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展开1.(4分)下列四个图案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1B.2C.3D.4
2.(4分)如图,已知△ABC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3.(4分)如图所示,为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测得PA=16m,PB=12m( )
A.29mB.20mC.15mD.5m
4.(4分)适合下列条件的△ABC中,一定为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①a=,b=,c=,∠A=45°;③∠A=32°;④a=7,b=24;⑤a=2,b=3
A.2个B.3个C.4个D.5个
5.(4分)如图,在Rt△ABC中,∠C=90°,且DA=DB=5,又△DAB的面积为10( )
A.4B.3C.5D.4.5
6.(4分)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 )
A.32B.64C.16D.128
7.(4分)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AB上,且BD=AE,作CM⊥AD,垂足为M( )
A.AM=CMB.MF=CFC.∠BEC=∠CDAD.AD=CE
8.(4分)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是4cm2,则阴影部分面积等于( )
A.cm2B.cm2C.1cm2D.2cm2
9.(4分)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
A.60°B.120°C.60°或150°D.60°或120°
10.(4分)如图,在△ABC中,AB=AC,△BNC的周长是24cm,BC=10cm( )
A.17cmB.12cmC.14cmD.34cm
11.(4分)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 )
A.2cmB.3cmC.4cmD.5cm
12.(4分)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②PG∥AE;③AP=BQ;⑤∠AOB=60°.其中不正确的个数为( )
A.1B.2C.3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只要求填写最后结果.)
13.(4分)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14.(4分)如图所示,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 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
15.(4分)如图所示,AB=AC,AD=AE,∠1=25°,∠2=30° .
16.(4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6,AD=10.以点B为圆心,分别交BA,BC于点P,Q,Q为圆心,以大于,两弧在∠ABC内交于点M.连接BM并延长,交AD于点E .
17.(4分)在△ABC中,AC=5,中线AD=7 .
18.(4分)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cm,宽为10cm,点B到点C的距离5cm,一只蚂蚁如果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A点爬到B点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8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9.如图,在△ABC中,∠C=90°,过点C在△ABC外作直线MN,AM⊥MN于M
20.已知:如图,AB=AC,点D是BC的中点,AE⊥BE,垂足为E.
(1)求证:AD=AE.
(2)若BE∥AC,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1.一架方梯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
(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
(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
22.如图,点E在线段CD上,EA,点F在线段AB上运动,AD=4cm,且AD∥BC.
(1)当点F运动到离点A多少厘米时,△ADE和△AFE全等?为什么?
(2)在(1)的情况下,此时BF=BC吗?为什么?求出AB的长.
23.(12分)如图,小颖和她的同学荡秋千,秋千AB在静止位置时,荡秋千到AB的位置时,下端B距静止位置的水平距离EB等于2.4m,求秋千AB的长.
24.(12分)如图,已知△ABC中∠BAC=135°,点E,EM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M,FN垂直平分AC交AC于点N,CF=9.
(1)判断△EA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EAF的周长.
25.在等边△ABC中,点E是AB上的动点,点E与点A、B不重合,且EC=ED.
(1)如图1,若点E是AB的中点,求证:BD=AE;
(2)如图2,若点E不是AB的中点时,(1)中的结论“BD=AE”能否成立?若不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4分)下列四个图案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1B.2C.3D.4
【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分别判断得出答案.
解:第1个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第2个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
第5个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
第4个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故有2个轴对称图形.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2.(4分)如图,已知△ABC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判断.
解:甲和△ABC的两边对应相等,但夹角不一定相等;
由SAS判定乙和△ABC全等,故乙符合题意;
丙和△ABC的两角分别相等,但夹边不一定相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4分)如图所示,为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测得PA=16m,PB=12m( )
A.29mB.20mC.15mD.5m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可得16﹣12<AB<16+12,再解即可.
