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本章整合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第1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第2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第3节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第1课时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及航运建设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第3节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第2课时长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1.原因:我国幅员辽阔,空间跨度大,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 差别。 此处指煤、油、气及水能等常规能源 2.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面临着沉重的环境压力。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供过于求,可将富余部分向东部地区调配。因大量燃煤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知识链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自然原因: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赋存量多。
二、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 、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思维拓展分析“南水北调”调水量最大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提示 春季。此时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蒸发量大;此时正值春小麦返青的生长季节,需水量大。
知识链接“南水北调”调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2.西气东输(1)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 铺设管线到上海,全程4 167千米。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复杂的地形区,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最终送到 市。 (2)二线工程:外连 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 ,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
(3)意义①为长江三角洲和 等经济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的天然气,为当地发展提供 保障。 ②改善东部地区的 结构,有效防止大气污染,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③拉动 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知识链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途经新、甘、宁、陕、豫、鄂、湘、赣、闽和粤10个省级行政区。
思维拓展“西气东输”一线工程首次过黄河后为什么不直接向东南穿越秦岭,而是向东从陕晋第二次穿越黄河?
提示 陕西北部天然气资源丰富,可获得充足的补充气源,保障供气的稳定。
连线生活我国除从中亚进口天然气外,还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以及海上液化天然气进口通道大量进口天然气。
探究点一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材料一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工程”,位于郑州荥阳境内黄河河段,共两条隧洞。黄河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为确保“穿黄”工程万无一失,采用了隧洞穿黄方案。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规划示意图。
材料三 “南水北调”穿黄隧道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线路规划了A、B两种方案,说明方案A较方案B更合理的理由。
(2)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最终选择隧洞方案穿越黄河的理由。
提示 方案B穿越黄河大堤和沁南滞洪区,工程复杂;方案A“穿黄”距离短,工程量小,技术难度相对小,建设成本较低,建设工期较短。
提示 避开河势影响,实现引水自流;避免外界温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耐久性更好;避开与黄河规划的矛盾;减少对黄河水文的影响;避免对黄河航运造成影响;形成接近地面的检修条件。
南水北调1.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的比较
3.“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2023河南南阳期中]截至2021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东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其中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在山东省构建起了“T”字形输水大动脉。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因素中,对“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调水量差异影响最大的是( )A.调入地需求B.水源地水量C.水源地水质D.输水距离2.影响山东省内输水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差异B.产业结构C.地势高低D.用水需求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流域的影响有( )A.减轻汉江上游洪涝灾害B.促进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C.改善汉江下游航运条件D.加剧汉江下游土壤盐碱化
解析 第1题,中线、东线工程的调入地对水资源的需求均较大,A错误;中线工程调水量远大于东线工程,但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东线工程源地水量更大,因此水源地水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中线工程水质更好,因此调水量更大,C正确;输水距离对调水量影响较小,D错误。第2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入山东后,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济南输往威海、烟台等地,这些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口更稠密,需水量更大,因此影响山东省内输水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用水需求,D正确;东部沿海降水量多,A错误;产业结构与地势高低的差异不是影响山东省内输水线路由西向东的主要因素,B、C错误。
第3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流域取水,为了保持水量、保护水质,当地营造了大面积的水土保持林,并着力防治水污染,促进了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流域调水,会降低汉江下游的地下水水位,且库区降水较多,不会加重土壤盐碱化,D错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上游洪涝灾害影响较小,A错误;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减小,水位下降,汉江下游通航能力降低,C错误。
材料一 天然气经压缩、冷却至其凝点温度后变成液化天然气(LNG),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的1/625,质量约为同体积水的45%。LNG采用专用油轮或油罐车等运输,使用时再重新气化。
材料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天然气供应已呈现“西气东输、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整体格局。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广州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煤改气”工程不断深入。图1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及广州LNG接收站分布示意图。图2为2015—2020年广州市部分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霍尔果斯至乌鲁木齐段施工时所面临的自然挑战。
(2)从运输角度,说明将天然气冷却成LNG的出发点。
提示 途经沙漠、戈壁、山地等地区,地质地貌复杂;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冬季严寒多雪,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强烈;风沙大;昼夜温差大;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需要避让自然保护区等。
提示 增加运量;节省运输材料和空间;运输更灵活。
(3)从供需角度,分析广州是“西气东输”的目的地之一,但仍大力建设LNG接收站的原因。
