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复习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图中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图甲装置可只用浓氨水制备并检验氨水的酸碱性
B.图乙装置可检验还原性
C.图丙装置可测量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
D.装置丁可进行喷泉实验
2.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满足如图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A.AB.BC.CD.D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C.常温下,可使用铁或铝制容器储存浓硫酸
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得不到氢气
4.下列实验方案中,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甲图是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乙图是喷泉实验
C.丙图是收集NO2D.丁图是验证NH3极易溶于水
6.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若A为质量分数为70%的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若a为浓氮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过量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7.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AB.BC.CD.D
8.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为放出萃取溴水后的苯层B.装置②为喷泉实验
C.装置③不能用来吸收HCl气体D.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④可制备少量NH3
9.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碳酸钙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C.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烧碱固体与浓氨水制氨气
10.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取氨气时烧瓶中的固体常用CaO或CaCl2
B.关闭a,将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则E点时喷泉最剧烈
C.喷泉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未充满三颈烧瓶,肯定是因为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工业上,若出现液氨泄漏,喷稀盐酸比喷水处理效果好
二、填空题
11.有以下六种物质根据要求将对应物质的序号字母填入相应空格里
A.CH4 B.NO2 C.SO2 D.NH3 E.NaHCO3 F.NaClO
(1)颜色是红棕色的气体是 。
(2)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物质 。
(3)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4)“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
(5)可用于制取氮肥的是物质 。
12.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画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微粒中的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
(2)49g 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ml,其完全电离产生 H+的个数为 。组成硫酸的各原子中,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3)写出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13.选择完成下列实验的装置。
(1)除去粗盐水中的泥沙,用 (填序号,下同)。
(2)加热和固体混合物制,用 。
(3)加热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制,用 。
14.氮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而汽车尾气中含有NO等多种污染物。
(1)常用作食品袋中填充气的是 ;(填化学式)常用作制冷剂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该物质在空气中与HCl相遇有白烟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铵盐在农业上大多用作化肥。实验室可用固体铵盐NH4Cl与固体Ca(OH)2加热反应来制备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
(3)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但尾气却所含有NO,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NO对大气的影响之一是导致酸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O形成酸雨的原因是 。
15.连线题:
物质 用途
A.稀硫酸 a.生产硫酸
B.液氨 b.除铁锈
C.二氧化硅 c.制冷剂
D.二氧化硫 d.制光导纤维
、 、 、
16.(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磁铁矿: ,苏打: 。
(2)写出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4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将铁粉投入到FeCl3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将铁在氯气中点燃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写出将钠在氧气中点燃的化学方程式: 。
(7)写出铜和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
(8)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9)写出将氯气溶于水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写出工业制备硝酸的主要方程式: 。
17.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问题,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实验室制取氨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氨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是
A.试管B.酒精灯C.铁架台D.胶头滴管
(2)实验时主要操作步骤为:①加热制取氨 ②收集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下列选项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A.③①②B.①③②C.①②③D.②①③
(3)此装置中收集氨的方法为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D.排饱和氯化钠溶液法
(4)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氨易液化,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氨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氨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5)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氨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下列过程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B.
C.D.
(6)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B.绝大多数铵盐受热易分解
C.绝大多数铵盐难溶于水D.绝大多数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
18.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Cl2、② NH3.③浓H2SO4、④A12O3。其中,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的是 (填序号,下同);与强酸、强碱溶液均可反应生成盐的是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 ;能使蔗糖变黑并有气体生成的是 。
19.I.某实验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B中的干燥剂是 (填名称)。
(3)装置C中的现象是 。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装置D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为防止过量氨气外逸,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E”、“F”、“G”或“H”)。