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16﹣12<AB<16+12,
即4<AB<28,故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29m.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
4.(4分)适合下列条件的△ABC中,一定为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①a=,b=,c=,∠A=45°;③∠A=32°;④a=7,b=24;⑤a=2,b=3
A.2个B.3个C.4个D.5个
【分析】计算出三角形的角利用定义判定或在知道边的情况下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则可.
解:①,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
②a=6,∠A=45不是成为直角三角形的必要条件;
③∠A=32°,∠B=58°则第三个角度数是90°;
④72+242=25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
⑤32+38≠4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5.(4分)如图,在Rt△ABC中,∠C=90°,且DA=DB=5,又△DAB的面积为10( )
A.4B.3C.5D.4.5
【分析】先利用三角形面积求BC的长,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结论.
解:∵△DAB的面积为10,DA=5,
∴S△DAB=AD•BC=10,
×5BC=10,
BC=4,
在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DC==,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勾股定理,熟练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边长BC是本题的关键.
6.(4分)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 )
A.32B.64C.16D.128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正方形的边长,从而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解:根据题意可得:
正方形的边长为:,
∴正方形的面积为:8×2=64,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7.(4分)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AB上,且BD=AE,作CM⊥AD,垂足为M( )
A.AM=CMB.MF=CFC.∠BEC=∠CDAD.AD=CE
【分析】证明△AEC≌△BDA(SAS),推出CE=AD,∠AEC=∠ADC,∠CFM=60°,可得结论.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BAC=∠B=60°,AB=AC
又∵AE=BD
在△AEC与△BDA中,
,
∴△AEC≌△BDA(SAS),
∴AD=CE,∠AEC=∠ADB,
∴∠BEC=∠ADB,故C正确,
∵△AEC≌△BDA,
∴∠BAD=∠ACE,
∴∠AFE=∠ACE+∠CAD=∠BAD+∠CAD=∠BAC=60°,
∴∠CFM=∠AFE=60°,
∵CM⊥AD,
在Rt△CFM中,∠FCM=30°,
∴MF=CF,
要使AM=CM,则必须使∠DAC=45°,
∴AM=CM不成立,故A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与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4分)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是4cm2,则阴影部分面积等于( )
A.cm2B.cm2C.1cm2D.2cm2
【分析】根据中点得到三角形面积相等,最终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由题意可知,
=2,
△ABE、△BDE、△DEC的面积相等且为1,
∴△BEC的面积为2,
=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4分)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
A.60°B.120°C.60°或150°D.60°或120°
【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外部,三角形的边上.根据条件可知第三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了,因而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如图1),顶角是60°;
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如图2),顶角是120°.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只是求出120°一种情况,把三角形简单的认为是锐角三角形.
10.(4分)如图,在△ABC中,AB=AC,△BNC的周长是24cm,BC=10cm( )
A.17cmB.12cmC.14cmD.34cm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可得AN=BN,然后求出△NBC的周长=AC+BC=AB+BC,再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N=BN,
∴△BNC的周长=BN+CN+BC=AN+CN+BC=AC+BC=AB+BC,
∵BC=10cm,△BNC的周长是24cm,
∴AB=24﹣10=14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1.(4分)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 )
A.2cmB.3cmC.4cmD.5cm
【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AC=AE=6,CD=DE,设CD=DE=x,在Rt△DEB中利用勾股定理解决.
解:在Rt△ABC中,∵AC=6,
∴AB===10,
△ADE是由△ACD翻折,
∴AC=AE=6,EB=AB﹣AE=10﹣2=4,
设CD=DE=x,
在Rt△DEB中,∵DE2+EB7=DB2,
∴x2+72=(8﹣x)4
∴x=3,
∴CD=3.
解法二:根据S△ABC=S△ACD+S△ADB,
可得×6×2=×10×x,
解得x=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翻折不变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转化的思想去思考问题.