提示 广州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天然气缺口大;受环境保护政策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增大;保证能源的多元供应,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西气东输1.三大实施原因
2.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
继“西气东输”二线之后,我国第二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陆上通道——“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于2012年10月16日开工。“西气东输”三线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使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提高1%。读“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1~3题。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C.黄河、长江、珠江流域D.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2.“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是(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B.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C.改善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D.利用廉价能源,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3.广东省成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重要输入地的原因有( )①广东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②广东沿海港口众多,有利于天然气出口 ③广东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 ④广东经济发达,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1题,“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干线没有经过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A错误;该干线没有经过阴山,B错误;该干线依次经过了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C正确;我国没有寒带,故该干线没有经过寒带气候区,D错误。第2题,“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A正确;“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较小,B、C错误;“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战略,并不是利用廉价的能源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D错误。第3题,广东省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该地常规能源短缺,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所以要通过“西气东输”输入能源,①③对;天然气不是通过广东出口,②错;天然气价格相对较低,④错。B正确。
考向1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2023福建漳州阶段检测]广西郁江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汛期5—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3.6%。平陆运河是广西内河水运规划中重要的一条出海通道,拟从郁江中游西津水库引水至钦江,进而直接入海,全长约133千米。郁江调水工程于2020年10月15日提闸通水,实现了从郁江引水进入钦江的目标,该引水工程沿线多处采用隧洞引水。下图示意广西部分河流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郁江调水工程多处修建引水隧洞的主要原因是( )A.防止水质污染B.减少蒸发量C.少占耕地D.地形有起伏2.推测平陆运河建成后面临的困难有( )①水位季节变化大,船舶通航能力降低 ②从西津水库引水,影响发电效益 ③喀斯特地貌广布,河水易渗漏 ④船舶众多,水污染严重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两江之间一定有分水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起伏大,修引水隧洞可以减小地形对引水的影响,D正确;如果是为了防止水质污染和减少蒸发量,应全程用隧洞等封闭形式,而不是多处间隔式地修建,A、B错误;少占耕地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第2题,郁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水量少,通航能力受限;西津水库具有发电效益,从库区大量调水会影响其发电效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岩石透水性强,修建运河易发生渗漏等。通航船舶数量可人为控制,④错。B正确。
[2023重庆八中月考]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3~4题。
3.辽河出现“东水西沙”的主要原因是( )①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②干流东侧流域面积更广 ③干流西侧流经沙地 ④干流西侧上游地势起伏较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对辽河流域水循环的影响为( )A.减少蒸发B.增加地表径流C.减少地下径流D.增加降雨
解析 第3题,辽河干流西侧流域面积较大,②错;辽河东侧山地丘陵对水汽抬升作用明显,年降水量较大,①对;根据材料,辽河西侧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且西辽河流经沙地,③④对,D正确。第4题,调水增加水资源总量,所以蒸发、地下径流、地表径流都增加,降水是由多因素影响的,仅仅增加水量不一定能增加地区降水量,B正确。
考向2 西气东输[2023安徽滁州期末]区域发展阶段可分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西气东输”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调配工程。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终点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且分布稀疏B.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对外开放程度低C.高新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D.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渐扩大6.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线工程缓解了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B.二线工程可能减少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C.三线工程的能源输送方式为铁路运输D.三线工程加剧了珠江三角洲的大气污染
解析 第5题,“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终点城市是上海,上海高新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C正确;上海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多,分布密集,A错误;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B错误;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渐缩小,D错误。第6题,“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缓解了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促进了经济发展,A正确;二线工程的建设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的就业,B错误;三线工程的能源输送方式是管道运输,C错误;三线工程将大量清洁能源——天然气输送到珠江三角洲,缓解了珠江三角洲的大气污染,D错误。
[2023山东临沂期末]“川气东送”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东至上海,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下图为“川气东送”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川气东送”工程武汉到上海段建设中最大的自然障碍是( )A.地壳活跃B.经济发达C.地形陡峭D.河湖众多8.“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工程的输入地都有上海,主要原因是( )①上海常规能源短缺 ②增大上海港天然气的出口量 ③保障上海能源安全 ④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授课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探究点一西电东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业ppt课件,共27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业ppt课件,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