Ⅱ.为探究氨的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其中夹持装置略去),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现象:
A中氧化铜全部转化成光亮的红色固体
B中U形管内物质变蓝;
(6)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一种无色气态单质,该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理由是
(7)从C中水槽里取适量液体于试管内,向试管里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 色,原因是 。
【实验结论】
(8)氧化铜和氨气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20.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
(1)写出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装置和所用样品都正确的是 (填“甲”“乙”或“丙”)。
(3)检验试管里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 。
(4)上述装置中肯定收集不到氨气的是 (填“甲”“乙”或“丙”),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尾气处理时,下列装置不可以用于处理氨气的是 (填标号)。
(6)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21.氨基锂(LiNH2),白色,有光泽的晶体或粉末,熔点是390℃,沸点是430℃,能溶于冷水,遇热水则强烈水解。在380~400℃时锂与氨气直接反应可制得LiNH2。下面是实验室制备LiNH2 时可能用到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仅从试剂性质角度分析,下列各组试剂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备NH3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浓氨水、CaOB.NH4Cl 固体、Ca(OH)2固体
C.浓氨水D.NH4NO3固体、NaOH固体
(2)用(1)中合适的试剂制取的NH3按气流方向自左浓硫酸室向右,则图中装置的连接顺序为NH3→ 、 →c、d→g、h→ (填接口处字母),装置A的作用是 。
(3)装置B中仪器X的名称是 , 装置C中盛装的试剂是 。实验开始后, 向X中通入NH3与加热仪器X的先后顺序为 。
(4)氨基锂与热水反应生成一种碱,还有气体产生,其化学方程式为 ,验该气体产物的方法是 。
(5)实验室还可用浓氨水与固体NaOH混合快速制备氨气,但多次实验表明,此方法收集到的NH3量总是比理论值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
22.氯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某品牌漂白粉的化学式为,用Cl2和石灰乳制备该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该漂白粉溶液脱除工厂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吸收NO后溶液的碱性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2)已知Cl2与碱反应放热且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氯酸盐。实验室用图1装置(夹持仪器略)制取少量漂白粉,发现制得的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偏低。该装置存在 处缺陷。
(3)NaClO可将废水中的氨氮(等)氧化为N2除去。已知:HClO的氧化性比NaClO强:NH3比更易被氧化。
①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氨氮浓度(以NH3计)及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如下表:
现用NaClO处理50m3这种氨氮废水,理论上至少需要NaClO ml。
②用NaClO处理氨氮废水,pH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如图2.pH<8时,氨氮去除率随pH的减小而降低的原因是 。
③将一定量的氨氮废水与不同量的NaClO混合,测得溶液中氨氮去除率、总氮(溶液中所有可溶性的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的总量)去除率与NaClO投入量(用x表示)的关系如图3所示。当x(NaClO)>x1时,水体中总氮去除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
23.人类的农业生产离不开氮肥,几乎所有的氮肥都以氨为原料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相关性质。
(1)该实验中A装置制备NH3不能用的药品是 。
a.Ca(OH)2和NH4Cl的固体混合物 b.NH4Cl固体 c.NH4HCO3固体
(2)D装置后接尾气吸收装置,下列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
(3)若将D与a相连,在E中产生白色沉淀,其化学式为: 。若向a处分别通入 (填下列气体编号),在E中会产生另外一种白色沉淀。
a.Cl2 b.NO2 c.N2 d.CO2
(4)实验发现C中粉末完全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还产生一种单质气体。
①若红色固体为单质,实验后将C中固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其化学方程式为: ;若充分反应后红色固体有剩余,再加入下列的 试剂,
固体又可以继续溶解。
a.稀H2SO4 b.FeCl3溶液 c.FeCl2溶液 d.KNO3溶液
(5)将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烧杯Z中盛装NaOH溶液(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在一定温度下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生成一种无污染气体单质与一种常见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打开K2,Z中NaOH溶液产生 现象。
(6)利用(5)中装置探究S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Y中的药品更换为少量Na2O2,将注射器X中SO2缓慢推入Y中,Y装置中的现象为 。
选项
X
Y
Z
A
Mg
MgO
MgCl2
B
H2SO4
SO2
SO3
C
SiO2
H2SiO3
Na2SiO3
D
N2
NH3
NO
选项
A
B
C
D
实验
装置
实验
目的
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制备乙酸乙酯
收集并处理尾气
稀释浓硫酸
甲
乙
丙
A
HCl
NaOH
B
NaOH
HF
C
HCl
NaOH
D
项目
废水水质
国家排放标准
氨氮()
1750
≤50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C
6.D
7.D
8.B
9.B
10.D
11.(1)B
(2)E
(3)C
(4)F
(5)D
12. 16 18 0.5 NA(6.02×10-23) 硫(或 S) 2NH4Cl + Ca(OH)2CaCl2+2NH3↑+ 2H2O
13.(1)②
(2)③
(3)①
14. N2 NH3 NH3 + HCl===NH4Cl 2 NH4Cl+Ca(OH)2+CaCl2 +2 NH3↑+2 H2O N2 +O2 2NO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NO
15. A-b B-c C-d D-a
16.
17.(1)D
(2)A
(3)B
(4)A
(5)D
(6)C
18. ① ④ ② ③
19.(1)
(2)碱石灰(或生石灰、NaOH固体)
(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 有白烟生成
(5)EG
(6)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气体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7) 红 多余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8)2NH3+3CuO3Cu+N2+3H2O
20. 丙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或浓硝酸)放在试管口,若产生白烟,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 乙 (或) C
21.(1)D
(2) e f a 吸收氨气,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中
(3) 三颈烧瓶 碱石灰 先通氨气再加热
(4) LiNH2 +H2O LiOH + NH3↑ 取少量试样放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热水,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该气体中,试纸变蓝
(5)氨气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生成时,溶液中会溶解大量的氨气,导致进入B中的氨气量比理论值小
22.(1) 3Cl2+4Ca(OH)2+H2O=Ca(OH)2·3CaCl(ClO)·4H2O 减弱
(2)2
(3) 7500 pH较小,NH3转化为较难除去 有部分氨氮被氧化为等可溶性离子留在废水中
23.(1)b
(2)②③
(3) BaSO3 ab
(4)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bd
(5) 6NO2+8NH37N2+12H2O 倒吸
(6)淡黄色粉末颜色变成白色
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达标测试,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