12.(4分)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②PG∥AE;③AP=BQ;⑤∠AOB=60°.其中不正确的个数为( )
A.1B.2C.3D.4
【分析】①由于△ABC和△CDE是等边三角形,可知AC=BC,CD=CE,∠ACB=∠DCE=60°,从而证出△ACD≌△BCE,可推知AD=BE;
②由△ACD≌△BCE得∠CBE=∠DAC,由∠ACB=∠DCE=60°,AC=BC,得到△CQB≌△CPA(ASA),再根据∠PCQ=60°推出△PCQ为等边三角形,又由∠PQC=∠DC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②正确;
③根据②△CQB≌△CPA(ASA),可知③正确;
④反证法证明命题DE≠DP,故④错误;
⑤由BC∥DE,得到∠CBE=∠BED,由∠CBE=∠DAE,得到∠AOB=∠OAE+∠AEO=60°,同理可得出∠AOE=120°,进而得出∠AOB=60°,故⑤正确.
解:∵等边△ABC和等边△CDE,
∴AC=BC,CD=CE,
∴∠ACB+∠BCD=∠DCE+∠BCD,即∠ACD=∠BCE,
在△ACD与△BCE中,
,
∴△ACD≌△BCE(SAS),
∴AD=BE,①正确,
∵△ACD≌△BCE,
∴∠CBE=∠DAC,
又∵∠ACB=∠DCE=60°,
∴∠BCD=60°,
∴∠ACP=∠BCQ,
在△CQB和△CPA中,
,
∴△CQB≌△CPA(ASA),
∴CP=CQ,
又∵∠PCQ=60°,
∴△PCQ为等边三角形,
∴∠PQC=∠DCE=60°,
∴PQ∥AE,②正确,
∵△CQB≌△CPA,
∴AP=BQ③正确,
若DE=DP,
∵DC=DE,
∴DP=DC,
∴∠PCD=∠DPC,
又∵∠PCD=60°,
∴∠DPC=60°与△PCQ是等边三角形相矛盾,假设不成立,
故④错误;
∵BC∥DE,
∴∠CBE=∠BED,
∵∠CBE=∠DAE,
∴∠AOB=∠OAE+∠AEO=60°,
同理可得出∠AOE=120°,
∴∠AOB=60°,故⑤正确;
∴正确结论有:①②③⑤共4个.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只要求填写最后结果.)
13.(4分)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22 .
【分析】分类讨论:9为腰长,9为底边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得答案.
解:分两种情况:
①当4为底边长,9为腰长时,
∴三角形的周长=4+9+9=22;
②当5为底边长,4为腰长时,
∵4+4<9,
∴不能构成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22.
故答案为:22.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进行分类讨论得出结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4.(4分)如图所示,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 4 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
【分析】本题关键是求出路长,即三角形的斜边长.求两直角边的和与斜边的差.
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斜边长是=5m.
则少走的距离是8+4﹣5=2(m),
∵2步为1米,
∴少走了7步,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就是一个简单的勾股定理的应用问题.
15.(4分)如图所示,AB=AC,AD=AE,∠1=25°,∠2=30° 55° .
【分析】求出∠BAD=∠EAC,证△BAD≌△CAE,推出∠2=∠ABD=3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即可.
解:∵∠BAC=∠DAE,
∴∠BAC﹣∠DAC=∠DAE﹣∠DAC,
∴∠1=∠EAC,
在△BAD和△CAE中,
∴△BAD≌△CAE(SAS),
∴∠2=∠ABD=30°,
∵∠2=25°,
∴∠3=∠1+∠ABD=25°+30°=55°,
故答案为:55°.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BAD≌△CAE.
16.(4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6,AD=10.以点B为圆心,分别交BA,BC于点P,Q,Q为圆心,以大于,两弧在∠ABC内交于点M.连接BM并延长,交AD于点E 4 .
【分析】由作图可知,BE平分∠ABC,再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AE即可推出结果..
解:由作图可知,BE平分∠ABC,
∴∠ABE=∠CBE,
又∵AD∥BC,
∴∠CBE=∠AEB,
∴∠ABE=∠AEB,
∴AB=AE=6,
又∵AD=10,
∴DE=AD﹣AE=10﹣6=5,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正确得出AB=AE是解题的关键.
