上通风孔进入温室大棚,A错误;为了保证采光,我国北方日光温室的后墙应在北边,而CD项中后墙在南边,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白天温室大棚内的气温高于中空内墙内的气温,为使温室大棚降温,可启动风机,增加温室内的气体和中空内墙内的气体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使温室大棚降温,中空内墙内蓄热,①正确;白天中空内墙内的气温较温室大棚更低,启动风机会使温室大棚内气温下降,不利于增温,②错误;夜间中空内墙的气温高于温室内气温,启动风机会加强两处热量交换,会使温室内气温进一步升高,不会起到降温的作用,③错误,④正确。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温室大棚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为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力随时间的变化(图中数字代表风力等级,当日该市风力等级在0~4级变化;图中圆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风向、风力状况,每两个圆点之间相差2个小时。空心圆为起点,表示凌晨1: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当日在观测站释放一只氢气球,其在1km高度以下的运动轨迹如下图(坐标轴原点表示起点)。由图可知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 1时B. 7时C. 13时D. 19时
16. 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 东北方B. 东南方C. 西南方D. 西北方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题干分析可知,氢气球先向北飘,然后转向西南,说明先是南风,然后转为东北风,在此过程中,氢气球是从低空逐渐上升的,从图中看,只有13时低空(海拔150m)风向为南风,C正确;1时低空为东风,7时低空为东北风,19时低空为东南风,故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结合图中风向分布和上题结论"氢气球先向北飘,然后转向西南",推测该区域白天的海陆风环流是高空处为偏北风,低空处为偏南风,这里的偏南风即海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再加上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对风的影响,因此实际上陆地应该位于海洋的北偏西方向,即西北方向,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风向判读:(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30°~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别山是我国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下图为大别山腹地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当地政府在800米以上区域实施封山育林,在低海拔地区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分析该地区800米以上区域实施封山育林的自然原因。
(2)与N地相比,分析在M地建设农民新村的有利条件。
(3)有人建议在600~800米的区域推行“栽种果树+果树林下种植药材”的农业发展模式,请分析该农业发展模式推行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800米以上区域等高线密集,以山地地形主,地形坡度大;大别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山区滑坡、泥石流多发;封山育林可以加强水土保持,减少地质灾害。
(2)M地地势平坦,土地广阔;濒临水体,生产和生活用水方便;远离山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少;位于向阳地带,阳光较N地充足;附近有比较大的乡镇,生活较方便。
(3)多样化种植,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林业经济,优化当地农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别山某区域地形图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封山育林原因、城乡区位、农业发展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图中,800米以上区域等高线密集,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坡度较大;根据纬度可知,大别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山区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减少地质灾害,应该封山育林。
【小问2详解】
根据等高线数值及疏密判断,M地等高线较为稀疏,说明其地势平坦,土地广阔,适合建设农民新村,并配套农田给农民种植;M处有水体,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方便;M处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远离山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少;M地位于向阳地带,阳光较位于阴坡的N地充足;M地附近有比较大的乡镇,便于交通和购销生活物资及农产品,生活较方便。
【小问3详解】
在600—800米的区域推行“栽种果树+果树林下种植乡土药材"农业发展模式是比较科学的发展模式。因为乡土药材和果树经济价值大,林下种植药材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品比较多样,既有水果,又有乡土药材,经济效益高,可以为当地居民增加收益;果树下方种植药材,有利于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发展林业经济,对乡土药材和水果进行深加工,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当地农业结构;果树下方种植药材,提高了地表植被覆盖率,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效益较好。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岛玄武大峡谷是一处位于冰岛东部的自然奇观,它由数千根巨型的六棱柱形玄武岩柱组成,高度可达20米,沿着约屈尔河的两岸延伸数公里,形成一道壮观的景观。如下如图所示。研究表明,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形成大颗粒结晶,晶体界面以六边形分开,形成致密的柱状节理。这些石柱在约7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开始形成,最初这些玄武岩石柱覆盖在冰盖下,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石柱露出地表,成为冰岛最具代表性的独特性的自然景观之一。