17.(4分)在△ABC中,AC=5,中线AD=7 9<AB<19 .
【分析】如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通过证明△ACD≌△EBD就可以得出BE=AC,在△AEB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可以得出结论.
解: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
∵D是BC的中点,
∴CD=BD.
在△ACD和△EBD中
,
∴△ACD≌△EBD(SAS),
∴AC=EB=5.
∵AD=7,
∴AE=14.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
14﹣7<AB<14+5,
即9<AB<19.
故答案为:3<AB<19.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线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
18.(4分)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cm,宽为10cm,点B到点C的距离5cm,一只蚂蚁如果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A点爬到B点 25 .
【分析】要求长方体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直接的作法,就是将长方体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
解:如图:(1)AB===25;
(2)AB===5 ;
(3)AB===5.
所以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
故答案为:25.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图形展开,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答.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8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9.如图,在△ABC中,∠C=90°,过点C在△ABC外作直线MN,AM⊥MN于M
【分析】首先根据题干条件求出∠ACM=∠CBN,∠NCB=∠MAC,结合AC=BC,证明△BNC≌△CMA,于是得到AM=NC,BN=MC,即可证明出结论.
【解答】证明:∵AM⊥MN于M,BN⊥MN于N,
∴∠NBC+∠NCB=90°,∠MAC+MCA=90°,
∴∠ACM=∠CBN,∠NCB=∠MAC,
在△ENC和△CMA中,
,
∴△BNC≌△CMA(ASA),
∴AM=NC,BN=MC,
∴MN=AM+BN.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证明出△BNC≌△CMA,此题难度不大.
20.已知:如图,AB=AC,点D是BC的中点,AE⊥BE,垂足为E.
(1)求证:AD=AE.
(2)若BE∥AC,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分析】(1)由边角关系求证△ADB≌△AEB即可;
(2)由题中条件可得∠BAC=60°,进而可得△ABC为等边三角形.
【解答】(1)证明:∵AB=AC,点D是BC的中点,
∴AD⊥BC,
∴∠ADB=90°,
∵AE⊥BE,
∴∠E=90°=∠ADB,
∵AB平分∠DAE,
∴∠1=∠2,
在△ADB和△AEB中,,
∴△ADB≌△AEB(AAS),
∴AD=AE;
(2)△AB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
∵BE∥AC,
∴∠EAC=90°,
∵AB=AC,点D是BC的中点,
∴∠1=∠5=∠3=30°,
∴∠BAC=∠1+∠2=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问题,能够熟练掌握.
21.一架方梯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
(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
(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
【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出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
(2)由(1)可以得出梯子的初始高度,下滑4米后,可得出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再次使用勾股定理,已知梯子的底端距离墙的距离为7米,可以得出,梯子底端水平方向上滑行的距离.
解:(1)根据勾股定理:
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4(米);
(2)梯子下滑了6米,
即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为A'B=AB﹣AA′=24﹣4=20(米),
根据勾股定理得:25=,
解得CC′=8.
即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8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勾股定理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要求熟练掌握.
22.如图,点E在线段CD上,EA,点F在线段AB上运动,AD=4cm,且AD∥BC.
(1)当点F运动到离点A多少厘米时,△ADE和△AFE全等?为什么?
(2)在(1)的情况下,此时BF=BC吗?为什么?求出AB的长.
【分析】(1)当点F运动到离点A为4cm(即AF=AD=4cm)时,即可证明△ADE≌△AFE;
(2)证明△ECB≌△EFB,可得BF=BC.再由AF=AD=4cm,BF=BC=3cm,即可得AB的长.
解:(1)当点F运动到离点A为4cm(即AF=AD=4cm)时,△ADE≌△AFE
∵EA、EB分别平分∠DAB和∠CBA,
∴∠DAE=∠FAE,∠FBE=∠CBE,
在△AFE与△ADE中,
,
∴△AFE≌△ADE(SAS);
(2)BF=BC,理由如下:
∵△AFE≌△ADE,
∴∠D=∠AFE,
∵AD∥BC,
∴∠D+∠C=180°,
∵∠AFE+∠BFE=180°,
∴∠C=∠BFE,
在△ECB与△EFB中,
,
∴△ECB≌△EFB(AAS),
∴BF=BC;
∵AF=AD=5cm,BF=BC=3cm,
∴AB=AF+BF=3+2=7(c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3.(12分)如图,小颖和她的同学荡秋千,秋千AB在静止位置时,荡秋千到AB的位置时,下端B距静止位置的水平距离EB等于2.4m,求秋千AB的长.
【分析】设AB=xm,在Rt△AEB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设AB=AB′=xm,由题意可得出:B′E=1.4﹣6.6=0.7(m),
则AE=AB﹣0.8,
在Rt△AEB中,∵AE3+BE2=AB2,
∴(x﹣8.8)2+6.42=x8
解得:x=4,
答:秋千AB的长为4m.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4.(12分)如图,已知△ABC中∠BAC=135°,点E,EM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M,FN垂直平分AC交AC于点N,CF=9.
(1)判断△EA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EAF的周长.
【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E=AE,AF=CF,再由∠BAC=135°得出∠B+∠C=180°﹣∠BAC=180°﹣135°=45°,故∠BAE+∠CAF=45°,∠EAF=135°﹣45°=90°由此可得出结论;
(2)由(1)知△EAF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1)△EAF为直角三角形.
∵EM是AB的垂直平分线,
∴BE=AE,
∴∠BAE=∠B.
∵FN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F=CF,
∴∠CAF=∠C.
∵∠BAC=135°,
∴∠B+∠C=180°﹣∠BAC=180°﹣135°=45°,
∴∠BAE+∠CAF=45°,
∴∠EAF=135°﹣45°=90°,
∴△EAF为直角三角形;
(2)在△EAF中,
∵∠EAF=90°,
∴EF2=AE2+AF7,
∵BE=12,CF=9,
∴EF2=127+92=15,
∴EF=36,
∴△EAF的周长=36.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在等边△ABC中,点E是AB上的动点,点E与点A、B不重合,且EC=ED.
(1)如图1,若点E是AB的中点,求证:BD=AE;
(2)如图2,若点E不是AB的中点时,(1)中的结论“BD=AE”能否成立?若不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
【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BE,∠BCE=30°,再根据ED=EC,得出∠D=∠BCE=30°,再证出∠D=∠DEB,得出DB=BE,从而证出AE=DB;
(2)作辅助线得出等边三角形AEF,得出AE=EF,再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出DB=EF,证出AE=DB.
【解答】(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ACB=60°,
∵点E是AB的中点,
∴CE平分∠ACB,AE=BE,
∴∠BCE=30°,
∵ED=EC,
∴∠D=∠BCE=30°.
∵∠ABC=∠D+∠BED,
∴∠BED=30°,
∴∠D=∠BED,
∴BD=BE.
∴AE=DB.
(2)解:AE=DB;
理由: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如图2所示:
∴∠AEF=∠ABC,∠AFE=∠ACB.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ACB=∠A=60°,AB=AC=BC,
∴∠AEF=∠ABC=60°,∠AFE=∠ACB=60°,
即∠AEF=∠AFE=∠A=60°,
∴△AEF是等边三角形.
∴∠DBE=∠EFC=120°,∠D+∠BED=∠FCE+∠ECD=60°,
∵DE=EC,
∴∠D=∠ECD,
∴∠BED=∠ECF.
在△DEB和△ECF中,
,
∴△DEB≌△ECF(AAS),
∴DB=EF,
∴AE=B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的外角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佛山中学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佛山中学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五四学制):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五四学制),共20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