(1)分析约屈尔河谷中六棱柱玄武岩的形成机制。
(2)简述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对该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3)指出促使河谷两岸石柱出露地表的人类活动,并说明其对河谷两岸玄武岩石柱出露的影响。
【答案】(1)冰岛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在古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并流入约屈尔河谷中;岩浆在地表缓慢冷却并排出气体,形成大颗粒六边形结晶分开,最终形成六棱柱玄武岩。
(2)冰岛纬度高,冰川覆盖面积大;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导致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覆盖在玄武岩上冰盖融化,使这些玄武岩石柱出露地表。
(3)人类活动:修建水库。
影响:上游建成水库后,下游水量减少,导致掩藏在水下的玄武岩石柱逐渐出露;上游水库建成后,在水库泄洪时,对河道进行冲刷,河流水位下降,导致玄武岩石柱逐渐出露。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该六棱柱玄武岩位于约屈尔河谷,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在古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来自地下的岩浆沿着地壳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并且流入地势较低的约屈尔河谷中;之后火山停止喷发,岩浆在地表冷却并且排出其中的气体,矿物成分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形成大颗粒结晶,晶体界面以六边形分开,最终形成大面积的六棱柱玄武岩。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最初这些玄武岩石柱覆盖在冰盖下,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石柱露出地表"可知,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加剧;而冰岛所处纬度高,气温相对较低,冰川覆盖面积较大,气温升高导致覆盖在玄武岩之上的冰盖逐渐融化,使得被冰川覆盖的玄武岩石柱出露地表。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该玄武岩柱位于河道中,若河流上游地区由于修建水库,拦蓄水源,使得下游河道的水量减少、水位降低,会使得隐藏于水体之下的玄武岩石柱逐渐出露地表;另一方面,上游水库建成后,在泄洪区人为泄洪,对河道具有较强的冲刷作用,使得河流的水位下降,也会导致被河水淹没的玄武岩石柱逐渐出露。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砻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太阳能、风能资源也十分可观。2003年,国家授权雅砻江公司负责雅砻江流域水能和新能源的开发。2022年3月,四川省库容最大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投入运营,该水电站坝高295m,年发电量1.1×1010kW·h,还能使其下游的雅砻江11座梯级水电站年总发电量增加2.25×1010kW·h。两河口水电站被誉为“超级充电宝”,未来它可在电力富余时将牙根一级水电站的水抽到库区蓄存,可以通过优化调度和水电机组的快速调节,将随机波动的风电、光伏发电调整为优质电源,通过流域内已有水电外送通道打捆送出,这将有效破解流域内风能、太阳能开发和消纳难题。下图示意雅砻江水电站分布。
(1)说明两河口水电站能成为“超级充电宝”的原因。
(2)简析两河口水电站的建设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促进作用。
【答案】(1)①两河口水电站库容量大;②两河口水电站大坝高,和下游水电站落差大③两河口水电站距离下游的牙根一级水电站近,当电力富余时,两河口水电站可以将下游水电站的水抽到库区蓄存。
(2)(2)①两河口水电站发电量大,同时增加下游其他水电站的发电量,且水电属于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因化石能源发电产生的碳排放;②雅砻江流域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两河口水电站的启用可消纳富余电量,减少因太阳能、风能发电不稳定带来的浪费,这将有利于刺激流域内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新能源的开发。
【解析】
【分析】本题以雅砻江为背景,系统考查金沙江最大支流雅砻江水能、风能、太阳能开发以及储能等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进行了考查。
【小问1详解】
“超级充电宝”意指两河口水电站发电量或者存电量大,可从库存水量,地势落差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和图示可知,两河口水电站库区容量大,地势落差大,水量大的同时具备较大势能,使其具备较大水能资源,发电量大;由材料可知,其可在电力富余时将牙根一级水电站的水抽到库区蓄存,即在电量富余时,把电能重新转化成了水的势能,在需要时在进行发电,起到了储存能量的作用。
【小问2详解】
两河口水电站发电量大且属于水电,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来说,水电发电过程中几乎没有碳排放。因此,两河口水电站的建设可以减少因化石能源发电而产生的碳排放量,对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雅砻江流域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两河口水电站的建设可以消纳流域内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富余电量。由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存在不稳定性,有时会出现电力供应过剩的情况。通过将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电量转化为水电能量,可以减少电力的浪费,提高清洁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浙江温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温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
157,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157,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地理试题,共4页。
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